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212.96.86) 您好!臺灣時間:2023/12/07 02:04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劉慧珊
研究生(外文):LIU, HUI-SHANN
論文名稱:【情繫·花語】製作歷程與詮釋分析
論文名稱(外文):A STUDY ON THE PRODUCTION AND THE INTERPRETATIONS OF “ENCHANTING TIES WITH FLORA'S WHISPERS”
指導教授:潘莉君潘莉君引用關係張思菁張思菁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PAN, LI-JIUNJANG, SZ-JING
口試委員:王廣生曾照薰潘莉君張思菁
口試委員(外文):WANG,GUANG-SHENGTZENG,JAU-SHIUNPAN, LI-JIUNJANG, SZ-JING
口試日期:2016-05-04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
系所名稱:舞蹈學系碩士班
學門:藝術學門
學類:戲劇舞蹈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9
畢業學年度:107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27
中文關鍵詞:情繫花語中國舞表演詮釋表演製作
外文關鍵詞:Enchanting Ties with Flora's WhisperChinese danceperformance interpretationdance production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
  • 點閱點閱:204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34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本文針對2016年劉慧珊、凃沁妤雙人聯展【情繫.花語】製作進行研究與探討,整場製作以中國舞為創作主題,取名為【情繫.花語】透過對親情、愛情、心情所做的一切連結,像花一般的優美,端莊的綻放,娓娓地道出對人生種種不同的情感。本研究透過回顧及檢視的方式在此製作中找到新方法,同時以分享的態度闡述及彙整排練詮釋的過程。本論文將分為五個章節,第壹章緒論,說明演出的製作背景、動機與架構。第貳章文獻探討,分別以宗教舞蹈表演形式、女性角色詮釋、悲傷情感詮釋,加以深入研究探討。第參章針對製作演出中的行政事宜及組織的運作方式,清楚地用段落的方式描繪演出的製作歷程。第肆章舞作分析與動作詮釋歷程,依照參與其中的舞作《祈》、《阮的愛擱叨位》、《桂花香》、《翎子物羽》分別說明詮釋過程。第伍章回顧與反思,分成製作與詮釋兩個部分進行檢討與建議,以提供未來進行相關活動事宜的經驗累積。
This thesis focuses on the graduate concert, “Enchanting Ties with Flora's Whispers ”produced by both Hui-Shan Liu and Qin-Yu Tu in 2016, and exclusively analyzes and discusses the researcher’s performance and interpretations. The theme of this production was set on Chinese dance and its title was meant to express the connections between family, love and feelings, as beautiful as flowers, and was about telling the stories of the various emotions we experienced in life. This study reviews the process of production and discloses and summarizes the experiences of rehearsals and interpretations. This thesis is divided into five chapters. Chapter One is an introduction which explains the background, motive and structure of the production. Chapter Two is a literature review of the form of religion dance, interpretations of female characters, and interpretations of sadness. Chapter Three details the administration and organizational operation procedures used during the production. Chapter Four analyzes the dances and the performances and explains the interpretations and challenges of the four dances that the researcher performed. Chapter Five provides reviews and reflections on this production and interpretation and shares some suggestions and valuable experiences for future references.
中文摘要 III
Abstract IV
謝誌 IIII
目錄 IV
表目錄 VI
圖目錄 V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演出製作背景 1
第二節 演出製作動機與目的 3
第三節 演出製作方法與架構 5
第四節 演出製作範圍與限制 7
第五節 名詞釋義 9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0
第一節 宗教舞蹈表演形式相關文獻 10
第二節 女性角色詮釋相關文獻 16
第三節 悲傷情感詮釋相關文獻 19
第三章 演出作品內容與製作架構 22
第一節 編舞者簡介 22
第二節 舞作內容 27
第三節【情繫·花語】 演出製作歷程 31
第四章 舞作分析與動作詮釋歷程 40
第一節《祈》 39
第二節《阮的愛 擱叨位》 48
第三節《桂花香》 54
第四節 《翎子物羽》 60
第五章 回顧與反思 66
第一節 演出製作回顧及反思 66
第二節 演出詮釋回顧及反思 69
參考文獻 72
附錄一、【情繫·花語】口試企劃書 75
附錄二、【情繫·花語】預口試資料 99
附錄三、【情繫·花語】文宣品 104
附錄四、【情繫·花語】演出成果照 115

王佳玲(2015)。敦煌舞蹈之意涵分析(碩士論文)。(未出版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嘉義縣。
王瓊瑢(2015)敦煌舞蹈藝術形式初探。舞蹈教育,Vol.,No.13,82-96。
何長珠(2008)。悲傷影響因素之初探。生死學研究,Vol.,No.7,139-192。
李天民,余國芳(2001)。世界舞蹈史。臺北:大卷文化有限公司
林思良(2015)。慶典舞蹈在臺灣中之轉化與應用-以臺北民族舞團新慶神醮為例(碩士論文)。(未出版碩士論文)。佛光大學,宜蘭縣。
林儀甄(2013)。悲傷生者在哀悼過程中內在轉化之敘說研究(碩士論文)。(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師範大學,臺北。
林子芸(2016)。唐傳奇女性形象塑造的性別反省(碩士論文)。(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花蓮縣。
林淑英(2013)各教中自有女性樂地?-蕭麗紅《桂花巷》對女性社會身分之疏解考詮。東吳中文線上學術論文。Vol.,No.21,87-112。
翁姒珊(2000)。蕭麗紅《桂花巷》研究(碩士論文)。(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高雄市。
吳昭瑩(2010)。從上海「月份牌」看近代中國女性裝飾與女性意識的演變(碩士論文)。(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崔小萍(1994)。表演藝術與方法。臺北:書林
莫嵐蘭(2009)。轉生心像之劇場演現:探析無垢舞蹈劇場的步行美學(碩士論文)。(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臺北。
莫嵐蘭(2011年11月5日)演出評論【臺北民族舞團《百年香讚》】
陳薏如、陳莉玲(2009)《桂花巷》之電影改編與女性論述。育達人文社會學報,5,131-144。
陳建中、卓淑玲、曾榮瑜(2013)。臺灣地區華人情緒與相關心理生理資料庫-專業表演者臉部表情常模資料。中華心理學刊,Vol.55,No.4,439-545。
陳鈺芬(2012)。張艾嘉導演電影的美學與性別(碩士論文)。(未出版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嘉義縣。
陳佩瑩(2013)。論「靜心」做為一種表演訓練:以無垢舞蹈劇場為例(碩士論文)。(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臺北。
張育華(2009)。戲曲表演功法之研究-以崑曲表演藝術為範疇(博士論文) 。(未出版博論文)。國立中央大學,桃園市。
張儷孆(2006)。臺灣當代女性藝術中的女性身體意象研究(碩士論文)。(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黃鳳英(2017)。喪親悲慟的見證:社會成員類別分析法的運用。安寧療護雜誌,Vol.22,No.2,138-163。
楊淑菁(2009)。由了解「樂舞合一」的舞蹈形式談崑曲之美。藝術學報,Vol.2,No.85,325-336。
潘莉君(2016)。行旅-意想民族舞蹈的文化身影。臺中市:和民書局。
劉秀靜(2012)。從女性主義觀點詮釋呂赫若小說中的女性人物形象(碩士論文)。(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賴玫玲(2010)。臺灣當代民族舞蹈舞蹈發展之探討-臺北民族舞團之個案研究(碩士論文)(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市立體育學院,臺北。
戴麗芳(2007)。臺灣舞者宗教舞蹈的美學觀-以佛教舞蹈參與者為例(碩士論文)。(未出版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臺北市。
魏沁如(2004)。舞蹈表演中幾色詮釋與身體探索之歷程;以《我與我的延展數次錯身》為例(碩士論文)。(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臺北市。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無相關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