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有氧體能運動協會(2000)。臺灣健身房(體適能中心)設施及管理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行政院體育委員會委託研究案。
內政部統計處(2018,4月14日)。內政統計通報。資料引用https://www.moi.gov.tw/files/site_node_file/7635/week10715.pdf
王泳鑫(2012)。高雄市健身工廠健身俱樂部服務品質與顧客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屏東縣,屏東教育大學體育學系。王淳煒(2013)。年長者參與健身俱樂部之關鍵因素研究:以某健身俱樂部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中市,中臺科技大學產業管理系。王婷穎(2002)。國際觀光旅館之服務品質、關係品質與顧客忠誠度之相關性研究以台北、台中及高雄地區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嘉義縣,南華大學旅遊事業管理學系。王耀斌(2010)國道服務區使用者參與動機對其服務品質影響之究-以關西服務區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中市,逢甲大學土地管理所。世界健身俱樂部(2019,5月27日)。全國據點查詢。資料引用http://www.worldg ymtaiwan.com/zh-tw/office
石惠蘭、黃俊彥(2017)。銀髮族休閒運動參與動機、心流體驗與成功老化關係之研究。運動健康休閒學報,10卷8期,137-147頁。
江孝平(2009)。臺北市中山運動中心服務品質、顧客滿意度與參與動機。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臺北市立體育學院運動科學系。行政院主計處(2001,3月15日)。中華民國行業標準分類。資料引用:https://www.dgbas.gov.tw/public/Attachment/581513512071.pdf
行政院主計處(2016,5月13日)。國情統計通報。資料引用https://www.stat.gov.tw/public/Data/6513163838ECWGCXEJ.pdf
何景華(2010)。從性別與年齡探討銀髮族安康旅館服務與設備需求之差異。觀光休閒學報,16卷3期,189-210頁。
余政達(2010)。健行運動參與者之參與動機與休閒效益關係研究。運動休閒管理學報,7卷2期,185 -197頁。
吳孟爵、楊東震、黃泰源(2007)。運動休閒服務業服務品質衡量模式之研究。臺灣體育運動管理學報,5卷1期,45-67頁。
吳冠霖、周學雯、蔡秀華(2016)。高齡者消費型運動健身服務需求。臺灣體育運動管理學報,16卷1期,147-170頁。
吳美雲(2016)。新北市淡水運動中心顧客對服務品質與參與動機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臺北市立大學體育學系。吳穌(2015)。屏東市顧客對運動健身俱樂部服務品質與滿意度之研究。休閒觀光與運動健康學報,7卷2期,104-117頁。
吳聰裕(2005)。高雄市健康體適能俱樂部服務品質與會員整體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彰化縣,大葉大學休閒事業管理學系。呂美利(2013)。運動參與動機、運動設施滿意度、休閒效益與生活品質之研究-以嘉義地區運動參與者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華大學旅遊管理學系旅遊管理。宋曉婷(2001)。臺北市健康俱樂部會員轉換行為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中市,朝陽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系。李月萍、陳玉敏、邱美汝(2007)。安養機構老人規律運動為表現況及預測因子探討。實證護理,3卷4期,300-308頁。
李程豐(2012)。以社會網絡為中介變項探討員工授權賦能、組織承諾及團體效能之關聯性-以某連鎖運動健身俱樂部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中市,朝陽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系。周嘉琪、胡凱揚(2005)。健身運動參與動機量表的編製。大專體育學刊,7卷1期,117-129頁。
林于平(2018)。觀光工廠服務品質提升策略之研究。臺北城市科技大學通識學報,7卷10期,217-234頁。
林呈樺、張俊一(2012)。社會支持對學童運動參與動機之影響。雲科大體育學報,14卷10期,55-61頁。
林岑怡(2005)。有氧舞蹈參與者身體自我概念、參與動機及健身運動承諾對運動參與行為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桃園市,體育大學體育研究所。林承鋒(2008)。健身俱樂部會願參與個人教練課程對健身俱樂部收益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中市,臺灣體育運動大學體育學系。林秉毅(2005)。台北市市民運動中心服務品質、顧客滿意度與忠誠度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屏東市,屏東大學運動管理學系。林柄錫(2013)。遊客參與動機、服務品質與顧客忠誠度之研究-以綠盈牧場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中市,朝陽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學系。林紀玲、林子恩、莊慶棋(2011)。銀髮族生活型態、運動型態、參與動機與阻礙因素之調查研究-以屏東縣麟洛鄉麟蹄村為例。運動健康休閒學報,12卷2期 36-44頁
姚映阡(2016)。生態旅遊地服務品質構面對體驗滿意影響效果─以烏來雲仙樂園銀髮族遊客為例。島嶼觀光研究,9卷1期,40-72頁。
姜慧嵐(2000)。臺灣健康體適能俱樂部產業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中國文化大學運動教練。洪伃佳(2015)。台北地區女性專用健身中心消費者知覺服務品質與滿意度之研究
-以Curves女性專用健身中心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臺北市立大學體育學系。洪國修(2012)。健身房使用者參與動機與性別意識型態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中市,中興大學運動與健康管理學系。洪聖惠(2001)。健康休閒俱樂部之商圈經營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新北市,輔仁大學應用統計學系。洪維勵(2013)。銀髮族運動參與動機、參與程度與幸福感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中國文化大學觀光事業學系。
高俊雄(1996)。運動休閒管理論文集(一)。臺北市:品度。
高俊雄(2004)。運動休閒管理論文集。臺北市:品度。
高俊雄(2005)。創造運動休閒的新價值。國民體育季刊,34卷2期,7-11頁。
健身工廠(2019,5月25日)。健身工廠Fitness Factory-營業據點。資料引用:https://www.fitnessfactory.com.tw/about
國家發展委員會(2018,8月30日)。中華民國人口推估。資料引用https://www.ndc.gov.tw/Content_List.aspx?n=84223C65B6F94D72
張治文(2007)。冒險性休閒活動參與動機及休閒效益之研究-以六龜鄉荖濃溪泛舟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張春興(2001)。教育心理學。臺北市:東華。
張博雅、溫笙銘、郭進財(2015)。運動參與動機與滿意度之研究-以雲嘉南地區運動媒體觀賞者為例。嘉大體育休閒健康學刊,14卷2期,24-37頁。
張雯琍(2015)。華夏樂齡學員健身運動課程參與動機、運動自我效能及享樂感之探討。休閒運動期刊,10卷14期,57-73頁。
張慧英(2016)。銀髮族休閒運動參與動機、效益與幸福感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南縣,臺灣首府大學休閒管理學系。
教育部體育署(2017,12月22日)。I運動資訊平台。資料引用https:// isports.sa.gov.tw/Apps/TIS08/TIS0801M_01V1.aspx?MENU_CD=M07&ITEM_CD=T01&MENU_PRG_CD=12&LEFT_MENU_ACTIVE_ID=26
梁文科、廖娸閔(2015)。女性健身中心會員參與動機、服務品質、顧客滿意度與忠誠度之研究-以Curves為例。亞太經濟管理評論,19卷1期,29-54頁。
郭乃郡(2010)。健身俱樂部運動消費者服務品質與忠誠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屏東縣,大仁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學系。陳秀華(1993)。健康體適能俱樂部消費者行為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桃園市,國立體育大學體育學系。陳東韋(2014)。大專運動員運動動機量表之編制。大專體育學刊,16卷4期,387-402頁。
陳金冰(1991)。休閒俱樂部行銷策略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臺北市,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管理學系。陳弈婷(2015)。中老年人參與身體活動影響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中市,中興大學運動與健康管理學系。陳美芬、鍾全勝、蔡必焜(2010)。銀髮族的養生認知與旅遊需求之研究。農業推廣文彙,55輯,117-126頁。
陳虹君(2010)。臺北市運動中心使用者參與健身運動動機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桃園市,體育大學運動教練所。陳素玉、曾千育、李世昌(2018)。銀髮族休閒態度、參與動機與身心健康之實證研究。休閒事業研究,16卷3期,45-52頁。
陳進丁(2004)。固網通信服務品質之顧客滿意度、後續行為研究─以中華電信高雄市市內電話用戶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高雄市,義守大學工業工程管理學系。陳麒文、陳鴻雁(2003)。健康休閒俱樂部之顧客關係管理策略以顧客流失分析為例。大專體育,64卷12期,75-81頁。
曾信超(2006)。服務品質、關係價值與關係品質對顧客忠誠度影響之研究。企業管理學報,7卷1期,80-81頁。
黃玉湘(2002)。我國社區大學學員學習動機與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嘉義縣,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系。黃佳敏、張志銘(2016)。環狀運動參與動機、流暢體驗與休閒效益之關係。休閒事業研究,14卷2期,48-63頁。
黃湧捷(2015)。屏東市健身俱樂部會員參與動機與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屏東市,大仁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黃詩雯(2010)。運動觀光賽會服務品質與參與者滿意度之研究-以2009臺東之美鐵人三項國際邀請賽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中市,臺灣體育學院運動管理學系。黃賢哲(2004)。運動健身俱樂部消費者商店印象與再次購買行為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雲林縣,雲林科技大學休閒運動管理學系。廖娸閔(2014)。女性健身中心會員參與動機、服務品質、顧客滿意度與忠誠度之研究-以Curves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南縣,南臺科技大學國際企業系。劉文禎(2010)。臺中都會區銀髮族國內旅遊消費行為之研究。運動與健康休閒學刊,15卷10期,105-118頁。
劉康曜(2008)。運動健身俱樂部服務品質、顧客滿意度、口碑與再購意願相關性之研究-以桃園地區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中市,臺灣體育運動大學休閒運動管理學系。劉嘉豪、張育瑞、郭勝正、劉志鈺(2012)。淺談運動健身俱樂部之發展策略。休閒保健期刊,4卷7期,179-186頁。
潘義祥(2006)。游泳健身休閒俱樂部經營之個案研究。臺灣體育運動管理學報,4卷1期,66-82頁。
蔡佳和(2009)。基隆市國小學童運動團隊參與動機與社會支持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臺北市立教育大學體育學系。蔡熙銘、鄭文卿(2007)。顧客滿意與服務品質概念於休閒運動產業之分析。管理實務與理論研究,1卷2期,110-122頁。
鄭采玉(2008)。國小學生社會領域學習動機與學習滿意度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屏東縣,屏東教育大學社會科教育學系。鄭勵君(2012)。國際運動健身產業發展趨勢之研究-以World Gym國際健身俱樂部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南市,長榮大學運動休閒管理學系。
盧俊宏(1995)。運動心理學。臺北市:師大書苑。
賴姮蓉(2014)。健身俱樂部私人教練課程之顧客參與動機與服務品質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臺灣師範大學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系。戴士晉(2016)。學校健身房服務品質、健身運動參與動機、轉換成本 對學生忠誠度影響之研究-以國立屏東大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屏東縣,屏東大學企業管理學系。顏金郎(2003)。嘉義縣山區原住民參與成人教育活動的學習動機與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嘉義縣,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顏珮仰(2013)。銀髮族運動參與動機、參與程度與幸福感關係之研究。未出班之碩士論文,臺北市,觀光事業學系觀光休閒事業管理學系。羅新明(2011)。學校運動設施民營化消費者參與動機、服務品質與滿意度之研究以私立恆毅中學運動中心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新北市,輔仁大學體育學系。二、英文部分
Allender, S., Cowburn, G., & Foster, C. (2006). Understanding participation in sport and physical activity among children and adults: A review of qualitative studies. Health Education Research, 21 (6), 826-835.
Bitner, M. J. (1990). Evaluating service encounters: the effects of physical surroundings and employee responses. Journal of Marketing, 54(2), 55-68.
Bitner, M. J., & Hubbert, A. R. (1994). Service Quality. CA: SAGE Publications.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2010). The benefits of physical activity. Retrieved from http://www.cdc.gov/physicalactivi ty/basics/pa- health/index.htm
Green, R. G., Beatty, W. W., & Arkin, R. M (1984). Human Motivation:Physiological, Behavioral, and Social Approaches. Boston: Allyn and Bacon.
Parasuraman, A., Zeithaml, V. A., & Berry, L. L. (1985). A conceptual model of service quality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Journal of Marketing, 49(4), 41-50.
Parasuraman, A., Zeithaml, V. A. & Leonard, L.Berry. (1985). Problems and strategies in service marketing. Journal of Marketing, 49(2), 33-46
Parasuraman, A., Zeithaml, V. A. & Leonard, L.Berry. (1988). SERVQUAL: Amultiple-item scale for measuring customer perceptions of service quality. Journal of Retailing, 64(1), 12-40.
Peter, N. G. Mitra, D. & Christine, M. (2012). What Is Quality? An Integrative Framework of Processes and States. Journal of Marketing, 76(4), 1-23.
Philip, B. C. (1979). Quality is free. NY: McGraw-Hill.
Potvin, L., Gauvin, L., & Nguyen, N. (1997). Prevalence of stages of change for physical activity in rural, suburban and inner-city communities. Journal of Community Health, 22(1), 1-13.
Thompson, R. W. (2012). ACSM運動處方與運動測試指引第八版(陳幸一、林嘉志)。新北市:易利圖書。(原著於2010出版)
United Nations (2013). Population Ageing 2013. Retrieved from http://tci.n 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o=dnclret&s=id=%22RF10004964050%22.&searchmode=basic&tcihsspage=tcisearch_opt2_search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13). International Population Aging Action Strategy. Retrieved from http//www.who.int/hpr/aging/active
Weingberg, R. S., & Gould, D. (1996). Foundations of sport and exercise psychology. Champaign, IL: Human Kinetics.
Molanorouzi, K., Khoo, S., & Morris, T. (2014). Validating the physical activity and leisure motivation scale (PALMS). BMC public health, 14(1), 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