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中文文獻
王文科(2000)。質的教育研究方法。臺北:師大書苑。
王全興(2006)。體驗學習的理念及其在教育情境的應用。臺灣教育,640,32-36頁。
王全興(2007)。杜威體驗學習的理念及其在道德教育上的應用。國教新知,54(2),74-82頁。
王怡婷(2012)。國民小學教師實施尊重與關懷體驗學習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王義成(2012)。兒童美術「美術表現」之體驗學習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朱芷君(2007)。食育革命—日本小學生的微笑餐桌。康健雜誌,101,242-245頁。
江惠瑜(2016)生命教育繪本融入國小六年級藝術與人文課程教學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余漢儀(1998)。社會研究的倫理。臺北市:三民。
吳木崑(2005)。國小二年級綜合活動實施體驗學習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吳木崑(2009)。杜威經驗哲學對課程與教學之啟示。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學報,40(1),35-54頁。
吳月霞(2006)。國小生命教育課程的設計與實施之研究—以四年級關懷與尊重教學方案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吳芝儀、李奉儒(譯)(1995)。質的評鑑與研究(原著:Patton, M.Q. Qualitative evaluation and research methods)。臺北:桂冠。
吳武雄(1999)。推展生命教育回歸教育本質。高中教育,7,10-15頁。
吳彥葳(2017)。體驗學習運用於食農教育之行動研究—以新北市海山國小三年級學童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臺北市。吳庶深、黃麗花(2001)。生命教育概論:實用的繪本教學。臺北:學富文化。
吳清山(2003)。體驗學習的理念與策略。教師天地,127,14-22頁。
吳清山、林天祐(2005)。教育新辭書(New Dictionary of Education)。臺北:高等教育。
吳瓊如(1999)。生命教育課程的設計。臺灣教育,580,12-18頁。
李坤崇(2001)。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教材教法。臺北:心理。
李坤崇(2007)。省思教學技巧與實例。教育研究月刊,153,108-120頁。
李念茹(2017)。體驗學習對學生自我效能影響之研究—以食農教育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興大學,臺中市。李錫津(2000)。教育理念的改造與重建。臺北:三民。
李錫津(2003)。從體驗中有效學習。教師天地,127,4-5頁。
李錫津(2006)。體驗學習之理念、類型與歷程初探。建中學報,12,1-12頁。
周靜宜(2009)。國小一年級品德體驗教學之研究:以專注、尊重、關懷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林天祐(1996)。認識研究倫理。教育資料與研究,12,57-63頁。
林卉文(2014)。食農教育教學運用在國小之成效—以臺北市木柵國小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林吉基(1998)。生命教育的內涵與目的。臺灣省高級中學生命教育推廣研習會手冊。臺南:善化高中。
林妙娟、陳建志(2015)。全球環境變遷下食農教育的課程內涵探討。國教新知,62(4),61-72頁。
林佩璇(2000)。個案研究及其在教育研究上的應用。國立中工大學教育研究所主編,質的研究方法(239-261頁)。高雄:麗文。
林欣怡,陳裕鳳(譯)(2009)。慢食新世界(原著:Petrini, Carlo. Slow Food Nation: Why our Food Should be Good, Clean, and Fair. New York: Rizzoli.)。臺北:商周。(原著出版年:2005)
林思伶(2000)。高級中學實施生命教育現況1998-2000。文收林思伶編著,生命教育的理論與實務(151-170頁)。臺北。寰宇出版社。
林淑惠(2003)。體驗學習在國民小學教學上的應用。教師天地,127,51-53頁。
林瑾芳(2012)。體驗學習方案應用於國小學童關懷能力培養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林鶯(譯)(2000)。生命教育—與孩子一同迎向人生挑戰。(原著J. Donald Walters,Education for Life-Preparing Children to Meet Challenges)臺北:張老師文化。
邱憶惠(1999)。個案研究法:質化取向。教育研究,7,113-127頁。
施並宏(2005)。情情境教學論在國小作文的實踐與省思-以竹北市光明國小三年級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洪蘭(2009)。給年輕人生命的理想。一生最重要的一門課—生命教育—品格、情緒管理、挫折恢復力(24-25頁)。臺北:天下雜誌。
孫效智(2000)。生命教育的內涵與哲學基礎。載於林思伶(主編),生命教育的理論與實務(1-22頁)。臺北:寰宇。
徐心怡(2009)。生命教育方案融入綜合活動學習領域對國小三年級學童尊重與關懷態度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徐玉萍(2010)。合作學習對國小三年級學童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學習成效之影響—以環境教育融入小園丁學種菜單元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臺北市。高品雯(2015)。生命教育影片教學對國小學童生命意義感的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開科技大學,。康以琳(2016)。人與食物的距離—鄉村小學食農教育課程發展之行動研究。教育實踐及研究,29,1-34頁。
張宏林(2010)。在自然中玩耍—自然體驗在學校中的應用。教師天地,165,19-26頁。
張春興(2007)。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臺北:臺灣東華。
張美蘭(2000)。國民中學生命教育課程目標之發展。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碩士論文,彰化縣。張淑惠(2011)。實地體驗學習模式應用於鄉土教育之成效—以「士林老街」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張瑋琦、顏建賢(2011b)。 鄉村綠色飲食指標建構之研究。鄉村旅遊研究,5(2):51-70頁。
張瑋琦主編(2013)。食農教育手冊。臺北 : 臺北市產業發展局。
張瑋琦計畫主持;林品辰,顏建賢研究(2011)。農村綠色飲食與食育推廣方案之研究。臺北 :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張慧文(2017)。田園體驗學習運用於環境教育之行動研究~以臺北市三興國小三年級學童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臺北市。張瓈文(2017)。體驗學習應用於海洋教育減塑課程之行動研究~以臺北市老松國小五年級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臺北市。教育部(2003)。國民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臺北:教育部。
曹錦鳳(2015)。都市型小學推行食農教育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興大學,臺中市。莊子賢(2008)。創造思考教學融入探索教育體驗學習活動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莊展榮(2007)。體驗學習應用在綜合活動領域之個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郭元祥(2001)。課程觀的轉向。北大2011版核心期刊,6,11-16頁。
陳向明(2011)。社會科學質的研究,臺北:五南。
陳建志、林妙娟(2015)。全球環境變遷下食農教育的課程內涵探討,國教新知,62,4頁。
陳峰津(2011)。杜威教育思想與教育理論。臺北:五南。
陳採卿(2010)。探索教師心,體驗學習情。教師天地,165,43-46頁。
陳雪雲(2000)。經驗、自我與學習。社會教育學刊,29,57-92頁。
陳雅俐(2012)。體驗學習融入國小五年級作文教學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陳萱蓉(2015)實施食農教育對高職餐旅群學生認知學習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天主教輔仁大學,新北市。陳德光(2001)。大學階段生命教育的內涵。載於林思伶(主編),生命教育的理論與實務(51-65)。臺北:寰宇。
陳慶峰(2016)。運用盆耕輔助食農教育之成效研究—以臺北市某國小三年級學生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臺北市。陳龍安(2014)。體驗學習的創造力訓練。研習論壇,160,16-26頁。
陳麗鈴(2010)。戲劇活動生命教育模式對於國小學童生命教育之學習成效研究—以嘉義縣某國小四年級學生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嘉義縣。傅瓊慧(2008)。國民小學促進班級人際關係學習方案之行動研究-以「尊重心、關懷情體驗學習方案」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單文經(譯)(2015)。經驗與教育。(原著:John Dewey,Experience and Education)新北:聯經。
曾志朗(1999):生命教育—教改不能遺漏的一環。載於李遠哲等著,享受生命—生命教育。臺北:聯經。
曾勤樺(2015)。體驗學習理論應用於國小五年級環境教育之行動研究~以臺北市老松國小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臺北市。雲美蓮(2007)。繪本在生命教育應用之行動研究—以國小二年級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大學。屏東市。馮羿萍(2018)。彩虹幼兒園推行食農教育的過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新竹市。黃佩珩(2015)。生命教育融入國小四年級國語文教學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嘉義縣。黃富順(2001)。成人的經驗學習。成人教育,59,2-11頁。
黃惠珠(2014)。生命教育課程對國小四年級學生自我概念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黃琝仍(2003)。國小生命教育統整課程設計與實施成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屏東市。黃德祥(2000)。小學生命教育的內涵與實施。載於林思伶(主編),生命教育的理論與實務(241-253)。臺北:寰宇。
黃德祥(2014)。青少年發展與輔導。臺北:五南。
黃德祥、吳沐馨(2015)。臺灣生命教育之發展與前瞻。教育研究月刊,251,5-15頁。
黃曉君(2012)。大學校園之食農教育—以國立東華大學「校園綠色廚房」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花蓮縣。楊慕慈編著(2003),生命教育,13-14頁。臺北:禾楓。
溫曉風(2005)。國小教師生命教育教學實踐知識之個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屏東市。葉麗貞(2014)。以體驗學習培養四年級學童同儕衝突解決能力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董時叡(2015)。日本食農教育與臺灣農業推廣體制之連結。農業推廣文彙,60:1-6頁。
董時叡、蔡嫦娟(2012)。農村綠色生活推廣方案規劃研究:食農教育課程規劃設計,行政院農業委員會101年度科技計畫研究報告。
董時叡、蔡嫦娟(2016)。當筷子遇上鋤頭:食農教育作伙來。臺中:臺灣農業推廣學會。
趙建敏(2015)。體驗式學習面面觀。人事月刊,362,29-36頁。
錢永鎮(2000)。中等學校生命教育課程內涵初探。載於林思伶(主編),生命教育的理論與實務(127-149)。臺北:寰宇。
劉 怡(2014)。繪本教學對國小二年級學童生命教育成效之研究—以小小真愛生命教育繪本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華梵大學,新北市。
劉易婷(2012)。體驗學習融入國小三年級生命教育繪本教學實施成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高雄市。劉彥余(2015)。運用體驗學習方案提升國小六年級學生關懷能力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劉鴻蘭(2012)。體驗學習理論運用於國小社會領域教學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歐用生(2002)。快樂學習或安樂死?體驗學習的批判教育學意涵。課程與教學,5(4),107-123頁。
歐用生(2003)。課程典範再建構。臺北:麗文文化。
歐用生(2008)。讓「身體」回到「課程」—「體驗學習」再概念化。教育研究,176,27-39頁。
潘美玲(2006)。圓生命教育的夢~從體驗活動進行幼兒生命教育(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潘淑滿(2004)。質性研究。臺北:心理。
潘慧玲(2006)。教育研究的取徑:概念與應用。臺北:高等教育
蔡佩蓉(2014)。國小二年級生命教育繪本教學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嘉義縣。蔡居澤(2010)。體驗教育反思活動之探討與實例。教師天地,165,11-18頁。
蔡居澤、廖炳煌(2001)。探索教育與活動學校。臺南:翰林。
鄧運林(2001)。認識生命教育。載於何福田(主編),生命教育論叢,21-24頁。臺北:心理。
鄭石岩(2006)。生命教育的內涵與教學。載於何福田(主編),生命教育論叢,23-49頁。臺北:心理。
鄭進丁(2006)。生命教育的探索。生命教育議題討論文集,107。
黎建球(2002)。生命教育的理論與實踐。現代教育論壇,6,620-625頁。
盧耿良(2009)。生命教育繪本教學對國小學童自我概念影響之探討—以臺南某國小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賴佳瑩(2015)。國小學童參與戶外冒險教育營隊之活動效益—臺北市雙溪國小之個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臺北市。賴東佑(2011)。體驗式寫作融入班刊製作對國小高年級學生寫作成效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謝金蓉(2011)。以生命教育繪本教學提升國小一年級學生尊重與關懷能力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謝美琪(2008)。電影教學、概念構圖暨體驗活動融入幼兒生命教育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謝智謀(2003)。另類學習方式—體驗學習。教師天地,127,6-13頁。
鍾聖校(2000)。情意溝通教學理論。臺北:五南。
顏建賢(2005)。農業資源與教育的重要性。走訪鄉村-戶外農業體驗教學與九年 一貫課程設計,13-22頁。行政院農委會。
顏建賢、曾宇良、張瑋琦、陳美芬、謝雅庭(2015)。我國食農教育推動策略之研究。農業推廣文彙,60,69-86頁。
顏建賢、曾宇良、莊翰華(2011)。國中學生之食育意識調查與推動農業體驗及其成效之研究。臺灣地區:行政院農委會。
羅寶鳳、白亦方(2002)。經驗學習理論在九年一貫課程教學策略上的應用。課程與教學,5(4),89-106頁。
貳、西文書目
AEE, (1995). Association for Experiential Education (1995). AEE definition of experiential education. The AEE Horizon, 15(1), 21.
Angela M. Passarelli & David A. Kolb (2011). Using Experiential Learning Theory to Promote Student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 in Programs of Education Abroad. OH.
Bound, D.、Cohen, R. & Walker, D. (1993). Using experience for learning. Milton Keynes: SRHE and Open University.
Caine, R. N., & Caine, G. (1991). Making connections: Teaching and the human brain. Alexandria, VA: Association for Supervision an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Denzine, G. M., Cooney, J. B., McKen zie, R. (2005). 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 of the Teacher Efficacy Scale for prospective teachers. 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75, 689-708.
Dewey, J. (2007). Experience and education. New York: Macmillan.
Henton, M. (1996). Adventure in the classroom: Using adventure ton strengthen learning and build a community of life-long learners, Dubuque Iowa: Kendall/Hunt.
Itin, CM (1999). Reasserting the Philosophy of Experiential Education as a Vehicle for Change in the 21st Century. The Journal of Experiential Education, 22(2), 91-98.
Jarvis,Holford & Griffin. (2003). The Theory & Practice of Learning. London and Sterling VA: Kogan page.
J. Donald Walters (1997). Education for Life - Preparing Children to Meet Challenges. CA: Crystal Clarity Publishers.
Karlin, M. S., & Berger, R. (1971). Experiential learning: An effective teaching program for elementary schools. NY: Parker Publishing.
Kolb, D. A. (1984). Experiential learning: Experience as the source of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 Hall.
Kraft, R, J. & Sakofs, M. (1985). The theory of experiential education. Boulder, CO: Association for Experiential Education.
參、網路資料
中華民國四健會協會(2012)。 [台新] 食育小學堂─為什麼您要投四健會一票。取自http://blog.fourh.org.tw/2012/11/blog-post_5805.html。
主婦聯盟(2010)。「互助」的生活價值 「合作」的消費品質。取自http://www.hucc-coop.tw/green.asp?id=0000000241&type=0001。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金金會網站(2012)。認識綠食育。取自https://goo.gl/BosvTc。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食品觀察站A HISTORY OF SCHOOL GARDENS…AND HOW THE MODEL IS GETTING A BOOST TODAY FROM FOODCORPS MAY 6, 2015。取自http://ucfoodobserver.com/2015/05/06/a-history-of-school-gardens-and-how-the-model-is-getting-a-boost-today-from-food-corps/。
行政院農委會(2012)。農業統計資料查詢。取自 http://agrstat.coa.gov.tw/sdweb/public/indicator/Indicator.aspx。
美國體驗教育學會。取自http://www.aee.org/
高雄市教師成長學苑(2008)。土地教我們的事~日本山形『食農教育』參訪記。取自http://teacher.ks.edu.tw/resule_file_1/97/3.pdf。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中心(1999)。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基本能力實踐策略。取自http://www.cere.ntnu.edu.tw/archive/download/73925430a8d5a37f6263711a5650c110.pdf。
國民教育社群網(2010)。取自http://teach.eje.edu.tw/9CC2/9cc_basic.php。
國家教育研究院(2014)。十二年國教課程綱要總綱。取自https://www.naer.edu.tw/ezfiles/0/1000/attach/87/pta_5320_2729842_56626.pdf。
教育部生命教育全球資訊網。教育部生命教育推動方案(103年-106年)。取自:https://life.edu.tw/2014/node/251
教育部生命教育全球資訊網。教育部生命教育中程計畫。取自http://ww2.ltjh.kh.edu.tw/news/upload/news/15112/%E6%95%99%E8%82%B2%E9%83%A8%E7%94%9F%E5%91%BD%E6%95%99%E8%82%B2%E4%B8%AD%E7%A8%8B%E8%A8%88%E7%95%AB.pdf
教育部國教育署。97年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總綱。取自:https://www.k12ea.gov.tw/97_sid17/%e7%b8%bd%e7%b6%b1.pdf
教育部國教育署。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綜合活動學習領域。取自:https://www.k12ea.gov.tw/97_sid17/971007%e7%b6%9c%e5%90%88%e6%b4%bb%e5%8b%95%e7%b6%b1%e8%a6%81(%e5%96%ae%e5%86%8a).pdf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2018)。肥胖是慢性疾病!調整飲食及運動生活是最佳處方。取自:https://www.hpa.gov.tw/Pages/Detail.aspx?nodeid=1405&pid=8840
李丁讚(2014)。從食品安全到食育基本法。第十六屆全國社區大學研討會「食品安全與食農教育」論壇引言。取自https://goo.gl/fbqr8U。
陳建成(2005)。教育訓練新趨勢~體驗式學習法。取自http://scout.cve.ntnu.edu.tw/tcourse/research.asp。
張瑋琦(2017)。傾全國之力推動「食農教育」,日本政府也把農村救了起來。
取自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75603。
廖靜蕙(2011)。還給學童「綠食力」,國家才有未來。 取自http://e-info.org.tw/node/71512。
親子天下(2011)。運動力,學習的新處方。取自 http://www.parenting.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26985。
嚴永龍(2017)。食力foodnext英國食育專家 Henry Dimbleby 首度訪台:臺灣食育有望成為英美學習對象!取自http://www.foodnext.net/news/newstrack/paper/4470396182。
嚴永龍(2017)。營養午餐不營養?看看英國食育專家Henry Dimbleby如何推動校園飲食革命!取自http://www.foodnext.net/news/newstrack/paper/411119381。
GreenHeart Education The Value of School 取自Gardenshttp://www.greenhearted.org/school-gardens.html。
The Edible Schoolyard。取自https://edibleschoolyard.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