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14.80) 您好!臺灣時間:2025/01/24 20:49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吳美雲
研究生(外文):Mei-Yun Wu
論文名稱:勞動基金運用局行政法人化之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A Study on the Administrative Corporatization of the Bureau of Labor Funds
指導教授:蘇彩足蘇彩足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Tsai-Tsu Su, Ph.D.
口試委員:郭昱瑩李天申
口試日期:2019-07-20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灣大學
系所名稱:政治學研究所
學門: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門
學類:政治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9
畢業學年度:107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51
中文關鍵詞:勞動基金勞工退休基金基金運作組織轉型行政法人
DOI:10.6342/NTU201903765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0
  • 點閱點閱:284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社會大眾面對退休危機與老年貧窮的威脅,對於基金操作績效表現的要求也不斷提高,因此,國家年金改革委員會於2017年提出退休基金管理組織轉型規劃,期望引進專業人員,提升人員待遇,並朝向行政法人化辦理,藉以提高基金運作效能。
本研究旨在探討勞動基金運用局現行組織運作所面臨之困境,透過文獻資料及深度訪談等研究方法,從業務存續必要性、公權力程度、運作彈性需要及市場性等面向探討改制為行政法人之必要性,並分析其政治可行性。
本研究發現,勞動基金運用局主要任務在於提升基金績效,然而受限於行政機關之組織型態,人力無法因應基金成長幅度相對增加,而待遇亦與業界存有頗大差距。加之必需因應法制程序及行政流程,層層節制,組織運作效能有待提升。目前多重監督之情形係因各界不信任及防弊之態度,使得民眾對於基金操作並無信任基礎。行政及立法機關的支持則為法人化之關鍵因素,然而目前並非改制之適當時機,維持現狀為最保險之選擇。
最後,結論部分,包括前述研究發現,基於短期內尚無法改制為行政法人,提出政策建議如下:(一)運用資訊工具提高組織運作效能;(二)營造專業性及獨立性之形象,提升國人信任;(三)彈性放寬人事法規限制,激勵優秀人才。
The public is facing the threat of retirement crisis and elder poverty, and requires higher and higher pension fund performance. Therefore, the National Pension Reform Committee proposed the transformation plan of the pension fund management organization in 2017, expecting to introduce professionals, improve the remuneration structure of personnel, and execute administrative corporatization project,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the fund operation.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dilemma faced by the Bureau of Labor Funds under the current organization structure and operation. Through research methods such as referential literature and in-depth interviews, this study seeks the necessity and analyzes political feasibility to reform the Bureau of Labor Funds into an administrative corpor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business continuity, public power, operational flexibility and marketability.
This study finds that the main task of the Bureau of Labor Funds is to improve fund performance. However, due to the limitation of administrative organization structure, the manpower cannot correspond with the relative increase of the fund''s growth rate, and the remuneration structure also has a considerable gap comparing to the industry. In addition, the legal and administrative procedures also curb the effectiveness of organizational operations. At present, the situation of multiple supervision is due to the distrust and anti-fraud attitudes among the public, which makes the people have no basis for trust in fund operations. The support from the executive and legislature organizations is a key factor in corporatization. However, it is not the right timing to restructure and this research indicates that the safest measure is to maintain the status quo.
The conclusions, including the previous findings, based on the failure to execute an administrative corporatization project and submit policy recommendations as follows: (1) using information tools to improve the operational efficiency of the organization; (2) creating an image of professionalism and independence, and enhancing the trust of the people. (3) flexibly easing restrictions on personnel regulations and encouraging outstanding talents.
目錄
口試委員會審定書………………………………………………………………………….Ⅰ
謝辭……………………………………………………………………………………………….Ⅱ
中文摘要………………………………………………………………………………………..Ⅲ
英文摘要………………………………………………………………………………………..Ⅳ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文獻回顧 4
第三節 研究方法及架構 15
第二章 勞動基金運用局運作概況 21
第一節 成立背景 21
第二節 組織架構 26
第三節 基金運作現況 33
第四節 人員管理困境 37
第三章 勞動基金運用局組織轉型 41
第一節 必要性評析 41
第二節 政治可行性評析 62
第四章 結論與建議 77
第一節 研究發現 77
第二節 建議 80
參考文獻 83
附錄一:公務人員專業加給表(一) 87
附錄二:公務人員專業加給表(十七) 88
附錄三:訪談紀錄 89
壹、中文部分
刁彥文,2012。「行政法人決策制度設計之研究-以國立中正文化中心為例」。碩士論文,中央大學法律與政府研究所。
王儷玲、林盈課 (2011)。「我國退休基金管理制度之研究」。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委託研究報告,未出版。
王儷玲、黃泓智、楊曉文、陳彥志、鄭惠恒,2017。「年金改革與建立臺灣永續年金制度」,《臺灣經濟預測與政策》。48卷1期,1-39。
朱宗慶,2005。「行政法人對文化機構營運管理之影響-以國立中正文化中心改制行政法人為例」。碩士論文,臺灣大學管理學院高階公共管理組。
朱宗慶,2009。「行政法人運作的再思考」,《研考雙月刊》,33卷3期,22-31。
江岷欽、劉坤億,1999。《企業型政府: 理念, 實務, 省思》。台北:智勝文化。
行政院人事行政局,2011。『行政法人法立法專輯』。台北:行政院人事行政局。
吳定,2008。《公共政策》。台北:五南。
吳定、張潤書、陳德禹、賴維堯、許立一,2007。《行政學 (上)》。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宋餘俠、陳錦雲、賴韻琳,2005。「行政法人績效管理的探討」,《研考雙月刊》。 29卷2期,39-49。
李允傑、丘昌泰,1999。《政策執行與評估》。臺北市:國立空中大學。
李天申,2014。『省思「一臂之距」: 論我國準政府組織的治理與課責』,《思與言:人文與社會科學雜誌》。52卷4期,161-201。
林三欽,2005。「中正文化中心組織改制問題初探-兼論其行政法人化之展望」,163-205。刊於台灣行政法學會主編,《行政法人與組織改造、聽證制度評析》。台北:元照。
林三欽,2010。「行政法人做為行政組織改造之選項」,91-138。刊於台灣行政法學會主編,《行政組織與人事法制之新發展》。台北:元照。
林世駿,2013。「我國勞工退休保障制度改革之研究」。碩士論文,臺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
林志鴻、鄭文輝、鄭清霞,2005。「社會保險基金做為構成國家安定基金成員正當性之商榷」,《政治與社會哲學評論》。12期,183-233。
林明鏘,2003。『評 「行政法人法」草案-以行政院 92 年二月草案為中心-下』,《人事行政月刊》。144期,3-17。
林嘉誠,2003。《行政院之組織改造》。台北: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邵靄如、曾妙慧,2015。「公務人員退休撫卹基金組織法人化之研究」。考試院委託研究報告,未出版。
洪勝堯,2018。「健全我國行政法人績效評鑑機制之評析」,《國會季刊》。46卷1期,101-124。
范祥偉,2003。「行政法人的政策理念與實務運作」,《人事行政月刊》。146期,28-47。
孫本初、趙美珍、劉奕宏,2011。「政府組織再造所面臨的挑戰與因應之道-公共管理的觀點」,《T&D 飛訊季刊》。131期,1-21。
孫本初、劉坤億、范祥偉,2000。「英、紐、澳、美四國政府再造經驗對我國的啟示」,《考銓季刊》。24期,2-32。
翁清坤,2008。「美國退休基金從事特定經濟目標性投資之探討」。考銓季刊, 56期,15-31。
郝充仁,2014。「台灣退休基金投資與管理之研究」,《萬國法律》,198期,15-36。
郝充仁、戴肇洋、程麗弘,2015。「我國政府基金管理組織整合及轉型可行性評估之研究」。國家發展委員會委託研究報告,未出版。
張文貞,2003。「政府改造與行政法人: 在文化與理念間擺盪的行政法」。129-161。刊於台灣行政法學會主編,《行政法人與組織改造、聽證制度評析》。台北:元照。
張世賢,2009。「公共政策分析」。台北:五南。
莊正中,2013。「『提高基金收益』以健全年金財務:與風險共舞?」。社區發展季刊,144期,140-151。
許宗力,2000。「國家機關的法人化-行政組織再造的另一選擇途徑」,《月旦法學》。57期,26-38。
連宏華,2010。「公共組織改造理論與應用之研究─ 行政組織改造之分析」。臺灣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郭冠廷,2002。「公法人之組織設計與人員任用管理之研究」。行政院人事行政局委託研究報告,未出版。
郭冠甫,2011。「國外公共退休基金管理制度之發展及對我國的啟示」,《臺灣社會福利學。10卷1期,167-216。
陳立儒,2006。「勞工退休基金監理會行政法人化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系。
陳登源、李瑞珠,2013。「提升退休基金運用效率之研究」。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委託研究報告,未出版。
陳銘薰,2004。「行政法人公司治理模式可行性」。行政院人事行政局委託研究報告,未出版。
彭錦鵬、詹鎮榮、劉坤億,2014。「行政組織屬性調整可行性評估之研究」。國家發展委員會委託研究報告,未出版。
曾建達,2016。新加坡及香港退休金制度發展趨勢及退休基金資產配置運用現況出國報告,未出版。
黃心蓉 ,2008。文化部門中的非部會公共機構: 從歐洲國家博物館組織再造看行政法人化。博物館學季刊, 22(4),5-25。
黃朝盟、黃東益、郭昱瑩,2018。行政學。台北:東華。
黃錦堂,2005。『「德國機關「分權化整體責任」改革之研究」』,15-80。刊於台灣行政法學會主編,《行政法人與組織改造、聽證制度評析》。台北:元照。
溫玲玉、蔡長銘,2016。「淺談退休基金之管理與監理」,《退休基金協會年刊》。20-29。
董保城,2007。「行政法人在台灣發展之理論與挑戰」,《憲政時代》。33卷1期, 39-68。
廖欽福,2008。「財政投融資管理運用組織型態選擇之研究—以勞工退休基金監理委員會為例」,《財政研究》。40卷5期,133-159。
劉坤億,2005。《臺灣推動行政法人化之經驗分析》。台北:晶典文化。
劉坤億、王文君,2013。「建立行政法人制度評鑑機制之研究」。行政院人事行政局委託研究報告,未出版。
劉宗德,2005。「行政法人設置有關問題之研究」。考試院研究發展委員會委託研究報告,未出版。
劉姵吟、黃東益,2011。 政策合法化過程行政官員與立法委員論述的內容分析–審議民主的觀點。公共行政學報,38期,頁 1-47。
蔡英良、江岷欽,2007。「政府再造的理論與實務:行政院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的個案分析」。台北:四章堂文化。
賴勁麟,2005。「台灣退休基金監理之研究」。碩士論文,臺灣大學商學研究所。
賴森本、許哲源,2013。英國政府補捐助公法人行政監督機制之演進與省思。公共治理季刊, 1(2),60-71。
戴肇洋,2017。「年金管理組織轉型方向的比較與選擇」,《亞洲金融季報》。2017夏季號,47-54。
羅昌發、曾宛如、蔡茂寅、林仁光、王能君,2004。「勞工退休基金監理委員會組織型態」。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委託研究報告,未出版。
蘇彩足,1998。「各國行政革新策略及措施比較分析」。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委託研究報告,未出版。
蘇彩足,2005。「建立行政機關組織評鑑制度之研析」。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委託研究計畫。
貳、西文部分
Cummings, T. G. and Worley, C. G, 2014. Organization development and change. Stamford:Cengage learning.
Hackett, M. C., 1996. “Are there alternatives to merger?” Health Manpower Management. 22(5):5-12.
Kingdon, J. W., 1984. Agendas, alternatives, and public policies. UK:Pearson. Little, Brown Boston.
Robbins, S. P., Judge, T. A., and Vohra, N., 2013.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UK:Pearson.
Vollmann, T. and Brazas, M. ,1993. “Downsizing,” European Management Journal. (11)1: 18-29.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無相關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