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201.92.114) 您好!臺灣時間:2023/03/28 04:18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鄭靜茹
研究生(外文):CHENG, CHING-JU
論文名稱:凝視--記憶情節
論文名稱(外文):Staring at the memory plot
指導教授:顏貽成
指導教授(外文):YEN, YE-CHENG
口試委員:廖仁義倪又安
口試委員(外文):LIAO, REN-YINI, YOU-AN
口試日期:2019-01-15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系所名稱:美術學系
學門:藝術學門
學類:美術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9
畢業學年度:107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53
中文關鍵詞:記憶圖象抽象色彩線條
外文關鍵詞:memoryimagesabstractioncolorlines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0
  • 點閱點閱:130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8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詩人透過語言文字來抒發情感,音樂家讓旋律帶出憂傷喜樂,而繪畫是以色彩線條來呈現心裡感受;我以繪畫的筆觸色彩,所蘊含的情緒元素,加入我的記憶廻流,從凝視記憶中擷取生活中聽到的、看到的事物圖象來做為創作形式,從畫筆流洩出的線條表達內心情感。選擇壓克力為創作媒材,以抽象及半抽象的風格為表現方法;期能讓作品更精確的傳達出內心感受。
  在本論文的架構包括:第一章陳述主題研究的動機與目的。第二章論述現在與記憶情節的相互作用及探討抽象藝術的型態、抽象繪畫語言的呈現的方式。第三章闡述個人的創作理念,論述個人主觀方式表現及如何情感張力表達抽象藝術。第四章闡述個人創作歷程、創作形式、表現技法,使用的媒材及創作的過程。第五章作品解析,以作品來分析探討創作中的情境。第六章結論,以此次論文的撰寫和創作過程的探討,整理出對自我的認知及方向,做為未來創作發展的省思。
  創作是在尋求心靈對話的一種過程,透過觀察、收集資料、閱讀、書寫及不斷地反覆修正與思考而有所成果,由審視抽象繪畫中讓色彩和線條之間的對話,充滿張力又不衝突,從「凝視記憶情節」這一系列作品中創造出一個嶄新的創作能量,讓往後的創作上有更寬廣的思維。

The poet expresses emotion through language and words, the musician brings the melody to bring sadness and joy, and the painting expresses the feeling in the heart with the color line; I add the memory of the painting, the emotional elements contained in it, to join my memory turbulence, from the gaze In memory、I take pictures of things I hear and see in my life as a form of creation, and express the inner feelings from the lines that are drained from the brush. Choosing Acrylic as the medium of creation, with an abstract and semi-abstract style as the expression method; the period allows the work to convey the inner feeling more accurately.
The structure of this paper includes: The first chapter, this chapter is an introduction, explaining the motives and purposes of the research topic.The second chapter, describe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present and past memories, and explore the development and patterns of abstract arts.The third chapter, describe my creative ideas and discuss subjective abstract arts.The fourth chapter, introduce my creative form, painting techniques, creative materials and creative process.The fifth chapter, analysis of paintings, using paintings to analyze and explore the situation of creation.The sixth chapter, this chapter is the conclusion. I will explore the writing process of this paper and the creative process of painting, and sort out the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 as a reflection and thinking of future creation.
Creation is a process of seeking spiritual dialogue. Through observation, collecting materials, reading, writing, and constantly revising and thinking, it is fruitful. By examining the dialogue between colors and lines in abstract painting, it is full of tension and no conflict. Create a new creative energy from the series of gaze memories, so that there is a broader thinking in the creation of the future.

摘要 I
Abstract II
圖次 V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創作動機 1
第二節 創作目的 4
第二章 創作理論 5
第一節 記憶情節 5
第二節 創作的脈絡 8
一、 抽象與具象 9
二、抽象繪畫的語言 10
三、抽象表現主義畫家13
第三章 創作理念 19
第一節 記憶的表現形式 19
第二節 抒情的抽象 21
第三節 情感張力的表達 23
一、主觀的色彩 25
二、抒發性的線條 27
第四章 創作方法 31
第一節 創作歷程 31
第二節 創作內容 33
第二節 創作技法 34
第五章 作品分析 37
第六章 結論 51
參考書目 53

一、中文書籍
張光琪選文,何政廣主編《杜庫寧》,藝術家出版社,2003年。
尤昭良 著,《柏格森的理性與直覺》。台北:水牛圖書,2003年。
劉文潭 著,《現代美學》,台北,台灣商務,1973 年
黃海雲 著,《從浪漫到新浪漫》,藝術家出版社,1991年。
王秀雄 著,《藝術批評的視野》,台北,藝術家出版社,2006 年
朱光潛 著,《文藝心理學》,台北,金楓出版社
呂姿瑩 著,《現代美學-在真相與心靈之間》,台北,新文京版社,2007 年
李廣元 著,色彩藝術學》,哈爾濱,黑龍江出版社,2000 年
何政廣 著,《歐美現代美術》,台北,藝術家出版社,1997 年
二、翻譯書籍
Wassily Kandinsky著,吳瑪悧譯,《藝術的精神性》,台北,藝術家出版社,1985年。
Jonathan Fineberg著,丁亞雷譯,《一九四零年以來的藝術》,中國人出版社,2006年。
Hendrik willen Van Loon著,李龍基譯,《人類的藝術》,(The Art of Mankind),陝西大學出版社,2008年。
Bergson Henri著.,姚晶晶譯,《物質與記憶》。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13年。
Lynton Norbert著.,楊松鋒譯,《現代藝術的故事》。台北市:聯經,2003年。
Matisse Henri. 著,蘇美玉譯,《馬諦斯話語錄》。台北:藝術家,2002年。
Moszynska Anna著.,黃麗絹譯,《抽象藝術》。台北:遠流,1999年。
Merleau Ponty Maurice著﹐龔卓軍譯,《眼與心》。台北:典藏藝術家,2012。年。
Nietzsche Friedrieh Wilhelem著,林建國譯,《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台北: 遠流, 2005年。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無相關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