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98.82.120.188) 您好!臺灣時間:2024/09/11 19:25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林宗德
研究生(外文):Tsung-Te Lin
論文名稱:臺灣性侵害防治教育教學成效之後設分析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A Meta-analysis Learning Effects of School Sexual AssaultPrevention Education in Taiwan
指導教授:施俊名施俊名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樹德科技大學
系所名稱:人類性學研究所
學門:其他學門
學類:其他不能歸類之各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9
畢業學年度:107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41
中文關鍵詞:性侵害性侵害防治教育後設分析
外文關鍵詞:Sexual assaultSchool sexual assault prevention educationMeta-analysis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0
  • 點閱點閱:313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84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3
本研究旨在透過後設分析法(meta-analysis),探討臺灣性侵害防治教育教學之成效,並進一步探討影響性侵害防治教育教學成效之變項,分析其對性侵害防治教育成效之影響。主要蒐集台灣1999年至2018年,以學生為研究對象之性侵害防治教育教學相關文獻,經搜尋且經篩選後符合研究需求之文獻,計有24篇。
研究採用Hedges 與Olkin(1985)的技術進行分析,並進一步探討各種可能造成效果量差異之調節變項。此外,以同質性檢定分析各研究之間的顯著水準和效果量大小是否有顯著差異存在,同時也採用Rosenthal(1991)Fail-safe N的方法,檢驗出版偏誤對研究結果之影響。
研究結果顯示性侵害防治教育教學可提升成效。其中,以性侵害防治知識效果量最高.56,達中等效果;其次行為意向效果量為.53,達中等效果;再者為自我效能效果量.38,接近中等效果;而性侵害防治態度之效果量僅為.04,未達小效果。由於性侵害防治教育教學成效之效果量間存有異質性,故進一步探討調節變項,分析發現,除了出版年代、學科領域及教學週數之外,其餘文件特徵及教學特徵皆會調節性侵害防治教育教學之效果,進而影響學生在性侵害防治知識、行為意向以及自我效能上的學習成效,而在性侵害防治態度部分則比較不受上述因素影響。最後提出建議,以供未來參與性侵害防治教育教學者、學校或相關機構以及後續學術研究之參考。
This study analyzed and synthesized findings from selected studies conducted from 1999 through 2018 regarding effects of school sexual assault prevention education on students’ sexual knowledge in Taiwan. This purpose was achieved using meta-analysis. Twenty-four studies that met selected criteria were included in the meta-analysis. A weighted effect size method developed by Hedges and Olkin was calculated using all studies.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were as follow: (1)The school sexual assault prevention education program could enhance sexual assault prevention knowledge, attitude, intention of sexual assault prevention behavior, self-efficacy, especially sexual assault prevention knowledge. (2)The moderator analyses indicated that all independent variables except year of publication, time of each intervention and total intervention time were significantly related to effects of sexual assault prevention on students’ sexual assault prevention knowledge, attitude, intention of sexual behavior, self-efficacy.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have provided some suggestions for government authorities on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element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leaders and teachers, and ongoing studies on sexual assault prevention.
目錄
摘要 I
ABSTRACT III
誌謝 VI
目錄 V
表目錄 VII
圖目錄 VI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重要性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8
第三節 研究問題 8
第四節 名詞釋義 9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12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3
第一節 性侵害防治教育的內涵與課程內容 13
第二節 性侵害防治教育的教學理論基礎 24
第三節 性侵害防治教育教學策略 30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41
第一節 研究方法 41
第二節 研究架構 43
第三節 研究流程 44
第四節 資料處理 51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59
第一節 性侵害防治教育教學之內容分析 59
第二節 性侵害防治教育教學之效果量分析 70
第三節 影響性侵害防治教育教學成效之調節變項分析 78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12
第一節 結論 112
第二節 建議 117
參考文獻 121
壹、 中文部分 120
貳、 英文部分 125
附錄 127
附錄一 後設分析編碼表 127
附錄二 後設分析SPSS整合程式 131
附錄三 性侵害防治教育教學成效研究樣本 132



表目錄
表1-1-1 性侵害事件通報案件統計表 02
表1-1-2性侵害通報事件中被害人年齡分布概況 03
表1-1-3性侵害通報事件中被害及加害者兩造關係別概況 04
表2-1-1性侵害防治教育綱要總體參考架構 17
表2-1-2 國內各年級性侵害防治教育內容大綱 18
表3-3-1篩選來源過程納入之篇數 48
表3-4-1 值與 值的對照表 61
表3-4-2 對應於各種 與 的成功率改變 63
表4-1-1 性侵害防治教育研究樣本教學主題篇數統計表 68
表4-1-2 文件特徵篇數統計表 70
表4-1-3 教學特徵篇數統計表 73
表4-1-4 研究方法篇數統計表 76
表4-2-1 性知識整體效果量分析摘要表 78
表4-2-2 性態度整體效果量分析摘要表 80
表4-2-3 行為意向整體效果量分析摘要表 82
表4-2-4 自我效能整體效果量分析摘要表 83
表4-3-1 文件特徵對性知識之調節效果分析摘要表 87
表4-3-2 教學特徵對性知識之調節效果分析摘要表 90
表4-3-3 文件特徵對性態度之調節效果分析摘要表 95
表4-3-4 教學特徵對性態度之調節效果摘要表 98
表4-3-5 文件特徵對行為意向之調節效果分析摘要表 104
表4-3-6 教學特徵對行為意向之調節效果分析摘要表 107
表4-3-7 文件特徵對自我效能之調節效果摘要表 112
表4-3-8 教學特徵對自我效能之調節效果分析摘要表 115


圖目錄

圖3-2-1 研究架構圖 51
圖3-3-1 研究流程 44
壹、中文部分
方韻(2012)。大學生性侵害防治教育課程內容需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市。
王財印、吳百祿、周新富(2004)。教學原理。台北:心理。
王雅婷(2011)。討論教學法對永續發展概念融入國中地理課程學習成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高雄市。
江沂洛(2014)。運用小紅帽自製遊戲式學習教材探討防治性騷擾議題之學習成效(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中教育大學,台中市。
吳秀碧主編(2001)。角色扮演在輔導上的應用。台北:教育部。
吳勝儒(2007)。特殊教育學校高職部學生性侵害防治教育學習效果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吳就君(1998)。國小學童防範性侵害自我保護教育課程設計。學生輔導,57,146-156。
吳裕益(2013)。後設分析。高雄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系上課講義,高雄市。
李佩珊、陳香廷、洪瑞兒(2018)。發展「性騷擾防治旁觀者教學課程」及實施成效研究。教育科學研究期刊,63(3),1-35。
周玫君、吳勝儒、唐紀絜、莊育芬(2009)。特殊教育學校高職部學生性侵害防治教育學習效果之研究。身心障礙研究,7(2),80-93。
林玉玫(2002)。性別教育課程對國小高年級學生性別知識、性別態度與自我保護技巧之輔導效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師範學院,台南市。
林妙香、林淑莉(1994)。互動式多媒體性教育教學教學方案對特殊教育學校高職階段智能障礙學生性知識的學習成效。特殊教育季刊,126,17-33。
林依潔(2014)。多媒體電腦輔助教學對高職特教班原住民學生性騷擾與性侵害防治與自我保護課程教學之成效(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林雨壕(2017)。情境式遊戲教材輔助國小性騷擾與性侵害防治課程學習效益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中教育大學,台中市。
林淑芳(2004)。四小時,教什麼?--國小中年級性侵害防治課程內涵之探討。兩性平等教育季刊,26,118-124。
林進材(2004)。教學原理。台北:五南。
林進材(2007)。教學理論與方法。台北:五南。
林寶山(1996)。討論教學的技巧。台北:師大書苑。
林寶山(1998)。教學原理與技巧。台北:五南。
祁好君(2010)。以親子學習單推廣家庭暴力與性侵害防治教育之成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市。
祁好君、林明傑、劉俊良(2011)。家庭暴力與性侵害防治親子學習單之成效研究。亞洲家庭暴力與性侵害期刊,7(1),13-46。
施俊名(2013)。後設分析spss整合程式。樹德科技大學人類性學所上課講義,高雄市。
洪玉真(2009)。以多媒體教學方案對特教學校高職部學生自我保護概念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東大學,台東縣。
胡雅各、林千惠(2012)。高職特教班性侵害防治教學成效之研究。臺灣性學學刊,18(2),1-30。
晏涵文、李蘭、白瑞聰、林燕卿(1992a)。幼稚園至國小六年級學生、家長及教師對實施性侵害防治教育內容需求研究。衛生教育雜誌,13,1-17。
晏涵文、李蘭、白瑞聰、林燕卿(1992b)。國一至高三學生、家長及教師對實施性侵害防治教育內容之需求研究。衛生教育雜誌,13,1-17。
馬信行(1998)。教育科學研究法。臺北:五南。
馬信行(2007)。後設分析之方法論問題之探討。量化研究學刊,1,170-183。
國家教育研究院(2000)。雙語詞彙、學術名詞暨辭書資訊網。2018 年 11月30日,取自http://terms.naer.edu.tw/detail/1315014/
張村語(2013)。人身安全保護及性侵害防治多媒體教材對高職特教班學生自我保護概念之實施效果(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張春興(2007)。教育心理學。台北:東華。
張淑敏、宋惠娟、秦毛漁(2004)。國小高年級學童性侵害防治課程教學效果之研究。慈濟護理雜誌,3(3),79-87。
張雯雯(2015)。繪本教學在國中智能障礙學生性侵害防治教育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市。
張嘉文(2013)。性侵害防治課程對國中特教班學生預防性侵害態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原大學,嘉義市。
教育部性別平等教育全球資訊網(1997)。性侵害防治教育綱要總體參考架構。2018 年 11月30日,取自https://www.gender.edu.tw/web/index.php/m3/m3_02_01?sid=32
許丞毓(2013)。臺灣近十年性教育教學成效之後設分析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樹德科技大學,高雄市。
許貝珮(2011)。三位國中教師在性侵害防治課程的實踐歷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許凱鈞(2005)。同儕性教育方案實施成效之研究─以高雄縣某科技大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樹德科技大學,高雄市。
郭乃華(2009)。多元媒體輔助教學對國中智能障礙學生性教育學習成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東大學,台東縣。
郭孟芳(2010)。以親子學習單實施性侵害防治宣導之研究—以雲林縣某國中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市。
陳金瑟(1999)。師院生《兒童性侵害防治》教學效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陳若璋(2000)。性侵害死角待補強。國魂,654,23-26。
陳惠美(1994)。互動式科技在博物館展示教育之應用。教學科技與媒體,16,36-44。報告(編號:SF544.7/6099),台北市:教育部。
曾杉圳(2004)。國小六年級學生性侵害防治課程效果--以某國小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馮嘉玉(2011)。國中校園霸凌防治教學計畫~含同儕性騷擾防治(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黃素英(2007)。預防性侵害教學對國小五年級學童預防性侵害知識、態度及自我效能之效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樹德科技大學,高雄市。
黃寶園(2004)。統合分析與結構方程模式在教學研究中之應用。發表於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舉辦之「新世紀的教學研究與方法」研討會,台北市。
楊靜昀、張彩秀、晏涵文、劉潔心(2012)。戲劇教育教學於國小高年級學生性知識、性態度、性健康生活技能及自我效能之效果探討-以南投縣國小為例。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報,37,1-22。
葉炳成(2004)。性侵害防治教育對國小六年級學生性侵害防治知識與態度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市。
廖遠光(2012)。後設分析的設計與實施。樹德科技大學人類性學研究所演講稿,高雄市。
劉文英(2014)。比較採用實境訓練與角色扮演訓練的性侵害防治課程對智能障礙高職女學生自我保護能力提升成效之研究。教學科技與媒體,14(1),63-92。
劉兆湲(2011)。探討「人身安全保護及性侵害防治」教材對高職特教班學生之性教育教學效果(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樹德科技大學,高雄市。
蔡宛純(2003)。兩性平等教育方案對國小學童班級輔導效果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台南市。
蔡飴倖(2006)。國小五年級兒童性教育課程教學方案之實驗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科技大學,屏東縣。
衛生福利部(2017)。性侵害事件通報案件統計。2018 年 11月30日,取自https://dep.mohw.gov.tw/DOS/lp-2982-113.html
鄭淑貞(2008)。國小高年級學童性教育教學教學之評價一 以多媒體教學的方式。臺灣性學學刊,13(2),33-44。
鄭淑負、李嘉雯、張淑敏、莊美華(2007)。國小高年級學童性教育教學教學之評價一 以多媒體教學的方式。台灣性學學刊,13(2),33-44。
盧姿里(2000)。性侵害防治教育方案對國小學童性知識及性態度輔導效果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賴祥慶(2010)。表達性藝術活動融入高中性侵害預防教育對強暴迷思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玄奘大學,新竹市。
魏慧美、鄭景芸、吳和堂(2013)。性教育方案對國小學生性態度影響之研究。高雄師大學報,34,21-42。
羅燦煐(2004)。各級中小學性侵害防治教育實施之評鑑研究。教育部委託之專題研究成果
嚴惠君(2006)。國中實施「性騷擾防治課程」成效之研究----以彰化縣福興國中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貳、英文部分
Bandura, A. (1977). Social learning theory. New York: General Learning Press.
Bandura, A. (1982). Self-efficacy mechanism in human agency. American Psychologist, 37(2), 122-147.
Bandura, A. (1986). Social foundations of thought and action: A social cognitive theory.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Inc.
Bandura, A. (2001). Social cognitive theory: An agentive perspective. 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 52, 1-26.
Chew, F., Palmer, S., Slonska, Z., & Subbiah, K. (2002). Enhancing health knowledge. Health beliefs ,and health behavior in poland through a health promoting television program series. Journal of Health Communication, 7, 179-196.
Cochran, W. G. (1954). The combination of estimates from different experiments. Biometrics, 10, 101-129.
Cohen, J. (1988). Statistical power analysis for the behavioral sciences (2 ed.). Hillsdale, New Jersey: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Cooper, H. M. (1989). Integrating research: A guide for literature reviews (2 ed.). Newbury Park, CA: Sage.
Glanz, K., Lewis, F. M., & Rimer, B. K. (1990). Health behavior and health education: Theory research and practice . California: Jossey-Bass.
Glass, G. V. (1976). Primary, secondary, and meta-analysis of research. Educational Researcher, 5, 3-8.
Hedges, L. V. (1982). Estimation of effect size from a series of independent experiments. Psychological Bulletin, 92(2), 490-499.
Hedges, L. V., & Olkin, I. (1985). Statistical methods for meta-analysis. San Diego, CA: Academic Press.
Kilander, H. F. (1970). Sex education in the schools. Toronto: The Macmillan Company.
Raudenbush, S. W., & Bark, A. S. (2002). Hierarchical linear models (2 ed.). Newbury Park, CA: Sage.
Rosenstock, I. M., Strecher, V. J., & Becker, M. H. (1998). Social learning theory and health belief model. Health Education Research, 6(3), 290-296.
Rosenthal, R. (1991). Effect sizes: Pearson''s correlation, its display via the BESD, and alternative indices. American Psychologist, 46(10), 1086-1087.
Rosenthal, R., & Rubin, D. (1982). A simple, general purpose display of magnitude of experiment effect.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74, 166-169.
SIECUS (1991). Guideline for comprehensive sexuality education: Kindergarten-12th grade. School Psychology, 31(2), 281-292.
Stephenson, J. M., Oakley, A., Johnson, A. M., Forrest, S., Strange, V., & Charleston, S. (2003). A school-based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of peer-led sex education in England.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s, 24, 643-657.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無相關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