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9.173) 您好!臺灣時間:2025/01/18 02:56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姜瑜
研究生(外文):JIANG YU
論文名稱:另徑花路:女大學生分手經驗敘事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New Path for Flower: A narrative study on the lovers' break up experience of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指導教授:何英奇何英奇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HE, YING-QI
口試委員:何英奇樊雪春余景文
口試委員(外文):HE, YING-QIFAN, XUE-CHUNYU, JING-WEN
口試日期:2018-11-06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中國文化大學
系所名稱:心理輔導學系
學門: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門
學類:心理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8
畢業學年度:107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22
中文關鍵詞:女大學生分手經驗敘事研究
外文關鍵詞:break up experiencefemale college studentsnarrative study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6
  • 點閱點閱:759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217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
本研究旨在探究女大學生的分手經驗,以敘事為研究方法,透過半結構的深入訪談三位在校女大學生,根據Duck和Wood(2006)關係分離模式之階段理論,從家庭背景、關係模式、關係危機、分手互動、分手後調適歷程五個層次呈現與分析研究參與者的分手經驗。分手作為人重要的生命經驗,是成年早期女性釐清自我和關係議題可能發生的常見經驗。本研究將女性的成長道路喻為「花路」,分手固然是未能繼續的戀情,但仍然富有意義,分手的陣痛可能帶來對自我和關係上的洞見和改變,如同成長花路上的另徑是為了能夠更好地進行下一旅程,故而本研究命名為「另徑花路」。
基於以上研究歷程和結果,提出研究結論,並綜合研究過程中的研究者反思,對相關研究者、面對分手經驗困擾的女大學生的諮商輔導工作者,提出實務性建議。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break up experience of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with the method of narrating,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 three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through five levels of their family background, relationship pattern, relationship crisis, breakup interaction, and the adjustment after breaking up. Breaking up is an important life experience for human beings, and it is also a common experience for early adulthood women. In this study, [Flower Path] is a metaphor for women's growth path, certainly, breaking up is not a continuation of love, but it is meaningful, the pain may bring relationship insight and change, just like the other path for grow up is to better carry out the next journey, so we name this study as [New Path for Flowers].
Based on the above research process and results, proposing the research conclusion, synthesizing researcher rethinks, and practically suggesting to the related researchers or Psychological counselor of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who is hard to facing the experience of breaking up.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4
第三節 名詞釋義......6

第二章 文獻探討......7
第一節 愛情理論......7
第二節 分手理論......11
第三節 分手相關研究......14

第三章 研究方法......16
第一節 研究方法的選擇......16
第二節 研究參與者......22
第三節 研究工具......24
第四節 研究程序......27
第五節 文本處理與分析......28
第六節 研究倫理......29
第七節 研究嚴謹......30

第四章 故事文本......33
第一節 小羽的分手故事:最美的我和最好的你......33
第二節 小玫的分手故事:再見仍是故人......40
第三節 小泉的分手故事:心悅君兮君不知......46

第五章 結果與討論......53
第一節 小羽的故事詮釋......53
第二節 小玫的故事詮釋......66
第三節 小泉的故事詮釋......79
第四節 橫向比較......91
第五節 綜合討論......93

第六章 研究結論、反思與建議......100
第一節 研究結論......101
第二節 研究者反思......102
第三節 建議......107

參考文獻......111
中文部分......111
英文部分......113

附錄......115
附錄一 研究邀請函......115
附錄二 訪談同意書......116
附錄三 訪談大綱......118
附錄四 訪談札記......119
附錄五 研究札記......120
附錄六 研究參與者檢核回饋函......121
尤韻涵(2009)。長期戀情主動分手者分手調適歷程之敘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
王郁茗、王慶福、蘇完女(2002)。大學生對分手的調適與復原歷程初探。中國輔導學會2002年年會暨諮商心理與輔導專業學術研討會,台北。
王智勇、鄭明宇譯(2008)。敘說分析(原作者:Catherine Kohler Riessman)。台北:五南。
王慶福(1995)。大學生愛情關係徑路模式之分析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
白秀玲、柯淑敏(2006)。兩性關係與性別教育:理論與實務。台北:心理。
何粵東(2005)。敘說研究方法論初探。應用心理研究,25,55-72。
李玉珊(2007)。大學生的分手方式、個人特質與分手衝擊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
李奉儒等譯(2011)。質性教育研究:理論與方法(第三版)(原作者:Bogdan, R. C. & Biklen, S. K.)。嘉義:濤石文化。
周冠邑(2017)。成年前期女性分手失落夢境探討-以榮格理論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
林以正、黃金蘭(2006)。親密感之日常社會互動基礎。中華心理學刊,48(1),35-52。
林佩儀(2002)。藝術媒介與敘事治療之結合與應用。諮商與輔導,200,11-17。
邱美琦(2007)。諮商心理專業旅程的啟航:實習諮商師實習經驗之敘說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
洪凱婷(2014)。分手失落者的自由書寫經驗探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
胡適(1984)。嘗試集。北京:人民文學。
修慧蘭、孫頌賢(2003)。大學生愛情關係分手歷程之研究。中華心理衛生學刊,15(4),71-92。
孫名之(譯)(2015)。同一性(原作者:Erik H. Erikson)。北京:中央編譯。
徐宗國譯(1998)。質性研究概論(原作者:Anselm Strauss & Juliet Corbin)。台北:巨流。
高淑清(2008)。質性研究的18堂課:首航初探之旅。高雄:麗文。
張栆(1998)。春秋來信。北京:文化藝術。
許家菁(2013)。大學生不同分手方式、分手原因在分手適應上之差異比較:自我決定論的應用(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北。
陳向明、曲霞、張玉榮(2014)。教育質性研究概念框架的本土探索——以一項實習生與指導教師互動的研究為例。教育學術月刊,4,3-10。
彭鈺雯(2012)。從獨舞到雙人舞–「原生家庭」與「基督信仰」對親密情感發展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輔仁大學,新北。
鈕文英(2018)。質性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台北:雙葉。
黃素菲譯(2007)。人際溝通(原作者:Adler, R. B. , & ProctorII, R. F.)。台北:湯姆生。
蔡明璋(2002)。親密關係:現代社會的私人關係。台北:群學。
蔡源煌(1991)。從浪漫主義到後現代主義。台北:雅典。
鄭珮妤(2013)。女同志分手經驗之探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
鄭嘉蓁(2016)。團體諮商對大學生分手失落之治療性因素與效果之分析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南大學,台南。
盧泓諺(2016)。藝術創作取向團體對大學生分手調適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亞洲大學,台中。
謝秀芳(2002)。質性研究。雲科大體育,5,45-53。
謝依惠(2011)。情感維護失敗歸因、分手主被動性與分手後情緒反應之關聯(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玄奘大學,新竹。
羅敬宜(2013)。邊緣性人格障礙者愛情分手之心理調適歷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高雄醫學大學,高雄。
Campbell, S. M. (1980). The Couple’s Journey: Intimacy as a Path to Wholeness. Atascadero, CA: Impact Publishers.
Choo, P., Levine, T., & Hatfield, E. (1996). Gender, love schemas, and reactions to romantic break-ups. Journal of Social Behavior and Personality, 11, 143-160.
Conle, C. (2000). Narrative inquiry: Research tool and medium fo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European 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 23(1), 49-58.
Connelly, E. M., & Clandinin, D. J. (1990). Stories of experience and narrative inquiry. Educational Research, 19(5), 2-14.
Duck, S., & Wood, J. T. (2006). Handbook of divorce and relationship dissolution. Mahwah, NJ: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Ellis, Carolyn & Bochner, Arthur P. (2000). Handbook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Thousand Oaks, CA: Sage.
Freeman, J. & Combs G. (1996). Narrative therapy: The social construction of preferred realities. New York: Norton.
Lee, J. A. (1977). A typology of style of loving.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 3, 173-182.
Murphy, M. C., & Archer, J. (1996). Stressors on the college campus: A comparison of 1985-1993. Journal of College Student Development, 37, 20-28.
Patton, M. Q. (1980). Qualitative Evaluation Method. London: Sage Publications.
Smolak, L. (1993). Adult development. New Jersey: Prentice Hall.
Sternberg, R. J., (1986). A triangular theory of love. Psychological Review, 93(2), 119-135.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無相關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