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曹元弼之著作
《禮經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年
《復禮堂文集》,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73年。
《周易學》,林慶彰主編「民國時期經學叢書第一輯」,第12-13冊,台中:文听閣圖書公司,2008年。
《周易鄭注箋釋》,林慶彰主編「民國時期經學叢書第一輯」,第14-22冊,台中:文听閣圖書公司,2008年。
《周易集解補釋》,林慶彰主編「民國時期經學叢書第一輯」第23-27冊,文听閣圖書公司,2008年。
《大學通義》,林慶彰主編「民國時期經學叢書第三輯」,台中:文听閣圖書公司,2009年。
《聖學挽狂錄》,林慶彰主編「民國時期經學叢書第五輯」,台中:文听閣圖書公司,2013年。
《復禮堂述學詩》,北京:古籍網複印本(據民國25年刻本印)
《孝經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禮經校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古文尚書鄭氏注箋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二、 古籍
【漢】司馬遷:《史記》,武漢:長江文藝出版社,2007年。
【漢】班固撰,【唐】顏師古注:《漢書》,北京:中華書局,2002年。
【晉】王弼注,樓宇烈校釋:《王弼注校釋》,臺北:華正書局,1981。
【唐】孔穎達 正義:《周易正義》,《十三經注疏本》,臺北:藝文印書館,1991年。
【唐】李鼎祚:《周易集解》,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6年。
【宋】周敦頤:《通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
【宋】程頤:《程氏易傳》,臺北縣:廣文書局,1992年。
【宋】朱熹:《周易本義》,臺北:華正書局 1983年。
【宋】王應麟:《周易鄭康成注》,北京:中華書局,2012。
【清】顧炎武著,黃汝成集釋:《日知錄集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
【清】王夫之:《船山全書》,長沙:岳麓書社,1992年。
【清】牛鈕 等:《日講易經解義》,海口:海南出版社,2012年。
【清】李光地:《周易折中》,成都:巴蜀書社,1998年。
【清】黃宗羲:《易學象數論》,北京:中華書局,2010年。
【清】羅典:《凝園讀易管見》,長沙:岳麓書社,2013年:
【清】紀昀 總纂:《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
【清】孫星衍:《孫氏周易集解》,北京:中華書局,2018年。
【清】惠棟:《周易述》,台南:大孚書局,1994年。
【清】姚際恆:《詩經通論》,台北縣:廣文書局,1993年。
【清】姚際恆:《儀禮通論》,北京:中國科學社會出版社,1998年。
【清】胡渭:《易圖明辨》,台北縣:廣文書局,1994年。
【清】焦循:《易學三書》,台北:廣文書局,1971年。
【清】惠棟:《周易述》,台南:大孚書局,1994年。
【清】張惠言:《張惠言易學十書》,台北縣:廣文書局,1977年
【清】張惠言著,劉大鈞校點:《周易虞氏義》,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年
【清】姚配中:《周易姚氏學》,台北縣:廣文書局,1992年
【清】李道平:《周易集解纂疏》,北京:中華書局,1998年。
【清】皮錫瑞:《經學歷史》,台北:藝文印書館,1996年。
【清】皮錫瑞:《今文尚書考証》,北京:中華書局,2009年。
【清】王聘珍:《大戴禮記解詁》,台北縣:漢京文化公司,1987年。
【清】唐晏:《兩漢三國學案》,北京:中華書局,2012年。
三、現代論著(依姓氏筆畫排列)
丁四新:《周易溯源與早期易學考論》,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7年。
干春松、陳壁生主編:《曹元弼的生平與學術》(經學研究第四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8年。
王孝魚:《周易外傳選要譯解》,北京:中華書局,2014年。
王居恭:《周易旁通》,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2年。
王新春:《周易虞氏學》,台北縣:頂淵文化事業公司,1999年。
王新春:《易學與中國哲學》,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
王章陵:《周易思辨哲學》,台北縣:頂淵文化事業公司,2004年
王博:《易傳通論》,台北:大展出版社,2004年。
王葆玹:《兩漢經學源流》,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94年。
王葆玹:《今古文經學新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年。
王泛森:《思想是生活的一種方式—中國近代思想史再思考》,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2017年。
文平:《虞翻易學思想研究》,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2013年。
朱伯崑:《易學哲學史》,臺北:藍燈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1年。
成中英:《易學本體論》,台北縣:康德出版社,2008年。
任蜜林:《漢代「秘經」緯書思想分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5年。
余敦康:《易學今昔》,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5年。
余英時:《論天人之際—中國古代思想起源試探》,台北:聯經出版公司,2014年。
李學勤:《周易經傳溯源》,高雄:麗文文化公司,1995年。
李鏡池:《周易探源》,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
吳偉明:《東亞易學史論—周易在日韓越琉的傳播與影響》,台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17年。
呂紹綱:《周易闡微》,台北:韜略出版社,1996年。
吳懷祺:《易學與史學》,台北:大展出版社,2004年。
沈志權:《周易與中國文學的形成》,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9年。
邢春華:《明中期關中四家易學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6年。
汪學群:《清初易學》,北京:商務印書館,2004年。
汪學群、武才娃:《清代思想史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7年。
汪學群:《清代中期易學》,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9年。
尚秉和:《周易尚氏學》,北京:中華書局,2003年。
杭辛齋《易學筆談》,台北:廣文書局,1975年
周予同:《孔子、孔聖和朱熹》,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
屈萬里:《先秦漢魏易例述評》,台北:聯經出版公司,1984年。
屈萬里:《詩經詮釋》,台北:聯經出版公司,1996年。
林慶彰:《清初的群經辨偽學》,台北:文津出版社,1990年。
林慶彰:《中國經學研究的新視野》,台北:萬卷樓圖書公司,2012年。
林忠軍編:《歷代易學名著研究(上、下)》,濟南:齊魯書社,2008年。
林忠軍:《易學源流與現代闡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
林文欽:《周易時義研究》,台北:鼎文書局,2002年。
林義正:《《周易》《春秋》的詮釋原理與應用》,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10年。
周漢光:《張之洞與廣雅書院》,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12年。
金景芳、呂紹綱:《周易全解》,台北縣:韜略出版社,2003年。
胡自逢:《先秦諸子易說通考》,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9年。
胡自逢:《周易鄭氏學》,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0年。
胡自逢:《五經治要》,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3年。
胡樸安著,汪學群點校:《周易人生觀》,台北:中研院中國文哲所,2012年。
馬振彪遺著,張善文整理:《周易學說》,廣州:花城出版社,2003年。
施維主編:《易經圖釋大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15年。
姜海軍:《程頤易學思想研究---思想史視野下的經學詮釋》,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10年。
柯紹忞等:《續修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經部.上冊》,北京:中華書局,1993年。
侯敏:《易象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
高懷民:《先秦易學史》,臺北:東吳大學中國學術著作獎助委員會,1975年。
高懷民:《兩漢易學史》,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7年。
徐芹庭:《易經源流》,上海:上海書店,2008年。
徐芹庭:《漢易闡微》,北京:中國書店,2010年。
徐芹庭:《周秦兩漢五十三家易義》,北京:中國書店,2011年。
唐明邦、汪學群:《易學與長江文化》,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
唐紀宇:《程頤周易程氏傳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年。
唐文治:《十三經提綱》,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15年。
桑兵:《晚清民國的學術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
桑兵:《晚清民國的學人與學術》,北京:中華書局,2008年。
莊師雅州《夏小正析論》,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5年。
陳伯适:《漢易之風華再現—惠棟易學研究》,台北:文史哲出版社,2008年。
陳伯适:《義理、象數與圖書之兼綜—朱震易學研究》,台北:文史哲出版社,2011年。
陳戍國:《中國禮制史—元明清卷》,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2年。
陳壁生 編:《國學與近代經學的解體》,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0年。
章權才:《兩漢經學史》,台北:萬卷樓圖書公司,1995年。
張岱年:《中國哲學大綱》,臺北:藍燈文化事業公司,1992年。
張濤:《經學與漢代社會》,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
張濤:《秦漢易學思想研究》,北京:中華書局,2005年。
張濤:《易學、經學、史學》,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張文智:《孟、焦、京易學新探》,濟南:齊魯書社,2013年。
張善文:《象數與義理》,台北:洪葉文化公司,1997年。
張其成:《象數易學》,台北:志遠書局,2003年。
張朋:《春秋易學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
庹永:《蔡元定、蔡沈父子易學思想闡釋》,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7年。
程石泉:《易學新論》,台北:文景書局,1996年。
章秋農:《周易占筮學》,北京:中華書局,2017年。
陸建華:《先秦諸子禮學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年。
梁韋弦:《清人易學二種:惠棟《易漢學》王夫之《周易大象解》評解》,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10年。
黃慶萱:《周易縱橫談》,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95年。
黃慶萱:《新譯乾坤經傳通釋》,台北:三民書局,2007年。
黃慶萱:《魏晉南北朝易學書考佚》,台北縣:花木蘭出版社,2007年。
葉國良:《經學側論》,新竹市:國立清華大學出版社,2005年。
賈豐臻:《易之哲學》,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14年。
雷寶:《周易卦爻辭釋義》,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5年。
楊自平:《世變與學術---明清之際士林《易》學與殿堂《易》學》,台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12年。
楊自平:《《易》學十家之類型研究》,台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17年。
楊效雷:《詮釋學視野下的易學》,廣州: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2017年。
廖名春:《周易經傳與易學史新論》,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4年。
管正平:《春秋禮學》,浙江:浙江大學出版社,2016年。
鄭吉雄:《易圖象與易詮釋》,台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04年。
鄭萬耕:《易學源流》,台北:大展出版社,2002年。
鄭萬耕:《易學與哲學》,上海: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13年。
蔡尚思:《中國禮教思想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
劉大鈞:《周易概論》,成都:巴蜀書社,1999年。
劉秀蘭:《宋代史事易學之義理風華》,高雄:麗文文化公司,2011年。
劉震:《周易導讀帛書易傳》,上海: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16年。
劉百閔:《周易事理通義》,台北:世界書局,2009年。
潘雨廷:《讀易提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
潘雨廷:《易學史叢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
潘雨廷:《周易虞氏易象釋、易則》,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
潘斌:《二十世紀中國三禮學史》,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16年。
錢鍾書:《管錐編》第1冊,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
賴貴三:《項安世周易玩辭研究》,台北縣:花木蘭出版社,2007年。
簡博賢:《魏晉四家易研究》,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6年。
謝保成:《增訂中國史學史—晚清至民國》,北京:商務印書館,2016年。
羅熾、蕭漢明:《易學與人文》,北京:中國書店,2004年。
羅聯添等編:《國學導讀》,台北:巨流圖書公司,1993年
嚴壽澂:《百年中國學術表微.經學編》,上海:華東大學出版社,2012年。
蘭甲雲:《周易卦爻辭研究》,長沙:湖南大學出版社,2006年。
蘭甲雲:《周易古禮研究》,長沙:湖南大學出版社,2008年。
蘇永利:《易學思維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年。
顧寶田注譯、葉國良校閱:《新譯穀梁傳》,台北:三民書局,2016年。
四、論文及期刊
(一)學位論文
賴貴三:《焦循雕菰樓易學研究》,台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論文,1993年。黃忠天《宋代史事易學研究》,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論文,1994年。許維萍:《宋元易學的復古運動》,台北: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2000年。王宏仁:《張惠言易學研究》,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論文,2001年。康全成:《清代易學八家研究》,台北: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3年。
張敬煜:《曹元弼禮學思想研究--以《禮經學》為考察重點》,江西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9年。
陳詠琳:《姚配中《周易姚氏學》研究》,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經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2年。(二)期刊:
林忠軍:〈試析鄭玄易學天道觀〉,《中國哲學》,2003年第3期。
葉純芳:〈鄭玄《周禮注》從違馬融《周官考》--兼論漢人師法、家法之議與曹元弼〈子鄭子非馬融弟子考〉〉《中國文哲通訊》,第19卷1期,2009年3月。
張付東:〈曹元弼的孝經學研究〉,《湖北工程學院學報》,第32卷6期,2012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