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中文部分
王民(2000)。國外中小學環境教育課程設置方式-國外中小學教育面面觀。海南:海南出版社。
王曦(1995)。美國環境保護法。臺北市;漢興。
王鑫(1987)。以環境保護教育理念架構之規劃報告。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2000)。空氣品質保護25年紀實︰1975-2000。臺北︰撰者。
李倩修(2011)。兩岸國小國語教科書環境教育之比較--以高年級課本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李學義(2012)。國民中學教科書內容涵蓋環境教育概念暨環境教育能力指標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杜佩樺(2007)。環境教育議題融入教科書現況之研究---以國小國語科各版本教科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周儒、張子超、黃淑芬合譯(2003)。環境教育課程規劃(原作者Engleson, D. C. & Yockers, D. H.)。臺北,五南。
林永河(2004)。桃園縣國民中學實施學校環境教育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學,臺北市。林齊誠(2009)。現行國民小學高年級社會學習領域教科用書中環境教育議題融入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林齊誠(2009)現行國民小學高年級社會學習領域教科用書中環境教育議題融入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邱昌泰(1993)。美國環境保護政策:環境年代發展經驗的評估。臺北市:財團法人台灣產業服務基金會出版部。
徐偉民、柯富渝(2014)。臺灣、芬蘭、新加坡國小數學教科書幾何教材之比較。教科書研究。7(3),101-141
高翠霞(2002)。論析環境教育研究方法與議題趨勢。環境教育學刊,創刊號:55-82。
高翠霞、陳富莉、劉湘瑤、辛懷梓、林吟霞(2016)。環境教育議題配合領域教學實施示例計畫。教育部委託之期中報告,未出版。
高翠鴻、林貞芬、陳慧玲、廖淑惠(2015)。臺灣與新加坡小學華語文教科書中生命教育內涵之比較。教科書研究。8(3),113-154。
張芬芬、張嘉育(2015)。十二年國教「議題融入課程」規劃芻議。臺灣教育評論月刊。4(3),26-33。
教育部(2008)。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01)。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03)。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臺北市:教育部。
梁明煌(2013)。永續發展教育。終身學習網通訊第63期。取自:http://www.tpml.edu.tw/public/Attachment/411011464548.pdf
盛連喜(主編)(2004)。環境科學概論。臺北市:五南。
郭寶章(2005)。認識森林:森林的功能與保育。科學發展。388期,6-13。
陳昀嬋(2009)。國小高年級社會教科書之文本設計研究:以六年級全球教育單元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陳琰任(2010)國民小學翰林版教科書內容涵蓋環境教育概念之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黃小玲(1999)大規模災害後復建及居民生活變遷之探討-以賀伯風災南投縣信義鄉豐丘、神木兩村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大學,台北市。黃政傑(2005)。課程改革新論:現場教學虛實探究。臺北市:冠學文化。
楊孝爃(1985)。內容分析。載於楊國樞、吳聰賢、文崇一、李亦園(主編),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809-831。臺北:東華。
楊冠政(1988)。臺灣地區推行環境教育之規劃研究。環境保護政策分析叢書。臺北市。環保署
楊冠政(1995a)。環境教育發展史。教育資料集刊,20,1-33。
楊冠政(1995b)。環境價值教育。教育資料集刊,20,55-82。
楊冠政(1997)。環境教育。臺北市:明文。
楊冠政(1999)。永續發展的倫理。環境教育季刊,37,82-86。
詹寶菁、葉韋伶、陳麗華(2014)日本中小學教科書設計與發展之研究 以東京書籍社會教科書為例。教科書研究。7(2),73-116。
歐用生(1997)。內容分析法。黃光雄、簡茂發主編:教育研究法(229-253)。臺北:師大書苑。
藍順德(2005)。教科書政策與制度。臺北市:五南。
饒見維(2005)。創造思考訓練。臺北市:五南。
張子超(2017) 。議題教育的意義與課程融入──以環境教育為例。教育脈動 ,11。取自https://pulse.naer.edu.tw/Home/Content/f37f19e3-7295-459a-a9d5-ed309f87048d?insId=ce7aab24-b25b-4638-b89f-d005f7908f07
貳、日文部分
高橋正弘(2016)環境教育の礎としての公害教育。今村光章(主編)環境教育学の基礎理論-再評価の新機軸(51-67)。京都市:法律文化社。
大島英樹(1996)環境教育実践の歴史的展開。東京大學大學院教育研究科紀要:第36卷:457-464。
日本環境教育協會(2012)環境教育。東京都:教育出版株式會社。
和井田清司(2014)東アジアの学校教育。愛知縣:三惠社。
文部科學省(1998)。小学校学習指導要領。日本東京都:文部科學省。
文部科學省(2004)。小学校学習指導要領。日本東京都:文部科學省。
国立教育政策研究所(2014)。環境教育指導資料(小学校編)。日本東京都:国立教育政策研究所。
国立教育政策研究所(2014)。環境教育指導資料(小学校編)。日本東京都:国立教育政策研究所。
參、 英文部分
Knight,,C& Glaser, J. (2002). Layout. Massachusetts: Rockport Publisher.
Levie, W. H., & Lentz, R. (1982). Effects of text illustrations : A review of research. Educational Communication & Technology Journal, 30(4), 195-232.
Levin, J. R. (1981). On functions of pictures in prose. In Pirozzolo, F. J. & Wittrock, M. C. (eds.). Neuropsychological and cognitive processes in reading. (p. 203-228). New York: Academic Press.
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 (2005). Comprehensive strategy for textbooks & learning materials. Paris, France: Auth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