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部分 1.1期刊論文、著作出版 ‧周任芸〈譯〉(2007),Brian Wynne〈演講〉(2002)。〈風險社會、不確定性和科學民主化:STS 的未來〉「關鍵學者講座:科技、環境與民主」,臺北:STS夏令營。9/3 ‧周桂田(2000)。生物科技產業與社會風險:遲滯型高科技風險社會。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39期,頁239-283。 ‧周桂田(2002)。在地化風險之實踐與理論缺口-遲滯型高科技風險社會。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45期,頁89-129。 ‧周桂田(2004)。獨大的科學理性與隱沒(默)的社會理性之「對話」-在地公眾、科學專家與國家的風險文化探討。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56期,頁1-63。 ‧周桂田(2005)。知識、科學與不確定性 — 專家與科技系統的「無知」如何建構風險。政治與社會哲學評論,第13期,頁131-180。 ‧周桂田(2006)。「制度性的毀壞信任?從GMO、狂牛症、戴奧辛鴨蛋到Biobank為分析」。發表於中研院『台灣基因意向之調查與研究』學術研討會,:中研院人社中心調查研究專題中心、台灣ELSI 研究中心主辦,台北。 ‧劉華美、周桂田(2006)。邁向一個開放性風險評估的可能—以生物多樣性議題之基因工程為檢討。台灣科技法律與政策論叢,第2卷第4期,頁73-104。 ‧周桂田(2014a)。《風險社會公共治理與公民參與》,臺北:臺大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 ‧周桂田(2014b)。《風險社會典範轉移:打造為公眾負責的治理模式》。臺北:遠流。 ‧高熏芳、林盈助、王向葵(譯),J.A. Maxwell(著)(2001),《質化研究設計-一種互動取向的方法》。新北:心理出版社。 ‧Ulrich Beck著,汪浩譯,2004,《風險社會:通往另一個現代的路上》。台北:巨流 ‧張家銘等(譯),Anthony Giddens(原著)(1997)。《社會學(下)》。台北:唐山出版社。 ‧周桂田、徐健銘(2016),〈進擊的世界風險社會挑戰—紀念貝克逝世一周年〉,《二十一世紀雙月刊》154:14-29 ‧安士敦、瞿宛文(2003)〈超越後進發展:台灣的產業升級策略〉。台北:聯經。 ‧周桂田(2007)〈新興風險治理典範之芻議〉,《政治與社會哲學評論》22:179-233 ‧李明穎(2014)〈科學民主化下科技議題的風險治理:探討國光石化廠開發案的科技官僚風險溝通、公眾風險感知與公眾動員〉,《思與言》52(4):111-159 ‧邱文聰(2010)。〈科學研究自由與第三波科學民主化的挑戰—對「知識憲法」與「政治憲法」二分的一個批判考察〉。《2009科技發展與法律規範雙年刊》。臺北: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籌備處。P61-115。 ‧杜文苓、政大公共行政研究團隊、臺大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2017)。〈公民科學手冊〉。http://rsprc.ntu.edu.tw/fordownload/1060419/1060419-4.pdf。最後索引:2019/1/24。 ‧高旻霈、范玫芳(2014),〈科學民主化與水資源開發爭議-高屏大湖之個案研究〉,《臺灣民主季刊》11(1):1-40 ‧周桂田(2014)。〈鉅變社會之公民認識論:永續治理的挑戰〉,《台大校友雙月刊》89:38-41。 ‧吳悅(2016)。國家實驗研究院 科技政策研究與資訊中心。〈良善風險治理的關鍵基礎─預先評估〉。https://portal.stpi.narl.org.tw/index/article/10226。最後檢索:2019/1/24 ‧周桂田〈編〉(2014)。《世界各國風險評估系列一:歐盟科技評估》,臺北:臺大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 ‧聯合國(2015)。〈奧爾胡斯公約〉。https://www.unece.org/fileadmin/DAM/env/pp/Publications/Aarhus_AIG_2015_Chinese.pdf。最後檢索:2019/1/24。 ‧周桂田(2013)。〈全球化風險挑戰下發展型國家之治理創新—以台灣公民知識監督決策為分析〉,《政治與社會哲學評論》,44:65-148。 ‧劉華美等(2014)。《歐盟科技研發政策》,臺北:臺大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 ‧張芬芬(2010)。《質性資料分析的五步驟:在抽象階梯上爬升》。初等教育學刊,35,87-120。 ‧廖月娟、李芳齡(譯)。Thomas L. Friedman (原著)(2017)。《謝謝你遲到了:一個樂觀主義者在加速時代的繁榮指引》。臺北:遠見天下文化。 1.2媒體報導、公民團體活動新聞稿&聲明&專案報告 ‧臺大風險社會中心(2018a)。〈莫讓深澳電廠成為能源轉型絆腳石 沒有深澳會缺電嗎〉,https://reurl.cc/blVm33/20,最後檢索2019/3/5。 ‧台灣健康空氣行動聯盟(2018)。〈對深澳燃煤電廠環評案之聲明〉,3/13,https://goo.gl/XhHhCJ。最後檢索2019/1/28。 ‧李雅雯(2018)。〈徐國勇︰Google乾淨的煤 讓科學講話〉,自由時報,3/19,http://news.ltn.com.tw/news/focus/paper/1185155。最後檢索:2019/1/30。 ‧公視(2018)。〈徐國勇:乾淨的煤是科學〉,3/18,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388618。最後檢索2019/1/30。 ‧風傳媒(2018)。〈有比較不髒的燃煤電廠嗎?賴揆「乾淨的煤」說遭學者打臉〉,3/18,https://www.storm.mg/article/412392。最後檢索2019/1/28。 ‧自由時報(2018)。〈深澳電廠非蓋不可? 賴清德:若不建 北部未來會缺電〉,3/20, https://news.ltn.com.tw/news/Taipei/breakingnews/2370861。最後檢索2019/2/21。 ‧洪翌恒(2018)。〈【台北快沒電可用了】爆深澳電廠非蓋不可主因 賴揆誠實面對〉,3/20,https://www.upmedia.mg/news_info.php?SerialNo=37264。最後檢索2019/2/21。 ‧尹俞歡(2018)。〈重回那一晚:深澳電廠環差過關,是人禍還是制度缺失?〉,《報導者》,3/28,https://goo.gl/wAZNXs。最後索引2019/1/30。 ‧丘采薇、胡宥心(2018)。〈綠委出手 促深澳電廠重啟環評〉,《聯合報》。4/13,https://udn.com/news/story/11311/3083988。最後索引2019/1/30。 ‧賴品瑀(2018)。〈「沒有乾淨的煤!」 國際專家:深澳空污等同160萬汽車排放〉,《環境資訊中心》。4/18,https://e-info.org.tw/node/211109。最後索引2019/1/30。 ‧彭瑞祥(2018)。〈反深澳電廠 主張應重做環評 環團、居民提訴願〉,《環境資訊中心》。7/9,https://e-info.org.tw/node/212644。最後索引2019/1/28。 ‧張語羚(2018)。〈賴揆:中油第三接收站環評 拚9月通過〉,工商時報,8/27,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80827000182-260202。最後索引2019/1/30。 ‧環境資訊中心(2018)。「『沒有乾淨的煤!』國際專家:深澳空污等同160萬汽車排放」,4/18。https://e-info.org.tw/node/211109。最後索引2019/1/30。 ‧龔雋幃(2018)。〈綠委:用1千億蓋深澳電廠跟國民黨沒有不一樣〉,今周刊,5/4,http://t.cn/Efx7gls。最後索引 2019/1/30。 ‧綠色和平基金會(2018a)。〈深澳燃煤電廠健康衝擊評估報告〉,9/11,https://goo.gl/ytkLrL。最後索引2019/1/30。 ‧綠色和平基金會(2018b)。〈深澳燃煤電廠恐殺人!綠色和平行動者攀爬新北新月橋喊話蘇貞昌、侯友宜〉,9/14,https://goo.gl/D8x8bG。最後索引2019/1/28。 ‧蘇芳禾(2018)。〈賴揆若觀塘三接順利興建供電足 賴揆:可評估停建深澳電廠〉,《自由時報》,10/5,http://news.ltn.com.tw/news/politics/breakingnews/2571648。最後索引2019/1/28。 ‧吳欣紜(2018)。〈觀塘環評案通過 中油第三天然氣接收站可建置〉,《中央社》,10/8。https://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1810085005.aspx 。最後索引2019/1/28。 ‧陳佳利等(2018)。〈【我們的島】藻礁總決戰 環評大會定生死〉,公視,10/8。https://e-info.org.tw/node/214367。最後索引2019/1/28。 ‧連珮宇(2018)。〈蔡英文曾親筆允諾藻礁永存 鄭文燦4年前護礁心切〉,《聯合報》,10/8。https://udn.com/news/story/6656/3410706。最後索引2019/1/28。 ‧上報(2018)。〈昔日蔡英文、鄭文燦說「藻礁永存」,今日藻礁消失在蔡總統時期〉,《上報》,10/9。https://www.upmedia.mg/news_info.php?SerialNo=49625。最後索引2019/1/28。 ‧朱淑娟(2018)。〈史上最荒唐投票,賴清德雙殺藻礁跟環評〉,《風傳媒》,10/9, https://www.storm.mg/article/532197。最後索引2019/1/28。 ‧董俞佳等(2018)。〈「環評史上最黑暗一天」 觀塘過了 深澳重評〉,《聯合報》,10/12,https://udn.com/news/story/11311/3411321。最後索引2019/1/28。 ‧張文馨(2018)。〈賴清德宣布:停止興建深澳電廠〉,《聯合報》,10/12,https://udn.com/news/story/6656/3417701。最後索引2019/1/30。 ‧蔡容喬(2018)。〈反空汙大遊行 環團提5訴求〉,《聯合報》,10/29,https://udn.com/news/story/7314/3448390。最後索引2019/1/28。 ‧陳文姿(2018)。〈護藻礁、反空污 5000人凱道遊行〉,《環境資訊中心》,11/4, https://e-info.org.tw/node/214782。最後索引2019/1/28。 ‧劉麗榮(2018)。〈史上首次10公投綁大選 一口氣過7案〉,中央社,11/25,https://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1811250035.aspx。最後索引2019/1/28。 ‧自由電子報(2018)。〈反深澳電廠自救會陳情 蘇貞昌拍肩:謝謝加油〉。9/23,https://www.youtube.com/watch?v=0XBN83US_ko。最後索引2019/1/30。 ‧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2018)。〈深澳電廠案的環評法律分析〉, http://www.eqpf.org/envinews/epContent.aspx?dsn=274&cId=2,《環報NO.42》。最後索引2019/1/28。 ‧彭媁琳、邱琮皓、張語羚(2018)。〈反空汙公投成案,台電:只減電不合理〉。10/3 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81003000338-260205。最後索引2019/3/4 ‧莊秉潔(2018)。〈賴院長您錯了,燃煤電廠絕對是重汙染!〉。10/19。https://reurl.cc/gaGrN 最後索引2019/3/5。 ‧江俞庭、洪敏隆(2018)。〈深澳電廠 經部環署互槓又同台 沈榮津詹順貴立院備詢 氣氛尷尬〉,蘋果日報。3/22。https://tw.finance.appledaily.com/daily/20180322/37964996/。最後索引2019/3/5。 ‧王玉樹(2018)。〈祭出深澳必蓋殺手鐧 經部放話 不蓋北部備用容量轉負〉。中時電子報。3/22。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80321004656-260405。最後索引2019/3/5 ‧黃光芹(2018)。〈黃光芹專訪行政院政務委員張景森〉。POP radio。4/13。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z2cqBb7OwY。最後索引2019/3/5 1.3政府新聞稿 ‧行政院(2018)。「行政院記者群組line」提供記者3/14院長賴清德、3/18發言人徐國勇的受訪錄音檔。最後索引2019/1/14。 ‧台北市政府環保局(2018)。〈深澳燃煤電廠未做空氣毒物健康風險評估 嚴重惡化北部空品 北市環保局籲退回重辦環評〉。3/14,https://goo.gl/WUP7zJ 最後索引2019/1/30。 ‧新北市環保局(2018)。〈深澳「燃煤」電廠闖關成功 新北環保局長痛批台電罔顧人命〉。3/14。https://www.epd.ntpc.gov.tw/Article/Info?ID=4439。最後索引2019/1/30。 ‧陳金德(2018)。〈我們不接受這份環差報告〉。3/15。https://www.facebook.com/%E9%99%B3%E9%87%91%E5%BE%B7-93076347041266最後索引2018/11/22。 ‧中選會(2018)。〈第7案至第16案公投公報〉。10/24。https://goo.gl/pWNbAU。最後索引201811/22。 ‧中選會(2018)。〈107年全國性公民投票結果〉。https://www.ey.gov.tw/File/6DCA510C62AEDADE。最後索引2019/1/1。 ‧能源局(2018a)。〈深澳電廠更新計畫為國家能源轉型、穩定電力供應、兼顧降低空污之重要供電計畫,籲請各界支持〉。3/15。https://reurl.cc/r5Lm1。最後檢索2019/3/5 ‧台電(2018b)。〈節電就可不蓋電廠? 台電:嚴重誤導 開源節流都重要〉。5/12。https://reurl.cc/b97QE。最後檢索2019/3/5 ‧台電(2018a)。〈回應外界指「新北發電大於用電」 反建深澳電廠 台電:新北去年用電缺9億度 2023將再缺150億度〉。10/4。https://reurl.cc/v7kZN。最後檢索2019/3/5 ‧能源局(2018b)。〈經濟部就台電要花新台幣1000億元蓋燃煤電廠,才能創造0.1%的備用容量之言論加以澄清說明〉。5/10。https://reurl.cc/EoGxa。最後檢索2019/3/5 ‧台電(2018e)。〈環團研究指深澳燃煤電廠殺人 台電:該研究模式非環保署認可 籲勿製造恐慌〉。9/11。https://reurl.cc/AAdve。最後檢索2019/3/5。 ‧台電(2018c)。〈台電回應綠色和平,深澳對pm2.5的貢獻度最多0.08~0.18%,不知「相當於160萬輛汽車」的推估是從何而來?〉。4/18。https://reurl.cc/WGDgD。最後檢索2019/3/5。 ‧台電(2018d)。〈新深澳電廠 台電:源頭購煤嚴格管制汞含量 戴奧辛、重金屬影響降至最低〉。5/7。https://reurl.cc/x7l55。最後檢索2019/3/5 ‧經濟部(2019)。〈回應能源公投結果 經濟部:2年內年減火力發電1%〉。1/31。https://reurl.cc/GjxmG。最後索引2019/3/20。 ‧立法院(2018a)。〈附錄—江旭程教授簡報資料〉,《「能源管理法修法—論析深澳電廠必要性」公聽會報告》p108-116。 ‧立法院(2018b)。〈附錄—莊秉潔教授簡報資料〉,《「能源管理法修法—論析深澳電廠必要性」公聽會報告》p125-159。 ‧立法院(2018c)。《立法院公報》107(48):31-34。 ‧新北市環保局(2017),〈反空汙、抗暖化,市府要求深澳電廠應以乾淨能源〉。201707http://newspaper.epd.ntpc.gov.tw/index.php/2-4-epd-event/1391-10607-4。最後索引2019/7/14。
2英文部分:(按字首字母排序) ‧Bogdan,R.C.& Biklen,S.K(2007).Qualitative research for education:An introduction to theories and methods(5 th ed).Boston:Allyn and Bacon. ‧Bucchi,Massimiano & Federico Neresini(2008).Science and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Edward Hackett,Olga Amsterdamska,Michael Lynch & Judy Wajcman(Ed),The Handbook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tudies(p.449-472).Cambridge ,MA:MIT Press ‧Beck,U(1986)“Risikogesellschaft,” in U. Beck, Auf dem Weg in einen andere Moderne. Suhrkamp. ‧Chou, Kuei-Tien(2005a)“Risk Communication of Disputable Technolog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enetically Modified Engineering.” Newsletter of Biotechnology and Law, 18: 42-50. ‧Erickson,E.(1973).What makes school ethnography”ethnographic?”Anthropology and Education Quarterly,9,58-69 ‧Fischer, F. (1989)“Technocracy and Expertise: the Basic Political Question,” in F. Fischer, Technocracy and the Politics of Expertise, pp.13-39. Newbury Park, Calif.: Sage Publications. ‧Irwin, A.(1995)Citizen Science: A Study of People, Expertise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London: Routledge. ‧Jasanoff, S.(1990)The Fifth Branch: Science Adviser as Policymakers.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Manson,J.(1996)Qualitative researching.Thousand Oaks,CA:Sage ‧Movements and the State in India’, International Social Science Journal 127: 173–90. ‧Parajuli, Pramod (1991) ‘Power and Knowledge in Development Discourse: New Social ‧Rosenberg, Dorothy Goldin (2000) ‘Toward Indigenous Wholeness: Feminist Praxis in Transformative Learning on Health and the Environment’, in G. J. Sefa, D.B. Hall & D.G. Rosenberg (eds), Indigenous Knowledges in Global Contexts (Toronto: University of Toronto Press): 137–155. ‧Schwarz, M. and Thompson, M.(1990)“Dissolving Risks into Technologies and Technologies into Ways of Life,” in Divided We Stand: Redefining Politics, Technology and Social Choice , pp. 25-38, 103-122. London: Harvester Wheatsheaf. ‧Sabrina McCormick(2007) Democratizing Science Movements: A New Framework for Mobilization and Contestation, 37, 609-623. ‧Shiva Vandava (1989) Staying Alive: Women, Ecology and Survival in India (London: Zed Books). ‧Toffler,Alvin(1970).《Future Shock》.London:Bodley Head ‧Wynne,B(1980)“Technology, Risk and Participation: On The Social Treatment of Uncertainty,” in J. Conrad (ed.), Society, Technology and Risk Assessment, pp. 173-208. New York: Academic Press. ‧Yearly,S (1996)Sociology, Environment, Globalization: Reinventing the Globe. London: Sage Publications L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