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參考文獻
王文科、王智弘(2017)。教育研究法。臺北市 : 五南。
王惠英(2017)。2030年全球教育藍圖融合知識、技能與態度的素養教育。未來Family,11,16-
19。
朱仲謀(譯)(2004)。行動研究原理與實作(原作者Jean Mcniff&Jack Whitehead)。臺北
市 : 五南。
汪芸(譯)(2018)。7個習慣決定未來:柯維給年輕人的成長藍圖(原作者:
Sean Covey)。臺北市:天下文化。
呂衍慶(譯)(2010)。七個好習慣:與成功有約(兒童繪本版)(原作者:Sean
Covey)。新北市:明天國際圖書。
吳清山、林天祐(2006)。七個習慣。教育研究月刊,146,147。
沛德國際教育機構(2018)。「自我領導力教育」。取自
http://www.peducation.com.tw/about-tlim/
林真美(2000)。在繪本花園裡。臺北市: 遠流。
林揚証(2018)。S高中推動七個習慣之個案研究:以知行學養金字塔探析(未出
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周清英(2015)。印尼小學實施柯維七大習慣融入品格教育之可行性研究: 理論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灣首府大學,臺南市。
周德銘(2017)。國民小學校長自我領導習慣、團隊領導能力與學生品格關係
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周德銘、田耐青(2015)。「自我領導力教育」在保長-打造「保」證成
「長」的品格學園。國家教育研究院教育脈動電子期刊,3。取自
https://pulse.naer.edu.tw/Home/Content/b79a69f9-a9a3-44a0-bc47-
ccc34b4d56b1?insId=3e8dcc81-0752-4a8e-bae6-521ace731ed0
柯永河(1994)。習慣心理學—寫在晤談椅上四十年之後(理論篇)。臺北:張老師文化。
洪蘭(2014)。習慣決定機會,品格決定命運。天下雜誌,547,36。
徐炳勳(譯)(1992)。與領導有約(原作者Covey,S.R.)。臺北市:天下文化。
許大偉(2018)。教室中,自主學習的實務分享。國家教育研究院教育脈動電子期刊,15。取自
https://pulse.naer.edu.tw/Home/Content/d5b672d8-add0-4ee7-a786-
004539e70817?insId=91ab8aef-7dae-4133-8bf3-30ff7a11530b
陳木金(2006)。從教師效能來塑造良師典範的師道精神。師友月刊,463,8-16。
陳向明(2011)。社會科學質的研究。臺北市:五南。
教育部(2014)。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14)。教育部102年各級學校校園安全及災害事件分析報告。取自
https://csrc.edu.tw/FileManage/CheckData?sno=408&MergedId=1edb7a067dcf4
f7b83925b8f7d02e53e
教育部(2015)。教育部103年各級學校校園安全及災害事件分析報告。取自
https://csrc.edu.tw/FileManage/CheckData?
sno=418&MergedId=a7414e7062184d649d69f1d45261d6d5
教育部(2016)。教育部104年各級學校校園安全及災害事件分析報告。取自
https://csrc.edu.tw/FileManage/CheckData?
sno=462&MergedId=0dfdce9130f548dfad971abf03a21804
教育部(2017)。教育部104年各級學校校園安全及災害事件分析報告。取自
https://csrc.edu.tw/FileManage/CheckData?
sno=473&MergedId=ad13cbbb33494e87b8d9c810abb6db6d
教育部電子報(2016)。德國熱門科系調查 教授:邏輯、自主學習最重要。
取自https://epaper.edu.tw/windows.aspx?windows_sn=19182。
陳怡潔(譯)(2017)。明天再說吧(原作者:Michaël Escoffier)。臺北市:字畝文化。
張琇雲(2017)。公立國民小學實施「自我領導力教育」之個案研究—以民義國小為例(未出版之
碩士論文)。淡江大學,新北市。
許窈瑜(2011)。以七個習慣融入英語課程對國小學童七個習慣、自我效能與學習成就之影響(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東海大學,臺中市。
郭騰尹(2004)。習慣為成功之本。台北:方智。
黃郁倫譯(2013)。學習共同體:構想與實踐(原作者:佐藤學)。臺北市:親子天下。
程晏鈴(2017)。自我領導力引路,保長國小讓孩子找到天賦。天下雜誌,623,146-148。
葉重新(2001)。教育研究法。臺北市:心理。
漢聲雜誌(譯)(2001)。糟糕的一天(原作者:Patricia Reilly Giff)。臺北市:漢聲。
漢聲雜誌(譯)(2010)。朱家故事(原作者:Anthony Browne)。臺北市:漢聲。
臺北市政府教育局(2018)。臺北市國際教育實施綱要-建構全球素養及未來競爭力。取自:
http://ebook.slhs.tp.edu.tw/gogofinderReader/index.php?bid=1242
臺灣PISA國家研究中心(2018)。關於PISA計畫概述。取自:
http://pisa.nutn.edu.tw/pisa_tw.htm
臺灣PISA國家研究中心(2018)。關於PISA評量宗旨。取自:
http://pisa.nutn.edu.tw/pisa_tw_02.htm
臺灣PISA國家研究中心(2018)。關於PISA評量內涵。取自:
http://pisa.nutn.edu.tw/pisa_tw_03.htm
歐陽菊映(譯)(2006)。小毛上學去(原作者:David Shannon)。臺北市:維京國際。
蔡清田(2013)。教育研究新論。臺北市:五南。
顧淑馨(譯)(2010)。與成功有約。(原作者:Covey,S.R.)。臺北市:天下文化。
西文參考文獻
Coral, W. (2015). Does implementing an emotional intelligence program
guarantee student achievement? NCPEA Education Leadership Review of Doctoral
Research, 2 (1) , 34-46. Retrived from
https://files.eric.ed.gov/fulltext/EJ1105696.pdf
Humphries, A. C., Cobia, F. J., Ennis, L. S.(2015). Perceptions of the
Leader in Me process in regard to student discipline. Journal of Education
and Human Development September 4(3), 93-104. Retrived from
http://jehdnet.com/journals/jehd/Vol_4_No_3_September_2015/11.pdf
Mark, W. (2018). A quasi-experimental study of the effect of the Leader in Me
on attendance and disciplone in Missouri Schools. Retrived from
https://www.leaderinme.org/wp-content/uploads/2018/08/Research-Research-
Guide-2.0.pdf
Theresa D., Matthew, G., Tšooane M., Christen O., Cindy D. Y., University of
Northern Iowa Theresa Dethlefs, the Center for Educational Transformation.
Leadership, goal setting, and self-regulation: An action research study.
Retrived from https://www.leaderinme.org/wp-content/uploads/2018/08/Research-
Research-Guide-2.0.pdf
Stephen, S. (2018). A quasi-experimental study of the effect of the Leader in
Me school intervention on discipline in Florida Schools. Retrived from
https://www.leaderinme.org/wp-content/uploads/2018/08/Research-Research-
Guide-2.0.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