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中文部分
刁彥文,2012。「行政法人決策制度設計之研究-以國立中正文化中心為例」。碩士論文,中央大學法律與政府研究所。王儷玲、林盈課 (2011)。「我國退休基金管理制度之研究」。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委託研究報告,未出版。
王儷玲、黃泓智、楊曉文、陳彥志、鄭惠恒,2017。「年金改革與建立臺灣永續年金制度」,《臺灣經濟預測與政策》。48卷1期,1-39。
朱宗慶,2005。「行政法人對文化機構營運管理之影響-以國立中正文化中心改制行政法人為例」。碩士論文,臺灣大學管理學院高階公共管理組。朱宗慶,2009。「行政法人運作的再思考」,《研考雙月刊》,33卷3期,22-31。
江岷欽、劉坤億,1999。《企業型政府: 理念, 實務, 省思》。台北:智勝文化。
行政院人事行政局,2011。『行政法人法立法專輯』。台北:行政院人事行政局。
吳定,2008。《公共政策》。台北:五南。
吳定、張潤書、陳德禹、賴維堯、許立一,2007。《行政學 (上)》。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宋餘俠、陳錦雲、賴韻琳,2005。「行政法人績效管理的探討」,《研考雙月刊》。 29卷2期,39-49。
李允傑、丘昌泰,1999。《政策執行與評估》。臺北市:國立空中大學。
李天申,2014。『省思「一臂之距」: 論我國準政府組織的治理與課責』,《思與言:人文與社會科學雜誌》。52卷4期,161-201。
林三欽,2005。「中正文化中心組織改制問題初探-兼論其行政法人化之展望」,163-205。刊於台灣行政法學會主編,《行政法人與組織改造、聽證制度評析》。台北:元照。
林三欽,2010。「行政法人做為行政組織改造之選項」,91-138。刊於台灣行政法學會主編,《行政組織與人事法制之新發展》。台北:元照。
林世駿,2013。「我國勞工退休保障制度改革之研究」。碩士論文,臺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林志鴻、鄭文輝、鄭清霞,2005。「社會保險基金做為構成國家安定基金成員正當性之商榷」,《政治與社會哲學評論》。12期,183-233。
林明鏘,2003。『評 「行政法人法」草案-以行政院 92 年二月草案為中心-下』,《人事行政月刊》。144期,3-17。
林嘉誠,2003。《行政院之組織改造》。台北: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邵靄如、曾妙慧,2015。「公務人員退休撫卹基金組織法人化之研究」。考試院委託研究報告,未出版。
洪勝堯,2018。「健全我國行政法人績效評鑑機制之評析」,《國會季刊》。46卷1期,101-124。
范祥偉,2003。「行政法人的政策理念與實務運作」,《人事行政月刊》。146期,28-47。
孫本初、趙美珍、劉奕宏,2011。「政府組織再造所面臨的挑戰與因應之道-公共管理的觀點」,《T&D 飛訊季刊》。131期,1-21。
孫本初、劉坤億、范祥偉,2000。「英、紐、澳、美四國政府再造經驗對我國的啟示」,《考銓季刊》。24期,2-32。
翁清坤,2008。「美國退休基金從事特定經濟目標性投資之探討」。考銓季刊, 56期,15-31。
郝充仁,2014。「台灣退休基金投資與管理之研究」,《萬國法律》,198期,15-36。
郝充仁、戴肇洋、程麗弘,2015。「我國政府基金管理組織整合及轉型可行性評估之研究」。國家發展委員會委託研究報告,未出版。
張文貞,2003。「政府改造與行政法人: 在文化與理念間擺盪的行政法」。129-161。刊於台灣行政法學會主編,《行政法人與組織改造、聽證制度評析》。台北:元照。
張世賢,2009。「公共政策分析」。台北:五南。
莊正中,2013。「『提高基金收益』以健全年金財務:與風險共舞?」。社區發展季刊,144期,140-151。
許宗力,2000。「國家機關的法人化-行政組織再造的另一選擇途徑」,《月旦法學》。57期,26-38。
連宏華,2010。「公共組織改造理論與應用之研究─ 行政組織改造之分析」。臺灣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博士論文。郭冠廷,2002。「公法人之組織設計與人員任用管理之研究」。行政院人事行政局委託研究報告,未出版。
郭冠甫,2011。「國外公共退休基金管理制度之發展及對我國的啟示」,《臺灣社會福利學。10卷1期,167-216。
陳立儒,2006。「勞工退休基金監理會行政法人化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系。陳登源、李瑞珠,2013。「提升退休基金運用效率之研究」。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委託研究報告,未出版。
陳銘薰,2004。「行政法人公司治理模式可行性」。行政院人事行政局委託研究報告,未出版。
彭錦鵬、詹鎮榮、劉坤億,2014。「行政組織屬性調整可行性評估之研究」。國家發展委員會委託研究報告,未出版。
曾建達,2016。新加坡及香港退休金制度發展趨勢及退休基金資產配置運用現況出國報告,未出版。
黃心蓉 ,2008。文化部門中的非部會公共機構: 從歐洲國家博物館組織再造看行政法人化。博物館學季刊, 22(4),5-25。
黃朝盟、黃東益、郭昱瑩,2018。行政學。台北:東華。
黃錦堂,2005。『「德國機關「分權化整體責任」改革之研究」』,15-80。刊於台灣行政法學會主編,《行政法人與組織改造、聽證制度評析》。台北:元照。
溫玲玉、蔡長銘,2016。「淺談退休基金之管理與監理」,《退休基金協會年刊》。20-29。
董保城,2007。「行政法人在台灣發展之理論與挑戰」,《憲政時代》。33卷1期, 39-68。
廖欽福,2008。「財政投融資管理運用組織型態選擇之研究—以勞工退休基金監理委員會為例」,《財政研究》。40卷5期,133-159。
劉坤億,2005。《臺灣推動行政法人化之經驗分析》。台北:晶典文化。
劉坤億、王文君,2013。「建立行政法人制度評鑑機制之研究」。行政院人事行政局委託研究報告,未出版。
劉宗德,2005。「行政法人設置有關問題之研究」。考試院研究發展委員會委託研究報告,未出版。
劉姵吟、黃東益,2011。 政策合法化過程行政官員與立法委員論述的內容分析–審議民主的觀點。公共行政學報,38期,頁 1-47。
蔡英良、江岷欽,2007。「政府再造的理論與實務:行政院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的個案分析」。台北:四章堂文化。
賴勁麟,2005。「台灣退休基金監理之研究」。碩士論文,臺灣大學商學研究所。賴森本、許哲源,2013。英國政府補捐助公法人行政監督機制之演進與省思。公共治理季刊, 1(2),60-71。
戴肇洋,2017。「年金管理組織轉型方向的比較與選擇」,《亞洲金融季報》。2017夏季號,47-54。
羅昌發、曾宛如、蔡茂寅、林仁光、王能君,2004。「勞工退休基金監理委員會組織型態」。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委託研究報告,未出版。
蘇彩足,1998。「各國行政革新策略及措施比較分析」。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委託研究報告,未出版。
蘇彩足,2005。「建立行政機關組織評鑑制度之研析」。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委託研究計畫。
貳、西文部分
Cummings, T. G. and Worley, C. G, 2014. Organization development and change. Stamford:Cengage learning.
Hackett, M. C., 1996. “Are there alternatives to merger?” Health Manpower Management. 22(5):5-12.
Kingdon, J. W., 1984. Agendas, alternatives, and public policies. UK:Pearson. Little, Brown Boston.
Robbins, S. P., Judge, T. A., and Vohra, N., 2013.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UK:Pearson.
Vollmann, T. and Brazas, M. ,1993. “Downsizing,” European Management Journal. (11)1: 1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