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192.115.114) 您好!臺灣時間:2023/09/27 03:59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龔聖淵
研究生(外文):Kung, Sheng-Yuan
論文名稱:由基層工作人員經驗反思社政單位災害救助工作實務樣貌
論文名稱(外文):Rethinking Disaster Relief and Public Policies in Taiwan : A Grassroots Worker’s Experience.
指導教授:何華欽何華欽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Ho, Hua-Chin
口試委員:郭俊巖林宏陽
口試委員(外文):Kuo, Chun-YenLin, Hung-Yang
口試日期:2018-12-01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屏東科技大學
系所名稱:社會工作系所
學門:社會服務學門
學類:社會工作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9
畢業學年度:107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13
中文關鍵詞:災害防救災害救助災變社會工作
外文關鍵詞:DisasterDisaster reliefSocial work of disaster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0
  • 點閱點閱:322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51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本研究以臺灣的災害救助工作發展為背景,試圖瞭解我國災害救助工作的真實樣貌。研究先行探討臺灣現行執行災害救助工作的各階段服務內容、政策訂定脈絡與災害發生後常見現象,再由研究者搭配其實務經驗觀點,以深度訪談方式訪談8位不同直轄市、縣(市)政府社政單位中擁有2年以上實務經驗的基層實務工作者們,以進行研究發現。研究結果歸納出,各項災害救助應執行之工作已內化在各機關,執行內容無明顯差異,僅在專精程度上有所差別;媒體效應造成大量人力及物資湧入災區現場,需要預先進行準備及因應;災害救助工作需要高度分工及橫向溝通協調,也相當仰賴經驗的傳承與制度的建構,但從事災害救助工作的基層實務工作者們普遍位處高壓力、高風險與低支持的工作環境,相較於發展已久的其他社會工作專業而言,災害救助工作所能獲得之資源與支持較為低落,這樣的工作及環境特性已成為影響基層實務工作者們繼續從事災害救助工作的成因。研究建議臺灣的社政單位應正視多元化的災害議題,預先進行組織內部之災害救助任務分工、訂定相關因應機制及因地制宜的標準化流程及制度,主事者應確實聆聽基層實務工作者想法,也應給予必要資源、支持及協助,並正視辦理災害救助之基層實務工作者們之工作負荷及執業風險。
The thesis is based on disaster relief work development in Taiwan, attempting to reveal the working pattern of grassroots worker. The thesis started by discussing the services, and disaster relief work which carried out by frontline workers at each stage in Taiwan. And then discuss the context of politics making and the phenomena that often happened after the disaster happened. 8 in-depth interviews were conducted among frontline workers who have at least 2 years working experiences in Municipalities and County Goverments. Except for specialized level, finding indicates that the disaster relief work have already done by each authority, and there are not great differences between executive content. For example, the media effect causes disaster area thronged with volunteer and excessive supplies that need to deal with to avoid failing. Disaster relief work needs highly specialized division of workers and lateral communication. Also, passing down working experiences and setting up systems is highly needed in this work field. However, frontline workers often have high pressure, high risk and low support working environment. Comparing to other social work fields with rather mature development, there is a lack of sources and supports for disaster relief work, which lead to the frontline workers in this field quit their jobs. This research recommends that Taiwanese Social Affairs Section should focus on the multidisciplinary nature of disaster issues, assign disaster relief work responsibilities within the organization in advance, set up relevant corresponding protocols and procedures and adopt standard systems to address issues. In addition, top officials should listen carefully to the frontline workers’ advice and give those workers necessary resources, support and assistance. And focus on the problem of overloading work and potential occupational risk.
博碩士論文電子檔案上網授權書-----ii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博(碩)士學位論文口試委員會審定書-----iii
摘 要-----iv
Abstract-----v
謝誌-----vii
目錄-----viii
第壹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背景-----1
第二節 :研究動機-----4
第三節 :研究目的-----5
第四節 :研究問題-----6
第五節 :名詞解釋-----7
一、 災害與災害防救:-----7
二、 災害救助:-----8
三、 社政單位:-----10
四、 災害前整備期與災害應變期:-----10
五、 基層實務工作者:-----11
第貳章 、文獻探討-----12
第一節 :臺灣現行災害防救分工與實務執行體制之特色與執行重點-----12
一、 分層負責,分工運作的災害防救體系架構:-----12
二、 因應災害管理各階段進行不同因應措施或彈性成立特別組織:-----13
三、 跨組織的協調合作與志工運用:-----16
四、 臺灣現行災害防救任務分工與實務執行體制的統合與綜整-----18
第二節 :災害前整備期與應變期的災害救助工作-----19
第三節 :「災害應變期」災害救助工作常見現象-----23
一、 災時各類型人員及捐助資源大量湧入避難收容處所:-----24
二、 社政單位承接過多非災害救助的工作:-----25
三、 媒體指揮救災:-----27
四、 「災害應變期」災害救助工作常見現象的綜整:-----29
第參章 、研究方法與步驟-----30
第一節 :研究方法及工具-----30
一、 研究方法-----30
二、 研究步驟:-----30
三、 資料蒐集方法:-----31
四、 訪談方法:-----32
五、 資料分析方式:-----32
六、 訪談大綱:-----33
七、 研究倫理:-----33
八、 研究表單(詳附錄)-----34
第二節 :研究參與者-----34
一、 研究者簡歷:-----35
二、 受訪者資格背景:-----37
第肆章 、研究分析-----39
第一節 :基層實務工作者認為災害救助工作當中,比較重要的執行項目與議題為何?-----39
第二節 :面對分工的議題,基層實務工作者是如何解決與看待?-----43
第三節 :災害事件當中,時常發生大量人力與資源湧入現場的現象,基層實務工作者是如何看待這樣的經驗?-----55
第四節 :災害救助工作當中,經驗的傳承與制度的建構帶來什麼樣的影響?-----63
第五節 、什麼樣的因素會影響基層實務工作者繼續從事災害救助工作?-----71
第六節 :獨立於專業社會工作範疇以外的災害救助工作-----81
第七節 、與災害事件融為一體的意外事件-----84
第伍章 、研究結論-----90
第一節 :災害救助工作實務樣貌-----90
第二節 、研究建議-----97
第三節 、研究限制-----100
參考文獻-----101
附錄一、受訪者基本資料調查表-----109
附錄二、參與同意書-----110
附錄三、訪談大綱-----112
作者簡介-----113
中文部分:
中央社。總統:落實災防法 不須等發布緊急命令。行政院莫拉克颱風災後重建推動委員會,重建新訊,2009年9月4日【http://morakotdatabase.nstm.gov.tw】。
內政部社會司(2014)。政府及民間團體募得款及支出使用明細2014年06月30日。取自921&88數位典藏/謝志誠的觀察學習與分享。【 http://www.taiwan921.lib.ntu.edu.tw/88S.html】。
王文岳、楊昊(2013)。全球化下的災害治理:以東日本大地震國際救災協力為例。問題與研究,第52期,頁145-180。
王秀燕(2004)。台中縣政府921災害救助模式經驗。當社會工作遇見921震災-災變社會工作研討會論文集。臺中市:財團法人臺灣兒童暨家庭扶助基金會。
王勇智、鄧明宇(譯)丁興祥(校訂)(2017)。敘說分析(原作者:Catherine Kohler Riessman;NARRATIVE ANALYSIS 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原著出版年1993)
王增勇、賴誠斌、黃盈豪(2011)。社會工作救災實務操作指引-莫拉克風災經驗集結實錄研究。高雄市政府社會局99年度委託研究(案號:SW990329)。高雄市。高雄市政府社會局。
行政院中央災害防救會報。其他資訊(我國防災體系)【http://www.cdprc.ey.gov.tw/】
吳芝儀(譯)(2008)。敘事研究 閱讀、分析與詮釋(原作者:Amia Lieblich, Rivka Tuval-Mashiach,Tamar Zilber;Narrative Research)。嘉義市:濤石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原著出版年1998)。
吳家慧、彭懷真(2016)。孤獨、愛、學習、與傳承:0206 災變社會工作者教會我們有關生命的四件事。當代社會工作學刊,第9期,頁107-132。
吳鄭善明(2013)。災變社會工作者生命歷程之研究。台灣健康照顧研究學刊,第14期,頁1-18。
吳麗雪、趙若新(2010)。地方政府社政體系在救災過程中的任務、角色與困境-高雄縣政府莫拉克風災救災的經驗。社區發展季刊,第131期,頁34-49。
李政賢(譯)(2009)。訪談研究法(原作者:Irving Seidman;Interviewing as Qualitative Research: A Guide for Researchers in Education and the Social Sciences.)。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原著出版年2006)
李維倫、賴憶嫻(2009)。現象學方法論:存在行動的投入。中華輔導與諮商學報。第25期,頁275-321。取自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dx.doi.org/10.7082/CJGC.200903.0275】
沈美真、劉玉山(2009)。莫拉克八八水災侵台造成重大災害,政府無法迅速提供災民緊急救助,雖有大量民間團體及志工投入救災,彌補政府之不足,惟因各自為政,且政府未及時協調及整合資源,造成人力、物力資源未充分有效發揮,有無違失。監察院調查報告(編號:098內調0107),未出版。【http://www.cy.gov.tw/】(監察院-監察成果-調查報告)。
林本炫(2007)。不同質性研究方法的資料分析比較。質性研究方法的眾聲喧嘩,頁127-150。嘉義:南華大學教育社會學研究所
林欣緯、龔聖淵(2015)。高雄市八一石化氣爆災害社會救助經驗─都會型災害應變之挑戰與省思。陳武宗(主持人),2015年第三屆南臺灣社會工作實務研討會,高雄市政府社會局婦幼青少年中心。
林淑馨(2017)。從協力治理檢視日本的災害防救:以東日本大地震為例。行政暨政策學報。第65期,頁1-37。
林琮盛(2016,初版)。七個絕不放棄的夜 0206臺南震災180小時救援紀實。臺南市:台南市政府。
林照真(2009)。電視媒體與災難管理-災難新聞的倫理困境。廣播與電視,第31期,頁55-79。
林萬億(2010)。災難管理與社會工作。社區發展季刊,131,頁50-68。
林萬億(2013,初版二刷)。災難管理與社會工作實務手冊。高雄市:巨流。
柯舜智(2010)。災難傳播的真相與擬像。2010中華傳播學會年會。
翁毓秀(2005)。我國災害救助體系運作及其優缺點。社區發展季刊,第109期,頁420-423。
財團法人九二一賑災基金會(2009)。財團法人九二一賑災基金會緣起及過程。取自921&88數位典藏/謝志誠的觀察學習與分享。【http://www.taiwan921.lib.ntu.edu.tw/921pdf/AA01.html】。
高雄市政府八一石化氣爆事件民間捐款管理會(2016,初版二刷)。高雄市八一石化氣爆工作實錄。高雄市:高雄市政府文化局、高雄市政府八一石化氣爆事件民間捐款專戶管理會。
張芬芬(2010)。質性資料分析的五步驟:在抽象階梯上爬升。初等教育學刊,第35期,頁87-120。
張春炎、楊樺、葉欣誠(2015)。自然災害與媒體建構:以TVBS新聞為例,重探八八風災新聞論述。環境教育研究,第11卷,第1期,頁1-30。
張鎧如(2018)。初探我國地方政府從事災害防救組織協力之動機:理論與實務的比較。公共行政學報,第54期,頁79-125。
彭懷真(2003)。重大災情對社會工作教育的影響。社區發展季刊,104,頁77-85。
黃忠發、曾政勇、鍾舒安(2012)。政府與非政府組織於災害防救互動關係之分析-從非政府組織觀點。中華建築技術學刊第九卷第一期(2012),頁33-48。
楊永年(2009)。八八水災救災體系之研究。公共行政學報,第32期,頁143-169。
楊樺、葉欣誠(2012)。新聞媒體在天然災害事件中的角色和影響力。危機管理學刊,第9卷第2期,頁63-70。
葉秀珍、陳昭榮(2007)。災害風險管理與其因應制度的探討。台灣社會福利學刊,第6卷第1期,頁51-92。取自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dx.doi.org/10.6265/TJSW.2007.6(1)2】。
臧國仁、鍾蔚文(2000)。災難事件與媒體報導:相關研究簡述。新聞學研究,第62期,頁143-151。
趙碧華、朱美珍(譯)(2003)。研究方法 社會工作暨人文科學領域的運用(原作者:Allen Rubin.Earl Babbie;Research Methods for Social Work)。臺北市:學富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原著出版年1989)。
鄭宇君,陳百齡(2009)。溝通不確定性:探索社交媒體在災難事件中的角色。中華傳播學刊,第21期,頁119-153。
鄭麗珍(2010)。社會工作人員在災變事件中的角色。社區發展季刊,第131期,頁89-100。
謝志誠、林萬億、傅從喜(譯)(2012)。安全的家園 堅強的社區(原作者:Abhas K. Jha、Jennifer Duyne Barenstein、Priscilla M. Phelps、Daniel Pittet、Stephen Sena;THE WORD BANK)。臺北市:臺大出版中心。(原著出版年:2010)
謝儲鍵、林煥笙、陳敦源(2016)。緊急災害管理中之協力網絡分析:以莫拉克風災災後的教育重建為例。行政暨政策學報,第62期,頁59-125。
蘇麗瓊(2011)。高雄縣市合併後社會福利之發展。社區發展季刊,第134期,頁334-343。
蘇麗瓊、劉玲珍(2010)。災難服務社工專業合作之檢討-以高雄市協助鄰近縣市88水災社工服務為例。社區發展季刊,第131期,頁22-32。
龔聖淵、張麗珠(2017)。臺灣的災害救助任務分工機制。載於羅錦福(Douglas Paton)、何日生、張麗珠(編著),降低社區災害風險與災後復原(50-80頁)。花蓮縣:財團法人佛教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

英文部分
American Red Cross.(1991)Coping with disaster:Emotional health issue for victims【Brochure】(ARC4475,Dec.1991)
Banerjee,M.M.,and Gillespie,D.F.(1994). Linking disaster preparedness and organizational response effectiveness. Journal of Community Practice,1(3),129-142.
Creswell, John W.(1998),Qualitative Inquiry and Research Design Choosing Among Five Traditions. Thousand Oaks, London and New Delhi:Sage Publications.
Douglas Paton (2008) Risk Communication and natural Hazard Mitigation: how trust influences its effectivenes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lobal Environment Issues, 8(2):2-16.
Douglas Paton(2017)。Community-Based Disaster Risk Reduction and Recovery:Integration Community Development and Risk Management.。載於羅錦福(Douglas Paton)、何日生、張麗珠(編著),降低社區災害風險與災後復原(10-32頁)。花蓮縣:財團法人佛教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
Federal Emergency Management Agency (FEMA). (2010, November). Developing and Maintaining Emergency Operations Plans: Comprehensive Preparedness Guide (CPG) 101. Washington, D.C.: Federal Emergency Management Agency.
Glesne, C. (2011). Becoming Qualitative Researchers: An Introduction (4th ed.).Boston, MA: Pearson.
Hodgkinson,P.E.,and Shepherd,M.A.(1994).The impact of disaster supper work.Journal of Traumatic Stress,7(4),587-600.
Hoetmer,G,J.(1991)Introduction.In T.E.Drabek & G.J.Hoetmer,(Ed.),Emergency management:Principles and practice for local government(pp.xvii-xxxiv).Intl city County Management Assn.
Jacobs,G.,Quevillon,R.& Stricherz,M.(1990).Lesson from the aftermath of fight 232.American Psychologist,45(12),1329-1335.
Jha, A. K.,Barenstein, J. D.,Phelps, P. M.,Pittet, D.,Sena, S.(2010).Safer Homes, Stronger Communities: A Handbook for Reconstructing after Natural Disasters.Washington DC:World Bank.
Ljubica Mamula-Seadon(2017)。Building Community Resilience through Empowerment:Place-Making in Different Cultural Contexts.。載於羅錦福(Douglas Paton)、何日生、張麗珠(編著),降低社區災害風險與災後復原(50-80頁)。花蓮縣:財團法人佛教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
Regehr, C., Roberts, A. R. and Bober, T. (2008) On the Brink of Disaster', Journal of Social Service Research, 34:3, 5-13.
Schwandt, T. A.(1997). Qualitative Inquiry:A Dictionary of Terms.Lodon:Sage.
Sylves,R.T.,& Waugh,W.L.Jr.(Eds.).(1996).Disaster management in the U.S. and Canada:The politics, policymaking, administration and analysis of emergency management.Springfield:Charles C Thomas.
Webster,S.A.(1995).Disasters and disaster aid. In Encyclopedia of Social Work(19th ed.),Vol.I.pp.761-771. Washington D.C.:NASW.

中華民國法令與行政規則
九二一震災重建暫行條例(民89年2月3日訂定)(全國法規資料庫)【http://law.moj.gov.tw】。
中央災害應變中心作業要點(民104年7月8日修訂)(全國法規資料庫)【http://law.moj.gov.tw】。
中華民國憲法(民36年1月1日訂定)(全國法規資料庫)【http://law.moj.gov.tw】。
水災災害救助種類及標準(民105年5月2日修訂)(全國法規資料庫)【http://law.moj.gov.tw】
民防法(民103年12月24日修訂)(全國法規資料庫)【http://law.moj.gov.tw】
民防團隊編組訓練演習服勤及支援軍事勤務辦法(民104年1月21日修訂)(全國法規資料庫)【http://law.moj.gov.tw】
民國八十八年九月二十五日總統緊急命令(九二一震災)(民88年9月25日訂定)(全國法規資料庫)【http://law.moj.gov.tw】。
地方行政機關組織準則(民103年9月1日修訂)(全國法規資料庫)【http://law.moj.gov.tw】
災害防救法(民國 106 年 11 月 22 日修訂)(全國法規資料庫)【http://law.moj.gov.tw】。
社會救助法(民104年12月30日修訂)(全國法規資料庫)【http://law.moj.gov.tw】。
重大災害災民安置及住宅重建原則(民94年5月24日修訂)【https://www.cpami.gov.tw/】
風災震災火災爆炸災害救助種類及標準(民105年9月9日修訂)(全國法規資料庫)【http://law.moj.gov.tw】。
財團法人賑災基金會重大天然災害災民賑助核給要點,財團法人賑災基金會(民104經衛生福利部備查同意)。
高雄市災害救助金核發辦法(民101年1月2日修訂)(高雄市政府社會局)【http://socbu.kcg.gov.tw/】。
高雄市災害應變中心作業要點(民104年6月17日修訂)(高雄市政府消防局)【https://www.fdkc.gov.tw/】。
高雄市政府社會局災害應變防救計畫(民105年11月28日修訂)(高雄市政府社會局)【http://socbu.kcg.gov.tw/】。
高雄市政府強化對災民災害救助工作處理原則(民106年7月12日訂定)。(高雄市政府社會局)【http://socbu.kcg.gov.tw/】。
衛生福利部強化對災民災害救助工作處理原則(民105年8月4日修訂)。
臨時住宅興建管理作業要點(民98年9月8日修訂)【https://www.cpami.gov.tw/】
連結至畢業學校之論文網頁點我開啟連結
註: 此連結為研究生畢業學校所提供,不一定有電子全文可供下載,若連結有誤,請點選上方之〝勘誤回報〞功能,我們會盡快修正,謝謝!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