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一、中文書目
中國中央電視台,《國寶檔案》欄目編著,《國寶X檔案:書法.碑刻》。台北:龍圖騰,2011。
中正書局編審委員會,《克羅齊哲學述評》。台北:中正書局,1948
王受之,《世界現代美術發展》。台北:藝術家,2001。
方惠光,《二十世紀新藝術的浪潮》。台南:國超文化,2004。
史作檉 著,《看見真實心靈的杜布菲》。台北:典藏,2011。
朱光潛 著,《文藝心理學》。台北:台灣開明書店,1993。
何政廣 主編。《林布蘭特》。台北:藝術家出版社,1999。
何政廣 主編,李依依 編譯,《杜布菲:美學的現代藝術大師》。台北:藝術家,2013。
余秋雨,《藝術創造工程》。台北:允晨,1990。
李思賢 著,《當代書藝理論體系:台灣現代書法跨領域評析》。台北:典藏,2010。
李佩璇 著,《圖解美學》。台北:易博士文化、城邦文化,2014。
李黎陽,《塔皮埃斯論藝》。北京:人民美術,2001。
高宣揚 著,《佛洛伊德傳》。台北:萬象圖,1997。
陳淑華 著,《油畫材料學》。台北:洪葉文化,2000。
陳景容 著,《油畫的材料研究及實際應用》。屏東:天同,1970。
蔡綺 著,《「新藝術」研究》。台中:捷太,1997。
蔣勳 著,《漢字書法之美:舞動行草》。台北:遠流,2009。
劉其偉 著。《現代繪畫基本理論》。台北:雄獅,2006。
劉昌元,《西方美學導論》。台北:聯經,1994。
釋廣元 著,《中國書法概述》。台北:台灣商務,2011。
二、中文譯本
Anna Mosznska,黃麗絹 譯。《抽象藝術》。台北:遠流,1999。
Chalumeau Jean-Luc,林霄瀟、吳啟雯 譯,《西方現代藝術批評》。北京:文化藝術,2005。
Herbert Read,梁錦鋆 譯,《藝術的意義》。台北:遠流,2006。
Henri Matisse,蘇美玉 譯,《馬諦斯畫語錄》。台北:藝術家,2002。
Helen Westgeest,曾長生 譯,《禪與現代美術:現代東西方藝術互動史》。台北:典藏,2007。
Herbert Read 著,梁錦鋆 譯,《藝術的意義》。台北:遠流,2006。
José M.Parramón 著,錢祖育譯。《油畫》。台北:三民,1997。
Jostein Gaarder,蕭寶森 譯,《蘇菲的世界》。台北:智庫,1995。
J.P.Hodin 著,朱紀蓉 譯,《孟克》。台北:遠流,1997。
Norbert Lynton,楊松鋒 譯,《現代藝術的故事》。台北:聯經。2003。
Sigmund Freud,賀明明 譯,《佛洛伊德著作選》。台北:唐山,1989。
Sarane Alexandrian,李長俊 譯,《超現實主義的藝術》。台北:大陸書店,1982。
Richard Appignanesi,張弘瑜 譯,《弗洛依德》。台北:立緒文化,1995。
Robert Atkins,黃麗娟 譯,《藝術開講》。台北:藝術家,1996。
R.G.Collingwood,周浩中 譯,《藝術哲學大綱》。台北:水牛,1975。
Victoria Combalia Dexeus,南符斌 譯,《達比埃斯》。台北:文庫,1995。
Wassily Kandinsky,吳瑪俐 譯,《點線面》。台北:藝術家,2009。
Wassily Kandinsky,吳瑪悧 譯,《藝術的精神性》。台北:藝術家,1998。
三、碩士論文
孟慶媛。〈馬克.托貝—融合東西藝術精神的美國抽象表現主義畫家〉。台北師院視覺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黃靖雅。〈進入畫布。宣洩自身的救贖 – 黃靖雅創作論述〉。國立臺南大學美術學系碩士班,2012。四、工具書
梅耶,貓頭鷹編譯小組 譯,《藝術名詞與技法辭典》。台北:貓頭鷹,2005。
林重新,《教育研究法》。台北:揚智文化,2003。
張北海 編輯,《遠東國語辭典》。台北:遠東,1993。
五、期刊
王哲雄,〈漢斯.哈同〉於《美育雙月刊》.112期(民88.11).頁68-69
王哲雄,〈塞.湯恩布里〉於《美育雙月刊》.158期(民96.07).頁42-46
王哲雄,〈趙無極〉於《美育雙月刊》.167期(民98.01).頁58-65
賴姿伶,〈英國插畫家比爾茲利「莎樂美」之美學密碼〉於《美育雙月刊》.200期(民103.7).頁64-73
六、網路資料
MOT TIMES明日誌官網:
http://www.mottimes.com/cht/article_detail.php?serial=860&type=0(檢索於2018年12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