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14.87) 您好!臺灣時間:2025/03/19 20:25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戴佩瑤
研究生(外文):TAI, PEI-YAO
論文名稱:張永欽柳琴作品《雨》、《夜》、《花》 之分析與詮釋
論文名稱(外文):An Analysis and Interpretation of Chang Yungchin Liuqin Compositions "Rain," "Night," and "Flower."
指導教授:蔡秉衡蔡秉衡引用關係鄭翠蘋
指導教授(外文):TSAI, PING-HENGCHENG,TSUI-PIN
口試委員:蔡秉衡鄭翠蘋樊慰慈
口試委員(外文):TSAI, PING-HENGCHENG,TSUI-PINFAN, WEI-TZU
口試日期:2019-06-21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系所名稱:中國音樂學系
學門:藝術學門
學類:音樂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9
畢業學年度:107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347
中文關鍵詞:《雨》《夜》《花》張永欽柳琴臺灣歌謠
外文關鍵詞:Chang YungchinLiuqinTaiwanese folk song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2
  • 點閱點閱:1300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8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
本論文以當代作曲家張永欽柳琴器樂作品《雨》、《夜》、《花》為研究對象。一系列臺灣音樂風格樂曲《雨》為第一首柳琴創作曲,素材中包含《天黑黑》、《西北雨》兩首經典歌謠。《夜》以《搖嬰仔歌》、《港都夜雨》及近似《望你早歸》氛圍的三首與「夜」有關之經典歌謠素材動機。《花》則以多首流傳臺灣各地的歌謠曲調為素材所譜寫而成。從研究結果得知作曲家在創作樂曲結構上,《雨》採用奏鳴曲式、《夜》為複合式三段體、《花》是迴旋曲式來創作,同時以歌謠變奏方式結合特殊的技巧來增添演奏上的困難度。
作曲家如何透過柳琴美學的語法來展現臺灣文化傳承之意義和價值,筆者以演奏者的角度,深入分析作曲者如何藉由其創作手法陳述他心中對臺灣人文的情感。分別針對個人理念、作品本身與演奏詮釋等三方面進行深究,解讀作曲者對於在地音樂素材的理念與態度。也藉此研究讓自幼生長在臺灣的筆者從另一層面了解寶島的「根」,與其人文的「美」。

The purpose of the thesis was to investigate a contemporary composer Chang Yungchin’s musical works on Chinese musical instrument, Liuqin. His work included the Rain, Night, and Flower. Rain was the first musical work that started a series of Taiwanese style music. The material contained two classic folk songs, The Sky Is Dark and Northwest Rain. Night was adopted from Song of the Baby Song. Night Rain in the Harbor City was similar to the mood. In Looking Forward to Your Return, the classic song was related to the night. Flower was composed with many popular folk songs from all over Taiwan. From the research results, we were able to understand the musical structures used by the composer. Rain was a Sonata Form, Night was a combination of Compound Ternary Form, and Flower used the Rondo Form. By using the melodies of folk songs in variation and special performance techniques to increase the difficulty of playing, the composer achieved the highest level of Liuqin playing skills. The composer demonstrated the significance and value of Taiwanese culture through the language and aesthetics of Liuqi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performer, the composer deeply analyzed how he expressed his feelings about Taiwanese culture through his creative techniques. The techniques show three aspects of personal philosophy-the work itself,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performance, and the composer’s concepts and attitudes towards the traditional music material. This study also allowed the author who grew up in Taiwan to understand the “source” of Formosa and the “beauty” of humanity.
摘 要 i
Abstract ii
目 錄 iii
圖目錄 vi
表目錄 vii
譜例目錄 viii
第一章 緒 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對象與範圍 2
第三節 文獻回顧與探討 4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架構 31
第二章 作曲家音樂歷程與創作風格 35
第一節 張永欽音樂學習之路 35
第二節 作品風格與特色探究 37
第三節 《雨》樂曲創作背景 40
第四節 《夜》樂曲創作背景 42
第五節 《花》樂曲創作背景 44
第三章 關於《雨》、《夜》、《花》所運用的臺灣歌謠之探究 49
第一節 「歌謠」的起源與定義 49
第二節 「臺灣歌謠」的音樂根源與歷史意義 56
第三節 「臺語流行歌曲」與「臺灣歌謠」的界定 66
第四章 樂曲《雨》之分析與詮釋 73
第一節 樂曲中所運用之歌謠 73
第二節 樂曲結構分析 91
第三節 樂曲演奏詮釋 106
第五章 樂曲《夜》之分析與詮釋 117
第一節 樂曲中所運用之歌謠 117
第二節 樂曲結構分析 137
第三節 樂曲演奏詮釋 154
第六章 樂曲《花》之分析與詮釋 165
第一節 樂曲中所運用之歌謠 165
第二節 樂曲結構分析 185
第三節 樂曲演奏詮釋 200
第七章 結 論 211
參考資料 215
附錄一 張永欽演出經歷 231
附錄二 張永欽歷年作品創作背景彙整 233
附錄三 作曲家訪談錄一 241
附錄四 作曲家訪談錄二 245
附錄五 作曲家訪談錄三 249
附錄六 樂譜標註之特殊演奏符號表 257
附錄七 作品《雨》柳琴與鋼琴之樂譜 259
附錄八 作品《夜》柳琴與鋼琴之樂譜 287
附錄九 作品《花》柳琴與民族管絃樂團之總譜 305
一、專書
(一)古籍
春秋・孔子等、宋・朱熹
1573-1620 《詩經集傳》,第1冊,卷3。無錫:明代萬曆吳氏翻刊吉澄本。
秦・呂不韋等、清・吳汝綸
1921 《呂氏春秋》,桐城吳先生群書點勘子部之八,第1冊,卷5。河北:蓮池書社鉛印。
東漢・趙曄、宋・徐天祐音注
1911 《吳越春秋》,卷5。上海:大通書局。
晉・郭璞注
1456 《爾雅》,第2卷。南京:明代應天府尹馬諒刊本。
(二)近人專著
片岡巖、陳金田譯
1987 《臺灣風俗誌》。臺北:眾文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平澤丁東
1917 《臺湾の歌謠と名著物語》。臺北:晃文館。
竹碧華
1992 《楊秀卿的臺灣說唱》,民族音樂叢書第6輯。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吳榮順
2014 《恆春半島遺音——重要傳統藝術恆春民謠保存者朱丁順的彈唱藝術》。 臺中: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吳瀛濤
1992 《臺灣民俗》。臺北:眾文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呂泉生
1989 《愛的音符 嬰仔嬰嬰睏一暝大一寸——呂泉生先生專輯》。臺中:臺中縣立文化中心。
呂鈺秀
2003 《臺灣音樂史》。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呂錘寬
2005 《臺灣傳統音樂概論・歌月篇》。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李騰雲
1994 《最早期(日據時代)臺語創作歌謠及101首》。臺北:李騰雲自費出版。
林石城
1989 《琵琶教學法》。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
林金田
1997 《臺灣童謠選編專輯》。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邱冠幅
2001 《台灣童謠》。臺南:臺南縣立文化中心南瀛文化叢書64。(第一版1997年)
俞鴻村
1992 《台灣歌謠創作大師——楊三郎紀念專輯》。臺北:臺北縣立文化中心。
施福珍
2003 《台灣囝仔歌一百年——台語童謠從唸謠到唱謠的本土化歷程》。臺中:晨星出版公司。
孫芝君
2002 《呂泉生:以歌逐夢的人生》。臺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康謳
1991 《大陸音樂辭典》,第八版。臺北:大陸書店。(第一版1980年)。
張玉柱
1985 《中國音樂哲學》。臺北:樂韻出版社。
莊永明
2001 《台灣歌謠追想曲》,新版第三刷。臺北:前衛出版社。(初版1994年)
許常惠
1982 《台灣福佬系民歌 中華民俗藝術叢書○1》。臺北:百科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1993 《民族音樂學導論》。臺北:樂韻出版社。
2010 《台灣音樂史初稿》,第六版。臺北:全因樂譜出版社。(第一版1991年)。
郭賜郎
1967 《恆春風物》。臺南:西北出版社。
陳郁秀
1996 《音樂台灣》。臺北:時報文化。
曾永義
1988 《台灣歌仔戲的發展與變遷》。臺北:聯經出版公司。
楊蔭瀏
1981 《中國古代音樂史稿》上冊。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
楊麗祝
2000 《歌謠與生活——日治時期台灣的歌謠采集及其時代意義》。臺北:稻鄉出版社。
臧汀生
1980 《臺灣閩南語歌謠研究》。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
劉美蓮
1999 《台灣兒歌與民謠之旅》。臺北:臺北音樂教育學會。
劉毓慶
2000 《詩經圖注・國風》。臺北:麗文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鄭恆隆
1989 《台灣民間歌謠》。臺北 : 南海圖書文具有限公司。
謝艾潔
1997 《鄧雨賢音樂與我》。臺北:臺北縣立文化中心。
簡上仁
1987 《臺灣民謠》。臺北 : 眾文圖書公司。
1988 《台灣音樂之旅》。臺北: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
1991 《台灣福佬係民歌的淵源及發展》。臺北: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
1998 《臺灣福佬系民謠——老祖先的臺灣歌》。臺北:漢光文化。
簡榮聰
1994 《臺灣農村民謠與詩詠》。臺北: 臺灣史蹟源流硏究會。
藍雪飛
2003 《閩台閩南語民歌研究》。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顏艾琳
2016 《台灣歌謠的春雨——傳・鄧雨賢》。臺北:華品文創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鐘明昆
2016 《恆春民謠》。屏東:滿州鄉民謠展進會出版。
林二、簡上仁
1984 《台灣民俗歌謠》,再版。臺北:眾文圖書股份有限公司。(初版1978年)
陳郁秀、孫芝君
2005 《呂泉生的音樂人生》。臺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楊燕迪、韓鍾恩主編
2008 《二十世紀中國音樂美學問題研究》。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
鄭恆隆、郭麗娟
2002 《台灣歌謠臉譜》。臺北:玉山社。

二、期刊
王安潮
2018 〈吳強:點亮了柳琴發展的美好時光〉,《音樂愛好者》,第11期,頁41- 43。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
王炳杰
2004 〈柳琴教學要論〉,《中國音樂》(季刊),第3期,頁97-99。北京:中國音樂學院。
2005 〈柳琴藝術發展之軌跡〉,《中國音樂》(季刊),第3期,頁203-206。北京:中國音樂家協會雜誌社。
王紅藝
2004 〈柳琴六級曲目《春到沂河》的分析及演奏方法〉,《樂器》,第3期,頁52-53。北京:國家輕工業樂器信息中心。
王茵
2017 〈音樂情感對柳琴演奏的重要性分析〉,《黃河之聲》,第22期,頁139。山西:山西音樂家協會。
王惠然
2003 〈王惠然談柳琴(一)〉,《樂器》,第4期,頁70-71。北京:國家輕工 業樂器信息中心。
2003 〈王惠然談柳琴(二)〉,《樂器》,第5期,頁75-77。北京:國家輕工業樂器信息中心。
2003 〈王惠然談柳琴(三)〉,《樂器》,第6期,頁20-21。北京:國家 輕工業樂器信息中心。
2003 〈王惠然談柳琴(四)〉,《樂器》,第7期,頁29-31。北京:國家輕工業樂器信息中心。
2005 〈論柳琴的音色、神韻和魅力(一)〉,《樂器》,第1期,頁106-108。北京:國家輕工業樂器信息中心。
2005 〈論柳琴的音色、神韻和魅力(二)〉,《樂器》,第2期,頁102-104。北京:國家輕工業樂器信息中心。
2005 〈論柳琴的音色、神韻和魅力(三)〉,《樂器》,第3期,頁98-101。北京:國家輕工業樂器信息中心。
王爾村
2008 〈練好柳琴基本功的要點〉,《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第S2期,頁 138-139。福建:福建社會科學院。 
伊華
2011 〈論柳琴作品中的移植樂曲〉,《大舞台》,第2期,頁49。山東:山東藝術學院音樂學院。
何麗麗
2006 〈不容忽視的樂器——論柳琴在民族樂隊中的結合與作用〉,《黃鐘》,第2期,頁134-137。武漢:武漢音樂學院。
吳強
2010 〈來如雷霆去似將 絳唇珠袖傳芬芳——柳琴曲《劍器》音樂與演奏解 析〉,《中央音樂學院學報》,第4期,頁111-117。北京:中央音樂學院。
巫永海
2004 〈由「思想起」談先祖軼事〉,《平陽之光——台灣巫氏宗親總會三十週年紀念特刊》,頁116-117。臺北:臺灣巫氏宗親總會。
孟醒
2009 〈柳琴器樂右手彈片技法略論〉,《北方音樂》,第11期,頁28-29。黑龍江:黑龍江省音樂家協會。
林仁昱
2007 〈《天烏烏》歌謠辭類型與定型化發展研究〉,《興大人文學報》,第38期,頁215-252。臺中:國立中興大學。
林儒忠
2000 〈樂改結碩果——介紹一支有特色的柳琴室內樂團〉,《藝術科技》,第3期,頁37-38。浙江:藝術科技雜誌社。
2001 〈科研重在推廣——記香港樂改專家阮仕春〉,《藝術科技》,第2期,頁51-52。浙江:藝術科技雜誌社。
施養慧
2006 〈用親切的事物寫我們的兒歌——淺析《西北雨直直落》〉,《國語日報》,第20712號,版4。臺北:財團法人國語日報社。
胡厚宣
1941 〈甲骨文四方風名考〉,《責善半月刊》,第2卷,第16期,頁2-7。成都:齊魯大學國學研究所。
1941 〈甲骨文四方風名考〉,《責善半月刊》,第2卷,第19期,頁2-4。成都:齊魯大學國學研究所。
祝杭紅
2012 〈柳琴的彈挑訓練探索〉,《黃河之聲》,第5期,頁21-22。山西:山西省音樂家協會。
張灿毅
2007 〈略論民族樂器柳琴緩慢發展的原因〉,《成功》(教育),第9期,頁170。湖北:長江商報社。
陳安駿
2017 〈Brahmas布拉姆斯〉,《MUZIK古典月刊》,第125期,頁22-27。臺北:有樂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海島洋人
1943 〈大稻埕童謠抄〉,《民俗臺灣》,3卷1號,頁18-21。臺北:武陵出版社。
黃文車
2011 〈從電影主題曲到台語流行歌詞的實踐意義——以李臨秋戰前作品為探討對象〉,《大同大學通識教育年報》,第7期,頁75-94。臺北:大同大學。
黃啓瑞
1942 〈廢れた歌謠〉,《民俗臺灣》,2卷11號,頁37。臺北:東都書籍臺北支店。
黃連發
1943 〈臺灣童詞抄〉,《民俗臺灣》,3卷4號,頁18-24。臺北:東都書籍臺北支店。
1943 〈臺灣童歌抄〉,《民俗臺灣》,3卷6號,頁2-10。臺北:東都書籍臺北支店。
賈真珍
2015 〈氣息對柳琴演奏的重要性〉,《北方音樂》,第4期,頁74。黑龍江:黑龍江省音樂家協會。
2017 〈從現代柳琴作品看柳琴藝術的發展——以幾首作品為例〉,《北方音樂》,第9期,頁26-27。黑龍江:黑龍江省音樂家協會。
趙昕
2007 〈關於柳琴教學諸方面之我見〉,《林區教學》,第7期,頁114-115。黑龍江:黑龍江生態工程職業學院。
2015 〈柳琴在樂隊中的重要性〉,《樂器》,第9期,頁38-39。北京:國家輕工業樂器信息中心。
劉再生
1994 〈凝煉精絕小中見大——評柳琴獨奏曲《塔吉克舞曲》〉,《人民音樂》, 第8期,頁6-7。北京:中國音樂家協會。
劉錫津
2014 〈為愛好音樂的「老百姓」而作——《北方民族生活素描》創作思考〉,《樂譚——新繹杯 中國民族管弦樂(協奏曲)獲獎作品評析第二集》,頁51-72。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
蔣存梅
2008 〈20世紀中國音樂表演美學研究〉,《二十世紀中國音樂美學問題研究(上冊)》,頁328-369。上海: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
謝世嫻
2008 〈古典人開趴——戲說古典解悶法〉,《MUZIK古典月刊》,第24期,頁52-57。臺北:有樂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蘇春敏
2006 〈高等藝術院校柳琴教學諸方面問題探討〉,《中國音樂》,第1期,頁199-200。北京:中國音樂家協會雜誌社。
白玉、韓世平
2013 〈柳琴作品演奏與中國音樂美學相結合的研究與探索〉,《藝術教育》,第10期,頁68-69。北京:藝術教育雜誌社。
翁志文等
2014 〈由微觀陳達《思想起》看臺灣民歌的「再創造」〉,《南藝學報》,第8期,頁157-176。臺南:國立臺南藝術大學。

三、碩士論文
何麗麗
2003 《柳琴音樂的初步研究》。福建:福建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林欣儀
2016 《隋利軍柳琴作品〈北大荒狂想曲〉之分析與詮釋》。臺北:臺灣藝術大學碩士論文。
林琬婷
2011 《柳琴移植曲〈北方民族生活素描〉不同版本之演奏法研探》。臺北:國立臺灣藝術大學中國音樂學系碩士論文。
林靜慧
2006 《現代國樂團彈撥樂器的特性與應用研究》。臺北:東吳大學音樂學系在職專班音樂學組碩士論文。
柯心喻
2014 《柳琴曲〈夏夜〉、〈黑黑天隨想曲〉之研究》。臺北:中國文化大學藝術學院音樂學系中國音樂組碩士論文。
馬欣妤
2011 《柳琴移植作品之探討——以〈引子與迴旋隨想曲〉為例》,臺北:國立臺灣藝術大學中國音樂學系碩士論文。
馬翠妤
2012 《劉錫津〈滿族風情〉之音樂風格研究》。臺南:國立臺南藝術大學民族音樂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怡伶
2008 《柳琴曲〈雨後庭院〉、〈Cat's 無言歌〉、〈天地星空〉之分析與詮釋》。臺北:國立臺灣藝術大學中國音樂學系碩士論文。
陳婉妤
2008 《柳琴的歷史沿革與入傳台灣的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學系在職進修碩士論文。
陳雅慧
2000 《現代柳琴演奏技法研究》。臺北:中國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瑞明
2001 《台灣閩南語諺謠研究》。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
陳靜茹
2010 《臺灣柳琴音樂之探討》。臺南:國立臺南藝術大學民族音樂學研究所在職班碩士論文。
黃雍華
2009 《柳琴協奏曲的研究——以六首經典作品為例》。臺北:東吳大學音樂學系碩士論文。
楊杰儒
2010 《臺灣柳琴音樂展演之發展》。臺北: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表演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宛儒
2012 《從〈雨後庭院〉至今(1998~2011年)臺灣柳琴獨奏作品之探討》。臺北:國立臺灣藝術大學中國音樂學系碩士論文。
鄭椀云
2010 《張玉慧〈三首奇想小品〉給單簧管獨奏之分析與演奏詮釋/畢業音樂會》。臺北:東吳大學音樂系碩士班示範講習會論文。
賴慈欣
2013 《林福裕十四首台灣唸謠合唱作品研究與指揮詮釋》。花蓮:國立東華 大學音樂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三、樂譜
王惠然
1988 《柳琴演奏法》。臺北:學藝出版社。
呂泉生
年份不詳 《呂泉生獨唱曲集》。臺北:全音樂譜出版社。
林福裕
1975 《林福裕作曲集——童聲女聲合唱適用》。臺北:富華出版社。
2000 《精選台灣唸謠合唱曲集》。臺北:樂韻出版社。
施福珍
1996 《台灣囝仔歌曲集○2》。彰化:和和樂器有限公司。
2002 《台灣囝仔歌伴唱曲集○2》,再版二刷。彰化:和和樂器有限公司。(第一版1998年)。
張永欽
2017 《花》。未出版電腦繕打之柳琴獨奏、柳琴與民族管絃樂團總譜。
2018 《雨》。未出版電腦繕打之柳琴獨奏、柳琴與鋼琴樂譜。
2018 《夜》。未出版電腦繕打之柳琴獨奏、柳琴與鋼琴樂譜。
劉德海
1994 《劉德海琵琶練習曲——每日必彈》,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
柯銘峰、陳孟亮、周以謙合編
2002 《歌仔戲唱腔》。臺北:國立臺灣戲曲專科學校。

四、影音資料
林福裕
2000 《新娘新噹噹 台灣囡仔歌・幸福男聲唱》,CD。臺北 : 臺灣幸福文化事業公司。
漢笙公司
2007 《那個年代・那首歌:臺灣歌謠》,CD。臺北:光華傳播事業總公司。
許常惠、吳榮順
2000 《山城走唱》,CD。臺北:風潮音樂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五、網路資料
中央研究院數位文化中心開放博物館網站:
http://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170a3abf22348d4d5ab244143d991604。(瀏覽日期:2019.05.04)
世界數字圖書館網站「四方風」:
https://www.wdl.org/zh/item/290/。(瀏覽日期:2019.04.03)
古早味ㄟ臺灣歌:
https://www.facebook.com/permalink.php?id=600021683341360&story_fbid=10151849057361218。(瀏覽日期:2018.03.08)
台北音樂教育學會網:
http://www.taipeimusic.org.tw/newmusic_08.htm。(瀏覽日期:2017.10.08)
奇摩新聞〈月琴的消失與重生〉中時電子報:
https://tw.news.yahoo.com/月琴的消失與重生-213000579.html。(瀏覽日期:2017.12.01)
張永欽《雨後庭院》協奏曲演出錄影實況:
https://www.facebook.com/ChangYungchin/videos/10151639244754898/。(瀏覽日期:2019.05.02)
張永欽《三弄梅花盪流水》大阮與擊樂演出錄影實況:
https://www.facebook.com/ChangYungchin/videos/574711405932853/。(瀏覽日期:2019.05.02)
陳怡蒨《花》協奏曲演出實況 劉文祥指揮臺南民族管絃樂團現場演奏: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66OMWk4_z8。(瀏覽日期:2017.10.08)
陳達《思想起》演唱資料:
https://youtu.be/FGxWdXBUm6k。(瀏覽日期:2019.03.12)
臺灣音樂群像資料庫:
http://musiciantw.ncfta.gov.tw。(瀏覽日期:2017.10.07)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