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庭望。《壯族文學概要》。中國廣西:民族,1991。
譚紹明。《平果壯族嘹歌》。北京:民族,2009。
范成貴。《同根生的民族―壯泰各族淵源與文化》。北京:民族,2007。
金亮羽。《中國藝術歌曲》。臺灣:教育部文化局,1970。
蔣廷瑜、廖明君。《銅鼔文化》。杭州:浙江人民,2007。
蔣廷瑜。《銅鼓藝術研究》。南寧市:廣西人民,1988。
王耀華、王州。《世界民族音樂》。北京:人民教育,2004。
謝崇抒、謝自律。《中國雲南少數民族音樂考源》。上海:辭書,2017。
中國古代銅鼔研究會、廣西民族博物館。《中國古代銅鼔實測.記錄資料匯編》。北京:文物,2014。
中國文物學會專家委員會。《中國藝術史圖典―青銅器卷》。上海:辭書,2017。
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地方誌編篡委員會。《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誌第五卷》。昆明:雲南,2001。
廣西壯族自治區地方誌編篡委員會。《廣西通誌―文化誌》。南寧:廣西人民,1999。
廣西壯族自治區地方誌編篡委員會。《廣西通誌―文學藝術誌》。南寧:廣西人民,2002。
廣西壯族自治區地方誌編篡委員會。《廣西通誌―民族誌(上)》。南寧:廣西人民,2009。
東黎。〈一位老人一把琴一支妙筆一片情―王惠然的柳琴人生與創作感悟〉。《中國民樂雜誌》。63,5,2018。
詹七一、吳曉梅。〈雲南青銅樂器及其滇人的樂舞意趣〉。昆明大學學報,2,2008,81-84。
童欣雨、童靖宇。〈淺談八寶鎮壯族山歌的音樂特徵―以八寶詩歌為例〉。《黃河之聲》,15,2016。
牟鍾鑒。〈壯族社會多元宗教信仰研究〉。《廣西民族研究》,3,2009。
王凍魁。〈張朝《滇南山謠三首》的分析與演奏〉。《北方音樂》,1,2017,95-96。
李紅敏。〈唐一雯以柳琴彈奏精神與文化〉。《音樂時空》,10,2015,15-20。
李紅敏。〈張朝音樂拯救了我〉。《音樂時空》,8,2015,15-24。
黃媛媛。〈淺析壯族銅鼓上青蛙塑像的蘊意〉。《傳承》,4,2008。
楊劍。〈壯族山歌傳承新探―以廣西百色壯族山歌講課堂為例〉。《課程教育研究》,10,2016。
徐寒梅。(壯族民歌的地域性風格)。《上海音樂學院中國儀式音樂研究中心講座綜述》,2012。
韋慶。〈淺談壯族山歌〉。《長江師範學院音樂大觀》,13,2013,132-133。
劉客養。〈廣西壯族銅鼓音響的研究〉。中國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魏弘宜。〈廣西紅水河流域壯族使用銅鼓的民族誌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民族學系,碩士論文,2014。蔡金樹。〈中國大陸少數民族政治社會化之研究─以廣西平果縣壯族為例〉。國立中山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陳靜茹。〈臺灣柳琴音樂之探討〉。國立臺南藝術大學民族音樂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陳雅慧。〈現代柳琴演奏技法研究〉。中國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劉映微。〈柳琴形制與音樂沿革初探〉。東吳大學音樂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何佩庭。〈張朝《太陽祭》之分析與詮釋〉。國立臺灣藝術大學中國音樂學系,碩士論文,2017。韋順莉。〈廣西壯族土司研究現狀及展望〉。《廣西社會科學》。http://www.cssn.cn/zt/zt_xkzt/zt_lsxzt/zgszt/tszdywhyj/yjqye/201611/t20161118_3281931.shtml,2016。
國家圖書館。《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login?o=dwebmge,2014。
放眼天下。《廣西壯族多元文化少數民族》。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tayux3DKDw,2009。
國寶檔案。《走進廣西―銅鼓之鄉(上)、(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INd1y8L4wg,2008。
廣西電視台。《廣西故事―壯族嘹歌》。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jCGbraWyQs,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