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中文部分
王俊漢(2006)。臺東南島文化節之意象構築、在地認同與主體性(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
朱盈蒨、汪文政(2010)。社區意識與節慶文化活動認同之研究-以澎湖乞龜活動為例。島嶼觀光研究,3(1),125-144。
余雯親、張長義(2007)。文化觀光對地方發展影響之研究-以集集支線車埕社區為例。華岡地理學報,20,59-76。
李明儒、陳元陽、許世芸(2007)。澎湖石滬發展文化觀光之行銷策略研究。生物與休閒事業研究,5(2),1-18。
李銘輝、郭建興(2000)。觀光遊憩資源規劃。臺北:揚智文化。
李富美、顏妙桂 (2004)。文化的邂遘一臺灣蘭嶼島文化觀光問題初探。原住民教育季刊,35,29-56。
杜奉賢等(2004)。茂林國家風景區:排灣人文采風調查計畫(173-178頁)。高雄市:交通部觀光局茂林國家風景區管理處。
杜奉賢等(2004)。茂林國家風景區:魯凱人文采風調查計畫(182-184頁)。高雄市:交通部觀光局茂林國家風景區管理處。
林倩綺、張允玟、李正慧(2008)。以接收社會觀點談節慶資源之影響─以臺東南島文化節為例。運動與旅遊研究,3(1),73-92。
林淑馨(2010)。質性研究:理論與實務。新北市:巨流。
林錫銓、楊惠婷、張婉青(2009)。少了邵族文化的日月潭觀光─文化觀光的危機與永續。鄉村旅遊研究,3(1),71-83。
林慧雯(2003)。推展文化觀光策略之研究-以阿罩霧地區再開發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台中。林秀芳(2010)。文化創意與觀光產業發展一以恆春半島觀光為例。文化創意產業永續與前瞻研討會論文集。屏東:國立屏東大學。
張育銓(2010)。文化創意產業與文化觀光的關聯性探討。區域與社會發展研究,1,249-265。
張萍珊(2012)。再造澎湖傳奇―澎湖文化觀光資源之保存與活化(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雲林。張維倫(2003)。文化經濟學。臺北:典藏雜誌社。
陳永森(2010)。地方政府產業節慶行銷模式與經驗之研究-以屏東黑鮪魚文化觀光季為例。鄉村旅遊研究,4(2),19-28。
陳惠婷(2010)。搖滾音樂演唱會之文化行銷分析:以「Say Yes to Taiwan」演唱會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曾昭儒(2011)。地方文化行銷策略研究─以新竹縣新埔鎮客家古蹟文化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大學,臺北。曾信傑(2005)。文化行銷:博物館在都市再生中扮演之角色。博物館學季刊,19(4),33-45。
葉晉嘉(2015)。2015南島族群婚禮─情牽大武山系列活動滿意度調查暨效益評估報告。高雄市:交通部觀光局茂林國家風景區管理處。
黃葳威(2004)。試擬方言族群媒體的文化行銷模式:以客家廣播頻道為例。發表於「2004年中華傳播學會年會」(6月26日)。澳門:澳門旅遊學院。
楊尚融(2005)。策略性地方行銷規劃:臺東縣發展觀光個案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大學,臺北市。楊敏芝、翁政凱(2009)。創意再生產一產業文化資產再利用。臺北市: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文化資產總管理處籌備處。
楊嵐雅(1993)。臺灣主要民俗活動運用於文化觀光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逢甲大學,臺中。
蘇明如(2014)。文化觀光。臺北市:五南出版社。
貳、英文部分
Kotler, Philip, Donald H. Haider, Irving Rein, (1993). Marketing Places: Attracting Investment, Industry, And Tourism to Cities, States, And Nations. New York : Free Press.
Catherine Marshall,Gretchen B. Rossman(1999). Designing qualitative research,Thousand Oaks, Calif. : Sage Publications.
McIntosh, R. W., & C. R. Goeldner. (1990). Tourism Principles, Practices, Philosophies. New York: Wil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