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部分
王丁林、鄧建中(2009)。運動員之生涯規劃。亞東學報,29,341-346。
石沛楷(2014)。運動績優生就讀高中非體育班之學習生涯探討。教育部體育署,學校體育,(145),107 - 113。
行政院體育委員會(1999)。運動員選、訓、賽之策略訂定(初稿)
何全進、杜登明(2001)。運動績優生保送生的回顧與展望-以中興大學籃球運動績優生爲例-。大專體育,(55),72 - 76。
周文祥(1996)。運動員的生涯規劃。教育部體育署,國民體育季刊,25(3),60-68。
林文進(1998)。大專運動績優升學業輔導策略之研議。國立台灣體育學報,3,1-27。
周宏室(2002)。大專院校優秀運動選手培訓及參賽期間有關課業輔導措施之規劃,行政院體育委員會。
紀俊吉、蘇慧慈(2007)。運動員應有的生涯規劃。大專體育,86,127-132。
陳又琪(2009)。 一個排球運動績優生在國立臺灣大學求學的經驗反思,學校體育,19 NO6(115),100~105。
張少熙、蔡虔祿、洪聰敏(2010)。協助運動員完善生涯規劃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張宏亮(1995)。大學運動績優保送生之學校適應因應策略。中華體育協會,中華體育季刊,9(2),21 - 28。
張宏亮(1996a)。大學運動績優保送生之學習困擾來源。台灣師大體育研究學刊復刊號,2,33-44。
教育部 (2019) 。中等以上學校運動成績優良學生升學輔導辦法。
陳李綢(1998)。臺灣師範大學學生生活適應之調查研究。測驗年刊,45(1),159-180。
許建民(1997)。運動績優保送生角色衝突中華民國體育學會,中華體育,2(12)。
黃高賢 ; 呂佳霙 ; 林惠美 ; 周建智 ; 黃美瑤(2003)。學生運動員生涯規劃之探討。北體學報,(11),181-192。
黃 煜、王琦正(2001)。如何追求成功:職業運動員生涯發展之探索,國立臺灣體育學院體育學報,(10), 39-56。
陳聖芳(1997)。走在挑戰極限的路上-我國運動員的生活、學業和出路問題。國立台灣大學新聞研究所。
張雍琳(2000)。台灣師大新生適應問題及因應行為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黃楗翔(2002)。運動績優生與一般生適應情形之比較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莊翠玉(1997)。運動績優生就讀大專院校一般科系之學校適應情況研究。國立體育學院。
許樹淵(1980)。運動績優保送生學科成績之比較分析。中華民國體育學會,體育學報,(2),121 - 127。
曾逸誠(2005)。大學體保生其生活適應與生涯發展關係之研究。國立台中教育大學諮商與教育心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楊漢琛 (2003)。我國大專院校運動代表隊運作現況調查,大專體育學刊,5(1),63~73。
廖逢錦(1975)。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體育系「保送生」與「非保送生」在學期間學 科與術科成就之比較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體育研究所集刊,(3)124-147。
潘正德(1996)。大一新生人格特質、生活適應與學業成績的關係暨相關因素之研 究。中原大學,中原學報,24(2),35-51。
簡茂發(1986)。大學生適應問題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集刊,28。
羅仁柎、吳世介、盂峻瑋(2011)。曇花一現的麥當勞籃球隊。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體育研究所。競技運動,13(2)。
英文部分
Erikson, E. H. (1968)。 Identity: Youth and crisis, New York: Norton.
Lally、Kerr(2005)。The Career Planning, Athletic Identity, and Student Role Identity of Intercollegiate Student Athletes.Article in Research quarterly for exercise and sport 76(3),275-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