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34.204.172.188) 您好!臺灣時間:2023/09/27 20:48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李豐融
研究生(外文):fengrong
論文名稱:探究箏藝繁榮之原因——專業化與流行化
指導教授:黃均人黃均人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系所名稱:民族音樂研究所
學門:藝術學門
學類:音樂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9
畢業學年度:107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73
中文關鍵詞:古箏專業發展流行化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0
  • 點閱點閱:130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古箏歷史悠久,是傳統樂器的代表之一,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古箏有著日新月異的變化,這些變化使得古箏不拘泥於傳統,且在傳統的基礎上適應時代的發展,從而古箏藝術越發繁榮與普及。
現如今古箏藝術具有很強的時代感,而專業化發展與流行化發展是古箏時代感的體現,筆者希望藉由文獻的整理和分析,探討在傳統基礎上古箏藝術「專業」與「流行」兩個方向的發展,歸納與總結現今古箏藝術相較於以往所體現出來較為顯著的差別與變化,通過這兩個方面的討論,分析現今古箏藝術之所以越發繁榮的原因。
「專業」與「流行」並駕齊驅,為古箏藝術打開了更為廣闊的生長空間和發展潛質,給傳統箏樂注入了新的血液,對於這兩個方向的討論,是一個嘗試,希望為之後古箏藝術的發展提供一個參考。
中文摘要 I
英文摘要 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緣起 1
第二節 研究方法及內容結構 3
第三節 名詞釋義 5
第四節 文獻探討 7
第二章 箏樂專業上的創新 12
第一節 箏樂發展時間線 12
第二節 現代箏曲的繁榮 23
第三章 古箏的流行化發展 44
第一節 關於流行 44
第二節 當國樂遇上「流行」 48
第四章 結論 67
參考資料 72
一、專書
蔡宗德。《傳統與現代性:印尼伊斯蘭宗教音樂文化》。臺北:桂冠,2006。
王耀華&杜亞雄。《中國傳統音樂概論》。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2。
李明雄。《民族器樂概論》。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1999。
高田公理,翁維津譯。《流行社會學》。臺北:尖端出版有限公司,1988。
梁茂春。《中國當代音樂— 1949-1989》。上海: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2004。
馬爾科姆·格拉德威爾尔(Malcolm Gladwell),錢清、覃愛冬等譯。《引爆點:如
何引發流行(The Tipping Point:How Little Things Can Make a Big Difference)》。 北京:中信出版社,2014。
高宣揚。《流行文化社會學》。臺北:揚智,2002。
鄭德淵。《中國箏樂現代化其沿革及變革之研究》。臺北:大卷出版社,1990。
管建華。《中西音樂比較》。南京: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14。
馮長春。《中國近代音樂思潮研究》。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7。
相西源。《中西樂論》。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音樂出版社編輯部。《論音樂的革命化、民族化、群眾化(第一、二集)》。北 京:音樂出版社,1964。


二、學術論文
王英睿。〈二十世紀的中國箏樂藝術〉,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學組博士論文,2007。
餘御鴻。〈二十世紀中國箏樂文化敘事模式轉型研究〉,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學組博士論文,2013。
王娜。〈走向流行的傳統——對女子十二樂坊的民族音樂學研究〉,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學組碩士論文,2008。
楊悅。〈對當代古箏藝術西化趨勢的思考〉,東北師範大學音樂學組碩士論文, 2010。
李淑芬。〈本土·現代·流行—— 90年代後台灣國樂發展現象之探討〉,佛光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2011。
胡菁。〈徐曉林箏作品研究〉,武漢音樂學院音樂學碩士論文,2009。
蘇頌惟。〈當代國樂團的創新演出可行性之研究——以「臺灣國樂團(NCO)」為聚焦〉,國立中山大學戲劇舞蹈學碩士論文,2013。
陳麗華。〈現代箏樂美學流變之探究〉,佛光大學綜合藝術學類碩士論文,2007。
HanMei。〈The Emergence of the Chinese Zheng: Traditional Context, Contemporary Evolution, and Cultural Identity〉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民族音樂學博士論文,2013。

三、曲譜
李萌。《古箏曲譜 I、II、III》。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3。
____。《中國傳統古箏曲大全上、中、下冊》。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4。
林玲。《古箏演奏曲集》。合肥:安徽文藝出版社,2003。
王建民,《王建民古箏曲集》。臺北:音樂中國出版社,1998。

四、期刊
何曉兵。〈新民樂:傳統民樂的 XX 版? 〉。《中國音樂》(2003年01期)。
焦金海。〈論箏樂定弦調式音階〉。《音樂研究》。(1998年03期)。
張彤。〈從新時期古箏創作看箏樂發展〉。《秦箏》。(1995年01期)。
葉娟礽,〈文革時期創編箏曲之曲式與風格研究〉,《音樂研究》(2012年17期)。
范曉峰。〈少定性多觀察多思考——由民族樂隊「通俗化」、「時尚化」所引發的思考〉,《人民音樂》(2007年07期)
邱霽。〈論箏技法的分類以及演變〉。《中國音樂》(2004年04期)。
趙玉齋。〈談箏曲慶豐年的創作〉。《廣州音樂學院學報》(1984年01期)。
周延甲。〈箏演奏中左手的運用〉。《西安音樂學報》(1986年03期)。
王文艷&殷航。〈眾聲喧嘩中的文化清流:綜藝節目的傳播守恒策略——以《國樂大典》為例〉。《新聞戰線》(2018年06期)
劉文佳。〈因「人」而「異」——箏樂演奏家21世紀古箏作品創作概況考〉。《大眾文藝》(2016年04期)。
電子全文 電子全文(網際網路公開日期:20240710)
連結至畢業學校之論文網頁點我開啟連結
註: 此連結為研究生畢業學校所提供,不一定有電子全文可供下載,若連結有誤,請點選上方之〝勘誤回報〞功能,我們會盡快修正,謝謝!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