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文部分
王乙婷(2003)。自我教導策略增進ADHD兒童持續注意力之效果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王保進(2006)。中文視窗版SPSS與行為科學研究。臺北:心理出版社。
王宏哲(2014)。3C電磁波穿透寶寶的大腦。天才領袖,2018年10月6日,取自https://life.tw/?app=view&no=370080
王宏哲(2017)。教孩子比IQ更重要的事:兒童發展專家的21堂大腦潛能課。臺北:方智出版社。
王文宜、陳婷婷(2015)。體育課無動機量表中文化後的信度與效度:以國小和國中學生為對象。臺灣運動心理學報,15(2),1-17。
王家儀(2007)。早期發展對幼兒潛能開發之影響-以ZPD觀點而言。南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網路社會學通訊期刊,第64期。2018年12月20日取自http://www.nhu.edu.tw/~society/ e-j/64/64-51.htm
朱社君(2015)。國小學童十二週蛇板運動的技巧性訓練對平衡能力和注意力之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市。杜美芬(2012)。十週健身運動對低年級學童注意力及學業成績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宋富皓(2014)。晨光體育課與學童注意力與數學成績之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花蓮市。李俊霖(2012)。射箭運動訓練對國小學童學業專注力影響探討。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臺中市。李榮川(2011)。民俗體育本質初探。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阮啟弘、呂岱樺、劉佳蓉、陳巧雲(2005)。視覺注意力的研究議題與神經生理機制。應用心理研究,28,25-50。
汪德佳(2016)。八週競技疊杯運動對二年級學童注意力及反應時間之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臺北市。宋淑慧(1992)。多向度注意力測驗編製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李曉明(2013年3月)。研究:體育鍛鍊讓孩子們更聰明。大紀元教育園地。2018年12月20日取自http://www.epochtimes. com/b5/13/3/7/ n3816480.htm
李偉文(2009)。大量運動流汗,有助提升專注力及記憶力。康健雜誌。2018年12月10日取自http://www.commonhealth. com.tw/article/
李弦青(2008)。十二週太極拳訓練對國小高年級學童之健康體適能及注意力的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雲林縣。林崇賢(1998)。小學生心理學。臺北:五南。
邱子晉(2017)。眼動訓練遊戲開發探討自閉兒童與一般兒童的視覺注意力之表現。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中科技大學,臺中市。邱俐怡(2014)。規律健走對國小學童注意力之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縣。林美惠(2008)。掀起一陣波浪:一位資深民俗體育教師的生命史。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林鋐宇、周台傑(2010)。國小兒童注意力測驗之編製。特殊教育研究學刊,2,29-53。
林正凱(2016)。國民小學學童體適能與學業成績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中華大學,新竹市。林秀蘭(2004)。如何提升孩子的專注力。文教新潮,9(2),18-26。
吳騰達(1998)。台灣民間雜技。臺北縣:漢光文化。
吳騰達(1995)。鄉土體育的意義、範圍與內容。國民體育季刊,24(3),78-84。
吳騰達(1997)。台灣原住民傳統體育活動。國民體育季刊,26(2),4-11。
林英亮(2002)。民俗體育簡介。大專體育,61,133-140。
孟瑛如、簡吟文(2014)。孩子可以比你想得更專心:談注意力訓練。臺北市:心理出版社。
姜禮永(2016)。獨輪車訓練對於提升智能障礙學生注意力之成效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凌翰華(2000)。運動與學業可並存。香港:香港康體發展局。2016年7月15日取自http//www.hksdb.orghk/sdb/htm1/big5/ct-sff1.htm
張靜慧(2007年4月)。12招讓孩子更專心。康健雜誌,101。2018年12月20日取自http://m.commonhealth.com.tw/article/ article.action?id=5043735
張連起(2001)。雜技教材。臺北市:國立台灣戲曲學院出版。
高曉華(2014)。跳繩運動對國小學童注意力之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郭宏昌(2017)。高強度間歇衝刺對國小四年級學童注意力之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陳美雯(2010)。注意力輔導方案對國小二年級學童注意力影響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花蓮縣。陳國欽(2012)。快走訓練對課後安親班高年級學生腦波及注意力之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樹德科技大學,高雄市。陳素卿(2018)。跳繩運動對國小一年級學童注意力與學習成效之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樹德科技大學,高雄市。梁仲容(1996)。園藝治療在回歸主流教育方案上之應用。師說,89,14-18。
教育部 (2013)。教育部體適能網站。2018年12月24日取自http://www.fitness.org.tw/direct01.php
許芳菊(2008)。是誰偷走了孩子的專注力。親子天下,28,135-143。
許芳菊(2008)。對症下藥治分心。親子天下,2,144-145。
許雅芳(2013)。跑走運動對學童體適能及學業成績之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南大學,台南市。陳聖樺(2017)。劍玉訓練對高年級記憶力之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陳貞秀(1992)。桌球校隊與興趣選項學生之反應時間與回轉之追蹤技能學習之研究。體育學報,14,321-329
陳貞燕(2018)。數學課融入10分鐘中等至費力運動對國小學童注意力之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市立大學,臺北市。陳君如(2003)。國小學生注意力訓練方案之實驗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市立大學,臺北市。許育瑋(2013年6月)。荷蘭研究發現:多運動可增進學業成績。華人健康網。2018年12月21日取自https://www.top1health. com/Article/2444
黃正全(1997)。運動智商。臺北:聯廣圖書。
傅騰龍、傅起鳳著(2004)中國雜技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張春興(2013)。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重修二版。臺北:東華書局。
張瀞文(2011)。從運動開始找回孩子的學習力。親子天下,28,128-155。
張凱立(2012)。手能生巧:黃家耀老師民俗體育的生命史。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臺北市。張瓊云、魏弘貞、謝孟岑、黃麗錦、郭靜晃(譯)(民97)。兒童發展(原作者:Joan LittleCook.Greg Cook)。臺北市:華都文化。(原著出版年2004)
張敏(2010)。體育教學中學生記憶力的培養研究-以籃球運動項目為例。體育教學,4,56-57
黃玉芬(民2014年9月23日)。孩子3C成癮 專注力易不集中。聯合新聞網。2018年12月20日取自http://health.udn.com/health/story/6057/366179
黃堡瑩(2016)。羽球運動對國小中年級學童英語字母專注力和學習成效之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黃依婷(2012)。不同課程對國小學童注意力之立即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楊慧蓮(2013)運動強度對學童專注力與反應時間的影響---以跳繩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市。楊憲明(2006)認知能力,認知歷程與學習成就關係探究。教育資料與研究,73,25-40。
趙嚴明(2016)。登階運動對國小二年級學生學習專注力與學習成就\影響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世新大學,臺北市。慈慧玲(2011)。結構式扯鈴方案對國小原住民疑似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學童其注意力促進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花蓮縣。溫姿寧(2018)。樂趣化跑走運動方案對國小學童注意力之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市立大學,臺北市。溫曉風(2005)。國小教師生命教育教學實踐知識之個案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市。維基百科(2015)雜技。2018年12月10日取自https://zh.wikipedia.
org/wiki/%E9%9B%9C%E6%8A%80
廖智千、黃崇儒、洪聰敏(2011)。身體活動與兒童大腦神經認知功能的關係。中華體育季刊,25(2),312-322。
廖郁芬(2010)。提升低年級學童學習注意力及學習效果之行動研究-在音樂教學課程前實施自編之感統活動。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蔡宗信(1995)。民俗體育範疇與特性之探討。國民體育季刊,24(3),68-77。
蔡宗信(2000)。如何推動學校民俗體育之探析。學校體育雙月刊,10(6),6-12。
蔡欣欣(1990)。台灣地區現存雜技考述。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蔡宗昌、劉惠綾(1998)。運動對於腦部功能的影響:多上體育課會影響學業成績嗎?大專體育,87,184-190。
鄧瑞瑋(2013)。兒童正念教育課程之成效研究-以臺北市某國小中年級學童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鄭朝明(2006)。認知心理學─理論與實踐(第三版)。臺北市:桂冠。
劉俞君(2017)。十二週桌球訓練對國小學童注意力之影響。未出版
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謝維玲(譯)(2009)。運動改造大腦EQ和IQ大進步的關鍵。新北市:野人文化股份有限公司。(原作者:John J. Ratey, MD &Eric Hagerman) (原著出版年2008)
謝慶龍(2014)。體育課不同身體活動方式對國小六年級學童學業成績之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北護理健康大學,台北市。謝藝綾(2009)。五分鐘不同強度運動對國小學童選擇性注意力測驗及簡單反應時間測驗表現的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鍾志強(1997)。傳統體育之推廣與振興。國民體育季刊,26(2),24-28。
簡吟文(2007)。注意力訓練對國小學習障礙學生在課堂學習時注意力影響之探討。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魏銘欽(2017)。扯鈴教學之注意力收斂與發散效應。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北護理健康大學,台北市。藍偲睿(2015)。走繩運動對國小高年級學童注意力影響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大學,桃園市。藍梅芬(2014)。跳繩運動對國小低年級學童注意力之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臺北市。蘇明順(2014)。適應體育桌球教學對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學童注意力及手眼協調能力影響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臺北市。蘇巨湧、李宜珊、古博文(2014)。十二週桌球訓練對國小學童注意力影響之研究。彰化師大體育學報,13,127-136。
邊發吉、周大明(2007)。雜技概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
二、英文部分
Ben Martynoga, and François Guillemot(2016). Crucial First Steps:The Transcriptional Control of Neuron Delamination. Neuron, 23,74 (2):209–11.
Draganski,B.,Gaser,C.,Busch,V.,Schuierer,G.,Bogdahn,U.,& May,A.(2004).Neuroplasticity:Changes in grey matter induced by training.Nature,427,311-312.
Davis, E. E., Pitchford, N. J., & Limback, E. (2011).The interrelationbetween Cognitive and motordevelopment in typically developingchildren aged4-11 years is underpinned by visual processing andfinemanual control. British Journal of Psychology,102(3), 569-584.
John J. Ratey, MD & Eric Hagerman (2009). The Revolutionary NewScience of Exercise and Brain.
Limback(2011).The interrelation betweenCognitive and
motordevelopment in typically developing children aged4-11years is underpinned by visual processing andfine manual control.BritishJournal of Psychology,102(3), 569-584.
Ratey, J. J., & Hagerman, E. (2011). Spark: Therevolutionary new scienceof exercise and the brain. NY:Little, Brown and Co.
Nazan(2005). The effects of regular aerobic exercise inadolescent period onhippocampal neuron density, apoptosis and spatialmemory.Neuroscience letters, 383, 241-245.
Schmidt, M., Jäger, K., Egger, F., Roebers, C. M.,& Conzelmann, A.(2015).Cognitively engaging chronicphysical activity, but notaerobic exercise, affects Executive functions in primary schoolchildren: agroup-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Journal of sport & exercise psychology, 37(6), 575-591.
Yarrow, K., Brown, P., & Krakauer, J. W. (2009).Inside the brain of an elite athlete:The neuralprocesses that support high achievement insports. Nature Reviews.Neuroscience, 10,585-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