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雜誌
Dpi雜誌共同編輯(2014)。Dpi雜誌181期。台北:沐恩藝術。
吳宗蓉(2012)。陶藝觀象-2012臺灣國際陶藝雙年展。新北市:新北市立鶯歌陶瓷博物館。
車文博(2001)。人本主義心理學。台北:東華。
周志建(2012)。故事的療癒力量:敘事、隱喻、自由書寫。台北:心靈工作文化。
邵婷如(2011)。陶人・陶觀:日本當代陶藝名人集。台北:藝術家。
柴田隆寬(2011)。Lisa LARSON。日本:東京支社。
張春興(2000)。心理學思想的流變。台北:東華。
張春興(2003)。心理學原理。台北:東華書局
梁家豪(2012)。陶藝複數與裝置。台北:五行圖書。
許晉福譯(2000)。人性探索家馬斯洛(Edward Hoffman著)。台北:美商麥格羅希爾國際股份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
陳美琴(2016)。大德蘭與馬斯洛的超越性自我實現。台北:輔仁宗教研究。
彭運石(2001)。走向生命的巔峰-馬斯洛的人本心理學。台北:果實出版社。
黃素菲(2018)。敘事治療的精神與實踐。台北:心靈工作文化。
楊裕富(1990)。創意思境—視傳設計方法概論與方法。台北,田園城市文化。
聖經資源中心編輯部 (2017)。聖經。台北:聖經資源中心。
劉千美譯(1989)。自我實現與人格成熟(Maslow A.H.著)。台北市:光啟出版社。
劉峰榮(1997)。幼兒藝術表現模式之理論建構及其教育意涵之研究。台北:文景書局。
劉燁譯(2006)。馬斯洛的智慧—馬斯洛人本哲學解讀 (Maslow A.H.著)。台北市:正展出版社。
鄭玄藏譯(2001)。人本心理學入門(Merry, T.著)。台北市:心理出版社。
黎湛平譯(2012)。信念的力量:開發你的內在能量,改變自我,逆轉人生(Claude M. Bristol著)。台北:遠流。
期刊論文
吳尚邕(2014)。悠遊象外—吳尚邕繪畫創作自述。新北:台灣藝術大學碩士論文。宋育泰(2009)。初探漫畫中的圖像敘事:社會符號學的觀點。台北:世新大學口語傳播學系碩士論文。李錫佳(2012)。道家美學與藝術精神。台北:中國文化大學博士論文。林佩玉( 2014)。慾望空間—林佩玉版畫創作論述。新北:台灣藝術大學碩士論文。林翰宗( 2009)。道家美學思想在現代海報設計上之應用。新北:台灣藝術大學碩士論文。林顯壕(2018)。手工藝運用於藝術治療之經驗:以台灣藝術治療師為例。台北:台北市立大學碩士論文。紀俊吉;蘇慧慈(2006)。人本心理學之父—論馬斯洛其人其思。台北:休閒運動期刊。
楊翊琪(2012)。慾慾‧迷—楊翊琪陶藝創作論述。新北:台灣藝術大學碩士論文。劉豐榮(2004)。視覺藝術創作研究方法之理論基礎探析:以質化研究觀點為基礎。台北:藝術教育期刊。
鄭玉卿(1992)。馬斯洛的人本心理學及其在教育上的蘊義。台北:台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網路資料
http://terms.naer.edu.tw/detail/1313074/
http://dict.revised.moe.edu.tw/cgi-bin/cbdic/gsweb.cgi
https://is.gd/McQaDq
http://www.ad518.com/article/id-9147
http://wemedia.ifeng.com/58557942/wemedia.shtml
http://www.alisan.com.hk/tc/artists_detail.php?id=70
https://reurl.cc/QKRMO
https://reurl.cc/n39E2
hiroyukihamada.com
http://hiroyukihamada.com/?galleries=painting
https://kknews.cc/culture/q2bg8qy.html
http://www.artnet.com/artists/pierre-mornet/trois-fleurs-6g8nrw5Oa7HQeEY88MK3yQ2
http://www.artnet.com/artists/pierre-mornet/vienne-
GRb7wemKB0yUX0PaGDenbQ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