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中文部分(依照筆畫順序)
王開府 (2008)。心智圖與概念模組在語文閱讀與寫作思考教學之運用,國文學報,43 期,頁 268。
周文欽(1995)。心理與教育測驗。臺北:心理。
林慧珊(2011)。心智圖教學對五年級學童創造力與語文學習態度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教育學系課程與教學研究所,臺南市。林慧珊(2012)。心智圖教學對五年級學童創造力與語文學習態度之影響。教育研究論壇,4(1),219-251。
林品辰(2016)。心智圖法融入國小四年級奈米科技教學對學習成就和學習態度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台北市。曲智男(2012)。創意是這樣畫出來的。新北市:博誌文化。
余民寧(2006)。影響學習成就因素的探討。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73,11-24。
吳武典(2000)。輔導原理。臺北:心理。
范揚紹(2008)。心智圖法在國小中年級學童植物的構造概念教學應用成效之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台北市。
柯華葳:〈促進國際閱讀素養研究(PIRLS)最新發現──臺灣需要更多「閱讀策略」教學〉,《親子天下》,2007 年 9 月號,頁 152-158。
孫易新(2002)。《心智圖法 Mind MappingR 基礎篇—多元知識管理系統 1》(板橋:耶魯,2002 年),頁 13。
孫易新(2002)。:《心智圖法 Mind MappingR 進階篇—多元知識管理系統 2》(板橋:耶魯,2002 年),頁 13-14。
孫易新 (譯) (2007)。(原作者:Buzan, T. & Buzan, B.)。 心智圖聖經 。台北:耶魯國際。(原著出版年:2003年)。
孫易新(2014)。心智圖法理論與應用。台北:商周出版。
許素甘(2004)。展出你的創意 — 曼陀羅與心智繪圖的運用與教學 。台北:心理出版社。
郭生玉(2004)。心理與教育測驗。臺北:精華。
歐滄和(2002)。教育測驗與評量。臺北:心理。
張芳全(2010)。多層次模型在學習成就之研究。臺北:心理。
黃淑娟(2003)。原住民國中生的學習動機、學習策 略與學業成就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彰化縣。劉蘊芳(譯)(1999)。(原作者:M. Gelb,1998)。7Brains-怎樣擁有達文西的七種天才(How to think like Leonardo da Vinci)。台北:大塊文化。
蔡承志(譯)(2010)(原作者:Tony Buzan,2007)。 超高效心智圖學習法( The Buzan Study Skills Handbook)。台北:商周出版。
鄭琇方(2007)。「心智圖法作文教學方案對國小二年級學童寫作 能力表現與寫作興趣之影響」,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資處輔導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新竹縣。羅玲妃(譯)(1997)。Barry Buzan & Tony Buzan著。心智繪圖思想整合利器。臺北:一智企業。
吳明隆(2007)。 SPSS 操作與應用-變異數分析實務。台北市:五南。
貳、英文部分(依照英文字母順序)
Buzan, T. (2005). The ultimate book of mind maps. London: Thorsons
Goldberg, C. (2004). Brain friendly techniques: Mind mapping. School Library Media Activities Monthly, 21 (3), 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