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參考書目 一、史料 1.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編《嘉慶、道光兩朝上諭檔》,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0。 2.《軍機處錄副奏摺.嘉慶朝》(縮影資料),北京市: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1987。 3.《清實錄》(嘉慶、道光、咸豐朝),北京:中華書局1986。 4.(清)賀長齡輯,《皇朝經世文編》,台北:文海出版社有限公司,1972。 5.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所藏,「內閣大庫檔案資料庫」,http://archive.ihp.sinica.edu.tw/mctkm2/index.html。(2017年3月至2019年 6月檢索) 6.國立故宮博物院,「大清國史人物列傳及史館檔傳包傳稿資料庫」, http://npmhost.npm.gov.tw/ttscgi/ttsweb?@0:0:1:npmmeta7::/tts/npmmeta/metamain.htm@@0.6824467116889634。(2017年3月至2019年6月檢索) 7.(清)趙爾巽編撰,柯紹忞編,《清史稿》,臺北:洪氏出版社,1981。 8.(清)托津等奉敕纂,文海出版社編輯,《欽定大清會典(嘉慶朝)》,臺北:文海出版社,1991。 9.(清)王先謙撰《東華續錄》,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10.沈雲龍主編,《中國水利要籍叢編》,台北:文海出版社,1971。 11.馬甯主編,《中國水利志叢刊》,揚州:廣陵書社,2006。 12.國家圖書館分館編,《中華山水志叢刊》,北京:線裝書局,2004。 13.清工部纂修,《南河成案續編》,清光緒間刊本,乾隆57-嘉慶24年,傅斯年圖書館古集線裝書,64冊;線裝書。 14.清工部纂修,《欽定河工則例章程》,江南河道庫刊本,收錄於《中國水利史典:黃河卷三》,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15。 15.《清代江河洪澇檔案史料叢書》,北京:中華書局,1993。 16.張學會主編,《河東水利石刻》,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4。 17.左慧元主編,《黃河金石錄》,鄭州:黃河水利出版社,1999。 18.陳繼信主編,《洪澤湖大堤石刻遺存》,中國文史出版社,2016。 19.范天平整理,《中洲百縣水碑文獻》,陝西:陝西人民出版社,2010。 20.(清)鐵保,《惟清齋全集》,收入於《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21.(清)包世臣,《安吳四種》,台北:文海出版社,1968。 22.(清)昭槤,《嘯亭雜錄》,光緒年間上海申報叢刊鉛印本,北京:中華書局,1980。 23.(清)麟慶,《鴻雪因緣圖記》,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11。 24.(清)劉台斗,《下河水利集說》,收錄於《中國水利志叢刊》,2006。 25.(清)黎學淳編,《黎襄勤公奏議》,收入於《近代中國史料叢刊》,台北:文海出版社,1968。 26.(清)孫鼎臣,《河防紀略》,臺北:文海出版社,1971。 二、二手研究 專書 1.李約瑟(Joseph Needham)著,鮑國寶等譯,《中國科學技術史》第四卷——物理學及相關技術,第三分冊——土木工程與航海技術,北京:科學出版社,2008。 2.申丙,《黃河通考》,中華叢書編審委員會,1960。 3.冀朝鼎,《中國歷史上的基本經濟區與水利事業的發展》,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1。 4.姚漢源,《中國水利史綱要》,北京:水利電力出版社,1987。 5.姚漢源:《黃河水利史研究》,鄭州:黃河水利出版社,1998。 6.森田明,《清代水利與區域社會》,濟南:山東畫報出版社,2008。 7.杜家驥,《嘉慶事典》,台北:遠流出版事業有限公司,2000。 8.白彬菊(Beatrice S. Bartlett)著,董建中譯,《君主與大臣:清中期的軍機處(1723-1820)》,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7。 9.李明珠(Lillian M. Li)著,石濤譯,《華北的飢荒:國家、市場與環境退化(1690-1949)》,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10.安東籬(Antonia Finnane)著,李霞譯,《說揚州——1550-1850年的一座中國城市》,北京:中華書局,2007。 11.大衛·佩茲(David Pietz)著,姜智芹譯,《工程國家:民國時期(1927-1937)的淮河治理及國家建設》,江蘇人民出版社,2011。 12.馬立博(Robert B. Marks)著,關永強、高麗潔譯,《中國環境史:從史前到現代》,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5。 13.馬俊亞,《被犧牲的局部:淮北社會生態變遷研究(1680-1949)》,台北:國立台灣大學出版中心,2010。 14.黃麗生,《淮河流域的水利事業(1912-1937)——從公共工程看民初社會變遷之個案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大歷史研究所出版,1986。 15.魏丕信(Pierre-Etienne Will)著,徐建青譯,《十八世紀中國的官僚制度與荒政》,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2。 16.鄭永昌文字撰述,《水到渠成——院藏清代河工檔案輿圖特展》,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2012。 17.姚明奇,《清代黃河流域水利法制研究》,鄭州:黃河水利出版社,2009。 18.蔡泰彬,《晚明黃河水患與潘季馴之治河》,台北:樂學出版社,1998。 單篇文章 1.錢穆,〈水利與水害(上編:論北方黃河)〉,《古代地理論叢》,北京:三聯書店,2004,頁238-250。 2.陳國棟,〈潘季馴「河不分流、束水刷沙」治河理論的探討〉,《史繹》14(1977):頁74-96。 3.羅威廉(William T. Rowe)著,師江然譯,〈乾嘉變革在清史上的重要性〉,《清史研究》2012年03期,頁150-156。 4.曼素恩(Susan M. Jones)和孔飛力(Philip A. Kuhn)著,〈清王朝的衰落與叛亂的根源〉,《1800-1911年劍橋中國晚清史(上)》,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7,頁101-155。 5.張勉治(Michael G. Chang)著,唐博譯,〈洞察乾隆:帝王的實踐精神、南巡和治水政治,1736-1765〉,《清史譯叢第五集》,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頁6-60。 6.劉鳳雲,〈兩江總督與江南河務——兼論18世紀行政官僚向技術官僚的轉變〉,《清史研究》2011年04期,頁18-39。 7.趙曉耕、趙啟飛,〈淺議清代河政部門與地方政府的關係〉,《河南省政法管理幹部學院學報》2009年05期,頁41。 8.金詩燦,〈清代河道總督與地方督撫河務職權關係及其演變〉,《北方論叢》2014年02期,頁96-98。 9.魯西奇,〈“水利週期”與“王朝週期”:農田水利的興廢與王朝興衰之間的關係〉,《江漢論壇》2011年08期,頁78-81。 10.魏丕信(Pierre-Etienne Will)著,〈水利基礎設施管理的國家干預〉,陳鋒主編,《明清以來長江流域社會發展史論》,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6,頁614-647。 11.魏丕信(Pierre-Etienne Will)著,〈中華帝國晚期國家對水利的管理〉,陳鋒主編,《明清以來長江流域社會發展史論》,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6,頁796-810。 12.李德楠〈清代河工物料的採辦及其社會影響〉,《中州學刊》2010年05期,頁165-169。 13.莊宏忠、潘威,〈清代志樁及黃河“水報”制度運作初探——以陜州萬錦灘為例〉,《清史研究》2012年01期,頁87-99。 14.賈國靜,〈清代河政體制演變論略〉,《清史研究》2011年03期,頁69-76。 15.賈國靜,〈「治河即所以保漕」?清代黃河治理的政治意蘊探析〉,《歷史研究》2018年05期,頁38-52。 16.劉小萌,〈滿人家中的漢人——以完顏麟慶家為例〉,收入陳熙遠主編,《覆案的歷史:檔案考掘與清史研究》,下冊,臺北:中央研究院,2013,頁 395-431。 17.王振忠,〈河政與清代社會〉,《湖北大學學報.哲社版》1994年第2期,頁39-45 18.鄭師渠,〈論道光朝河政〉,《歷史檔案》1996第2期,頁88-94。 外文研究 1.Hu, Ch''ang-Tu. “The Yellow River Administration in the Ch''ing Dynasty,” The Far Eastern Quarterly, Vol. 14, No. 4, Special Number on Chinese History and Society (Aug., 1955), pp. 505-513. 2.Randall, A. Dodgen. “Hydraulic religion great king cults in the Ming and Qing,” Modern Asian Studies, Vol. 33, No. 4 (Oct., 1999), pp. 815-833. 3.Perdue, Peter C. “Official Goals and Local Interests: Water Control in the Dongting Lake Region during the Ming and Qing Periods,” The Journal of Asian Studies, Vol. 41, No. 4 (Aug., 1982), pp. 747-765. 4.McMahon, Daniel. “Dynastic Decline, Heshen, and the Ideology of the Xianyu Reforms,” Tsing Hua Journal of Chinese Studies, New Series 38, No. 2 (June., 2008), pp. 231-255 5.Pietz, David A. The Yellow River: The Problem of Water in Modern China.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15. 6.Randall, A. Dodgen. Controlling the Dragon: Confucian Engineers and the Yellow River in the Late Imperial China, Honolulu: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2001. 7.Leonard, Jane K. Controlling from Afar: The Daoguang Emperor''s Management of the Grand Canal Crisis, 1824-1826, Ann Arbor: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1996. 8.Wang, Wensheng (王文生). White Lotus Rebels and South China Pirates: Crisis and Reform in the Qing Empire,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14. 9.Rowe, William T. Speaking of Profit: Bao Shichen and Reform in Nineteenth-Century China.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18. 10.堀地明,〈嘉慶6(1801)年北京の水害と嘉慶帝の救荒政策〉,收入於村上衛編,《近現代中国における社会経済制度の再編》,京都: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2016,頁271-29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