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ckerie,JF.,Pinger,RR.,Kotecki,JE.著。社區衛生概論。臺北:五南。
尹祚芊、左如梅、黃璉華、邱啟潤、張媚、蔡綺妮(1996)。公共衛生護理人員工作壓力感受、因應策略與壓力結果之探討—以互動型工作壓力模式為架構,臺灣公共衛生雜誌,23(5),398-405。
王文科(1999)。教育研究法(五版)。臺北:五南。
王秋華(1990)。網路教學之學生學習行為與學習滿意度及學習績效的關係(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大葉大學,彰化縣。王福林(1990)。新制師院學生與師專學生家庭社經地位及其學習行為、學業成。就之調查分析(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臺北市。吳木崑(1999)杜威經驗哲學對課程與教學之啟示。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學報,40(1),35-54。
呂槃(1995)。衛生教育法與研究。台北:大洋。
呂槃、黃松元、吳就君、陳桂琁合譯(1988)。衛生教育與行為科學。臺北:大洋。
李蘭、晏涵文、陳富莉、陸玓玲、吳文琪、江宜珍(2010)。健康行為與健康教育。臺北市:巨流。
周新富(2014)。教學原理與設計。臺北市:五南。
林育如、張佳琪、楊雅晴、余亭寬、許維蓉(2012)。我國民眾對於流感防治相關健康素養之量表發展。臺北:行政院衛生署疾病管制局。
林武雄(1986)。流行病學。臺北:健康。
林智暉、邱淑君、賴淑寬、陳豪勇(2004)。全球流感的流行病學。疫情報導,20(3),123-135。
邱翊睿(2011)。國小高年級學童對新流感的認知與預防行為及新流感疫苗接種意願間的關係探討-以彰化縣管嶼國小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亞州大學,臺中市。邱皓政(2012)。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SPSS(PASW)資料分析範例。臺北市:五南。
疾病管制局(2011)。因應流感大流行執行策略計畫(第三版)。臺北:行政院衛生署疾病管制局。
袁方(編)(2002)。社會研究方法,臺北:五南。
高翠霞、林吟霞(2011)國小教師健康教育專業發展策略探究。課程與教學,14(1),91-113。
康健雜誌編輯部(2012年9月14日)。感冒、流感、類流感有什麼不同?康健雜誌。取自
https://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nid=72862
張文釋(2012)。強化政府機關危機管理做法之探討-以H1N1流感大流行為例。T&D飛訊,140,1-24。
張春興(1990)。現代心理學。台北:東華書局。
張彩秀、黃松元、葉明珍、樓美玲(2003)。大專校院衛生保健組長推行健康促進學校計劃自我效能評估及其相關因素之探討。弘光學報,42,1-11
張新仁(1982)。國中學生學習行為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教育部(2010)。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臺北:教育部。
教育部學生衛生資訊網(2018)。各級學校建議宣導方式。臺北市:教育部。
取自
https://cpd.moe.gov.tw/
畢恆達(1996)。詮釋學與質性研究。臺北:巨流。
莊淑如、黃俊豪(2012)。臺灣民眾有類流感症狀時戴口罩之行為意圖及其相關因素探討:H1N1新型流感大流行與後大流行期間之比較。臺灣公共衛生雜誌,31(6),570-580。
許淑雲、廖宏恩、洪百薰、林柏煌、高昆裕、王俊毅(2010)。國小低年級學童家長對其子女接種流感疫苗意向之轉變情形及其相關因素分析-以雲林縣學童家長為例。台灣公共衛生雜誌,29(4),326-336。
許甄晏、吳和生、黃子玫、李淑芳、周志浩。(2005)。台灣地區學校傳染病監視通報系統沿革及現況。疫情報導,21(3),151-165
郭生玉(2001)。心理與教育研究法。精華書局。
陳君瑋(2018年1月4日)。流感高峰期,上週84班停課。中時電子報。取自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80104000616-260107
陳宥蓉(2017年6月7日)。老師得A流還來教課!技藝班5生遭傳染。TVBS新聞網。取自
黃松元、陳政友、賴香如(2004)。學校衛生工作新模式-健康促進學校。學校衛生,45,59-71。
黃穗怡(2004)。臨床醫護人員使用含酒精洗手乳洗手會比使用抗菌洗手乳洗手的抗菌效果好嗎?彰化護理,11(2),6-7。
葉重新(2001)。教育研究法(三版)。台北:心理。
董毓蓉(2014)。流感疫苗使用可有效預防兒童之中重度流感。感染控制雜誌,24(4),213-215。
詹明錦、邱勝康、張靜美、王甯祺、張峰義。(2012) 酒精乾洗手液分裝效期與細菌殺菌效果探討。感染控制雜誌,22(3),105-114.
詹芝貽(2012)。健康促進教學對提昇國小低年級學童瞭解預防腸病毒傳染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中臺科技大學,臺中市。劉政宏、張景緩、許鼎延、張瓊文(2005)國小學生學習動機成分之分析及其對學習行為之影響。教育心理學報,37(2),173-196。
潘育佳(2014)。國小高年級學生對H1N1新型流感的認知及預防行為以屏東縣佳佐國小高年級學生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亞州大學,臺中市。蔡保田(1987)。教育研究方法論。師大書苑。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2018)。季節性流感防治手冊。取自
https://www.cdc.gov.tw/File/Get/Zt266FDX8h-O6NgGbWPC4Q
鄭郁蓁(2018年10月30日)。疫苗出包,家長轟政府怎把關。中國時報。取自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81030000634-260114
盧美貴(1980)。國小教師教導方式與學生學習行為之關係(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臺北市。翰林出版社編輯部(2018)。107學年度上學期翰林四上健康與體育教師指引。臺北:翰林。
駱明潔、蔡端慧(2015)。中部地區學齡前幼兒主要照顧者對流感認知及流感預防行為之調查研究。疫情報導,31(19),464-472。
羅一鈞、郭宏偉、許玉芬、莊人祥。(2012)。2011-2012臺灣流感季迄今流感併發症死亡個案死因分析。疫情報導,28(2),27-29。
Biggs, J.B. (1978). British Journal :Individual and group differences in study process.
Brown, W. F., & Holtzman, W. H. (1953). Brown-Holtzman Survey of Study Habits and Attitudes.
Green, L.W., Kreuter, M.W., Partridge, K., & Deeds, S. (1980). Mountain View, Calif . Mayfield: Health education planning : A diagnostic approach.
Hofmann, F., Ferracin, C., Marsh, G., & Dumas, R. (2006). Influenza vaccination of healthcare workers: a literature review of attitudes and beliefs. Infection,34(3), 142-147.http://www.who.int/topics/influenza/en/。
Kitler, M. E., Gavinio, P., & Lavanchy, D. (2002). Influenza and the work of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Vaccine, 20, S5-S14.
Lazzari, S., & Stöhr, K. (2004). Avian influenza and influenza pandemics,242-242.
Squyres, W. D. (1985). Mayfield Publishing.:Patient Education and Health Promotion in Medical Care. Palo Alto, CA: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18) Health topics Influenza update.from
Zarocostas, J. (2009).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declares A (H1N1) influenza pandemic.BMJ: British Medical Journal (Online),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