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載入處理中...
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
網站導覽
|
首頁
|
關於本站
|
聯絡我們
|
國圖首頁
|
常見問題
|
操作說明
English
|
FB 專頁
|
Mobile
免費會員
登入
|
註冊
切換版面粉紅色
切換版面綠色
切換版面橘色
切換版面淡藍色
切換版面黃色
切換版面藍色
功能切換導覽列
(44.201.94.236) 您好!臺灣時間:2023/03/24 12:27
字體大小:
字級大小SCRIPT,如您的瀏覽器不支援,IE6請利用鍵盤按住ALT鍵 + V → X → (G)最大(L)較大(M)中(S)較小(A)小,來選擇適合您的文字大小,如為IE7或Firefoxy瀏覽器則可利用鍵盤 Ctrl + (+)放大 (-)縮小來改變字型大小。
字體大小變更功能,需開啟瀏覽器的JAVASCRIPT功能
:::
詳目顯示
recordfocus
第 1 筆 / 共 1 筆
/1
頁
論文基本資料
摘要
外文摘要
目次
參考文獻
紙本論文
QR Code
本論文永久網址
:
複製永久網址
Twitter
研究生:
楊曜源
研究生(外文):
YANG, YAO-YUAN
論文名稱:
透過課室研究促進教學設計之改變-以放大圖和縮小圖為例
論文名稱(外文):
Improving Lesson Plan via Lesson Study on Graph Enlargement and Reduction
指導教授:
張淑怡
指導教授(外文):
CHANG, SHU-I
口試委員:
甯平獻
、
謝闓如
口試委員(外文):
NING,PING-HSIEN
、
HSIEH,KAI-JU
口試日期:
2019-01-20
學位類別:
碩士
校院名稱: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系所名稱:
數學暨資訊教育學系(含數學教育碩士班)
學門:
教育學門
學類:
普通科目教育學類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
2019
畢業學年度:
107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14
中文關鍵詞:
放大圖與縮小圖
、
教學設計
、
課室研究
外文關鍵詞:
Graph Enlargement and Reduction
、
instructional design
、
lesson study
相關次數:
被引用:0
點閱:73
評分:
下載:0
書目收藏:0
本研究目的旨在透過參與課室研究備課、實踐和議課之歷程,探討「縮小圖與放大圖」教學設計之改變、教師數學教學觀念之改變、學生學習表現與影響教學設計改變之因素。課室研究團體由一位數學教育學者及三位跨校教師組成,歷經三次備課討論會、專家諮詢、課程嘗試、課程實踐及議課討論會,並蒐集每次會議與實踐課程的錄影錄音資料、各版次教學設計、學生學習資料及研究者的省思進行分析。本研究之發現如下:
一、課室研究對於「放大圖與縮小圖」教學設計之改變為:(一)調整教學節數以符合學生程度,並於教案中增加彈性,可視教學現場情況選擇教學方式。(二)調整引入活動,加入更多與學生生活經驗相關內容。(三)調整教學流程以符合教學順序。(四)調整教學素材使學生易於觀察與學習。(五)調整教學中使用之教具以減低學生的操作負擔。
二、課室研究對於教師數學教學觀念之改變為:(一)備課方式從參考單一教材版本轉變為參考多種版本。(二)撰寫教案時加入預期學生表現與教師之回饋,並且記錄主要問題。(三)教具的選用由教具考量改變為教學考量。(四)能依照教學內容簡化教具使用的數量與調整收發方式。
三、學生學習表現:課程實踐時,各小組展現合作的能力解決問題,低成就的學生願意主動操作教具,高成就的學生願意帶領;大部分學生能以學習到的概念正確的完成習作評量;多數學生於反思回饋單表示對於教具操作的部分印象深刻且感到有趣。
四、教學設計改變之影響因素主要有:(一)夥伴的建議與經驗分享。(二)專家所提供之意見。(三)課程嘗試之意外挫敗經驗。(四)個人知識、省思和其他因素。
最後給予關於課室研究、教育上和進行相關研究之建議。
This study aims to discuss how lesson study affects the lesson plan of Graph Enlargement and Reduction and the students’ performance. This lesson study group is composed of one professor and three elementary teachers. We collect the videos of each meeting and teaching, each edition of instructional designs and the members’ reflections. Then we integrate all the materials and have a discussion. The findings are as follow:
1. in the lesson plan of Graph Enlargement and Reduction: (1) adjust the teaching time to fit the students’ level, increase the flexibility in the curriculum design to choose the teaching method according to the situation. (2) adjust the warm-up activity and include more content that is related to students’ experience (3) adjust the teaching process to fit the teaching consequence. (4) adjust the teaching materials to let students observe and learn easily. (5) adjust the use of teaching aids to reduce the students’ burden.
2. in the math teaching of teachers: (1) use various version of textbook instead of using single one. (2) focus on making the record of the students’ anticipated reaction, the teacher’s reflection and the key question in the lesson plan. (3) choose the teaching aids according to the necessary of teaching. (4) choose the teaching aids that are appropriate for the teaching and to simplify the use and the arrangement of teaching aids in order to benefit the teaching.
3. in the students’ performance: each team is capable of working with each member. The low achievers are willing to use the teaching aids and the high achievers are willing to lead the team. Most students can use what they learned to finish the exercise in the workbook and most of them are impressed and interested in using the teaching aids.
4. The main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lesson plan are: (1) suggestions and experiences sharing from the peers (2) the experts’ advice (3) the experiences from the try and error during teaching and (4) the reflection, the knowledge and the practical experience of the researcher. In the end of this paper, there are some educational advices for those who would like to research on the lesson study.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 3
第三節 名詞釋義 ................................................. 3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 4
第二章 文獻探討 .................................................. 5
第一節 理論基礎 ................................................. 5
第二節 備課檢核表 ............................................... 9
第三節 課室研究 ................................................ 14
第四節 國民小學「放大圖與縮小圖」概念分析 ...................... 18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設計 ........................................... 29
第一節 研究方法 ................................................ 29
第二節 研究架構與流程 .......................................... 31
第三節 研究對象 ................................................ 34
第四節 資料蒐集 ................................................ 36
第五節 資料整理與分析 .......................................... 37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 39
第一節 課室研究之備課階段 ...................................... 39
第二節 課程實踐階段 ............................................ 66
第三節 議課階段 ................................................ 92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 101
第一節 結論 ................................................... 101
第二節 建議 ................................................... 110
參考文獻 .......................................................... 113
一、中文部分
方志華、丁一顧(2013)。日本課室研究的發展與佐藤學學習共同體的批判轉化。課程與教學,16(4),89-120。
王文科、王智弘(2010)。教育研究法。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朱仲謀(譯)(2006)。行動研究導論(原作者:Andrew P. Johnson)。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原著出版年:2005)
呂錘卿(2000)。國民小學教師專業成長的指標及其規劃模式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李美穗(2013)。新北市國小數學教師專業發展方案之設計與實施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林玉芳(2008)。一個數學教師的教學概念:同分母分數加減問題教學實踐。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育測驗統計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南一書局(2017)。國民小學數學課本第十二冊。臺南市:南一書局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康軒文教事業(2017)。國民小學數學課本第十一冊。臺北市:康軒文教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張淑怡(2004)從Maturana的認知生物學看數學學習與數學教學之本質。朝陽人文社會學刊,2(1),109-148。
教育部(2003)。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數學學習領域課程綱要。
陳創義(2003)。青少年的數學概念學習研究-子計劃六:青少年的幾何形狀概念發展研究(2/2)。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補助專題研究計畫,計畫編號:NSC-91-2522-S-003-007。
甯自強(1987)。根本建構主義~認知研究的另一種架構~。師友月刊,30-32。
甯自強(1997)。數學教學實踐知識課程的開發。國教學報,9,265-278。
黃月美、歐用生(2013)。美國大學教學改革的新典範-日本「單元教學研究」(Lesson study)的應用。課程與教學,16(2),57-88。
黃金泉(2003)國小四年級學童角的概念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黃源河、符碧真(2011)。揭開日本學生傑出表現背後的秘密。教育科學研究期刊,56(4),69-97。
劉好(1998)。平面圖形教材的處理。國立嘉義師範學院八十六學年度數學教育研討會論文暨會議實錄彙編,33-50,國立嘉義師範學院,嘉義。
蔣建忠(2002)。K~六年級學童長度迷思概念的直觀規律類型之研究。國立臺北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翰林出版(2017)。國民小學數學課本第十一冊。臺南市:翰林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鍾登宏(2004)。國小六年級學童運用GSP動態幾何電腦軟體及傳統的實物操作學習放大縮小和比例尺相關概念成效之比較。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二、英文部分
Lewis, C.(2009). What is the nature of knowledge development in lesson study?. Educational action research,17(1), 95-110.
Myers, J.(2012). The Effects of Lesson Study on Classroom Observations and Perceptions of Lesson Effectiveness. Journal of Effective Teaching, 12(3), 94-104.
國圖紙本論文
推文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推文
網路書籤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網路書籤
推薦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推薦
評分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評分
引用網址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引用網址
轉寄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轉寄
top
相關論文
相關期刊
熱門點閱論文
1.
國民小學教師專業成長的指標及其規劃模式之研究
2.
國小六年級學童運用G.S.P.動態幾何電腦軟體及傳統的實物操作學習放大縮小和比例尺相關概念成效之比較
3.
K~六年級學童長度迷思概念的直觀規律類型之研究
4.
新北市國小數學教師專業發展方案之設計與實施研究
5.
一個數學教師的教學概念:同分母分數加減問題教學實踐
6.
改變六年級圓面積教學設計之課例研究
7.
透過Lesson Study促進教學設計之改變—以數形規律為例
無相關期刊
1.
透過Lesson Study促進教學設計之改變—以數形規律為例
2.
改變六年級圓面積教學設計之課例研究
3.
運用資料探勘之關聯規則於國小教師工作壓力來源之分析
4.
桌遊設計融入健康教育健康飲食營養學習成效之影響-以國中七年級學生為例
5.
臺中市公立教保服務人員工作壓力、休閒調適與休閒滿意度之研究
6.
親子共玩提升幼兒快樂情緒之研究- 以實體互動繪本創作為例
7.
《讀報學華語》的篇章分析與教學建議
8.
金融教育融入國中八年級數學領域學習成效之研究
9.
國小職前教師數學教學風格之探究-加入文字探勘的分析方式
10.
教學信念運用於中重度智能障礙者參與音樂活動之探討---以三位打擊樂教師為例
11.
美感「肢」覺- 美感經驗融入國中表演藝術課程之探究
12.
「科學玩具」設計科學探究教學之行動研究:以「下坡玩偶」及「空中灌籃」為例
13.
華語情態詞「應該」功能之探討:以字串匹配分析模式輔助語料庫為本之分析模式
14.
英語繪本結合在地文化教學提升原鄉國小五年級學生英語學習動機及表現之行動研究
15.
圖畫書教學對幼兒環境教育能力之影響
簡易查詢
|
進階查詢
|
熱門排行
|
我的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