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14.91) 您好!臺灣時間:2025/03/16 11:17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林天福
研究生(外文):LIN, TIEN-FU
論文名稱:健康保險與傷害保險之分野—以保險契約債之本旨為出發
論文名稱(外文):A Study on the Difference Between Health Insurance and Personal Injury Insurance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the Purpose of Insurance Contract
指導教授:邱玟惠邱玟惠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CIOU, WUN-HUEI
口試委員:洪令家吳志正
口試委員(外文):HONG, LING-JIAWU, JHIH-JHENG
口試日期:2019-06-27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東吳大學
系所名稱:法律學系
學門:法律學門
學類:一般法律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9
畢業學年度:107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08
中文關鍵詞:傷害保險意外險意外傷害保險契約債之本旨外來性突發性非自願性相當因果關係最近因果關係主力近因
外文關鍵詞:personal injury insurancecasualty insuranceinjury by accidentthe major purpose of bond insuranceexternalityunforeseeabilityinvoluntarinessadequate causation theoryproximate cause theory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
  • 點閱點閱:524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9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
所謂意外傷害,依我國保險法第131條第二項之明文,乃係指非由疾病引起之外來突發事故所致者。惟針對「非由疾病引起」、「外來」、「突發」等意外傷害要件,其判斷方式現今實務與學說眾說紛紜,以致我國對於意外傷害的認定未有統一之解釋,進一步導致無法區分傷害保險與健康保險。
再者,除了本於單一原因所導致之意外事故,現實中更常出現多數原因所致之意外事故,例如一位患有癲癇的患者,於日常行走時突然病症發作而失足落水,並因癲癇的症狀而無法從溺水的狀態下脫身而終至死亡,此時在法學判斷上,該名患者究竟是基於疾病死亡還是因意外傷害死亡?於判斷意外傷害要件之前,更須討論因果關係之認定,以致傷害保險與健康保險的區辨在多數原因所致之意外事故更趨困難,實務與學說對因果關係之認定亦是爭論不止。
上述議題除了於實務與學說間有所爭論外,解釋之未統亦進一步影響法院判決之穩定性,而容易造成判案上的不同,使各法院間在判斷上出現歧見,傷害保險與健康保險之區辨,亦會影響保險實務上保單的銷售與選購。我國預估於民國115年正式進入超高齡社會,老年人容易出現的各式慢性疾病亦會在我國社會逐漸增加,健康保險與傷害保險之認定爭議在超高齡社會只會有增無減,足見此認定爭議仍有其研究的必要。
本文欲就單一原因、多數原因所致之意外事故,憑藉閱覽過往文獻與法院判決,試圖釐清實務與學說見解之不同與利弊。除了我國見解之外,本文亦會詳閱美國與英國的相關法律,觀他國針對此議題的處理方式以資參考,最終提出本文的自身看法,並以之試擬傷害保險定型化契約條款,供我國保險實務直接採用。
除了於現行實務與學說架構下提出改善之道,本文亦會以保險契約債之本旨為出發點,於現行架構之外提出客觀、明確的判斷方式,以求充分解決此議題,於現行架構內與外均提出更佳的解決方式,最終望能對我國保險體制有所助益。

According to Line Item 2 of Article 131 of the Insurance Act in Taiwan, unforeseen injury refers to the physical harm caused by unforeseen external events other than illness. The extant legal practices and theories provide numerous justifications for the elements of an unforeseen injury, including other than illness, external, and unforeseen. Consequentially, there is no standard interpretation of the justification of an injury by accident in Taiwan, which further results in the difficulty in differentiating between personal injury insurance and health insurance.
Furthermore, in addition to accidents that are consequential to a single cause, accidents, in reality, are consequential to concurrent causes. For instance, a patient with epilepsy had an epileptic attack during the daily routine walks and fell into water, and, eventually, died because the patient failed to save herself/himself from drowning due to the epileptic symptoms. Based on a jurisprudential justification, did the patient in this case die of illness or die from an unforeseen injury? Prior to the justification of the elements of an unforeseen injury, it is necessary to discuss the establishment of causation, which results in more difficulties in differentiating between personal injury insurance and health insurance for accidents that are consequential to concurrent causes. Incessant debates also exist in the establishment of causation both in practice and in theory.
In addition to the existence of debate in practice and in theory, the absence of a standard interpretation of the aforementioned issue further exerts an effect on the stability of the judicial decision, which may result in the difference in judgment, and different opinions on judgment among courts. The differentiation between personal injury insurance and health insurance may also have an effect on the sale and purchase of policies in the practice in insurance. Taiwan is expected to evolve into an aged society in 2026, and chronic diseases that are often diagnosed among seniors are also increasing in Taiwan. The debate about the justification of health insurance and personal injury insurance will only increase and not decrease. It is thus necessary to study this debate.
This essay attempts to clarify the differences,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in practice and in theory of accidents that are consequential to a single cause or those that are consequential to concurrent causes by reviewing the extant literature and records of the judicial decision. In addition to the legal interpretations in Taiwan, this essay also closely refers to the relevant laws in the USA and the UK. This essay pays close attention to what coping strategies that other countries adopted to address this issue. This essay finally provides its own position and drafts a standard form contract of personal injury insurance for the direct application to the practice in insurance in Taiwan.
In addition to providing ameliorative methods within the extant practical and theoretical frameworks, this essay also provided objective and accurate methods of justification on the basis of the major purpose of bond insurance to sufficiently address this issue, providing more satisfactory ameliorative methods within and outside the extant framework to be ultimately beneficial the system of insurance in Taiwan.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一項 研究動機1
第二項 研究目的3
第二節 研究範圍3
第三節 研究方法4
第四節 研究預期貢獻與限制5
第二章 單一原因之意外事故7
第一節 單一原因意外事故的判斷標準7
第一項 傷害保險的定義與承保範圍7
第一款 保險法的定義7
第二款 傷害保險單示範條款的定義8
第三款 小結10
第二項 學說的判斷標準10
第一款 原因意外與結果意外11
第二款 非由疾病引起的、外來的事故15
第三款 突發的事故16
第四款 非自願性17
第五款 小結18
第三項 實務見解的介紹19
第一款 內在原因以外一切事故說19
第二款 自身以外突發事故說20
第三款 「內在原因以外一切事故說」與「自身以外突發事故說」之差異21
第四款 小結24
第四項 本文的判斷標準25
第一款 外來性25
第二款 突發性29
第三款 非自願性33
第四款 實務見解之評析36
第五款 小結38
第二節 案例分析39
第一項 臺灣高等法院102年度保險上字第29號民事判決39
第二項 臺灣彰化地方法院106年保險字第9號民事判決42
第三項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101年保險字第113號民事判決44
第三節 小結46
第三章 多數原因之意外事故47
第一節 多數原因意外事故的判斷標準47
第一項 學說的判斷標準47
第一款 條件說48
第二款 相當因果關係說48
第三款 最近因果關係說52
第四款 江朝國教授之綜合說54
第五款 小結56
第二項 實務的判斷標準56
第一款 主力近因說57
第二款 相當因果關係說58
第三款 小結60
第三項 本文的判斷標準61
第一款 學說見解之缺失61
第二款 實務見解之缺失66
第三款 本文之見解66
第四款 小結74
第二節 案例分析74
第一項 最高法院102年度台上字第1869號民事判決74
第二項 臺灣高等法院105年度保險上易字第11號民事判決76
第三項 臺灣高等法院104年度保險上易字第5號民事判決78
第四項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103年度保險字第54號民事判決81
第三節 小結84
第四章 傷害保險之再擬定85
第一節 傷害保險重新擬定的必要85
第二節 保險法及相關規定之修正86
第三節 傷害保險契約之修正87
第四節 傷害保險定型化契約條款之試擬88
第五節 小結90
第五章 判斷標準之突破.91
第一節 現行架構之疑慮91
第二節 以保險契約債之本旨為出發92
第三節 重建判斷標準94
第四節 小結96
第六章 結論98
參考文獻與書目103

參考文獻與書目
(按作者姓氏筆畫順序排列)

一、中文文獻

(一) 專書
1.王唯,《保險法:理論精析與實務運作》,初版,雙葉書廊出版,台北市 (2008)。
2.王澤鑑,《侵權行為法(一) 基本理論 一般侵權行為》,初版,王澤鑑出版,台北市 (1998)。
3.台大內科醫師,《台大內科學講義》,第三版,橋井文化出版,台北市 (2001)。
4.江朝國,《保險法逐條釋義:第一卷 總則》,初版,元照出版,台北市 (2012)。
5.江朝國,《保險法逐條釋義:第二卷 保險契約》,第二版,元照出版,台北市 (2015)。
6.江朝國,《保險法逐條釋義:第三卷 財產保險》,初版,元照出版,台北市 (2015)。
7.江朝國,《保險法逐條釋義:第四卷 人身保險》,初版,元照出版,台北市 (2015)。
8.吳瑞雲、郭德進,《保險法:理論與實務(逐條釋義)》,第七版,華泰文化出版,台北市 (2016)。
9.吳毅穎、王宗熙、劉之怡、彭瓊琿、劉佳宜,《病理學》,永大書局出版 (2018)。
10.汪信君、廖世昌,《保險法理論與實務》,第二版,元照出版,台北市 (2010)。
11.林勝安,《保險法》,初版,書泉出版,台北市 (2013)。
12.林群弼,《保險法論》,修訂三版四刷,三民書局出版,台北市 (2011)。
13.林勳發、林勳發教授六秩華誕祝壽論文集編輯委員會,《保險法學之前瞻 : 林勳發教授六秩華誕祝壽論文集》,初版,元照出版,台北市 (2011)。
14.姜世明,《民事訴訟法(下冊)》,初版,新學林出版,台北市(2013)。
15.孫森焱,《民法債編總論上冊》,孫森焱出版,台北市 (2012)。
16.桂裕,《保險法》,初版,三民出版,台北市 (1990)。
17.梁宇賢,《保險法新論》,第五版,瑞興圖書出版,台北市 (2005)。
18.陳猷龍,《保險法論》,初版,瑞興圖書出版,台北市 (2010)。
19.陳榮宗、林慶苗,《民事訴訟法》,初版,三民書局出版,台北市(1996)。
20.葉啟洲,《保險法實例研習》,初版,元照出版,台北市 (2009)。
21.劉宗榮,《新保險法:保險契約法的理論與實務》,第二版,翰蘆圖書出版,台北市(2011)。
22.駱永家,《民事舉證責任篇》,第十版,台灣商務印書館出版,台北市(2003)。

(二) 期刊論文
1.王正偉,〈傷害保險意外傷害事故意義之探討〉,《國立政治大學學報》,第76期,頁291-292,1998年。
2.江朝國,〈不包括佔優勢原則〉,《月旦法學教室》,第89 期,頁26-27,2010年。
3.江朝國,〈論傷害保險契約除外不保之故意〉,《台灣法學雜誌》,第194期,頁101,2012年。
4.汪信君,〈「意外傷害」之定義與外來突發事故--最高法院一百年台上字第八八號民事判決〉,《月旦裁判時報》,第9期,頁59-68,2011年。
5.汪信君,〈酒醉駕車、免責事由與因果關係--簡評最高法院九十八年台上字第二三四一號民事判決〉,《月旦裁判時報》,第2期,頁101-107,2010年。
6.卓俊雄,〈多重原因競合下之傷害險因果關係認定─兼評臺灣高等法院105年度保險上易字第11號判決〉,《月旦醫事法報告》,第28期,頁19-25,2019年。
7.林勳發、謝文瑜,〈意外傷害事故之認定與舉證責任之分配--花蓮高分院102年保險上易字第2號判決評析〉,《保險專刊》,第33卷第1期,頁1-20,2017年。
8.張冠群,〈方法意外?結果意外?重驗傷害保險中「意外」之「偶發性」認定標準─ 評台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98年度保險上字第6號判決〉,《法令月刊》,第61卷第8期,頁36,2010年。
9.張冠群,〈因接受手術成殘是否屬傷害保險之承保範圍?〉,《月旦法學教室》,第154 期,頁21-23,2015年。
10.許慧如,〈細菌感染是否屬傷害保險之意外傷害事故?〉,《萬國法律》,第189期,頁2-8,2013年。
11.郭姿君,〈意外傷害保險與意外責任保險之差異〉,《月旦法學教室》,第175 期,頁136-138,2017年。
12.陳俊仁,〈意外原因與意外結果之思辨-傷害保險權利要件之商榷兼評最高法院九十八年度台上字第二○九六號民事判決〉,《月旦法學雜誌》,第185期,頁239-256,2010年。
13.陳聰富,〈醫療事故之責任分擔型態與賠償範圍〉,《月旦醫事法報告》,創刊號,頁9-10, 2016年。
14.曾文瑞、洪嘉莉,〈海上保險之主力近因原則探討〉,《核保學報》,第23期,頁72-90,2016年。
15.曾品傑,〈傷害保險事故——最高法院102年度台上字第1869號判決〉,《裁判解讀:民事法》,第2014卷第4 期,頁1-2,2014年。
16.黃麗蓉,〈傷害保險與健康保險區別之探討—以因果關係之判斷為中心〉,《萬國法律》,第169期,頁90-99,2010年。
17.葉啟洲,〈注射毒品過量致死與意外事故─評台灣高等法院98年度保險上字第8號民事判決〉,《台灣法學雜誌》,第156期,頁268-271,2010年。
18.葉啟洲,〈麻醉致死與意外事故之認定〉,《月旦法學教室》,第99期,頁16-17,2010年。
19.葉啟洲,〈傷害保險、精神疾病與主力近因原則/最高院九八臺上二四二五〉,《台灣法學雜誌》,第159期,頁153-160,2010年。
20.葉啟洲,〈傷害保險殘廢等級之認定與保險示範條款之修正——評最高法院一百年度台上字第二○二六號民事判決〉,《月旦法學雜誌》,第212期,頁190-199,2013年。
21.葉啟洲,〈意外原因之舉證、證明度減低及表見證明 –從台灣高等法院100年度保險上字第18號判決談起〉,《保險專刊》,第29卷第1期,頁45-62,2013年。

(三)學位論文
1.余遠霆,《傷害保險意外事故之研究-以因果關係與舉證責任為中心》,高雄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
2.吳靜怡,《傷害保險契約相關問題探討 : 以「意外事故」之認定、舉證責任分配及複保險問題為中心》,台北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
3.周志勳,《論保險法上因果關係》,台北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2013。
4.張傑雄,《論傷害保險之保險事故》,政治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
5.陳冠宏,《意外保險之研究-以實務之爭議為中心》,中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5年。
6.陳彥銘,《傷害保險之意外事故要件與因果關係之研究》,政治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研究所碩士論文,2016年。
7.曾允君,《保險事故之概念分析與定位構築-以醫療傷害為其示例》,台北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15。
8.黃麗蓉,《傷害保險與健康保險區別之探討-以意外傷害之認定、因果關係之判斷及舉證責任之分配為中心》,臺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年。
9.趙修稚,《論保險法上因果關係—以最高法院關於傷害保險之判決為中心》,中國文化大學法學院法律學系碩士論文,2018。
10.盧彥宥,《傷害保險契約相關法律問題之研究—以意外傷害之認定、因果關係之判斷及舉證責任之分配為中心》,政治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研究所碩士論文,2016年。
11.謝文郡,《傷害保險上意外傷害之研究》,輔仁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2013。
12.蘇雅如,《主力近因原則運用在傷害保險之研究》,淡江大學保險學系保險經營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08。
13.鐘富丞,《傷害保險意外事故成立之研究》,輔仁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2016。

(四)網路資訊
1.中華民國人口推估(105年至150年),國家發展委員會:
https://pop-proj.ndc.gov.tw/upload/download/%E4%B8%AD%E8%8F%AF%E6%B0%91%E5%9C%8B%E4%BA%BA%E5%8F%A3%E6%8E%A8%E4%BC%B0(105%E8%87%B3150%E5%B9%B4).pdf
2.金融監督委員會保險局,傳統型個人人壽保險定型化契約條款範本:file:///C:/Users/ABYSS/Desktop/%E8%AB%96%E6%96%87/%E5%82%B3%E7%B5%B1%E5%9E%8B%E5%80%8B%E4%BA%BA%E4%BA%BA%E5%A3%BD%E4%BF%9D%E9%9A%AA%E5%AE%9A%E5%9E%8B%E5%8C%96%E5%A5%91%E7%B4%84%E6%A2%9D%E6%AC%BE%E7%AF%84%E6%9C%AC%E4%B8%8D%E5%88%86%E7%B4%85%E4%BF%9D%E5%96%AE.pdf
3.財團法人羅許基金會羅東博愛醫院創傷科主任 楊智傑:
http://www.pohai.org.tw/pohai/down/PGY/PGY_04/Surgery_6.pdf

二、英文文獻
(一)專著
1.Gosdin, James L. 2007. Title Insurance: A Comprehensive Overview. American Bar Association.
2.Gurses, Ozlem. 2016. Marine Insurance Law. Routledge.
3.Lawson, F. H., and B. S. Markesinis. 1982. Tortious Liability for Unintentional Harm in the Common Law and the Civil Law volume 1 Text. CUP Archive.
4.Matthews, Joseph. 2018. How to Win Your Personal Injury Claim. Nolo.
5.Outreville, J. François. 1998. Theory and Practice of Insurance. Springer Science & Business Media.
6.Reavis, Marshall Wilson. 2012. Insurance: Concepts & Coverage. FriesenPress.
7.Wilson, Reg. 1996. How to Insure Your Life: A Step by Step Guide to Buying the Coverage You Need at Prices You Can Afford. Silver Lake Publishing.

(二)期刊論文
1.Ciocco, Antonio. 1936.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of the modern Study of constitution. Bulletin of the Institute of the History of Medicine 4:23-38.
2.Richmond, Douglas R. 2008. Drunk in the Serbonian Bog: Intoxicated Drivers’ Deaths as Insurance Accidents. SEATTLE UNIVERSITY LAW REVIEW 32:83-98.
3.Tucker, William .B., and William. A. Lessa. 1940. Man: A Constitutional Investigation, The Quarterly Review of Biology15:265-289.
4.Witt, John Fabian. 2001. Toward a New History of America Accident Law: Classical Tort Law and the Cooperative First Party Insurance Movement. Harvard Law Review114: 691-696.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無相關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