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14.91) 您好!臺灣時間:2025/01/19 23:32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林賢昆
研究生(外文):LIN, HSIEN-KUN
論文名稱:以專利分析探討氫能源之發展
論文名稱(外文):Using Patent Analysis to Explore the Development of Hydrogen Energy
指導教授:陳宥杉陳宥杉引用關係彭奕農彭奕農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CHEN, YU-SHANPENG, YI-NUNG
口試委員:李育憶謝錦堂鄭啟均陳宥杉彭奕農
口試委員(外文):LEE, YU-IHSIEH, CHIN-TANGCHENG, CHI-JYUNCHEN, YU-SHANPENG, YI-NUNG
口試日期:2019-06-10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北大學
系所名稱:企業管理學系
學門:商業及管理學門
學類:企業管理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9
畢業學年度:107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54
中文關鍵詞:氫能源專利分析專利地圖研發管理
外文關鍵詞:Hydrogen EnergyPatent AnalysisPatent MapManagement of R&D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0
  • 點閱點閱:237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8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本研究以專利分析方法探討氫能源之技術發展之現況。針對美國專利商標局專利資料庫進行相關氫能源檢索,專利指標包含專利件數歷年趨勢、引證情況、研發能力及技術生命週期等等,分析內容包含專利件數分析、國家別分析、公司別分析、發明人分析、IPC(International Patent Classification)和UPC(US Patent Classification)分析。氫能源專利在近二十年來有比較大的數量產出,其中美國以壓倒性的專利數量領先各國,公司方面以United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以及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Inc.有著相對較好的表現,而IPC技術領域著重於H01M 8/00,UPC技術領域著重於429/017,此研究結果將提供予氫能源的相關業者與政府做為能源技術及創新發展的參考。
This study explores the current state of technology development of hydrogen energy by means of patent analysis. Conducting a related hydrogen energy search for the U.S. Patent and Trademark Office patent database, the patent indicators include the number of patents over the years, citations,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apabilities and technology life cycle, etc. , the analysis includes patent number analysis, country analysis, company analysis, inventor analysis, IPC (International Patent Classification) and UPC (US Patent Classification) analysis. Hydrogen energy patents have a relatively large number of outputs in the past two decades, of which the United States leads the countries with overwhelming number of patents. United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and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Inc. have relatively good performance in the enterprise. The IPC technology field focuses on H01M 8/00, and the UPC technology field focuses on 429/017. The results of this research will provide relevant reference to hydrogen energy industry and government as a reference for energy 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 development.
中文摘要 I
英文摘要 II
目 錄 III
圖 次 V
表 次 V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 1
第二節 研究動機 2
第三節 研究目的 3
第四節 研究流程 3
第二章 文獻探討 5
第一節 氫能源技術及產業發展沿革簡介 5
第二節 專利分析方法 8
第三章 研究方法 10
第一節 研究架構 10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12
第一節 專利件數分析 13
第二節 國家別分析 19
第三節 公司別分析 27
第四節 發明人分析 36
第五節 IPC分析 40
第六節 UPC分析 44
第五章 研究結論與建議 48
第一節 研究結論 48
第二節 管理意涵 49
第三節 研究限制與未來研究建議 50
參考文獻 52
著作權聲明 55
一、中文參考文獻
石蕙菱(2018)。氫能技術與產業發展現況與趨勢。工業技術研究院產業科技國際策略發展所,新竹縣。
吳彥濬、李璧如(2005)。智慧型運輸系統之專利分析:以臺灣與中國大陸為例。運輸計劃季刊,34(4),575-608。
吳誌銘、余文德、鄭紹材、賴以軒、林楨中(2013)。以專利為基礎之墜落防制技術定位與研發策略分析。中國土木水利工程學刊,25(1),89-99。
林明杰、 張敬珣(2010)。RFID發展現況:以專利分析角度探討。科技管理學刊,15(1),23-48。
林烈全(2003)。液壓成形專利分析探索。鍛造,12(1),48-53。
林國興、賴建銘、張嵩駿、林俊男、蔡麗端(2018)。氫能趨勢分析與儲能應用新思維。工業材料雜誌,376 ,78-84。
柯文賢(2006)。未來的氫能經濟。科學發展,399,68-75。
陳孝宗、林文盛(2012)。提升使用者行動能力之電動輪椅專利檢索與分析。元智大學老人福祉科技研究中心,桃園縣。
陳宥杉、耿筠、陳碧俞、陳柏勳(2007)。以專利分析探討第三代行動通訊之研發現況。資訊科學應用期刊,2(2),115-128。
陳宥杉、賴奎魁、陳碧俞、林複營(2007)。探討我國紡織業與自行車業之專利技術研發現況。環球科技人文學刊,5,25-40。
陳宥杉、耿筠、林美惠、李幸堂(2008)。以專利分析探討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之發展現況。知識經濟學報,127-164。
陳宥杉、賴奎魁、施宜君、詹采璃(2010)。以專利分析探討油電混合車之發展現況。環境與管理研究,9(1),46-70。
陳英傑(2003)。我國LCD產業專利資料分析之研究-以我國半導體廠商為例(碩士論文)。逢甲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台中市。
連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2)。台灣技術交易市場機制發展計畫(TWTM)-基因轉殖產業專利趨勢分析(經濟部工業局九十一年度專案計畫執行成果報告)。經濟部工業局,台北市。
張展誌 、劉智遠(2017)。以專利布局支持新技術產業化。智慧財產權月刊,224,6-21。
黃炳照、林昇佃、林智汶、楊明長、范建得、邱永和、林瑞珠(2010)。我國氫能科技發展規劃研究成果報告(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國立台灣科技大學化學工程系,台北市
賴志遠(2016)。氫:未來的潛力能源。國研院科政中心,台北市。

二、英文參考文獻
Abraham, B. P., & Moitra, S. D. (2001). Innovation Assessment through Patent Analysis. Technovation, 21(4), 45-252.
Breitzman, A. (2003). Patent and Market Value Forecasting.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the Society of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Professionals, Anaheim, California.
Cooper, R. S., & Merrill, S. A. (1997). U.S. Industry: Restructuring and Renewal - Industrial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Indicators, National Academy Press, Washington, D.C.
Ernst, H. (1995). Patenting Strategies in the German Mechanical Engineering Industry and Their Relationship to Company Performance. Technovation, 15(4), 225-240.
Furman, J. L., Porter, M. E., & Stern, S. (2002). The determinants of national innovative capacity. Research Policy, 31(6), 899-933.
Grupp, G., & Schmoch, U. (1999). Patent statistics in the age of globalization: new economic interpretation. Research Policy, 28(4), 377-396.
IRENA (2018), Global Energy Transformation: A Roadmap to 2050 (2018 edition). International Renewable Energy Agency.
IRENA (2018), Hydrogen from renewable power: Technology outlook for the energy transition. International Renewable Energy Agency.
Mogee, M. E. (1991). Using Patent Data for Technology Analysis and Planning. Research Technology Management, 34(4):43-49.
Pavitt, K. (1988). Uses and Abuses of Patent Statistics, in Handbook of Quantitative Studie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dited by Raan, V.), Amsterdam: Elsevier Science Publishers.

三、網路參考資料
中華民國國家發展委員會。2019年4月。取自
https://www.ndc.gov.tw/
中華民國科技部。2019年4月。取自
https://www.most.gov.tw/
中國氫能源網。2019年4月。取自
http://www.china-hydrogen.org/
新穎數位文創- MTrends。2019年4月。取自
http://www.ltc.tw/Pages/products-mt.html
經濟部能源局-能源統計資料查詢系統。2019年4月。取自
https://www.moeaboe.gov.tw/wesnq/
經濟部能源局-再生能源展望-氫能篇。2019年4月。取自
https://www.re.org.tw/knowledge/more.aspx?cid=201&id=2158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無相關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