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14.87) 您好!臺灣時間:2025/03/19 21:59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朱賢賢
研究生(外文):CHU,HSIEN-HSIEN
論文名稱:論鏡框式及開放式舞台對舞蹈作品呈現之影響-以大觀舞集「臺灣心・四季情」為例
論文名稱(外文):On the Influences of Proscenium Stage and Open Stage of Theatre toward Dance Performances – Taking Da-Guan Dance Theater for an Example
指導教授:石光生石光生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SHIH, KUANG-SHENG
口試委員:曾照薫石光生葉景雯
口試委員(外文):TZENG, JAU-SHIUNSHIH, KUANG-SHENGYEH,CHING-WEN
口試日期:2019-06-11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系所名稱:戲劇學系
學門:藝術學門
學類:戲劇舞蹈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9
畢業學年度:107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17
中文關鍵詞:劇場劇場形式「臺灣心・四季情」
外文關鍵詞:TheaterTheater Form《Splendor of Taiwan》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0
  • 點閱點閱:629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35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3
現今在演出場域的選擇上已有眾多的場域及空間提供演出呈現,劇場為其中一種,然而劇場它包含許多種形式,這些不同形式的劇場對於作品的表現上會出現什麼樣的效果或差異?研究者在2017參與「美國臺灣傳統週暨加拿大亞裔傳統月」巡演,演出「臺灣心・四季情」節目中,有著十一個舞蹈作品,分別於不同形式場地進行演出,研究者在此察覺到舞蹈作品於不同形式的劇場或是場地呈現,對於舞蹈作品的氛圍表現、道具使用、觀眾欣賞感受及整體的呈現皆有所不同,因此啟發研究者探究演出場域及舞蹈作品兩者呈現之影響。研究者於眾多劇場形式中整理出鏡框式舞台及開方式舞台作為研究對象,以這兩者出發研究對於舞蹈作品在呈現上的影響,從表演者面向、觀眾面向及作品本身去綜合解析對於在鏡框式舞台與開放式舞台呈現之影響。
經由這樣的研究,研究者發現我們並無直接的去定義舞蹈作品適合於哪種劇場形式進行呈現,也沒辦法斷言何者優何者劣,只能表示何者適合舞蹈作品的表現,然而這則會回歸到舞蹈作品本身,也表示這一切為相輔相成,因此必須從對劇場的認知開始,以熟悉作基礎,加深對劇場形式的認知,同時也了解到劇場形式並沒有所謂的優與劣,而是在於如何使用它,使它與演出作品共存在在一起,為彼此達到更好的實質效益,因此,唯有深入的了解才能夠充分的將它運用,同時在未來對於舞蹈作品於各演出場地之運用能夠得心應手。
Nowadays, there are plenty of choices for the venues of performing arts, including theaters. Yet the form of theaters could be various under different circumstances. The purpose of the study was to explore how the differences of venues influence the representation of works of arts. In the program "Splendor of Taiwan" of "Taiwanese American Heritage Week&Asian Heritage Month in Canada" performance tour in 2017, there were eleven dance pieces performing in different venues in particular. It was noticed that the atmosphere, the use of props, and the final representation of the pieces could be influenced in different theaters or venues. The objects of the study are based on the proscenium arch stage and the thrust stage. By applying the two types of stages as a start, the relationship of all these factors would be analyzed.
After the research, it is discovered that there is not a definite answer to which kind of the venue is the best for dance performances. It only shows that different dance pieces have their own requirements when it comes to the selection of venues. Everything has to be complementary by enhancing the knowledge of all types of theaters, and there is no wrong of right to using different venues.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s to achieve the better quality of performances by integrate all the elements together well. As a result, it is best to understand all the details of different venues thoroughly in order to apply to any kind of situation in the future.
第壹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2
第二節 名詞釋義 7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8
第四節 文獻探討 9
第五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13

第貳章 「臺灣心・四季情」演出之劇場形式 17
第一節 鏡框式舞台及場地分析 17
第二節 開放式舞台及場地分析 43
第三節 綜合分析 47

第參章 「臺灣心・四季情」舞蹈作品分析 51
第一節 「臺灣心・四季情」舞蹈作品形式與內容 51
第二節 「臺灣心・四季情」演出內容及場地關係 67

第肆章 劇場形式對「臺灣心・四季情」對作品呈現之影響 80
第一節 鏡框式舞台對舞蹈作品呈現關係 80
第二節 開放式舞台對舞蹈作品呈現關係 88
第三節 綜合分析 95

第伍章 結論 99

參考書目 104
附錄 106

一、中文書籍
牛川海(2011),《歌臺舞榭:中國傳統舞台之沿革與性格》,臺北市:中國文化大學華岡出版部。
平心,《舞蹈表演心理學》,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13。
尹世英,《劇場管理》,臺北市:書林出版有限公司,1992。
李立亨,《Theatre:我的看戲隨身書》,臺北市:遠見天下文化出版,2000。
呂藝生,《舞蹈美學》,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11。
邱坤良、詹惠登,《劇場空間概說》「臺灣劇場資訊與工作方法」系列叢書(二),臺北市:行政院
文化建設委員會,1998。
林宜毓,《會動的三度空間:舞蹈視覺美學》,臺北市:藝術館,2000。
金秋,《舞蹈編導學》,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化大學華岡出版部。
邱坤良、詹惠登,《劇場空間概說》「臺灣劇場資訊與工作方法」系列叢書(二),臺北市:行政院
文化建設委員會,1998。
姚一葦,《戲劇論集》。臺北市:臺灣開明書店,1959。
胡妙勝,《充滿符號的戲劇空間》,臺北市:文津出版有限公司,2001。
胡龍騰、黃瑋瑩、潘中道(譯),《研究法方:步驟化學習指南》Ranjit Kumar著,臺北市:學富文
化,2000。
周一彤,《劇場經營管理》,新北市:揚智文化,2018。
耿一偉(譯),《劍橋劇場入門研究》Christopher Balme著,臺北市:書林出版,2010。
高一華、邱逸昕、陳昭郡,《At Full:劇場燈光純技術》,臺北市:社團法人臺灣技術劇場協會,
2015。
容淑華,《奇妙世界:劇場》,臺北市:藝術館,1997。
容淑華,《空間的表演》,臺北市:鴻柏印刷,2010。
黃惟馨,《劇場實物題綱》。臺北市,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10。
葉子啓(譯),《劇場概論與欣賞》Robert L.Lee著,臺北市:揚智文化,2001。
劉建,《舞蹈調度的形式陳說》,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12。
蔡美玲(譯),《表演的藝術》Michael Billington著,臺北市,桂冠圖書,1979。
韓生、胡左,《舞台設計概論》,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08。
聶光炎,《舞台技術》。臺北市: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72。
二、碩博士論文
陳兆雯,《舞動空間-台灣當代劇場舞蹈的空間表現》,中原大學,室內設計研究所,2004。
富于庭,《音樂劇舞台視覺藝術-以《鐘樓怪人》1998年與2015年的版本為例》,國立臺灣藝術大
學,戲劇學系表演藝術碩士班,2016。

三、期刊論文
林人中,〈走出黑盒子觀演之間營造獨特體驗〉,《PAR表演藝術雜誌》,2012,頁74-75。
秦嘉嫄(2012),〈重塑空間:「觀演關係」研究之新途徑〉,《中外文學》,四十一卷一期,頁
161-189。
四、網路資料
洪瑞薇,〈2016/07/24劇場材料學:保護昂貴的木質地板、也保護表演者的「舞蹈地膠」〉【Qbo藝
文頻道】,取自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44550,擷取日期:2019年3月6日。
楊其文,〈【專文】三面舞台的形式與用法〉【民報/Taiwan People News】,取自
https://www.peoplenews.tw/news/422b903e-ae39-4681-ac44-34cc04eac952,擷取日期
2019年3月28日。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