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14.86) 您好!臺灣時間:2025/03/20 07:29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蔡吉兒
研究生(外文):TSAI, JI-ER
論文名稱:銀髮族選擇入住安養住宅之影響因素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A Study of the Key Factors on Selecting Elderly Housing for Seniors
指導教授:陳欽雨陳欽雨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CHEN, CHIN-YEU
口試委員:張力黃郁琮
口試委員(外文):ZHANG, LIHUANG, YU-TSUNG
口試日期:2019-06-18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世新大學
系所名稱:企業管理研究所(含碩專班)
學門:商業及管理學門
學類:企業管理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9
畢業學年度:107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71
中文關鍵詞:高齡社會銀髮族老人住宅影響因素
外文關鍵詞:aged societyseniorselderly housingkey factors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0
  • 點閱點閱:305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5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目前台灣老年人口佔總人口比例14.3%,已經達到WHO所定義的「高齡社會」。受到少子化的衝擊,人口結構的改變及社會型態的轉變,價值觀也隨著受到影響,老人居住型態也跟以往有所不同,如今不再是養兒防老,不少銀髮族的自主性與獨立性增強,老人住宅為近幾年來新的老年安養型態。因此,本研究以入住老人公寓的長者為研究對象,針對入住者、管理者、照護者、家屬多方面進行深度訪談,運用次級資料分析,歸納出銀髮族選擇入住安養住宅之影響因素。
研究結果發現:台灣65歲以上的老人,有一半認為與子女同住是最理想的居住方式。高教育經濟能力佳之老人對於安養居住的選擇上比受教育較低的老人更有自主性和想法,高教育與高所得具有顯著正向影響。由於現代人生育率下降,雙薪家庭的子女對於年老者無法照護,使老年人與子女同住的可能性也跟著降低,而未婚或獨居者進住老年人安養機構的意願也比較高,擁有的子女數相對也是具有顯著正向影響。另外,入住的長者對安養住宅所提供的環境品質、專業的醫療照護為最優先的考量,若政府有補助更能增加入住意願。在政府推動在地老化和在地安養的同時,本研究結果可協助於瞭解銀髮族群選擇入住安養住宅的影響因素,提供政府擬訂老人住宅政策規劃,民間業者市場之行銷策略參考。

Recently, the elderly in Taiwan accounts for 14.3% of the total population and has reached the " aged society " as defined by the WHO. In addition
, the change of family structure and decrease of new birth triggered,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social patterns,values are also affected. The living patterns of the elderly are also different from those of the past. For fostering children to defend aged, the autonomy and independentce of many elders have been strengthened, and the elderly housing has been a new support pattern for the elderly in recent years. Therefore, this study takes the elderly who are staying in the apartment of the elderly as the research object, carring on the in-depth interview to the seniors, the manager, the caregiver, the family member in many aspects, and usesing the secondary data analysis for selection of elderly housing the influence factor.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half of the elderly people over the age of 65 in Taiwan think that living with their children is the ideal way to live. The elderly with good economic ability in higher education have more autonomy and idea in the choice of supporting residence than the elderly with lower education, and the higher education and income have significant positive effects. As a result the decline in the fertility rate of modern people, for dual-earner household, who are unable to care for the elderly, making it less likely. The the elderly will live with their children, while unmarried or solitary persons selection of elderly housing improve the willingness, and number of children owned relatively also h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effect. In addition, the environmental quality, professional medical care and the selection of elderly housing become the highest priority factor, if the government has subsidy increases the willingness to stay the governments promotion aging in place, The results indicate key factors for seniors selection of elderly housing, provide the government to formulate the housing policy plan for the elderly, and offer the marketing strategy reference of the private sector market.

中文摘要 I
英文摘要 II
目次 III
圖目錄 V
表目錄 VI
第壹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 1
第二節 研究動機 4
第三節 研究問題及目的 5
第四節 解釋名詞 6
第五節 論文架構 8
第六節 研究流程 9
第貳章 文獻探討 11
第一節 老人相關發展理論 11
第二節 老化衍生之老人問題 13
第三節 國內老人住宅之發展概況 14
第四節 銀髮族選擇入住安養住宅之研究彙整 19
第五節 國外安養制度及老人住宅 22
第參章 研究設計 31
第一節 研究設計 31
第二節 研究架構 31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對象 32
第四節 受訪機構簡介 34
第五節 訪談大綱 36
第肆章 研究結果 38
第一節 次級資料分析結果 38
第二節 深度訪談結果 42
第三節 訪談結果綜合評述 50
第伍章 結論與建議 51
第一節 研究結論 51
第二節 實務建議 53
第三節 研究限制及後續研究方向 54
參考文獻 56
圖 目 錄
圖1-1 中華民國人口推估 2
圖1-2 各國65歲以上人口佔總人口比率 2
圖1-3 扶養比 3
圖1-4 研究流程圖 10
圖3-1 研究架構 32
表 目 錄
表1-1 台灣老化指標 1
表1-2 台灣老人居住狀況統計表 3
表2-1 Erikson 1950心理發展理論之發展任務和危機 12
表2-2 老人住宅、老人福利機構與老人公寓三者之比較 17
表2-3 台灣老人住宅與老人公寓現況 18
表2-4 影響銀髮族選擇入住安養住宅研究整理 20
表3-1 訪談入住者基本資料 33
表3-2 訪談工作人員基本資料 33
表3-3 受訪機構介紹表(一) 34
表3-4 受訪機構介紹表(二) 35
表4-1 65歲以上老人理想居住方式 39
表4-2 訪談內容及影響因素結果 50




中文文獻
大紀元生活網(2014)。華人社區老齡化問題嚴重-美國養老福利解讀。取自http://www.epochtimes.com/b5/14/5/16/n4157018.htm,2014/05/14。
內政部營建署(2008)。整體住宅政策及住宅法草案介紹-高齡化社會與老人住宅之開發實現。社區發展季刊,第121卷,頁14-25。
中華民國老人福利推動聯盟(2019)。現況與問題,高齡化住宅政策議題。取自http://www.oldpeople.org.tw/ugC_WelfareTopic_Detail.asphidWelfareTopicCatID=8&hidWelfareTopicID=25,2019/04/04。
沙依仁(1993)。高齡學。台北市: 五南圖書。
伊佳奇(2018)。蓬勃發展的日本高齡住宅,值得台灣省思(上)。健康遠見,取自https://health.gvm.com.tw/webonly_content_18530.html,2018/07/03。
李梅英(2008)。趨勢?商機?福利?-台灣老人住宅發展趨勢之系統分析。東吳大學社會學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北市。
李鴻梅、張偉雄(2010)。台灣銀髮族選擇養生村之決定因素探討-以悠然山莊為例。運動健康與休閒學刊,第18期,頁67-76。
邱素琚(2013)。公辦民營老人住宅服務角色功能初探-以中山老人住宅為例。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科學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北市。
邱慧寧(2002)。影響台灣地區民眾選擇銀髮社區因素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高雄市。
吳志超(2015)。戰後嬰兒潮與大退休潮 您們能做甚麼?。線上資料,存取自http://www.ees.fcu.edu.tw/wSite/public/Attachment/f1427160690235.pdf,2015/03/23。
林松齡(1993)。老人社會支持來源與老人社會需求: 兼論四個社會支持模式。東海大學公行系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中市。
風傳媒國際新聞(2016)。芬蘭長照轉向「在家養老」 政府積極協助75歲以上老人獨立生活。取自https://www.storm.mg/article/126959,2016/06/07。
陳亭伃、范淑玲、李彥晴、洪妙慧、楊雅雯、劉宜欣、魏上惠(2016)。中高齡者入住老人住宅選擇因素之探討。朝陽科技大學銀髮產業管理系畢業專題,台中市。
涂玉山(2001)。大高雄地區中老年人對老人住宅之分析及老人住宅行銷策略之探討。義守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高雄市。
孫素貞(2007)。銀髮族進住養生社區意願及其相關因素。國立台灣大學醫療機構管理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北市。
陳政雄(2006)。老人住宅整體規劃理念。台灣老年醫學雜誌,第1卷,第3期,頁122-139。
陳肇南、史培爾(1990)。台灣地區現代化過程中對老人的居住安排之影響。人口變遷與經濟社會發展研討會論文集,頁535-551。
國家發展委員會(2018)。中華民國人口推估報告(2018-2065)。台北市。
國家發展委員會(2018)。扶養比與扶養比報告。台北市。
國家發展委員會(2013)。人口老化專輯。台灣經濟論衡,第11卷,第10期,線上資料,取自https://www.ndc.gov.tw/Content_List.aspx?n=087C244EF67269C2 2013/10/01。
許瓊方(2005)。國人對老人養生村住宿意願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嘉義市。
張雅惠(2006)。台灣高齡者居住型態選擇之研究:兼論台灣老人住宅政策。國立政治大學地政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北市。
商周良醫健康網(2017)。在澳洲,老人都一個人住,為什麼他們不害怕 「孤獨死」?。取自https://health.businessweekly.com.tw/AArticle.aspx?id=ARTL000096465,2017/08/29。
曾慧燕(2008)。美 國 老 人 公 寓 頤 養 天 年。取 自http://teastation.pixnet.net/blog/post/24285621 ,2008/12/07。
曾怡禎(2005)。我國老人住宅產業發展策略與挑戰。台灣經濟研究月刊,第18卷,第10期,頁31-38。
曾思瑜(1995)。我國自費老人安養設施與日本的高齡者住宅制度。空間雜誌,第72期,頁76-81。
傅家雄,1991,老年與老年調適。台北:正中書局。
黃田昌人、黃千桓(2012)。「小而廣」的日本高齡住宅。熟年誌,第二期,頁48-49。
黃耀榮(2006)。實現「在地老化」之終生住宅發展形式探討。台灣老年醫學雜誌,第1卷,第3期,頁138-150。
葉亭宜(2015)。老人住宅居住者之居住生活狀況調查研究:以臺北市中山老人住宅為例。東吳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北市。
萬文隆(2004)。深度訪談在質性研究中的應用。生活科技教育月刊,第37卷,第4期,頁17-23。
廖佳展(2008)。老人住宅公共空間規劃設計之研究-以長庚養生文化村為例。國立政治大學地政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北市。
齊力(1997)。人口老化與老年照護--大台北地區中年人的老年居住安排期望。台北市:巨流。
劉燕瑩(2000)。都會區中齡者對連貫性照顧退休社區態度之研究-以台北市為例。長庚大學管理學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桃園市。
劉家駒、謝美婷(2008)。我國養生村工作人員工作投入、工作滿意、工作壓力與人員工作績效關係之研究。亞東學報,第28期,頁P95 - 104。
蔡耀如(2007)。銀髮族安養住宅顧客入住意願之探討-以長庚養生文化村為例。長庚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桃園市。
蕭志同、翁瑜鴻、姚名鴻(2010)。台灣老人住宅產業發展之系統動態學模型。臺灣企業績效學刊,第3卷,第2期,頁207-229。
簡玉坤(2004)。老年人心理壓力及因應之道:生物-心理-社會整合模式。護理雜誌,第51卷,第3期,頁11-14。
謝高橋(1994)。老人需求與老人福利措施。社區發展季刊,第76卷,頁180-189。
龔文華(2004)。高齡者進住養生文化村意願之影響因素。長庚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桃園市。

英文文獻
Bartholomew, K., & Horowitz, L.M. (1991). Attachment styles among young adults: A test of a four-category model.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61, 226-244.
Brown, R. J. & Zhang, Ying. (2006). Senior housing an intergeneration solution. Journal of Housing for the Elderly.20(1/2), 75-96.
Bowlby, J. (1973). Attachment and Loss: Vol.2. Separation: Anxiety and Anger. New York: Basic Books.
Bowlby, J. (1979). The Making and Breaking of Affectional Bonds. London: Tavistock.
Clark, W. (2005).What do seniors spend on housing? Statistics Canada Catalogue, 11(8), 2-8.
Christine, L., Dennis, P., & David, J. (1996). Living arrangements of minority elders. The Journals of Gerontology, 51B (1), 42-48. doi.org/10.1093/geronb/51B.1.S42.
Crandall, R. C. (1980). Gerontology : A behavioral science approach. Reading. Massachusetts: Addison- Wesley.
Fonad, E., Robins, Wallin, T.-B., Heikkil.., a, K., & Emami, A. (2006). Moving to and living in a retirement home;focusing on elderly people's sense of safety and security. Journal of Housing for the Elderly, 20, 45-60.
Janet, M., Gordon, F. & Christine, L. (1997) Immigrant and non-immigrant living arrangements among america’s white, hispanic, and asian elderly population.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ology and Social Policy, 17(9/10), 57-79.
Janet, M. (1998). Living arrangement transitions among America's older adults.The Gerontologist, 38 (4), 434-444.
John R. Wilmoth. (1998). Deceleration in the age pattern of mortality at olderages.
Demography,35(4), 391-412.
Kingest, P., Bernard, M., Biggs S., & Nettleton, H. (2001). Assessing the health impact of age-specific housing. Health and Social Care in the Community, 9 (4), 228-234.
Kingest, P., Bernard, M., Biggs S., & Nettleton, H. (2001). Assessing the health impact of age-specific housing. Health and Social Care in the Community, 9 (4), 228-234.
Lawton, M. P.,(1998). Three Functions of the Residential Environment. Journal of Housing for the Elderly, 5,35-50.
Maslow, A.H. (1987). Motivation and Personality. New York:Haper & Row.
Malhotra, N. K. (1993). Marketing Research: An Applied Orientation.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 Hall.
Miller, W. L., & Crabtree, B. F. (1992) Depth interviewing: The long interview approach. Research Methods for Primary Care: Vol.2. Tools for Primary Care Research, 194-208.
Ravitz, M. J. (2000). The aged in American society. Journal of Family and Consumer Sciences. 92(2), 1-4.
Rosenfeld, J. & Popko, J (2010) Home, community, and gerontocracy:Forcasting the future of senior housing. Generations. 3(Fall) , 61-69.
Tanja, T. & Candace, K. (2011). Finnish seniors move to a senior house: Examining the push and pull factors. Journal of Housing for the Elderly, 25(11), 50-71.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無相關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