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192.95.161) 您好!臺灣時間:2024/10/10 13:57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丁靜芳
研究生(外文):Chin-Fang, Ting
論文名稱:空運出口部已婚女性運務人員婚姻品質與幸福感之研究–以北區航空貨運承攬運輸業為例
論文名稱(外文):The Research on Marital Quality and Well-Being of the Airfreight Export Department’s Married Female Operations – An Example of North Area Airfreight Forwarder
指導教授:柯澍馨柯澍馨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Shu-Hsin,Ko
口試委員:張義雄郭妙雪
口試委員(外文):I-Hsiung,ChangMiaw-Sheue,Kuo
口試日期:2019-06-12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中國文化大學
系所名稱:生活應用科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學門:民生學門
學類:生活應用科學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9
畢業學年度:107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94
中文關鍵詞:北區空運出口部已婚女性運務人員婚姻品質幸福感
外文關鍵詞:North area airfreight export department'sMarried female operationsMarital qualityWell-being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0
  • 點閱點閱:381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81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2
空運出口部之女性運務人員即不同於一般地上班族,女性運務人員每日工作時數較長,工作壓力也較大,所以個人之身心健康及婚姻品質自然就會受到影響,尤其空運出口部之女性運務人員在職場的工作性質具有時效及緊迫性,需要長期面對顧客與機場現場處理貨物人員的要求與抱怨,在情緒管理上較不易掌控,進而可能影響到與家人之間的相處,而這些都是許多空運出口部之女性運務人員在工作及家庭生活方面所需面對與調適的問題,除了需花費更多的心力去經營外,如何在不影響與家人相處互動的時間下,維持婚姻品質與提高幸福感,對空運出口部之女性運務人員而言就成為一個重要的課題。
本研究旨探討北區空運出口部已婚女性運務人員「婚姻品質」與「幸福感」之現況,並瞭解不同「個人背景因素」之北區空運出口部已婚女性運務人員分別在「婚姻品質」與「幸福感」的差異情形,再進一步分析北區空運出口部已婚女性運務人員「婚姻品質」與「幸福感」之間相關性以及北區空運出口部已婚女性運務人員「婚姻品質」對「幸福感」的解釋力。
本研究係採問卷調查進行資料的蒐集,並以「配額比例」之抽樣方式,選取居住於北區空運出口部已婚女性運務人員為主要的調查對象,共發放共220份問卷,回收212份問卷,有效問卷為212份,有效問卷率達96.36%。所使用之研究工具包括:「個人背景資料調查表」、「婚姻品質量表」與「幸福感量表」。本研究將針對所回收正式問卷資料以統計套裝軟體 SPSS for Windows 22.0進行描述性統計、單一樣本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分析和迴歸分析。本研究結果歸納如下:
一、 空運出口部已婚女性運務人員之「婚姻品質」傾向於良好之狀況,其中以「尊重接納」層面的婚姻品質為最佳,而以「一致程度」為最低。
二、 空運出口部已婚女性運務人員之「幸福感」傾向於中高之程度,其中以「樂觀」層面的幸福感評價為最高,而以「正向情緒」為最低。
三、 空運出口部已婚女性運務人員的「婚姻品質」會因「年齡」、「結婚年數」、「教育程度」、「子女數」及「個人平均月收入」的不同而有顯著差異。
四、 空運出口部已婚女性運務人員的「幸福感」會因「年齡」、「結婚年數」、「教育程度」、「子女數」及「個人平均月收入」的不同而有顯著差異。
五、 空運出口部已婚女性運務人員之「婚姻品質」與「幸福感」間呈現顯著高程度的正相關,表示空運出口部已婚女性運務人員之「婚姻品質」愈好,其「幸福感」之感受程度愈高,反之亦然。
六、 空運出口部已婚女性運務人員之「個人背景因素」與「婚姻品質」對「幸福感」之解釋力達67%,表示空運出口部已婚女性運務人員的「婚姻品質」愈好,其「幸福感」之感受程度愈高。
根據本研究之結論,建議空運出口部已婚女性運務人員應以相互尊重與包容為出發點,透過持續溝通和、協調與磨合,取得夫妻之間對於婚姻生活的共識,進而打造美滿的婚姻生活,而且夫妻之間應該培養共同興趣,擴大彼此的交友圈,找到與建立共同目標,提升個人在婚姻生活中的幸福感受,並透同理心、包容心和溝通,並且保持正面且良好的心理狀態,建立起只屬於彼此的生活模式,以提升其「婚姻品質」與「幸福感」。
再者,建議航空貨運承攬運輸業空運出口部應制定更具體的福利政策,並且適度調整工作班表和改善加班制度,也可以舉辦各種夫妻座談、課程或是相關活動,以提昇空運出口部已婚女性運務人員的「婚姻品質」與「幸福感」。
The female working for the transport personnel in air transport department are different from that of office workers. Comparing with office workers, they have longer working hours in a day and more pressure at work, so their personal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and married quality will naturally be influenced. In particular, the work of the female transportation service in the air transport department is timeliness and urgent,which they needs to face the request and complain of the customers and field operator in airport chronically. As a result, it is not easy to control in emotional management, which may affect the relationship with their family. All of these conditions about work and family life are the problems they have to face and adapt. In addition to spending more effort to manage, how to maintain the quality of married and improve well-being without affecting the interaction with family members becomes an important issue for them.
The purpose of the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current status about marital quality and well-being of female transport personnel in north district air transport department, and understand the difference of personal background factor to analyze its differentiation and correlation between marital quality and well-being of them and explanatory power.
This study collected information through a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selected the married female transport personnel of air transport department living in the north district as the main respondents by sampling the quota ratio. We distributed 220 questionnaires and collected 212 totally. The effectively questionnaires were 212, and the effective questionnaire rate was 96.36%. The research tools we used included “Personal Background Information Questionnaires”, ”Marital Quality Scale” and “Well-being Scale”. This research would use the statistical software SPSS for Windows 22.0 for descriptive statistics, single sample t-test, single-factor variance analysis, Pearson product-related correlation analysis and Regression analysis. The results are summarized as follow:
1. The “marital quality” of married female transport personnel in the air transport department tends to be in a good condition. Among them, “respect and acceptance” is the best and “consistency” is the lowest in the marital quality.
2. The “well-being” of married female transport personnel in the air transport export department tends to be at a high level. Among them, the evaluation about “optimistic” level is the highest, while the “positive emotion” is the lowest.
3. The “marital quality” of married female transport personnel in the air transport department will vary significantly depending on the age, the years of marital, the educational level, the number of children and the individual average monthly income.
4. The “well-being” of married female transport personnel in the air transport export department will vary significantly depending on the age, the years of marital, the educational level, the number of children and the individual average monthly income.
5. There is a significantly high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marital quality” and “well-being” of married female transport personnel in the air transport export department, indicating that the better the marital quality, the higher the feeling of well-being, and vice versa.
6. The “Personal background” and “marital quality” of married female transport personnel in the air transport department has sixty-seven percent interpretation ratio of “well-being”, indicating that the better the marital quality, the higher the feeling of well-being.

According to the conclusions about this study suggested that female transportation personnel should start with mutual respect and tolerance and gain a consensus on married life between husband and wife through continuous communication, coordination and emotional integration to create a well-being married. Besides couples should cultivate common interests, expand their social circle, find and establish a common goal to improve their individual feeling of well-being. In order to enhance the married quality and well-being, it requires empathy, inclusive, communication and maintaining a positive and good mental state to establish a life model that belongs to each other only.
Further, it recommended Air Export department, department of Air Freight Forwarder, should not only formulate a more specific welfare policy, adjust the work schedule and improve overtime system, but also hold a variety of couple talks, courses or related activities to enhance the married quality and well-being of married female transport personnel.
誌 謝 辭 i
中文摘要 iii
英文摘要 vii
目錄 xi
表目錄 xiii
圖目錄 xv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及研究問題 9
第三節 名詞釋義 11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研究限制 13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5
第一節 臺灣航空貨運承攬業及空運出口部已婚女性運務人員
之概況 15
第二節 婚姻品質之內涵及其相關研究 24
第三節 幸福感之內涵及其相關研究 45
第三章 研究方法及設計 67
第一節 研究方法及架構 67
第二節 研究假設 69
第三節 研究對象 71
第四節 研究工具 73
第五節 實施程序 77
第六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81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分析 85
第一節 空運出口部已婚女性運務人員「個人背景因素」、「婚
姻品質」與「幸福感」之現況描述 85
第二節 空運出口部已婚女性運務人員不同「個人背景因素」
在「婚姻品質」與「幸福感」之差異情形 107
第三節 空運出口部已婚女性運務人員在「婚姻品質」與「幸
福感」的相關性分析 127
第四節 空運出口部已婚女性運務人員在「婚姻品質」與「幸
福感」的預測分析 131
第五節 綜合討論 141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53
第一節 研究結論 153
第二節 研究建議 158
第三節 研究限制 167
參考文獻 169
一、中文部分 169
二、英文部分 185
附件一 夫妻婚姻品質與幸福感之調查問卷 189
附件二 婚姻品質量表同意授權書 193
附件三 幸福感量表同意授權書 194
一、中文部分
丁雪娟(2007)。越南籍女性婚姻移民婚姻品質與生活適應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內政部統計處(2019)。主要國家離婚率。取自:http://www.moi.gov.tw/stat/index.aspx
王友惠、翁慧卿(2017)。社會資本及幸福感相關性之跨國與跨年齡層比較。人口學刊,54,123-170。
王秀枝(2003)。婚姻和親密關係教育。家庭教育學(501-556頁)。嘉義市:濤石。
王智永 、 顏士堯、曾寶葵 (2017)。老年人主觀幸福感初探。亞洲高齡健康休閒及教育學刊,5,31-48。
王愛珠(2007)。為難與難為:大臺北地區頂客族自願不生育現象之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輔仁大學,臺北縣。
王詩惠(2018)。國中特殊教育教師生涯發展與幸福感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古婷菊(2006)。國中教師幸福感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田安里、黃財尉、楊素圓(2006)。雙薪家庭夫妻間有一樣的婚姻滿意度嗎?從夫妻角色態度與性別承諾的觀點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學報,19(2),255-280。
伍建璋(2018)。東港鎮民休閒動機與幸福感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美和科技大學,屏東縣。
伍建璋(2018)。東港鎮民休閒動機與幸福感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美和科技大學,屏東縣。

吉仁運通股份有限公司(2018)。空運出口部簡介。取自:http://www.jrtgroup.com.tw/dept_airexp.htm
江亭瑩(2013)。臺北市特殊教育學校教師幸福感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巿。
行政院主計總處(2016)。中華民國行業標準分類。取自:http://www.dgbas.gov.tw/lp.asp?ctNode=5479&CtUnit=566&BaseDSD=7
行政院主計總處(2016)。婚姻狀況統計。取自:http://www.dgbas.gov.tw/ct.asp?xItem=15408&CtNode=4594
行政院主計總處(2017)。中華民國人力資源調查統計。取自:http://www.dgbas.gov.tw/lp.asp?ctNode=4793&CtUnit=1308&BaseDSD=7
行政院主計總處(2018)。國民幸福指數統計。取自:https://www.dgbas.gov.tw/ct.asp?xItem=40131&ctNode=5624
行政院新聞傳播處(2018)。聯合國「2018世界幸福報告」 政院:為國人打造安居樂業的幸福家園。取自。https://www.ey.gov.tw/Page/9277F759E41CCD91/b4ef79dc-1a03-4118-850f-5c80100e3dbc
何文琴(2011)。參與家務工作與婚姻滿意度之探討-以新移民女性雙薪家庭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南投縣。
何名娟(2004)。國小高年級學童氣質、情緒智力與幸福感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何委娥、周玉敏(2007)。親子關係、父母教養與青少年偏差行為關係之探討。中華家政學刊,41,85-107。
余民寧、陳柏霖、陳玉樺(2018)。巔峰型教師的樣貌:圓滿幸福、知覺工作壓力、靈性幸福感及心理健康之關係。教育心理學報,50(1),1-30。
余民寧、謝進昌、林士郁、陳柏霖、曾筱婕(2011)。教師主觀幸福感模式建構與驗證之研究。測驗學刊,58(1),55-85。
利翠珊(2000)。婚姻親密情感的內涵與測量。中華心理衛生學刊,12(4),29-51。
利翠珊、陳富美(2002)。配偶親職角色的支持與分工對華人夫妻恩情的影響。取自:http://www.sinica.edu.tw:8900/ioe/chinese/r2711/oldfiles/911109/paper/tai wan/2210.doc。
利翠珊、蕭英玲(2008)。華人婚姻品質的維繫:衝突與忍讓的中介效果。本土心理學研究,29,77-116。
吳有為(2011)。雲嘉南地區教師健康促進生活型態與幸福感之關係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吳明隆(2011)。SPSS統計應用學習實務:問卷分析與應用統計(第三版)。臺北:易習圖書出版社。
吳明蒼(2013)護專生休閒態度、休閒涉入以及休閒效益對幸福感之關係。運動休閒管理學報,10(3),63-86。
吳衍潔(2001)。大臺北地區休閒滿意度與幸福感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吳祐竹(2019)。國民中學正式與代理教師生涯自我效能與幸福感 關係之研究―以桃竹苗地區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新竹市。
吳素雲(2011)。高職教師情緒管理與幸福感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科技大學,臺北市。
吳淑敏(2003)。婦女幸福感之研究。教育學刊,20,119-140。
吳靜旻(2013)。美髮業建教合作生工作壓力、家人關係與幸福感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臺北市。
吳龍山、黃仲凌(2009)。臺灣地區民眾運動休閒參與涉入程度、休閒滿意與幸福感之相關研究。嶺東體育暨休閒學刊,7,141-155。

吳麗佳(2018)。幼兒園女性家長親職壓力、婚姻品質與婚姻滿意度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縣。
吳懿珊(2013)。現代婚姻樣態分析-從婚前經驗與華人性格探討婚姻溝通、婚姻承諾與婚姻品質間之關係(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防大學,臺北巿。
呂巧雯(2018)。大學生依附與心理幸福感之關係:以生命意義為中介變項(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大學,屏東市。
呂亦璿(2018)。臺北市與基隆市公立幼兒園教師幽默感與幸福感之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海洋大學,臺北市。
呂全發、黃娟娟(2015)。銀髮族休閒活動參與、家庭支持與幸福感關係之研究。彰化師大體育學報,14,15-26。
呂江梅(2018)。工作價值觀、工作滿意度與幸福感之相關研究-以人體彩繪從業人員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嘉義縣。
呂易瑾(2017)。特殊教育學校教師人格特質、幸福感與專業承諾之關係(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巫雅菁(2001)。大學生幸福感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李志恭(2012)。大專學生社會支持與幸福感之相關研究。嘉大體育健康休閒期刊,11(2),94-103。
李志恭、陳欣宏(2009)。大學生休閒滿意與幸福感之相關研究-以東方技術學院學生為例。嘉大體育健康休閒期刊,8(3),115-123。
李秀芬(2014)。化妝品專櫃已婚女性從業人員婚姻品質與幸福感之研究-以臺灣資生堂公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臺北市。
李明霓(2001)。婚姻生活價值與婚姻滿意之關係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李冠興(2007)。婚前準備之重要性。諮商與輔導,254,27-30。
李姿瑩(2015)。國小學童父母親職效能感、婚姻品質與教養行為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李美玲、周萍芬、蔡亞純(2004)。化妝品產業分析與探討-以資生堂企業為例。遠東學報,26(2),303-309。
李桂仙(2017)。高中職教師心理資本、職場靈性、生命意義感與心理幸福感關聯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李素菁(2002)。青少年家庭支持與幸福感之相關研究-以臺中市國中生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靜宜大學,臺中市。
李清茵(2003)。家庭互動行為、心理需求滿足、關係滿意度與幸福感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李雅雯(2005)。老人人格特質、寂寞感與休閒行為及電視收視行為之關聯性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臺北市。
李嵩義(2006)。高齡學習者學習偏好、社會支持與幸福感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李新民、陳密桃(2009)。樂觀,悲觀傾向與心理幸福感之相關研究:以大學在職專班學生為例。教育學刊,6(32),1-43。
李維靈、施建彬、邱翔蘭(2007)。退休老人休閒活動參與及其幸福感之相關研究。人文暨社會科學期刊,3(2),27-35。
李曉玉(2013)。新北市中和區高齡者學習空間與幸福感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巿。
沈文正(2018)。服務行為觀點探討海運承攬公司員工幸福感與顧客忠誠度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海洋大學,基隆市。
沈素雲(2014)。成人婚姻承諾與婚姻品質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周上智(2013)。新北市國小教師工作壓力、靈性健康與幸福感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巿。
周于巧(2011)。婚前因素對新婚三年夫妻婚姻品質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輔仁大學,新北市。
周玉慧(2011)。夫妻間衝突因應策略之類型變遷及其長期影響。中華心理學刊,53(2),229-253。
周玉慧、謝雨生(2009)。夫妻間支持授受及其影響。中華心理學刊,51(2),215- 234。
周麗端、吳明燁、唐先梅、李淑娟(2007)。婚姻與家人關係。新北市:國立空中大學。
屈寧英(2004)。高中生生活壓力、社會支持、行為模式與幸福感相關性之研究-以臺北市立某女子高級中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房孟潔(2015)。夫妻親密互動與婚姻品質的關係:對偶資料的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輔仁大學,新北市。
林子雯(1996)。成人學生多重角色與幸福感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林佳蓁(2018)。國民中學主任角色壓力、工作倦怠對幸福感影響之研究。學校行政,115,91-120。
林坤和、李建霖、黃淑玲(2009)。南區大專校院運動代表隊學生在休閒參與、休閒阻礙與幸福感之相關研究。人文與社會學報,2(4),195-218。
林明潔、周麗端(2010)。影響大學生異性交往歷程中向父母自我揭露之相關因素。中華家政學刊,46,105-133。
林品秀(2007)。職業婦女日常創意生活經驗與幸福感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林秋月(2012)。員工幸福感與留任意願之研究-以私立幼稚園教師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臺科技大學,臺南市。
林桂樺(2013)。工作滿意度對幸福感關係之研究-以某國營企業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育達商業科技大學,臺北巿。
林珮萱(2010)。閱讀為幸福加分,有孩子讓生活有價值。遠見電子雜誌。取自:http://www.gvm.com.tw/Boardcontent_19812.html。
林祐鵬(2018)。跑步運動參與者參與動機與幸福感之關聯-以高屏地區消防人員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美和科技大學,屏東縣。
林湘蓁、張美雲(2013)。臺中市公私立幼兒園教師社會支持與幸福感之相關研究。幼兒教保研究,10,91-110。
林雅薰(2004)。中等學校已婚女教師工作壓力、家務壓力與婚姻滿意度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林麗玲(2006)。青少年家人關係與幸福感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輔仁大學,臺北縣。
林顯宗(2009)。婚外情事件與婚姻品質、心理調適之研究-以丈夫外遇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邱惠娟、童心怡(2010)。教師幸福感內涵之探究。學校行政,67,168-180。
長榮航空(2016)。關於長榮航空貨運運務員。取自https://www.facebook.com/notes/star-li%C3%BC/%E9%97%9C%E6%96%BC%E9%95%B7%E6%A6%AE%E8%88%AA%E7%A9%BA%E8%B2%A8%E9%81%8B%E9%81%8B%E5%8B%99%E5%93%A1/10153564281956364/
侯辰宜(2007)。國小教師幸福感與教學效能之關係研究-以桃園縣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原大學,桃園縣。
侯春如(2005)。夫妻婚姻品質、教養態度與國中子女知覺親子關係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姜義華(1996)。論《禮記》及其文化內涵。中國文化,14,142-158。
施建彬(1995)。幸福感來源與相關因素之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高雄醫學大學,高雄市。
柯旻伶、趙善如、陳婕誼、龔家琳(2015)。青少年家庭社會資本與主觀幸福感模型建構之研究-以屏東縣國中生為例。朝陽人文學刊,13(2),23-50。
柯澍馨、王思萍、郭妙雪(2016)。成年子女知覺父母婚姻品質之研究。華岡農科學報,38,1-20。
柯澍馨、林宛宜(2016)。已婚夫妻依附風格與婚姻品質之研究。華岡農科學報,37,93-116。
洪如萱、陳金盈 (2016)。臺北市高齡者休閒運動涉入與幸福感之研究。海峽兩岸體育研究學報,10(2),51-70。
洪怡靜(2013)。高中職餐旅群教師教學效能與幸福感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餐旅大學,高雄巿。
孫若馨、柯澍馨(2010)。臺北地區夫妻寂寞感、婚姻品質與幸福感之研究。中華家政學刊,47,77-94。
徐志晴(2019)。高雄市國中教師生命意義感、心理幸福感與教學效能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徐建豪(2018)。桃竹苗地區國民中小學教師領導與教師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涂瓊文(2011)。臺南市雙薪並育有子女的國小教師其共親職、家庭壓力與婚姻品質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翁敏甄、陳嘉成(2018)。男女幸福大不同?-父母教養、教師管教與同儕關係品質對不同性別國中生幸福感預測之差異分析。臺中教育大學學報:數理科技類,32(2),57-77。
翁樹澍(1990)。親子互動關係對青少年心理社會福利感之影響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臺北市。
耿佑銘(2014)。空運承攬業者受貨與艙位資源配置關鍵決策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海洋大學,基隆市。
高苑圻(2009)。國小教師的樂觀信念、情緒調解與幸福感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常雅珍、毛國楠(2006)。以正向心理學建構情意教育之行動研究。國立師大學報,51(2),121-146。
張春興(1996)。教育心理學。臺北市:東華。
張柏青、王志宏(2018)。高中職教師工作壓力與情緒勞務對於主觀幸福感之影響:兼論園藝療癒之調節效果。休閒產業管理學刊,11(1),37-56。
張家瑋、黃秀卿、韓靜芬、張家銘(2017)。熟年居民休閒運動參與、正向情緒對主觀幸福感之影響。運動休閒管理學報,14(2),22-35。
張家銘、孫美蓮、林素婷、邱瀞瑩(2018)。國高中體育教師之教師專業能力、自我效能感對幸福感之影響。運動休閒管理學報,15(4),36-53。
張珮育(2012)。幸福感、工作特性與組織績效關聯性之研究-以中華郵政公司臺北郵局支局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世新大學,臺北市。
張珮琦(2008)。個人背景及幸福感與工作滿意、組織承諾、離職意向之關聯(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桃園市。
張偉政、賴姍姍、賴永成(2018)。中小學教師工作壓力與幸福感相關研究。嶺東體育暨休閒學刊,16,1-13。
張燕滿(2003)。初任母親背景因素、家庭壓力因應策略與婚姻品質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梁忠軒(2002)。國中生之幸福感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莊紋娟、蔡貴蘭、陳凱智(2018)。大學生參與休閒運動動機、休閒運動態度與個人幸福感之研究。休閒事業研究,16(1),1-13。
許惠玲(2007)。參與登山健行之高齡志者其休閒涉入、休閒效益及幸福感關係之研究-以高雄縣市郊山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許雅惠(2016)。臺中市國小教師人格特質、休閒活動參與及幸福感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逢甲大學,臺中市。
許靜琴(2013)。幼兒教保服務人員工作壓力、休閒滿意度與幸福感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嘉義縣。
郭珮君(2018)。輔導教師完美主義、工作壓力與幸福感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郭珮怡(2008)。高科技產業員工社會支持與幸福感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郭淑娟(2013)。宜蘭縣民眾性別意識、婚姻品質與家庭照顧對生活幸福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佛光大學,宜蘭縣。
陳佩妤(2012)。IC產業已婚男性婚姻品質、婚姻態度與親密情感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南應用科技大學,臺南市。
陳依婷、胡惟喻、劉怡君(2018)。幼托整合後幼兒園教師快樂嗎?-從工作價值觀、角色壓力與主觀幸福感三者關係之探討。中華科技大學學報,73,81-100。
陳怡安(2013)。主動人格特質對員工生涯管理行為及幸福感影響之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高雄縣。
陳拓環(2006)。性態度與婚前性行為對婚姻品質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陳俊宏(2007)。雲林縣獨居老人休閒活動參與、休閒滿意度和幸福感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雲林縣。
陳俞靜(2007)。工作壓力、休閒調適策略與幸福感關係之研究-以女性護理人員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逢甲大學,臺中市。
陳玲婉(2007)。國小學童母親人格特質與親職壓力、幸福感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陳美鳳(2013)。臺灣地區公立學校附設幼兒園教保員工作壓力與幸福感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巿。
陳美蓮(2006)。天主教、基督教、佛教的婚姻觀對婚姻品質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陳郁如(2018)。金門縣國民小學組織氣氛與教師幸福感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銘傳大學,臺北市。
陳婉琪(2014)。都是為了孩子?父母離婚負面影響之重新評估。臺灣社會學刊,54,31-73
陳婉琪、吳慧靖(2011)。女性就業與離婚風險。人口學刊,42,81-114。
陳密桃、陳玲婉(2007)。國小學童母親的人格特質與親職壓力、幸福感之相關研究。高雄師大學報,20,1-20。
陳祥慈(2012)。老年人休閒活動參與感受及生活品質與幸福感之影響探討─以臺中縣長青學苑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朝陽大學,臺中市。
陳博文(2018)。大學生人格特質、休閒涉入及幸福感對學習成就影響關係之研究-以屏東大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市。
陳惠晶(2014)。社會支持、心理安全與心理幸福感關係之研究-以跨國企業員工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大葉大學,彰化縣。
陳毓茹(2005)。高雄縣市成人宗教態度、家庭支持與幸福之關係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陳鈺萍(2004)。國小教師的幸福感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大學,屏東縣。
陳嘉鳳、周才忠(2012)。臺灣民眾主觀快樂幸福感之樣貌與未來之發展方向。應用倫理評論,52,83-113。
陳憶芬(2002)。親子個人傳統性/現代性特質與孝道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醫學大學,高雄市。
陳錦賢(2006)。國小學童父親之父職角色期望及父職差距與幸福感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陳聰瑩(2011)。婚姻與兩性教育報酬的差異(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大學,臺北市。
陳嬿竹(2002)。網路與真實人際關係、人格特質及幸福感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市。
陸洛(1998)。中國人幸福感之內涵、測量及相關因素探討。國家科學委員會研究彙刊:人文及社會科學,8(1),115-137。
曾文祥(2006)。從正向心理學淺談幸福感受的提升。學生輔導,100,124-134。
曾艷秋(2002)。已婚婦女生活目標、目標社會支持與幸福感之相關研究─以高雄市育有國小子女之已婚婦女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湯慧娟(2003)。高雄市老人健康促進生活型態、休閒知覺自由與心理幸福滿足感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程芳鈺(2013)。組織變革知覺、主觀幸福感與教師效能間關係之研究-以臺中市小學教師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大葉大學,彰化縣。

程芳鈺(2013)。組織變革知覺、主觀幸福感與教師效能間關係之研究-以臺中市小學教師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大葉大學,彰化縣。
程薇妃(2011)。國小學童母親共親職、婚姻品質與親職壓力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巿。
賀德生(2004)。雙薪家庭婚姻關係與管教行為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黃中興、張少熙、黃國恩(2016)。大學生休閒運動心理需求、生活壓力與幸福感之研究-以國立臺灣大學為例。台大體育學報,30,23-32。
黃松溝(2005)。父親參與家庭團體方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黃芳銘、蕭英玲(2011)。婚姻品質與憂鬱傾向:多變量潛在成長曲線模式的分析。αβγ量化研究學刊,3(1),78-102。
黃郁婷、李嘉惠、郭妙雪(2011)。幸福嗎?臺灣地區成年人幸福感及其相關因素初探。教育與家庭學刊,2,27-57。
黃國城(2003)。高雄市醫院志工幸福感、死亡態度與生命意義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黃淑滿、葉明芬(2007)。二十年來臺灣研究中子女對父親依附關係之後設分析。幼教研究彙刊,1(1),130-146。
黃惠玲(2011)。寬恕與婚姻品質(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輔仁大學,新北市。
黃麗萍(2005)。頂客族自我概念與生涯承諾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楊承翰(2013)。不當督導與員工行為之研究-探討員工幸福感之中介效果(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高雄縣。

楊雅婷(2012)。【家庭、工作】真的兩頭燒嗎?-家庭時間投資與婚姻品質之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臺北市。
楊雅棻(2006)。不同家庭生命週期夫妻之婚姻品質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楊慶麟、蔡素惠(2018)。國民中學學生幸福感之研究。學校行政,118,20-39。
溫雨蓉(2007)。跨國婚姻中臺灣籍男性之婚姻品質(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慈濟大學,臺北市。
葉于嘉(2008)。早產兒母親之人格特質與幸福感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葉承鑫、陳文喜、葉時碩(2009)。遊客對其休閒涉入、知覺風險、休閒效益與幸福感之研究-以水域遊憩活動爲主。運動休閒餐旅研究,4(4),1-25。
葉保強(2012)。幸福的追尋乃發展之道。應用倫理評論,52,1-20。
鄔昆如(2007)。目的論、幸福論、德行論三合一體系的研究。哲學與文化,34(5),61-74。
廖庭可(2015)。臺中市幼兒園家長親職效能與幸福感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劉秀菊、高淑貞、高宛琳(2019)。親子遊戲治療對外化問題兒童與母親親職壓力之成效,教育心理學報,50(3),407-435。
劉郁孜(2014)。社區舞蹈班學員休閒涉入與幸福感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大葉大學,彰化縣。
劉磊、 蘇俊賢(2018)。體育科系大學生主觀幸福感量表編制及影響因素。文化體育學刊,26,85-93。
樓玉梅、趙偉慈、范瑟珍(2010)。我國人口變動趨勢之影響分析及政策探討。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委託之研究報告。臺北市:行政院。
蔡文輝(2003)。婚姻與家庭-家庭社會學。臺北市:五南。
蔡彤雲(2015)。臺北地區已婚夫妻婚姻品質與離婚態度之相關研究。中國文化大學(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
蔡書婷(2012)。夫妻經濟資源、情感資源與婚姻品質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輔仁大學,新北市。
蔡淑如(2014)。國小教師工作投入與幸福感相關之研究-以苗栗縣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大葉大學,彰化縣。
蔡智帆(2005)。空巢期夫妻婚姻品質及其影響因素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慈濟大學,花蓮縣。
鄭佳瑋(2012)。成年男性生活壓力、幸福感與生活品質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臺北市。
鄭淑君、郭麗安(2008)。夫妻婚姻滿意度與其獨生子女三角關係運作之分析研究。教育心理學報,40(2),199-220。
鄭博真、鄭詩怡(2018)。技職大學生心理資本與心理幸福感之相關研究。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14(1),103-123
鄭詩怡、鄭博眞(2018)。技職大學生心理資本與主觀幸福感之現況與相關研究:以三所私立科技大學為例。國立臺灣科技大學人文社會學報,14(1),1-28。
蕭英玲、曾秀雲(2015)。新婚夫妻的衝突反應與婚姻品質。輔仁民生學誌,21(2),37 -55。
蕭惠文(2008)。高雄市國民小學教師工作壓力、因應策略與幸福感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駱俊宏(2007)。探析「全面品德管理」概念對婚姻品質維繫之影響。品質月刊,43(2),7-11。
謝文宜(2008)。從臺灣社會婚姻與家庭變遷談諮商輔導面對挑戰。載於中國現代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41-50)。臺北巿:中國文化大學。

謝雨生、周玉慧(2012)。每下愈況或漸入佳境?:夫妻婚姻品質之變化與相互影響性。臺灣社會學,23,101 - 154
謝博凱(2011)。貨運承攬業顧客關係、品牌知名度、服務品質、企業形象、顧客滿意度與顧客購買意願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開南大學,桃園市。
鍾政偉、陳俊文、陳柏愷、朱珏亭(2012)。居民在地智慧、幸福感與地方依附感對觀光發展影響之研究。島嶼觀光研究,5(1),27-50。
簡致捷(2011)。大學生外遇態度與離婚態度之研究-以臺北地區大學生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臺北市。
簡晉龍(2003)。自我建構與主觀幸福感:自尊與相融和諧的角色(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簡晉龍、李美枝、黃囇莉(2009)。幸福之路:雙重自我建構的分流與匯合。中華心理學刊,51(4),453-470。
顏國樑、徐美雯(2012)。國中教師追求快樂取向、主觀幸福感與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屏東教育大學學報,38,93-126。
顏麗枌(2012)。已婚者離婚態度與幸福感之研究-以臺北地區已婚者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臺北市。
魏美惠(2011)。幼兒教師幸福感研究。教育科學期刊,10,173-194。
羅宇媛(2007)。幼兒父親婚姻品質、親子關係與幸福感相關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蘇淑芳(2007)。國小母親的父職期望、共親職與婚姻品質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二、英文部分
Amato, P. R., & Cheadle, J. (2005). The long reach of divorce: Divorce and child well-being across three generations.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Family, 67(1), 191-206.
Bookwala, J. (2009). The impact of parent care on marital quality and well-being in adult daughters and sons. Journal of Gerontology: Psychological Sciences, 64(3), 339–347.
Carr, D., Cornman, J. C., & Freedman, V. A. (2016). Marital quality and negative experienced well-being: An assessment of actor and partner effects among older married persons. The Journals of Gerontology: Series B, 71(1), 177–187.
Carr, D., Freedman, V. A., Cornman, J. C., & Schwarz, N. (2014). Happy marriage, happy life? Marital quality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in later life.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Family, 76(5), 930-948.
Carruthers, C. P., & Hood, C. D. (2004). The power of the positive: Leisure & well-being. Therapeutic Recreation Journal, 38(2), 225-245.
Chen, Y., Li, H., & Meng, L. (2013). Prenatal sex selection and missing girls in china: evidence from the diffusion of diagnostic ultrasound. 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s, 48(1), 36-70
Cohen,O., Geron, Y., & Farchi, A. (2009). Marital quality and global well-being among older adult israeli couples in enduring marriages.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amily Therapy, 37, 299-317.
DeMaris, A., Sanchez, L. A., & Krivickas, K. (2012). Developmental patterns in marital satisfaction: Another look at covenant marriage.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Family, 74(5), 989-1004.
Diener, E. D., Emmons, R. A., Larsen, R. J., & Griffin, S. (1985). The satisfaction with life scale.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ssessment, 49(1), 71-75.
Diener, E., Oishi, S., & Lucas, R. E. (2003). Personality, culture,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Emotional and cognitive evaluations of life. 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 54, 403-425.

Dupuy, H. (1984). The psychological general well-being (pgwb) index. Assessment of quality of life in clinical trials of cardiovascular therapies. In: Wenger N, attson M, Furberg C, Elinson J, eds. New York: Le Jacq Publishing, 170-83.
Emmons, R. A. (1991). Personal striving, daily life events, and psychological and physical well-being. Journal of Personality, 59 (3), 453-472.
Frijters, P., Haisken-DeNew, J. P., & Shields, M. A. (2004). Money does matter ! Evidence from increasing real incomes and life satisfaction in East Germany following reunification.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94(3), 730-740.
Goldstein, J. R., & Kenney, C. T. (2001). Marriage delayed or marriage forgone? New cohort forecasts of first marriage for U.S. women.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66(4), 506-519.
Guelzow, M. G., & Bird, G. W. (1991). An exploratory path analysis of the stress process for dual-career men and women. Journal of Marriage & the Family, 53(1), 151-164.
Guilford, J. P. (1967). The nature of human intelligence. New York: McGraw-Hill.
Hengstebeck, N. D., Helms, H. M., Wood, C. A., & Rodriguez, Y. (2018). Mexican-origin husbands’ work contexts and spouses’ marital quality. Journal of Latina/o Psychology, 6(1), 64-78.
Henry, N. J. M., Berg, C. A., Smith, T. W., & Florsheim, P. (2007). Positive and negative characteristics of marital interaction and their association with marital satisfaction in middle-aged and older couples. Psychology and Aging, 22(3), 219-231.
Huffman, A. H., Dunbar, N., Broom, T. W., & Castro, C. A., (2018). Soldiers’ perspectives of the married army couples program: A review of perceived problems and proposed solutions. Journal Military Psychology , 30(4), 335-349.
Jalovaara, M. (2003). The joint effects of marriage partners’ socioeconomic positions on the risk of divorce. Demography, 40(1), 67-81.

Kahneman, D., & Deaton, A. (2010). High income improves evaluation of life but not emotional well-being.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107(38), 16489-16493.
Kang, T., Kang, G., Han, H. R., & Roh, S. (2012). Marital and sexual satisfaction among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Journal of Korean Neuropsychiatric Association, 51(5), 263-270.
Karney, B., & Bradbury, T. (1995). The longitudinal course of marital quality and stability: A review of theory, method and research.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18(1), 3-34.
Keyes, C. L. M., Shmotkin, D., & Ryff, C. D. (2002). Optimizing well-being: The empirical encounter of two tradition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82(6), 1007-1002.
King, L. A., Eells, J. E., & Burton, C. M. (2004). The good life, broadly and narrowly considered. UK: John Wiley & Sons.
Ko, S. H., (1994).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sonal family factors and effective teachers for secondary work and family teachers. Unpublished dissertation. 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 USA, 57.
Krejcie, R. V. & Morgan, D. W. (1970). Determining sample size for research activities. Educational and Pshchological Measurement, 30, 607-610.
LaPierre, T. A., & Hill, S. A. (2013). Examining status discrepant marriages and marital quality at the intersections of gender, race, and class. Advances in Gender Research, 17, 113-136.
Lee, S., Almeida, D. M., Davis, K. D., King, R. B., Hammer, L. B., & Kelly, E. L. (2015). Latent profiles of perceived time adequacy for paid work, parenting, and partner roles. Journal of Family Psychology, 29(5), 788-798.
Lewis, R. A., & Spanier, G. B. (1979). Theorizing about the quality and stability of marriage. New York: Free Press.
Lu, L., & Lin, Y. C. (2003). Academic achievement and self-concept: Chinese and Japanese adolescents. FuJen Studie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37, 43-62.
Lyubomursky, S., King, L., & Diener, E. (2005). The benefits of frequent positive affect: Does happiness lead to success?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31(6), 803-855.
Margelisch, K., Schneewind, K. A., Violette, J., & Perrig-Chiello, P. (2017). Marital stability, satisfaction and well-being in old age: Variability and continuity in long-term continuously married older persons. Aging & Mental Health, 21(4), 389-398.
Maslow, A. H. (1954). Motivation and personality. New York: Harper & Row.
Nelson-Coffey, S. K., Killingsworth, M., Layous, K., Cole, S. W., & Lyubomirsky, S., (2019). Parenthood is associated with greater well-being for fathers than mothers.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 28, 1-13.
Ng, A. K., Ho, D. Y. F., Wong, S. S., & Smith, L. (2003). In search of the good life: A cultural odyssey in the east and west. Genetic, Social, and General Psychology Monographs, 129(4), 317-363.
Pavot, W., & Diener, E. (1993). Review of the satisfaction with life scale. Personality Assessmen, 5, 164-172.
Pimentel, E. E. (2000). Just how do I love thee? Marital relations in urban China.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the Family, 62(1), 32-48.
Proulx, C. M., Helms, H. M., & Buehler, C. (2007). Marital quality and personal well-being: A meta-analysis. Journal of Marriage & Family, 69(3), 576-593.
Rauer, A., & Volling, B. (2013). More than one way to be happy: A typology of marital happiness. Family Process, 52(3), 519-534.
Ren, X., & Darren, C., (2016). Walking the tightrope between work and non-work life: Strategies employed by British and Chinese academics and their implications. Journal Studies in Higher Education, 41(4), 599-618.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無相關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