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部分
尤逸歆(2004)。國小教師休閒運動參與、工作倦怠與生活滿意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雲林縣。王志慧、蔡英美、陳盈幸(2008)。幼教老師休閒知覺自由、休閒利益和休閒阻礙與休閒參與關係之研究。國立臺中技術學院學報,9(1),17-27。
幼兒教育及照顧法(2018年06月27日)。
田容馨(2017)。臺南市國小附設幼兒園教保服務人員兼任行政職務的工作負荷與工作倦怠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石月秀(2016)。台南市國小教師休閒參與、工作投入與工作倦怠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亞洲大學,臺中市。吳佩諭(2018年3月14日)。職務起薪兩樣情!電子通訊/生物科技好薪情 幼教/美編/餐飲後段班。1111職場新聞,2018年3月14日,取自:https://www.1111.com.tw/news/jobns_con.asp?ano=111524
吳明隆(2016)。SPSS操作與應用:問卷統計分析實務。臺北市:五南。
吳碧玲(2013)。雲林縣教保服務人員生活型態與休閒活動參與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李宜娜(2010)。幼教師職場復原力與職業倦怠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樹德科技大學,高雄市。
李雅雯(2011)。學前教師工作壓力與工作倦怠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嘉義市。李新民、陳密桃(2006)。幼兒教師的情緒勞務因素結構及其對工作倦怠之影響。高雄師大學報:教育與社會科學類,20,67-89。
李麗呅(2014)。雲林縣國小教師工作倦怠、休閒調適與身心健康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雲林縣。周子仁(2013)。臺中市國小教師休閒活動參與、幸福感與教學效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逢甲大學,臺中市。林俊瑩、 謝亞恆、 曹靜麗、蕭明潔(2009)。工作特性、組織氣氛對學前教師工作滿意度與工作倦怠的影響:以花蓮地區為例。教育與多元文化研究 ,1,217 – 258。
林慧芸(2015)。桃園縣幼兒園教保服務人員工作滿意度、休閒參與、人際衝突與主觀幸福感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大葉大學,彰化縣。林麗君(2015)。教保服務人員休閒參與、工作壓力與幸福感之研究-以高雄市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高苑科技大學,高雄市。徐元民(2006)。體育學導論(第二版)。臺北市:品度股份有限公司。
涂金堂(2012)。量表編製與SPSS。臺北市:五南。
翁靜嫺(2016)。工作壓力與休閒活動參與對公立教保服務人員身心健康之研究-以金門縣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銘傳大學,桃園市。康志明(2010)。臺北市國小兼任行政教師休閒運動參與、工作倦怠及生活滿意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張弘勳、蔡淑苓(2009)。台南縣市幼托園所教師工作倦怠之研究。學校行政,64,36-65。
張淑貞(2007)。台中市幼兒園教師工作壓力與職業倦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臺中市。張詠筑(2014)。幼兒園教保服務人員工作倦怠、復原力與幸福感 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臺科技大學,臺中市。曹麗梓(2008)。高職教師職業倦怠與主觀幸福感外部影響因素的相關研究綜述(未出版碩士論文)。華中師範大學,上海。
莊庭禎、賴雪芬(2009)。高中職教師參與休閒活動類型之傾向分析-以嘉義市爲例。嘉南學報(人文類),35 ,805 – 819。
許鳳真(2017)。情緒勞務及敬業貢獻對工作倦怠與離職 傾向之影響-以幼兒教保服務人員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臺科技大學,桃園市。許耀文、鍾志強、蔡瑋娟、黃孟立(2010)。工作壓力、休閒參與對身心健康的影響之研究-以雲嘉地區幼教師為例。運動休閒餐旅研究,5(4),80-105。
郭生玉(1992)。國小、國中與高中教師工作心厭之比較研究,教育心理學報,25,67-79。
郭淑媛(2014)。桃園縣公立國小附設幼兒園教保服務人員休閒參與、休閒滿意度及生活滿意度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開南大學,桃園市。陳美伶(2014)。幼兒園教保服務人員休閒參與及生活品質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臺北市。陳美惠(2007)。高高屏國小教師休閒活動參與與身心健康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市。馮淑琪(2015)。新北市公立學校附設幼兒園教保服務人員心理資本、工作壓力與工作倦怠的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輔仁大學,臺北市。楊馥如(2012)。新北市國小教師生活型態、休閒參與及幸福感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詹慧英(2014)。臺北市國小附設幼兒園教保服務人員休閒運動參與動機與阻礙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臺北市。廖淑容(2011)。教師休閒活動參與、幸福感與教學效能之研究-以苗栗縣國小教師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亞洲大學,臺中市。劉珂銘(2016)。臺中市公立幼兒園教保服務人員的休閒涉入、休閒效益與幸福感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逢甲大學,臺中市。劉雅惠(2011)。中彰地區國民中小學教師工作壓力、工作價值觀與工作倦怠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潘淑珍(2009)。幼兒教師工作壓力與工作倦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靜宜大學,臺中市。蔡妙欣(2015)。教保服務人員心理資本與職業倦怠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樹德科技大學,高雄市。蔡美華(2017)。幼教師休閒參與及幸福感之相關研究-以高雄市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樹德科技大學,高雄市。謝季貝(2012)。桃園縣公立幼稚園教師行政工作壓力來源與休閒參與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銘傳大學,桃園市。英文部分
Alison, L. K., & Berthesen, D. C. (1995). Preschool teachers’ experiences of stress. Teaching & Teacher Education, 11(4), 345-357.
Bammel, G.,&Burrus-Bammel, L. L. (1992). Leisure and human behavior. Dubuque, IA:Wm. C. Brown Publishers.
Beard, J G., & Raghed, M. G. (1983). Measuring leisure motivation.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 15 (3) , 219-228.
Damazedier, J. (1974). Toward a Society of Leisure. New York: Col-lier-Macmillan.
Edelwich, J. & Brodsky, A. (1980). Burnout : Stages of disillusionment in the helping professions. New York: Human Sciences Press.
Ellis, G., & Witt, P. A. (1984). The measurement of perceived freedom in leisure.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16(2), 110-123.
Freudenberger, H. J. (1977). Burn-out : Occupational hazard of the child care worker. Child care quarterly, 6(2), 90-99.
George , J M., & Jones, G. R. (1999). Understanding and managing organizational behavior.Upper Saddle River, N.J.: Prentice Hall.
Maslach, C., & Jackson, S. E. (1982). Burnout in health professions: A social psychological analysis. In G. Sanders and J. Suls (Eds.), Social psychology of health and illness, 227-251. Hillsdale. NJ: Erlbaum.
Maslach, C., & Jackson, S. E. (1981). Burnout cops and their families. Psychology Today, 12(12), 59-62.
Pines, A., & Aronson, E. (1988). Career burnout: Causes and cures. New York, NY, US: Free Press.
Ragheb, M. G., & Beard, J. G. (1982). Measuring leisure attitude.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14(2), 155-167.
Ragheb, M. G., & Griffith, C. A. (1982). The contribution of leisure participation and leisure satisfaction to life satisfaction of older persons.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14(4), 295-306.
Russell, R. V. (1982). Planning programs in recreation. St. Louis: Mosby.
Sudman, S. (1976). Applied Sampling. New York: Academic Press.
Talmor, R., Reiter, S., & Feigin, N. (2005). Factors relating to regular education ive education, teachers'burnout in inclusive education. European journal of Special Needs Education, 20, 215-229.
Veninga, R. L., & Spradley, J. P. (1981). The Work Stress Connection: How to Cope with Job Burnout. Boston, Mass: Little, Brow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