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munities, E. (2007). Key competences for lifelong learning european reference framework. Luxembourg: Office for Official Publications of the European Communities.
EU (2007). Key competences for lifelong learning. European reference framework. Retrieved 2018.09.24, from file:///D:/%E4%B8%8B%E8%BC%89/YiA%20Key%20Competences%20for%20Lifelong%20Learning%20-%20European%20Reference%20Framework.pdf.
Kids, B. F. (2009). P21 framework definitions. Retrieved 2018.09.26, from https://163.21.239.102:2237/fulltext/ED519462.pdf.
Lange, J. D. (2006). Mathematical literacy for living from oecd-pisa perspective. Tsukuba Journal of Educational Study in Mathematics, 25, 13-35.
OECD (2005). The definition and selection of key competencies: Executive summary., from https://www.oecd.org/pisa/35070367.pdf.
OECD (2013). Pisa 2012 assessment and analytical framework: PSIA.
OECD (2015). Draft pisa 2015 mathematics framework Retrieved 2018.08.22, from https://www.oecd.org/publications/pisa-2015-assessment-and-analytical-framework-9789264281820-en.htm.
Steen, L. A. (2001). Mathematics and numeracy: Two literacies, one language. The Mathematics Educator, 6(1), 10-16.
王怡真(2006)。國小低年級學童科學素養培養之教學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王耀德(2008)。台南縣國小推行環境教育之措施對六年級學童環境素養的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縣。古欣怡、林美曲(2016)。「包裝」、「展開」數學素養。臺灣。2018.08.19檢自https://pulse.naer.edu.tw/Home/Content/8eaa6525-dbf6-4e9d-bdba-fc2056c356fd?insId=40977899-d342-4f01-94a7-66d446c9d3bb。
吳如皓、董曾萊(2013)。從教學面看數學素養。台灣數學教師(電子)期刊,34,13-21。
吳喜慧(2018)。新北市國小六年級學生臺灣意象與世界公民素養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新北市。李國偉、黃文璋、楊德清、劉柏宏(2011)。教育部提升國民素養實施方案—數學素養研究計畫。臺北市。2018.09.26檢自httpp://w3.math.sinica.edu.tw/nse_mathedu/mathnteracy.pdf。
李凱雯(2013)。國小六年級學童之比例問題解題策略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李源順、吳正新、林吟霞、李啟迪(2017)。認識pisa與培養我們的素養。臺北市:五南圖書。
辛濤、姜宇、林崇德等(2016)。論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內涵特徵及框架定位。中國。2018.11.25檢自http://www.bjxcsy.net/upload_dir/editor/201812/1545118117925025833.pdf。
辛濤、姜宇、林崇德等人(2016)。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中國教育學刊,4(6),1-3。
周燕秀(2006)。國小高年級社會行動取向電視新聞素養課程之實施過程及成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林永豐(2018)。素養導向教學設計參考手冊。臺北市: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
林美秀(2009)。數位教材與電腦適性診斷測驗融入教學之探討-以國小六年級數學「放大縮小比例尺」單元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亞洲大學,台中市。林碧珍、鄭章華、陳姿靜(2016)。數學素養導向的任務設計與教學實踐──以發展學童的數學論證為例。教科書研究,9(1),109-134。
侯美玲(2002)。六年級兒童學習比值與比例概念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屏東縣。南一版(2018)。國民小學六年級上學期數學教師手冊。臺北市:南一書局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南一版(2019)。國民小學六年級下學期數學教師手冊。臺北市:南一書局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師曼、劉晟、劉霞、周平艷、陳有義、劉堅、魏銳(2016)。21世纪核心素養的框架及要素研究。華東師範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34(3),29-37。
翁宜青(2003)。一位國小三年級學生解比例問題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高俊豐(2009)。以合作學習應用互動式電子白板在國小高年級數學縮圖與比例尺單元之成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張爰珏(2012)。國民小學學生網路使用行為與網路閱讀素養之關係(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台北市。張德銳、李俊達(2007)。教學行動研究及其對國小教師教學省思影響之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學報,38(1),33-66。
張德銳、林偉人(2018)。以教師領導促進素養導向教學的發展。臺灣教育評論月刊,7(4),130-135。
張德銳等人(2014)。教學行動研究:實務手冊與理論介紹。台北市:高等教育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張慶勳(2018)。素養導向的未來師資培力。學校行政,113,11-18。
張靜惠(2011)。國小六年級縮圖、放大圖與比例尺單元之二階段電腦化診斷測驗之研發(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教材研究發展學會(2018)。數學素養向前看四地素養導向教材與教學研討會。發表在2018數學素養向前看。新北市:新北市秀山國小。2018.11.9取自http://www.trd.org.tw/index.asp。
教育部(2008)。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總綱。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11)。中華民國教育報告書:黃金十年、百年樹人。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14)。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15)。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領域課程綱要核心素養發展手冊。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16)。總綱中提出「核心素養」,這和原有九年一貫課程強調培養孩子帶著走的「基本能力」有什麼不同?。臺北市。2018.08.26檢自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BA5E856472F10901&sms=5588FE86FEB94225&s=E62B1B1EBC8AE952。
教育部(2018)。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數學領域。臺北市:教育部。
陳允琳(2016)。家庭社經背景、數學本份、數學活動、數學規劃與 pisa 2012數學素養之關係:性別與數學能力差異(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新竹市。陳怡仲(2010)。以timss2007認知評量架構探討國小學童統計圖理解能力-以三、四年級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陳柏璋(2010)。臺灣國民核心素養與中小學課程發展之關係。課程研究,5(2),1-25。
陳炳男(2002)。國小學生網路素養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屏東市。陳偉琳(2012)。國小學生對統計圖理解層次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桃園市。陳聖謨(2013)。國民核心素養與小學課程發展。課程研究,8(1),41-63。
陸昱任(2005)。論數學素養之意涵及小學階段評量工具之開發(未出版之科學教育研究所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傅宗聖(2006)。國小六年級學童比例問題之解題策略與成效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單維章、鄭章華等編輯小組(2016)。十二年國教數學素養導向課程設計與教學案例。臺北市:國家教育研究院。
彭皇閔(2014)。國小學童統計圖理解能力之研究-以三、四年級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臺北市。游自達(2016)。數學素養之意涵與其變遷。國家教育研究院教育脈動電子期刊,5,P1-14。
游惠禛(2014)。彰化縣國小六年級學生的文化資本與健康素養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大葉大學,彰化縣。黃政傑(1999)。課程改革。台北市:漢文。
黃凱旻、金鈴(2003)。一個輔導中學數學實習教師教學概念轉變的行動研究
。師大學報:科學教育類,48(1),23-46。
楊田仲(2006)。以情緒日誌分析國小學童情緒素養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花蓮縣。楊俊鴻(2016)。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當中的素養導向。臺北市。2018.09.25檢自https://www.naer.edu.tw/ezfiles/0/1000/img/30/101395700.pdf。
楊俊鴻(2018)。世界各國國定課程中的核心素養:以日本、韓國、新加坡為例。中等教育,69(2),21-39。
楊梅黃(2010)。國小專家、生手教師將數學教科書轉化為運作課程之研究~以小六「縮圖和比例尺」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原大學,桃園市。靳知勤(2002)。「有素養」或「無素養」-解讀非科學主修大學生對三項全球環境問題之敘述表徵。科學教育學刊,10(1),59-86。
劉玉玲(2017)。學生的數學素養由教師陶冶-教師的素養誰關照。臺灣教育評論月刊,6(3),54-60。
劉素真(2010)。閱讀教學策略、閱讀策略與閱讀態度對閱讀素養之影響-以 pisa 2009臺灣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明道大學,彰化縣。潘惠雯(2005)。國民中小學學生美感素養與其影響因素之研究-以視覺藝術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蔡佩真(2009)。國小學童統計圖理解之探究-以二、三、四、五年級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蔡阜鋼(2005)。國小學童統計圖概念分析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中師範學院,臺中市。蔡清田(2011)。素養課程改革的 DNA。臺北市:高等教育出版社。
蔡清田(2015)。行動研究的功能限制與關鍵條件。T&D 飛訊,209,1-19。
蔡清田(2017)。課程發展與設計的關鍵dna 核心素養。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鄭宜蜜(2018)。遊戲教學應用於國小五年級理財教育之研究-以桌遊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臺北市。鄭惠娟、巫靜雯(2017)。國小素養導向教學設計實務-以低年級數學為例。臺灣教育評論月刊,6(9),192-197。
龍榕淑(2005)。同儕合作學習與電腦輔助教學融入數學科統計圖教學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交通大學,新竹市。謝東諭(2012)。運用irs發展課程設計歷程研究 -以國小五年級數學領域教學 「統計圖表」、「未知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謝普(2013)。國學全知道。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
鍾登宏(2004)。國小六年級學童運用g.S.P.動態幾何電腦軟體及傳統的實物操作學習放大縮小和比例尺相關概念成效之比較(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師範學院,臺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