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200.168.16) 您好!臺灣時間:2023/03/31 17:24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何秀玲
研究生(外文):HO, HSIU-LING
論文名稱:原住民文化的保存與再現---以茂林風管處推動南島族群婚禮觀光活動為例
論文名稱(外文):Aboriginal Cultural Preservation and Reproduction --- Using Austronesian Wedding Promotion of Maolin Administration as an Example
指導教授:林思玲林思玲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LIN, SIH-LING
口試委員:謝貴文蔡玲瓏
口試委員(外文):SIE, GUEI-WUNCAI, LING-LONG
口試日期:2018-01-04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屏東大學
系所名稱:文化創意產業學系碩士班
學門:人文學門
學類:其他人文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9
畢業學年度:107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97
中文關鍵詞:文化觀光南島族群原住民文化無形文化茂林國家風景區管理處
外文關鍵詞:culture and tourismaustronesianaboriginal cultureintangible cultureMaolin National Scenic Area Administration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3
  • 點閱點閱:471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97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2
  臺灣原住民族是臺灣最珍貴的文化資產,其中原住民婚禮更是原住民文化之精隨。但因為生活習慣的改變,傳統的原住民婚禮已逐漸式微。在今日原住民文化保存的倡導下,交通部觀光局茂林國家風景區管理處(以下簡稱茂管處)辦理「南島族群婚禮活動」,該處在規劃活動時,選用以原住民婚禮活動為主軸,乃係基於「婚禮」是人生最重要的歷程,也是最唯美的部份,且由於原住民婚禮最具文化意義象徵,故以「婚禮」為活動規劃,結合當地文化產業,希冀藉此來為茂林國家風景區打開國際知名度,將臺灣原住民文化特色,透過文化交流行銷於國際舞臺。另一方面透過傳統婚禮的舉辦,期望能夠帶動地方觀光人潮。
  本研究目的是想了解茂管處結合地方辦理南島族群婚禮活動情形及對屏北三鄉觀光之影響,又婚禮儀式文化可否藉此得以延續承傳。本研究範圍以南島族群婚禮活動為範圍,活動場域主要是在屏東縣三地門鄉、霧臺鄉及瑪家鄉(簡稱屏北三鄉),主要研究時間自2005年活動開辦至2016年期間相關活動辦理內容及2016年活動辦理對文化保存及觀光的影響。本研究兼具質性和量化研究,藉由文獻研究法、參與觀察法、訪談研究法及問卷調查,了解以下三項內容:(一)2005到2016年南島族群婚禮辦理的介紹(二)2016年南島族群婚禮實施狀況及分析。(三)2005到2016年活動辦理對文化保存及觀光的影響。
  經過研究分析後發現,南島族群婚禮活動之舉辦對屏北三鄉觀光產業發展及文化保存確實有其正面的影響。但活動要能永續化發展,未來在活動內涵的再深化、地方認同與參與的強化,則是茂林風管處可再加強之處。
  Taiwanese aborigines are Taiwan's most precious cultural assets, and aboriginal wedding is the essence of aboriginal culture. But because of the changes in lifestyle, the traditional aboriginal wedding has been gradually declining. Today, to advocate aboriginal cultural preservation, Maolin National Scenic Area Administration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Maolin Administration) starts to hold "Austronesian Wedding Activity." Maolin Administration sharpened the focus to Austronesian Wedding Activity because "wedding" is the most important journey and beautiful part in life. Moreover, the wedding symbolizes aboriginal culture, so Maolin national Scenic Area made "wedding" the main theme of activity planning combined with the local cultural industries. Besides, Maolin Administration expects to build an international reputation for the Maolin national Scenic Area by introducing Taiwanese aboriginal culture through cultural marketing. On the other hand, it is expected that the traditional wedding will attract a crowd of local tourists.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understand (1) if Austronesian Wedding held by Maolin Administration combined with local activities can increase the output value of the three northern townships’ tourism industry in northern Pingtung County, (2) if Austronesian Wedding can be widely recognized and supported by the residents, and (3) if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assets, the wedding ceremony, can be preserved. The scope of the study includes Austronesian Wedding events and activities mainly in Sandimen Township, Wutai Township, and Majia Township, Pingtung County (referred to as the three towns in northern Pingtung County). The research began from 2005 and ended in 2016. This study used qualitative research and quantitative research methods to collect research data, including participant observation、questionnaire and in-depth interviews to explore the following: (a)Introduction of Austronesian Wedding from 2005 to 2016 (b) The implementation status and analysis of Austronesian Wedding in 2016 (c) Effect of cultural preservation and tourism on activities from 2005 to 2016. The study will make recommendations for improvement.
  After research and analysis, we found that the holding of Austronesian Wedding Activity has positively helpe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ourism industry and cultural preservation of the three townships in northern Pingtung County. However, activities must b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the future, Maolin Administration can enhence the deepening of the connotation of activities, the strengthening of local identity and participation.
誌謝 I
摘要 II
Abstract III
目錄 V
表次 VIII
圖次 X

第一章 緒論 1
 1.1 研究動機 1
 1.2 研究目的 2
 1.3 研究範圍與限制 4
  1.3.1 研究範圍 4
  1.3.2 研究限制 4
 1.4 研究方法 6
  1.4.1 文獻研究法 6
  1.4.2 參與觀察法 7
  1.4.3 訪談研究法 7
  1.4.4 問卷調查 8
 1.5 研究流程 9
第二章 文獻回顧 10
 2.1 文化保存 10
 2.2 文化資產 11
 2.3 南島族群 13
 2.4 文化觀光 13
 2.5 地方行銷理論 14
 2.6 相關論文研究 15
 2.7 小結 16
第三章 南島族群婚禮活動介紹 18
 3.1 排灣族及魯凱族傳統婚禮舉行方式 18
  3.1.1 排灣族傳統婚禮 18
  3.1.2 魯凱族傳統婚禮 20
 3.2 2005年到2016南島族群婚禮活動相關辦理內容 23
  3.2.1 第一年 2005年 24
  3.2.2 第二年 2006年 27
  3.2.3 第三年 2007年 30
  3.2.4 第四年 2008年 38
  3.2.5 第五年 2009年 停辦 48
  3.2.6 第六年 2010年 50
  3.2.7 第七年2011年 62
  3.2.8 第八年 2012年 69
  3.2.9 第九年2013年 82
  3.2.10 第十年 2014年 90
  3.2.11 第十一年 2015年 99
  3.2.12 第十二年 2016年 111
 3.3 2005年至2016年婚禮活動綜合整理與創新活動 121
  3.3.1 綜合整理 121
  3.3.2 創新活動 124
第四章 問卷調查與訪談結果分析 130
 4.1 資料收集方法 130
  4.1.1 調查內容 130
  4.1.2 調查方法 130
  4.1.3 資料統計分析 130
 4.2 2016年問卷資料統計分析 132
  4.2.1 遊客背景特性分析表 132
  4.2.2 南島族群婚禮活動之認知分析 138
  4.2.3 南島族群婚禮活動之差異性分析 139
  4.2.4 南島族群婚禮活動之複選題統計分析及交叉分析 150
  4.2.5 遊客背景因素對參加理由、原住民族文化與婚禮儀式看法之差異分析 152
 4.3 2015年新人與遊客訪談及2014年辦理效益分析 160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65
參考文獻 170
附錄 172
 附錄一 2014年南島族群婚禮新人訪談大綱 172
 附錄二 2014年南島族群婚禮新人訪談紀錄 173
 附錄三 2015年南島族群婚禮活動遊客訪談內容 174
 附錄四 2015年南島婚禮活動遊客及新人訪談紀錄 176
 附錄五 2016年南島族群婚禮活動遊客問卷內容 189
 附錄六 2016南島族群婚禮活動遊客問卷調查現場情形 192
 附錄七 平面媒體相關報導 193
 附錄八 歷年(2005年到2016年)南島族群婚禮LOGO 196
壹、中文部分
王俊漢(2006)。臺東南島文化節之意象構築、在地認同與主體性(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
朱盈蒨、汪文政(2010)。社區意識與節慶文化活動認同之研究-以澎湖乞龜活動為例。島嶼觀光研究,3(1),125-144。
余雯親、張長義(2007)。文化觀光對地方發展影響之研究-以集集支線車埕社區為例。華岡地理學報,20,59-76。
李明儒、陳元陽、許世芸(2007)。澎湖石滬發展文化觀光之行銷策略研究。生物與休閒事業研究,5(2),1-18。
李銘輝、郭建興(2000)。觀光遊憩資源規劃。臺北:揚智文化。
李富美、顏妙桂 (2004)。文化的邂遘一臺灣蘭嶼島文化觀光問題初探。原住民教育季刊,35,29-56。
杜奉賢等(2004)。茂林國家風景區:排灣人文采風調查計畫(173-178頁)。高雄市:交通部觀光局茂林國家風景區管理處。
杜奉賢等(2004)。茂林國家風景區:魯凱人文采風調查計畫(182-184頁)。高雄市:交通部觀光局茂林國家風景區管理處。
林倩綺、張允玟、李正慧(2008)。以接收社會觀點談節慶資源之影響─以臺東南島文化節為例。運動與旅遊研究,3(1),73-92。
林淑馨(2010)。質性研究:理論與實務。新北市:巨流。
林錫銓、楊惠婷、張婉青(2009)。少了邵族文化的日月潭觀光─文化觀光的危機與永續。鄉村旅遊研究,3(1),71-83。
林慧雯(2003)。推展文化觀光策略之研究-以阿罩霧地區再開發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台中。
林秀芳(2010)。文化創意與觀光產業發展一以恆春半島觀光為例。文化創意產業永續與前瞻研討會論文集。屏東:國立屏東大學。
張育銓(2010)。文化創意產業與文化觀光的關聯性探討。區域與社會發展研究,1,249-265。
張萍珊(2012)。再造澎湖傳奇―澎湖文化觀光資源之保存與活化(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雲林。
張維倫(2003)。文化經濟學。臺北:典藏雜誌社。
陳永森(2010)。地方政府產業節慶行銷模式與經驗之研究-以屏東黑鮪魚文化觀光季為例。鄉村旅遊研究,4(2),19-28。
陳惠婷(2010)。搖滾音樂演唱會之文化行銷分析:以「Say Yes to Taiwan」演唱會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
曾昭儒(2011)。地方文化行銷策略研究─以新竹縣新埔鎮客家古蹟文化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大學,臺北。
曾信傑(2005)。文化行銷:博物館在都市再生中扮演之角色。博物館學季刊,19(4),33-45。
葉晉嘉(2015)。2015南島族群婚禮─情牽大武山系列活動滿意度調查暨效益評估報告。高雄市:交通部觀光局茂林國家風景區管理處。
黃葳威(2004)。試擬方言族群媒體的文化行銷模式:以客家廣播頻道為例。發表於「2004年中華傳播學會年會」(6月26日)。澳門:澳門旅遊學院。
楊尚融(2005)。策略性地方行銷規劃:臺東縣發展觀光個案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大學,臺北市。
楊敏芝、翁政凱(2009)。創意再生產一產業文化資產再利用。臺北市: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文化資產總管理處籌備處。
楊嵐雅(1993)。臺灣主要民俗活動運用於文化觀光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逢甲大學,臺中。
蘇明如(2014)。文化觀光。臺北市:五南出版社。

貳、英文部分
Kotler, Philip, Donald H. Haider, Irving Rein, (1993). Marketing Places: Attracting Investment, Industry, And Tourism to Cities, States, And Nations. New York : Free Press.
Catherine Marshall,Gretchen B. Rossman(1999). Designing qualitative research,Thousand Oaks, Calif. : Sage Publications.
McIntosh, R. W., & C. R. Goeldner. (1990). Tourism Principles, Practices, Philosophies. New York: Wiley.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無相關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