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載入處理中...
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
網站導覽
|
首頁
|
關於本站
|
聯絡我們
|
國圖首頁
|
常見問題
|
操作說明
English
|
FB 專頁
|
Mobile
免費會員
登入
|
註冊
切換版面粉紅色
切換版面綠色
切換版面橘色
切換版面淡藍色
切換版面黃色
切換版面藍色
功能切換導覽列
(44.200.101.84) 您好!臺灣時間:2023/10/05 10:27
字體大小:
字級大小SCRIPT,如您的瀏覽器不支援,IE6請利用鍵盤按住ALT鍵 + V → X → (G)最大(L)較大(M)中(S)較小(A)小,來選擇適合您的文字大小,如為IE7或Firefoxy瀏覽器則可利用鍵盤 Ctrl + (+)放大 (-)縮小來改變字型大小。
字體大小變更功能,需開啟瀏覽器的JAVASCRIPT功能
:::
詳目顯示
recordfocus
第 1 筆 / 共 1 筆
/1
頁
論文基本資料
摘要
外文摘要
目次
參考文獻
電子全文
紙本論文
論文連結
QR Code
本論文永久網址
:
複製永久網址
Twitter
研究生:
葉韋德
研究生(外文):
Yeh, Wei-Te
論文名稱:
利用二階段熱氧化製備氧化銅半導體及其光電性質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
Cupric oxide semiconductor prepared by two-step thermal oxidation and its photoelectric properties
指導教授:
黃智賢
指導教授(外文):
Hwang, Jih-Shang
口試委員:
洪文誼
、
洪魏寬
口試委員(外文):
Hung, Wen-Yi
、
Hung, Wei-Kuan
口試日期:
2019-07-30
學位類別:
碩士
校院名稱: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
系所名稱:
光電科學研究所
學門:
工程學門
學類:
電資工程學類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
2019
畢業學年度:
107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34
中文關鍵詞:
氧化銅
、
半導體
、
太陽能電池
外文關鍵詞:
Cupric oxide
、
semiconductor
、
solar cell
相關次數:
被引用:0
點閱:167
評分:
下載:19
書目收藏:0
本論文中我們已經成功的使用兩階段氧化薄銅片的方法(第一階段:1010oC、40torr、2hr;第二階段:600oC、1atm、3或6或12小時)成功製備出高品質的氧化銅(cupric oxide),而且該樣本表面緻密沒有剝落的現象。
從XRD分析可以證明第二階段氧化的時間越久,氧化銅的品質越好,基本上,12hr熱處理便足以使銅片完全轉成氧化銅。
從吸收光譜製作出Tauc plot曲線,可以初步決定出我們所生長的氧化銅能隙約為1.25~1.28eV。光激發光頻譜分析,則顯示其能隙有可能可達1.3~1.4eV。
光電導實驗發現,在氧化六小時的樣品可得到最大的光、暗電流差,表示此樣品可製作成紅外光(<900nm)的感測器。未來,我們預期可將該樣本製作成光伏太陽能電池,如此的電池將會是地球蘊含量豐富、低成本且高效率的太陽能電池。
In this paper, we have successfully used two-step oxidized copper sheet (first stage: 1010oC, 40torr, 2hr; second stage: 600oC, 1atm, 3 or 6 or 12 hours) to successfully prepare high quality cupric oxide. (cupric oxide), and the sample surface is dense without peeling off.
From the XRD analysis, it can be proved that the longer the oxidation time of the second step, the better the quality of the cupric oxide. Basically, the 12 hr heat treatment is sufficient to completely convert the copper sheet into cupric oxide.
By making a Tauc plot curve from the absorption spectrum, we can preliminarily determine that the cupric oxide gap we grow is about 1.25~1.28eV. The spectrum analysis of the optical excitation light shows that the energy gap can reach 1.3~1.4eV.
The photoconductivity experiment found that the maximum light and dark current difference was obtained in the sample oxidized for six hours, indicating that the sample could be fabricated into an infrared light (<900 nm) sensor. In the future, we expect to make this sample into a photovoltaic solar cell, which will be a solar cell with rich, low cost and high efficiency.
圖 1.氧化亞銅和氧化銅的發展 6
圖 2. 氧化銅的歷史發展 7
圖4. 文獻中以熱氧化法製作氧化銅的XRD圖 8
圖3. CuO-Cu2O相圖。 8
圖 5.RRUFF資料庫的氧化銅表面形貌 9
圖 6.氧化銅3D分子結構 9
圖 7 半導體電子電洞對產生示意圖 11
圖 8. 光導元件示意圖 13
圖 9. 光導量測元件結構圖 13
圖 10. 高溫爐管加熱系統架構圖 13
圖 11. 射頻磁控濺鍍系統架構圖 14
圖 12. 射頻磁控濺鍍系統系統外部實際照片 15
圖 13. 射頻磁控濺鍍系統系統外部實際照片 15
圖 14. 600oC常壓4h所燒結的氧化銅碎片。 16
圖 15. 氧化銅-氧化氧銅的溫度及氧氣壓力相圖 16
圖 16. 二階段氧化所製備氧化銅樣品俯視照 17
圖 17. 氧化銅的XRD圖 17
圖 18. 氧化銅JCPD資料庫 17
圖 19. (A )3小時,(B)6小時,12小時,(D)文獻參考 18
圖 20. 拉曼光譜的半高寬圖 19
圖 21. 氧化3小時的吸收光譜圖及Tauc plot圖 19
圖 22. 氧化6小時的吸收光譜圖及Tauc plot圖 20
圖 23. 氧化12小時的吸收光譜圖及Tauc plot圖 20
圖 24. 氧化3小時的PL圖 21
圖 25. 氧化6小時的PL圖 21
圖 26. 氧化12小時的PL圖 21
圖 27. 氧化不同時間的PL半高寬圖 21
圖 28. 不同氧化時間之光暗電流I-V圖(a) 3小時 (b) 6小時 (c) 12小時 23
圖 29. 不同時間的光暗電流圖 24
圖 30. 光學特性,偏壓10V 24
圖 31. ΔI/Dark圖 24
1. Q. Guo, et al.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132 (49), 17384 (2010)
2. X. B. Song et a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otoenergy (2014).
3. A. D. Adewoyin, et al. Optik 176, 132 (2019).
4.T. Minami, et al. Applied Physics Express 4 (6) (2011)
5. R. Bhunia, et al. Semiconduct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33 (10) (2018).
6. S. Jung, et al. Nanotechnology 22 (1) (2011).
7. V. F. Drobny et al. Thin Solid Films, 61 (1979)
8.A. H. Jayatissa, et al. Applied Surface Science 255 (23), 9474 (2009).
9.H. Kidowaki, et al. Journal of Physics 352 (2012)
10. S. Masudy-Panah, et al. Journal of Applied Physics 116 (7) (2014).
11. A. Bhaumik, et al. Thin Solid Films 572, 126 (2014).
12. S. Masudy-Panah, et al. Progress in Photovoltaics 23 (5), 637 (2015).
13. T. Narushima, et al. Aip Advances 2 (4) (2012).
14. H Amekura1, et al. Appl. Phys. 39 365 (2006)
15. T. F. Jiang, et al. Rsc Advances 6 (114), 112765 (2016).
16. Stephen Reynolds, et al, in Springer Handbook of Electronic and Photonic Materials, edited by Safa Kasap and Peter Capper (Springer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 Cham, 2017), pp. 1.
電子全文
國圖紙本論文
連結至畢業學校之論文網頁
點我開啟連結
註: 此連結為研究生畢業學校所提供,不一定有電子全文可供下載,若連結有誤,請點選上方之〝勘誤回報〞功能,我們會盡快修正,謝謝!
推文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推文
網路書籤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網路書籤
推薦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推薦
評分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評分
引用網址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引用網址
轉寄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轉寄
top
相關論文
相關期刊
熱門點閱論文
1.
氧化銅太陽能電池之添加物影響
2.
氮摻雜類鑽碳膜製備及其應用於太陽能電池之研究
3.
以廢晶圓回收之矽材料替代原生矽料之太陽能晶片的經濟與環境效率評估
4.
共軛導電高分子電子元件之研究
5.
Ag-Cd-S三元素合金半導體奈米顆粒之合成及其量子點敏化太陽能電池特性
6.
固態AgSbS2半導體敏化太陽能電池的製作與特性
7.
利用n型氧化鋅奈米線與p型氧化銅薄膜製備新式太陽能電池
8.
半導體奈米材料之合成與特性分析及其應用
9.
以直流磁控濺鍍方式製作氧化物薄膜及物性的探討
10.
濺鍍法製備銅銦鎵硒薄膜太陽能電池吸收層之研究
11.
硬脆材料研磨系統之研製
12.
製備n型氧化鐵與p型氧化銅薄膜應用於雙重能隙太陽能電池之研究
無相關期刊
1.
通過蝕刻p-GaN和運用CdSe QD以增強p-GaN / n-ZnO LED發光
2.
提升二階段熱氧化法製備氧化銅半導體結晶品質並探討其光電物理特性
3.
研究雷射偏振態對於金奈米棒的自我組裝與合成
4.
利用奈米球微影術製作金奈米洞陣列進行環境折射率感測之研究
5.
探究海上實習對海勤類科學生上船意願之影響
6.
ECDIS架構下船舶近岸避障及避碰航路規劃之模式建構與開發
7.
利用銀奈米顆粒與雙曲超穎材料複合基板探討表面電漿增強螢光之研究
8.
利用鐵電模板製作銀奈米顆粒以探討金屬增強螢光
9.
利用電漿蝕刻製作週期性銀奈米柱陣列進行環境折射率感測之研究
10.
探討半葉馬尾藻中fucoidan對於抑制頭頸部鱗狀細胞癌中腫瘤幹細胞(Cancer Stem Cell)的影響
11.
以直鏈狀雙胺及鹽酸合成含氮與氯之碳量子點作為廣效型抗病原菌試劑
12.
熱休克對斑馬魚早期及中早期胚胎中DNA傷害切割效率之影響
13.
最低工資對男女工資差異的影響-台灣實證研究
14.
以外部形態及耳石微化學辨析台灣西部沿海四指馬鮁之研究
15.
異質深度學習網路之平行架構實現
簡易查詢
|
進階查詢
|
熱門排行
|
我的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