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部(2018年7月31日)。臺灣社區通【網站內容】。取自:https://communitytaiwan.moc.gov.tw/Category/List/%E9%97%9C%E6%96%BC%E7%A4%BE%E9%80%A0#tab1
王雅蕾、劉兆隆(2017)。鹿港文化觀光發展政策之執行:以利害關係人角度。中國地方自治,10,25–55。
江明修(1997)。公共行政學理論與社會實踐。臺北市:五南。
朱柔若(譯)(1996)。社會科學研究方法與資料分析(原作者:Herzog, T.)。臺北:揚智文化。
交通部觀光局(2017)。Tourism 2020–臺灣永續觀光發展方案。觀光大國行動方案(編號:1060044375),未出版。
李永展(2009)。全球時代下的臺灣社區營造。國家與社會,7,1–27。
李宗鴻、詹芬樺、王瓊慧(2017)。傳統農村社區居民參與社區觀光發展:以雲林林北社區為例。管理實務與理論研究,11(1),49–62。
胡木成、李秀玉(2017)。公司利關人相關問題之探討。華人經濟研究,15(2),1–11。
胡幼慧(1996)。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主義研究實例。臺北市:巨流。
紀坪(2011)。社子島開發案之利關人態度研究(碩士論文)。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5d7m5b夏鑄九(1990)。都市過程、都市政策和參與性的都市設計制度。建築學報,1,137–152。
張育銓(2014)。花蓮明星級社區發展觀光的限制與可能性。育達科大學報,39,1–18。
張凱智、宋秉明(2011)。社區觀光發展態度關係模式建構之研究。戶外遊憩研究,24(1),31–55。
郭漢鍠、阮炳嵐、蔡吉祥、傅志雄(2018)。論社造休閒遊憩之研究–以臺灣雲林縣古坑鄉棋盤社區為例。國立虎尾科技大學學報,34(1),53–64。
曾旭正(2007)。臺灣的社造。臺北市:遠足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彭衍順、鄭蕙玲、張嘉玲、李建虹(2010)。彰化市福田社造模式之探討。嘉南學報,36,532–542。
黃振誼、徐健進、陳順輿(2011)。從利關人角度探討纜車對貓空觀光永續發展之影響。育達科大學報,26,67–102。
黃國彥(2000年12月)。國家教育研究院【網站內容】。取自:http://terms.naer.edu.tw/detail/1309184/
葉立誠、葉至誠(1999)。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臺北:商鼎文化。
葉智魁(2006)。休閒研究休閒觀與休閒專論。臺北市:品度。
臺北市文山區公所(2009年3月19日)。文山區志【網站內容】。取自:https://wsdo.gov.taipei/News.aspx?n=B767FCA09051C70F&sms=282715B3920FF7E9
臺北市政府(2018)。臺北市文山區都市計畫主要計畫(第二次通盤檢討)案。臺北市都市計畫書(編號:10760509251),未出版。
臺北市政府(2018)。臺北市內湖區都市計畫通盤檢討(主要計畫)案。臺北市都市計畫書(編號:10800907771),未出版。
劉立偉(2008)。社造的反思:城鄉差異的考量、都市發展的觀點、以及由下而上的理念探討。都市與計劃,35(4),313–338。
鄭健雄(2011)。休閒與遊憩概論–產業觀點(二版)。臺北市:雙葉書廊。
潘淑滿、蔡青墉、楊榮宗(2000)。評估『社區總體營造』在現階段推行社區發展工作之成效:都市社區落實草根民主的可能途徑。社會工作學刊,6,87–122。
羅元鴻(2016)。休閒產業的創新經營模式–新港文教基金會發展社區休閒產業為例。高應科大體育學刊,15,218–227。
蘇昭英(2009年9月24日)。文化部臺灣大百科全書【網站內容】。取自:
http://nrch.culture.tw/twpedia.aspx?id=3972
Bammel, G. & Burrus Bammel, L. L.(1982). Leisure and Human Behavior. Iowa: Brown.
Bainbridge, W. S.(1989). Survey Research: A Computer–Assistant Introduction. Belmont, CA: Wadsworth.
Dumazedier, J.(1967). Toward a Society of Leisure. New York: Free Press.
Dunn, W. N.(2004). Public Policy Analysis: An Introduction.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 Hall.
Donaldson, T. & Preston, L. E.(1995). The stakeholder theory of the corporation: concepts, evidence, and implications.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20(1), 65–91.
Freeman, R. E.(1984). A Stakeholder Approach to Strategic Management. Boston: Pitman.
Mitchell, R., Agle, B. & Wood, D.(1997). Toward a Theory of Stakeholder Identification and Salience: Defining the Principle of Who and What Really Counts. 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22(4), 853–886.
Savage, G. T., Nix, T. W., Whitehead, C. J. & Blair, J. D.,(1991). Strategies for Assessing and Managing Organizational Stakeholders. Academy of Management Executive, 5(2), 61–75. DOI: 10.2307/4165008.
Yin, R. K.(2014). Case Study Research: Design and Methods(5th ed.). Thousand Oaks, CA: S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