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201.94.236) 您好!臺灣時間:2023/03/28 01:46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陳睿怡
研究生(外文):CHEN,JUI-YI
論文名稱:舞作《漫・想》角色詮釋歷程之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The Study of Role interpretation of Dance Production“Romantic Fantasy”
指導教授:杜玉玲杜玉玲引用關係李 巧
指導教授(外文):TU,YU-LINGLEE,CHIAO
口試委員:杜玉玲李 巧曾瑞媛
口試委員(外文):TU,YU-LINGLEE,CHIAOTSENG,JUI-YUAN
口試日期:2018-12-04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系所名稱:舞蹈學系
學門:藝術學門
學類:戲劇舞蹈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9
畢業學年度:107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14
中文關鍵詞:《漫‧想》角色詮釋舞作《一棵開花的樹》
外文關鍵詞:FantasyRole interpretationA flowering tree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
  • 點閱點閱:207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4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本研究探討2019年陳睿怡(研究者)畢業製作《漫・想》(Romantic・fantasy)角色詮釋與製作歷程。本製作含括兩首舞作:上半場為米契爾・佛金芭蕾(Michel Fokine 1880-1942)芭蕾《仙女們》(Les Sylphides) 選段;下半場為張婷婷現代舞《2014以詩之名-一棵開花的樹》。畢業製作《漫・想》之構想乃研究者希望透過「詩人」這位角色穿針引線成為上、下半場主題的銜接。按「詩人」是以文字表達內心情感;舞者是藉由肢體做為媒介,傳達內心想法給觀眾。本論文的詮釋係以兩種不同風格舞蹈呈現形式,並藉由芭蕾的歷史發展延續至現代舞與作品分析、角色詮釋作為輔助之探討。研究中透過芭蕾《仙女們》(Les Sylphides) 選段排練歷程與張婷婷獨立製作TTCDance的作品《2014以詩之名-一棵開花的樹》對人生的感悟探究。藉由作品的回顧,研究者自我檢視習舞以來的學習困頓,體認出舞蹈之所以能推陳出新,藝術之所以充滿活力,是因為歷來舞者具有勇於挑戰的精神。
研究者在籌劃畢業製作時,盡力達成當初所設定的目標,希望能突破在表演風格與詮釋之自我限制,並在行政統籌方面也能獲得應有的經驗。最後,將畢業製作《漫・想》演出詮釋脈絡以文字記錄下來,輔以芭蕾、現代舞、表演與角色詮釋理論諸文獻之整合,歸納畢業製作《漫・想》中情感表現方式與角色詮釋分析。研究過程中經過不斷省思、回饋,加上師長們提供的寶貴意見,得以將演出成果與同好分享,更期許未來自己在舞蹈表演領域能不斷精進。

This study explores the graduation project of Jui-Yi Chen (researcher) in the creation and interpretation of the role of "Romantic·Fantasy" in 2019. The project consists of two dances, the first half is the ballet "Les Sylphides" selection by Michel Fokine(1880-1942), the second half is the modern dance "2014 in the name of poetry - a flowering tree" by Ting-Ting Chang.The idea of graduation project is that the researcher hopes to create the link between the theme of the first and second half through the role "Poet", who expresses inner feelings in words, on the other hand, the dancers use body as a medium to convey their inner thoughts to the audience.The explanation of this thesis is presented in two different styles of dance, and continues to explore the analysis of works and role interpretation from the development of ballet to modern dance. Through the rehearsal process of the ballet "Les Sylphides" and the sentiments toward life in "2014 in the name of poetry - a flowering tree" by Tingting Zhang. The researcher self-examined the learning difficulties from the very beginning time she learnt how to dance, and realized that the reason why dance performance can be promoted is that the art is full of vitality because the dancers have always had the spirit of accepting challenges.
In the graduation project, the researcher tried her best to achieve the goals set at the beginning, hoping to break through the self-restrictions in performance style and interpretation, and also gain the proper experience in administrative coordination. At last, the performance of the graduation project "Romantic·Fantasy" was recorded in words, with the integration of ballet, modern dance, performance and role interpretation theory, summarizing the emotional expression and role interpretation in the graduation project. Through continuous reflection and feedback, and the valuable opinions provided by the teachers, the results of the performance can be shared with the peers, and the researcher is expected to improve in the field of dance performance in the future.

謝誌 …………………………………………………………………………………… i、ii
摘要 ……………………………………………………………………………………iii
Abstract……………………………………………………………………………iv
目次 ………………………………………………………………………………v、vi
表目次 ………………………………………………………………………………vii
圖目次 ………………………………………………viii ix、x、xii、xiii

第壹章 緒論 ………………………………………………………………… 1
第一節 演出製作動機與目的 …………………………………………… 2
第二節 演出製作方法與架構 ……………………………………………… 5
第三節 演出製作範圍與限制 ………………………………………………… 8
第四節 名詞釋義 ……………………………………………………………… 10

第貳章 文獻探討 ……………………………………………………………… 11
第一節 芭蕾發展簡史 …………………………………………………………11
第二節 現代舞概述 …………………………………………………………… 15
第三節 表演技巧及角色詮釋……………………………………………………18
第四節 畢業製作《漫‧想》的創作來源……………………………………… 22

第參章 畢業製作《漫・想》舞作架構與內容…………………………………… 28
第一節 舞作《漫・想》演出舞碼架構……………………………………………… 28
第二節 舞作《漫・想》演出作品介紹…………………………………………… 30

第肆章 畢業製作《漫・想》舞作與角色詮釋之分析……………………………… 32
第一節 舞作《仙女們》(Les Sylphides) 選段分析………………………… 32
第二節 舞作《仙女們》(Les Sylphides)選段角色詮釋分析…………………… 47
第三節 舞作《一棵開花的樹》舞作分析…………………………………………… 65
第四節 舞作《一棵開花的樹》角色詮釋分析………………………………………72

第伍章 結論與建議 …………………………………………………………84
第一節 結論 …………………………………………………………………84
第二節 建議 …………………………………………………………………87
參考文獻 …………………………………………………………………… 91
附錄一 畢業製作《漫・想》企劃書 ………………………………………………… 94
附錄二 畢業製作《漫・想》演出宣傳海報及節目冊 ………………………………109

參考文獻
中文書目:
傅小凡、盧莉蓉編譯(2009),《西方芭蕾舞與現代舞簡史》,廈門大學出版社。
林愛子、林田直樹著(2009),《開始愛上芭蕾》,台北:如果。
李永明(2007),《芭蕾舞及教學論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
彭宇薰(2006),《相互性的迴盪─表現主義繪畫、音樂與舞蹈》,臺北市:典藏藝術家庭股份有限公司。
平珩主編(2005),《舞蹈欣賞》,臺北市: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朱立人(2005),《西方芭蕾史綱》,上海市:上海音樂出版社。
朱立人(2003),《芭蕾術語大辭典》,上海市:上海音樂出版社。
趙綺芳(2003),〈圓一個尋找的夢〉《民生報》。
吳素芬(2002),《芭蕾新思索》,臺北市:晨曦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于平(2002),《舞蹈欣賞》,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李天民、余國芳(2001),《世界舞蹈史》,臺北市:大卷文化。
劉秀鄉〈2000〉,《發現‧啟示—漫話舞劇與舞蹈》,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
歐建平(2000),《舞蹈名人錄》,臺北市: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李立亨(2000),《我的看舞隨身書》,臺北市:天下遠見。
伍曼麗主編(1999),《舞蹈欣賞》,台北:五南。
于平(1998),《舞蹈形態學》,北京舞蹈學院。
肖蘇華(1997),《芭蕾舞藝術欣賞》,山西教育出版社。
約翰‧馬丁(1996),《舞蹈概論》(歐建平譯),臺北市: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李澤厚(1996),《美學論集》 (新訂版) 臺北市: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國立編譯館(1996),《舞蹈詞典》(上、下)冊,臺北:國立編譯館。
黃麒、葉蓉(1994),《現代芭蕾》,台北:大呂。
呂藝生(1994),《舞蹈大辭典》,中國戲劇出版社出版。
錢世錦(1993),《世界十大芭蕾舞劇欣賞》,台北:大呂。
馮作民(1993),《西洋神話全集》,台北:星光出版社。
林崇漢(1993),《西洋神話故事》,台北:志文出版社。
姜樁芳(1992),《中國大百科全書》(音樂舞蹈),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何恭上(1991),《美妙的芭蕾》,藝術圖書公司。
凱瑟琳‧埃弗雷特‧吉爾伯特(1989),《美學史》,上海譯文出版社。
愛笛絲‧赫米爾敦(1986),《希臘羅馬神話故事》台北:志文出版社。
安‧烏廉斯(1983),《芭蕾排練室內幕》(黃伯虹譯),北京:北京舞蹈學院資料室。
康謳(1980),《大陸音樂辭典》,臺北:大陸書店。
李克民、李維(1980),《舞蹈研究與編作》,臺北市:維新。
外文書目
Carol Lee(2002), Ballet in western culture. New York and London.
Debra Craine/Judith Mackrell(2000), The Oxford Dictionary of Dance,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Inc.
John Martin(1994),《生命的律動:舞蹈概論》(歐建平譯),北京:文化藝術。
Horst Koegler(1982),《牛津簡明芭蕾辭典第二版》The concise Oxford dictionary
of ballet,牛津環球出版公司。
Yuri Grigorovich(1981),《芭蕾百科全書蘇聯大百科》,莫斯科出版。
Yuri Grigorovich(1981),《芭蕾百科全書蘇聯大百科》The concise Oxford dictionary
of ballet,牛津環球出版公司。
Cyril W. Beaumont.(1935), Michel Fokine and his Ballet. London.
期刊
吳素芬(2012)。《浪漫芭蕾“仙女”與仙女們“之分析研究》。國立台灣藝術學院藝術
學報,66,89~102。
張馨尹(2000),碩士論文:俄羅斯芭蕾藝術之起源與發展,未出版,臺北市: 國立政治大學俄羅斯研究所。
陳吟合(2005),美學與藝術管理研究所學刊:一九九〇年代以來文化生產特色 -以舞蹈藝術為例,第 2 期,嘉義:南華大學。
張錦嫻(2005),碩士論文:俄羅斯古典芭蕾在臺灣發展之研究,未出版,臺北 縣: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表演藝術研究所。
巴爾梅(Christopher Balme)。2010。耿一偉譯。《劍橋劇場研究入門》。臺北 市:書林。
工具書:
Yuri Grigorovich (1981),芭蕾百科全書蘇聯大百科,莫斯科出版。
Horst Koegler (1982),牛津簡明芭蕾辭典第二版 The concise Oxford dictionary of ballet,牛津環球出版公司。
呂藝生(1994),舞蹈大辭典,中國戲劇出版社出版。
國立編譯館(1996),舞蹈詞典上、下冊,臺北:國立編譯館。
歐建帄(1997),舞蹈名人錄,臺北: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康謳(1980),大陸音樂辭典,臺北:大陸書店。
中國大百科全書總編輯委員會(1992),中國大百科全書音樂‧舞蹈,上海:中 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Debra Craine/Judith Mackrell
(2000),The Oxford Dictionary of Dance.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 Inc
網路
「張婷婷獨立製作」臉書粉絲專頁。取自:https://www.facebook.com/ttcdance. org?fref=ts。
「陳長志」臉書個人頁面。取自:https://www.facebook.com/Art3CH?fref=ts。
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R-LhHd9_r4&t=972s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xVisfpdu9Y&t=1922s

電子全文 電子全文(網際網路公開日期:20240416)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