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200.101.84) 您好!臺灣時間:2023/09/25 14:16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王俐云
研究生(外文):Wang, Li Yun
論文名稱:《巴斯田才能鋼琴教程》與《芬貝爾鋼琴教程》音樂理論之內容分析
論文名稱(外文):Content Analysis of Musical Theory of “Piano Lessons” by James Bastien and “Scale and Chord Books” by Nancy and Randall Faber
指導教授:林小玉林小玉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Lin, Shiau-Yu
口試日期:2019-07-08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臺北市立大學
系所名稱:音樂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學門:藝術學門
學類:音樂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9
畢業學年度:107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21
中文關鍵詞:巴斯田芬貝爾音樂理論初級鋼琴教學
外文關鍵詞:BastienFabermusic theorybeginning piano teaching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4
  • 點閱點閱:398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05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
本研究旨在針對《巴斯田才能鋼琴教程》與《芬貝爾基礎鋼琴教程》兩套初級鋼琴教材之各級鋼琴教程內容,採質化的內容分析法,運用筆者自編之鋼琴教程分析類目表做為研究工具,針對音樂理論、樂曲基本結構兩大面向進行分析與探討。探究兩套教材探究其音樂理論的節奏(音符、休止符、拍號)、曲調(音程、終止式、調性、音階)、和弦級數、曲式結構、音樂術語等。
樂曲基本結構,節奏以拍為主,四分音符、八分音符最常見,其次是附點四分音符、四分休止符、十六音符。曲調以C大調、G大調、F大調為最多數,其次是A大調、E大調、降A大調、降E大調、降D大調、D小調。和弦用主和弦、屬和弦為主,終止式使用完全正格終止或半終止。樂曲長度為八小節至十六小節,音樂術語包涵力度術語,表情術語及速度術語。
《巴斯田才能鋼琴教程》與《芬貝爾鋼琴教程》兩套教材皆以C大調和 拍的樂曲所佔比例最多;在樂曲的基本結構面向大致皆循序漸進配合認譜與音樂知識的教學順下序編排,逐漸增加曲目的長度,並多以單聲部旋律及和弦的伴奏為主。
研究發現如:兩本教程都藉由音樂知識以及音樂曲例,來帶入音樂理論以及樂曲基本結構讓初學者容易理解。從中可觀察到在教材教學內容編排,皆將曲目由淺入深編排,反覆練習以強化學生音樂概念並提升詮釋作品的能力。
最後,根據研究結果,對於鋼琴教學、未來學術研究與臺灣出版商提出三個面向的相關建議。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qualitatively analyze the musical theory content of “Piano Lessons” by James Bastien and “Scale and Chord Books” by Nancy and Randall Faber. The self-developed analysis table was utilized as the research instrument to study their music theory basis as well as the fundamental music structures. The music theory basis dealt with rhythm (note, rest, time signature), melody (interval, cadence, tonality, scale), chord, form structure, and music terminology.
In terms of the fundamental music structure, the time signatures mainly consisted of2/4, 3/4, 4/4, 6/8. Notes mostly involved quarter note and eighth note followed by dotted quarter note, quarter rest, and sixteenth note. The keys mostly comprised of C, G, F majors, followed by A major, E major, A-flat major, E-flat major, D-flat major and d minor. Chords mostly utilized tonic and dominant chord. Perfect authentic cadence and half cadence were mostly seen. The music pieces lasted for 8 to 16 measures. Music terminology wise comprised of terms relating to dynamics, expression as well as tempo.
The two beginning piano books series involved short pieces in C major and 4/4 meter. They both took on sequences to comply with notation and music knowledge and gradually increased the piece lengths. In terms of texture, the pieces consisted of mostly homophonic structure with single line melody to go with the chord accompaniment.
It was concluded that both beginning piano books series used music knowledge and piano pieces to bring out specific music theories and fundamental music structure easily enough for beginners to capture. They both followed the proper content arrangement principle of from the easy to the difficult, and offered repeated practicing opportunities to enhance leaners’ music concept and music work interpretation ability.
The researcher proposed suggestions for piano teaching, future researching, and music publishing in Taiwan.
摘 要 i
Abstract ii
致謝辭 iv
目 次 v
表 次 vii
譜例次 viii
圖 次 xi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 3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4
第四節 名詞解釋 4
第二章 文獻探討 7
第一節 音樂理論類別與研究方法 7
第二節 音樂理論之相關背景 14
第三節 《巴斯田才能鋼琴教程》與《芬貝爾基礎鋼琴教程》之相關研究 22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方法 27
第一節 研究方法與設計 27
第二節 研究對象與工具 30
第三節 研究步驟與進程 32
第四節 資料整理與分析 34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35
第一節 《巴斯田才能鋼琴教程》之音樂教程論析 35
第二節 《芬貝爾鋼琴教程》之音樂教程論析 82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15
第一節 結論 115
第二節 建議 117
參考資料 119
一﹑中文資料 119
二、外文資料 120
一﹑中文資料
王美珠(2012)。音樂與符號。藝術評論,23,67-97。
王淑姿(1990)。高大宜音樂教學法(基礎篇)。臺北市:五千年。
江怡君(2013)。適性化數位學習系統之成效-以音樂理論課程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雲林縣。
吳美枝(2012)。運用合作學習法於國中音樂理論之學習成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李重光(2008)。音樂理論基礎。臺北市:三民。
林朱彥(1996)。國小音樂新課程概念統整發展之研究。高雄市:復文。
姚世澤(1993)。音樂教育與音樂行為理論基礎及方法論。臺北市:偉文。
范儉民(1990)。音樂教學法。臺北市:五南。
張可婷(譯)(2009)。做出有效的研究論文與計劃(原作者:Punch)。臺北縣:韋伯文化。
張吉雄(2002)。資優樂理常識。臺北市:大陸書店。
張邦彥(譯)(2002)。和聲—理論與實習I(原作者:池內有次郎)。臺北市:全音樂譜出版社。
張喬惠(2011)。「艾弗瑞」與「芬貝爾」初級鋼琴教材內容之分析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郭孟慈(2014)。以音樂理論為基礎之全自動編曲系統實作(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大學,臺北市。
陳文珊(2010)。國小藝術與人文領域教科書樂理內容之分析與比較-以翰林、南一版本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陳芯綺(2009)。「芬貝爾鋼琴基礎教程」與「好連得成功鋼琴教程」兩套鋼琴初級教材之比較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市。
陳瓊森(1998)。從建構主義觀點談概念形成及概念轉變。載於國民中學學生概念學習研討會論文集(頁39-50)。臺北市:國立臺灣大學。
詹姆士˙巴斯田(1976)。《巴斯田才能鋼琴教程》第一級。新北市:天音。
詹姆士˙巴斯田(1976)。《巴斯田才能鋼琴教程》第二級。新北市:天音。
詹姆士˙巴斯田(1976)。《巴斯田才能鋼琴教程》第三級。新北市:天音。
詹姆士˙巴斯田(1976)。《巴斯田才能鋼琴教程》第四級。新北市:天音。
鄭方靖(1997)。樂理要素教學策略及活動實例。高雄市:復文。
薛郁琪(2006)。音樂概念學習策略方案實施音樂教師後設認知教學歷程分析研究-以「UbD課程設計」模式為內涵(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顏伊伶(2013)。《巴斯田才能鋼琴教程》與《芬貝爾基礎鋼琴教程》之內容分析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蘇若雯(2013)。征服樂理挑戰自己。臺北市:樂韻。
二、外文資料
Aldwell, E., Schachter, C., & Cadwallader, A. (2010). Harmony and voice leading (4th ed.). Stamford, CT: Schirmer, Cengage Learning.
Berry, W. (2005). Form in music (2nd. ed.). London: Pearson Education.
Grout, D. J., Burkholder, J. P., & Palisca, C. V. (2010). A history of western music (8th ed.). New York, NY: Norton.
Jeppesen, K. (1992). The polyphonic vocal style of the sixteenth century (Glen Haydn, Trans.). New York, NY: Dover.
Ramsy, J. H. (1981). An investigation of the effects of age, singing ability and experience with pitched instruments on preschool children’s melodic perception. Journal of Research in Music Education, 31(2), 133-145.
連結至畢業學校之論文網頁點我開啟連結
註: 此連結為研究生畢業學校所提供,不一定有電子全文可供下載,若連結有誤,請點選上方之〝勘誤回報〞功能,我們會盡快修正,謝謝!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無相關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