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14.87) 您好!臺灣時間:2024/12/03 00:35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黃玉伶
研究生(外文):Yu-Ling,Huang
論文名稱:運動教育模式對學生學校態度之探討-以台南地區國中生為例
論文名稱(外文):Discussion on the attitude of sports education mode to students''learning - Take the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n Tainan as an example
指導教授:黃鈺淳黃鈺淳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樹德科技大學
系所名稱:會展管理與貿易行銷碩士學位學程
學門:商業及管理學門
學類:貿易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8
畢業學年度:107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78
中文關鍵詞:運動教育模式學生學習態度體育教學
外文關鍵詞:sports education modelstudent learning attitudephysical education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
  • 點閱點閱:145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近年來無論報章雜誌或教師工作坊都大力推動創新教學,但以筆者為例卻從未在自己的同事身上看到有人真正導入創新教學模式進入第一線教學現場,在進修時為完成自己的研究論文,嘗試引進運動教育模式到自己的授課班級中觀察,願將所得到的經驗紀錄並分享給有志嘗試的教育從業人員。
本研究旨在研究應用「運動教育模式」導入體育課教學後對國中學生的學習動機與學習表現之影響,研究對象為台南地區的國中師生,共計6人,分成教師2人,與學生4人。研究結果如下:
1.接受「運動教育模式」之國中學生其體育科「學習意願與學習成就」顯著高於傳統教學方式下的學生。
2.接觸「運動教育模式」之教師對此種創新教學抱持高度的肯定,未來也將持續拓展到其他班級與課程。
In recent years, both newspapers and magazines and teacher workshops have promoted innovative teaching. However, in the case of the author, I have never seen someone in my colleague actually introduce the innovative teaching mode into the first-line teaching scene. In order to complete my research papers during the training, Try to introduce the sports education model to observe in your own class, I hope that the experience gained will be recorded and shared with the educational practitioners who are willing to try.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study the impact of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sports education model" into the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on the learning motivation and learning performance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The research object is the middle school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the Tainan area. a total of 6 people, Divided into 2 teachers and 4 students. The research results are as follows:
1. The "study willingness and learning achievement" of the physical education students in the "sports education mode"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students in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
2. Teachers who are exposed to the “Sports Education Model” are highly affirmed by this innovative teaching and will continue to expand into other classes and courses in the future.
中文摘要……………………………………………………………………I
英文摘要…………………………………………………………………..II
誌謝……………………………………………………………………….III
目錄……………………………………………………………………….IV
表目錄…………………………………………………………………….VI
圖目錄……………………………………………………………..……. VII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2
第二節 研究目的………………………………………………….4
第三節 名詞解釋………………………………………………….5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7
第五節 研究流程………………………………………………….9
第二章 文獻探討………………………………………………………...12
第一節 運動教育模式相關研究………………………………...12
第二節 學習態度相關研究……………………………………...28
第三節 持續使用意圖…………………………………………...47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實驗流程介紹……………………………………..55
第一節 研究對象………………………………………………..55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設計 ………………………………………57
第三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方式…………………………………..61
第四章 資料分析結果與討論…………………………………………..63
第一節實施運動教育模式的意圖………………………………63
第二節 實施現況………………………………………………..65
第三節 深度訪談………………………………………………..68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70
第一節 結論……………………………………………………..70
第二節 後續研究建議…………………………………………..71
參考文獻…………………………………………………………………73
1.王文宜、陳婷婷 (2015)。體育課無動機量表中文化後的信度與效度:以國小和國中學生為對象。臺灣運動心理學報,15(2),1-17。
2.王文宜、陳毅芬、周麗卿 (2015) 。運動教育模式對排球技能學習成效及體育課學習動機之影響。運動與健康研究,4(1),39-47。
3.王泓翔 (2012)。合作學習對國中二年級體育低成就學生籃球學習成效與同儕關係之影響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4.王亮期 (2010)。舞獅教學.運動教育模式─以桃園縣海湖國小為例。學校體育,118,78-84。
5.何子安 (2002)。運動教育模式與社會發展的初探。中華體育,16(3),109-114。
6.何全進 (2001)。籃球選手目標取向,教練領導行為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體育學院,臺中市。
7.李世雄 (2007)。理解式球類教學法與傳統教學法對高中足球學習效果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8.李炯煌 (2003)。教練領導行為與選手內在動機之相關研究。體育學報,34,123-134。
9.施博隆 (2005)。理解式教學與傳統式教學對國小學童樂樂棒球擲準學習效果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師範學院。臺北市。
兒童福利聯盟文教基金會 (2012)。兒童運動狀況調查報告。(2017/11/6)擷取自https://www.children.org.tw/research/detail/70/531
10.周宏室 (1999)。連動教育的實施。刊載於教育部台灣省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運動教育教學手冊。教育部台灣省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
11.周宏室(2002):運動教育學。臺北:師大書苑。
12.周宏室、潘義祥 (2003)。運動教育學。臺北:師大書苑。
13.周建智 (2003)。創意教師 VS. 創造力學生「擴散式之體育教學策略對學童之腦力激盪與獨立思考能力的影響:以探索式運動遊戲教育課程介入為例」 (國家教育中程計畫 研究成果報告書編號:編號:0910200044)。臺北:教育部。
14.林正達 (2007)。學校體育教材教法與評量–籃球。國立教育資料館。
15.林佩瑾 (2009)。臺北市國小學童游泳體育課學習動機與學習成效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16.林季燕 (2003)。以自我決定理論預測籃球選手滿足感和退出意圖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桃園縣。
17.林季燕 (2010)。知覺教師自主支持與自主支持學習氣氛對大學生18.體育課學習動機的脈絡影響 (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體育大學,桃園縣。
19.林季燕、季力康 (2003)。運動動機量表之編製—信度與效度分析。臺灣運動心理學報,2,15-32。
20.林季燕、馮家瑜 (2008)。以自我決定理論預測大專體育課學生動機、興趣及努力之研究。臺中教育大學體育學系系刊,3,1-8。
21.林添興 (2009)。臺北市國小學童體育課體育課學習動機與學習成效之研究。
22.林博仁、邱秀貞、黃清雲 (2007)。桌球創意教學-運動教育模式。嘉大體育健康休閒期刊,6(1),26-33。
23.林靜萍 (2009)。運動教育模式在國中「健康與體育學習領域」應用之行動研究。臺灣運動教育學報,3(2),1-21。
24.涂琨煒 (2011)。教師自主支持對國小學生體育課動機之影響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大學,桃園縣。
25.涂慶波 (2010)。扯鈴體育課學習動機及訓練滿意度對學習成效之影響-以臺南縣國小學生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台中市。
26.張永賢 (1997)。國小學童參與運動內在動機之探討。學校體育, 7(4) ,34-39 。
27.張志銘、施文益、翁旭昇、賴永僚 (2012)。比較資訊科技融入體育教學與傳統式教學效果之研究-以桌球短反手推擋技術為例。中原體育學報,1,123-131。
28.張家銘、陳正專 (2010)。南投地區國小學童體育課運動樂趣與學習滿意度之相關研究。運動休閒餐旅研究,5(2),141-157。
29.許建民、高俊雄 (2006)。青少年休閒參與動機模式之研究。大專體育學刊,8(3),51-63。
30.陳其昌、謝文娟 (2009) 。領導風格對動機的影響。大專體育學刊,11(2),31-45。
31.陳其昌、王俊明 (2008)。大專院校女子排球選手知覺教練領導行為和運動目標取向對運動動機的影響。排球教練科學 ,12, 27-39。
32.陳昭宇 (2004)。探究遊戲在體育教學的價值:經驗學習理論的應用。中華體育季刊,30(2),97-104 。
33.陳昭宇 (2004)。運動教育模式之理論與應用─以籃球課程為例。台灣運動教育學報,14(4),114-126。
34.陳偉瑀 (2007)。技職院校學生自我調整學習能力對體育課運動技能學習之相關研究。花蓮教育大學學報,24,123-138。
35.陳傳吉 (2004)。合作學習策略對於國中學生體適能訓練成效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嘉義大學,嘉義縣。
36.程琳 (2012)。青少年體育課基本心理需求、動機型態與目標取向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體育大學,桃園縣。
37.黃月嬋、趙信賓、李翠玲 (2005)。九年一貫健康與體育課程教學方案-運動教育模式的實踐。國教輔導,44(3),23-28。
38.黃政傑、林佩璇(1996)。合作學習。台北市:五南。
39.黃清雲 (2000) 。新科技在體育之應用-理論與實際。教育科技與媒體, 46,2-12。
40.黃朝嘉 (2009)。同儕教導訓練模式在精熟學習與合作學習情境下對高爾夫球推桿技能學習成效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嘉義大學,嘉義縣。
41.潘義祥 (2013)。個人與社會責任教學融入運動教育模式之整合課程規劃。中華體育季刊 ;27(2),105-112。
42.葉秀煌 (2011)。同儕互動回饋策略在合作學習情境下對木球學習成效與動機之研究。體育學報,44(1),131-144。
43.蔡明昌 (2010) 。運動教育模式應用於國民小學體育教學之行動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44.詹清霖 (2012)。運動教育模式對國小學童樂樂棒球比賽表現與團隊凝聚力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大學,桃園縣。
45.劉義群 (2004)。不同性質體育課程學生的知覺動機氣候、自決能力、參與動機與滿意度之研究。北體學報,12,123-135。
46.蔡宛庭 (2009)。國民小學舞蹈社團學童參與動機、學習滿意度及學習成效之研究-以臺中縣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臺灣體育大學,臺中市。
47.蔡銘仁 (2007)。國中生體育課參與動機及其身體活動的探討-應用自我決定理論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48.蔣憶綺、季力康 (2013) 。無動機模式在體育課之應用。中華體育季刊 27 (4),343-349。
49.賴惠玲 (2015)。角力選手運動熱情與運動表現的關係:無動機的中介效果 (未出版碩士論文)。臺灣體育運動大學,臺中市。
50.蕭瑞亞 (2012)。臺北市國小學童學校運動社團參與動機與學習成效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51.謝丙南 (2011)。小型學校的運動教育模式課程以樂樂棒球教學為例。學校體育,125,109-111。
52.謝瑩蓉 (2012) 。賦權運動模式與運動教育模式對國中生籃球課學習效益之影響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大學,桃園縣。
53.鍾畯豐、黃培竣、陳志明 (2010)。理解式球類教學法應用於運動教育模式-以五人制足球教學為例。休閒運動保健學報,3,132-146。
54.闕月清 (1999)。體適能課程活動設計。臺灣省學校體育,9(3),28-33。
55.蘇美如、黃英哲 (2009)。國小體育教師支持和學生體育課參與動機歷程之關係--應用自我決定理論。臺灣運體心理學報,14,33-50。
56.襲長城、柴全義、王東 (2008)。怎樣打後衛。臺北市:國家出版社。
57.孫民治 (2008)。籃球運動教程。台北市:大展出版社有限公司。

58.Siedentop, D. (1994). Sport education: Quality PE through positive sport experiences. Champaign, IL: Human Kinetics.
Siedentop, D., Hastie, P.A., & van der Mars, H. (2011). Complete Guide to Sport Education(3nd ed.). Champaign, IL: Human Kinetics.
59.Siedentop, D., Mand, C., & Taggart, A. (1986).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and curriculum strategies for grades 5-12. Mountain View, CA: Mayfield.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無相關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