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文資料
王美珠(2012)。音樂與符號。藝術評論,23,67-97。
王淑姿(1990)。高大宜音樂教學法(基礎篇)。臺北市:五千年。
江怡君(2013)。適性化數位學習系統之成效-以音樂理論課程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雲林縣。吳美枝(2012)。運用合作學習法於國中音樂理論之學習成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李重光(2008)。音樂理論基礎。臺北市:三民。
林朱彥(1996)。國小音樂新課程概念統整發展之研究。高雄市:復文。
姚世澤(1993)。音樂教育與音樂行為理論基礎及方法論。臺北市:偉文。
范儉民(1990)。音樂教學法。臺北市:五南。
張可婷(譯)(2009)。做出有效的研究論文與計劃(原作者:Punch)。臺北縣:韋伯文化。
張吉雄(2002)。資優樂理常識。臺北市:大陸書店。
張邦彥(譯)(2002)。和聲—理論與實習I(原作者:池內有次郎)。臺北市:全音樂譜出版社。
張喬惠(2011)。「艾弗瑞」與「芬貝爾」初級鋼琴教材內容之分析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臺北市。郭孟慈(2014)。以音樂理論為基礎之全自動編曲系統實作(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大學,臺北市。陳文珊(2010)。國小藝術與人文領域教科書樂理內容之分析與比較-以翰林、南一版本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陳芯綺(2009)。「芬貝爾鋼琴基礎教程」與「好連得成功鋼琴教程」兩套鋼琴初級教材之比較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市。陳瓊森(1998)。從建構主義觀點談概念形成及概念轉變。載於國民中學學生概念學習研討會論文集(頁39-50)。臺北市:國立臺灣大學。
詹姆士˙巴斯田(1976)。《巴斯田才能鋼琴教程》第一級。新北市:天音。
詹姆士˙巴斯田(1976)。《巴斯田才能鋼琴教程》第二級。新北市:天音。
詹姆士˙巴斯田(1976)。《巴斯田才能鋼琴教程》第三級。新北市:天音。
詹姆士˙巴斯田(1976)。《巴斯田才能鋼琴教程》第四級。新北市:天音。
鄭方靖(1997)。樂理要素教學策略及活動實例。高雄市:復文。
薛郁琪(2006)。音樂概念學習策略方案實施音樂教師後設認知教學歷程分析研究-以「UbD課程設計」模式為內涵(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顏伊伶(2013)。《巴斯田才能鋼琴教程》與《芬貝爾基礎鋼琴教程》之內容分析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蘇若雯(2013)。征服樂理挑戰自己。臺北市:樂韻。
二、外文資料
Aldwell, E., Schachter, C., & Cadwallader, A. (2010). Harmony and voice leading (4th ed.). Stamford, CT: Schirmer, Cengage Learning.
Berry, W. (2005). Form in music (2nd. ed.). London: Pearson Education.
Grout, D. J., Burkholder, J. P., & Palisca, C. V. (2010). A history of western music (8th ed.). New York, NY: Norton.
Jeppesen, K. (1992). The polyphonic vocal style of the sixteenth century (Glen Haydn, Trans.). New York, NY: Dover.
Ramsy, J. H. (1981). An investigation of the effects of age, singing ability and experience with pitched instruments on preschool children’s melodic perception. Journal of Research in Music Education, 31(2), 133-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