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部分:
王俊明、林佩殊(2016)。南投縣國小高年級學生休閒態度與休閒參與行為之研究。
南開學報,13,1,39-51。43、48
吳裕益(1999)。漫談休閒生活。學生輔導,60 民88.01,90-93。90
吳明隆(2007)。SPSS 操作與應用:問卷統計分析實務。臺北市:五南。
吳和堂(2013)。教育論文寫作與實用技巧。臺北市:高等教育。
洪雲霖(1995)。當前休閒生活的反思與檢視--飆車、KTV事件等社會現象省察。
憲政評論,26.7,9-12。9-10
高俊雄(2002)。運動休閒事業管理,桃園︰志軒。77、61、70
柴松林(2007)。休閒時代.學習社會。T&D飛訊,2007.3,34-45。35-37
徐西森、康維芬(2007)。健康的休閒、健全的生活--談學生的休閒生活與輔導。
學生輔導,民96.04,16-22。16-17、21
徐振興(2011)。兒童收看節目及廣告對其行為影響之研究。100 年度委託研究報告,
華威行銷研究股份有限公司。
黃秀香(1996)。兒童休閒生活與家庭生活調查研究。社區發展季刊,73,140-161。
146、140-141、157-158
陳慧真、劉從國(2005)。兒童的休閒教育與休閒態度之探討。全民休閒發展學
刊,民94.10,66-81。
陳秀鳳(2012)。休閒教育融入課程教學對國小學童休閒態度、家庭休閒參與的影響。
康齡大學休閒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1、22
陳俊偉(2013)。國小高年級學童體適能狀況與休閒態度及休閒參與之研究-以新北
市新興國小為例。聖約翰科技大學工業工程與管理系在職專班碩士論文。19、51
陳美秀(2017)。國小高年級家長休閒態度對國小高年級學童休閒參與影響之研究─
以桃園市某國小為例。開南大學觀光運輸學院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42
楊峰州(2003)。休閒生活文化之探討。社教資料雜誌,295,5-8。
張瑞寶、余保生、林福順、劉建堂、陳禮光、王貞枝、王水龍、鍾文欽、洪超群
(1990)。臺灣北區國小中高年級學生休閒生活狀況之探討。教育資料文
摘,民79.11,93-122。1、108-110
張文禎(2002)。國小學生休閒態度與休閒參與之研究-以屏東縣為例。國立屏東師
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 20、79
張家瑜(2010)。國小學生休閒參與之現況研究。國立台東大學教育學系文教行政碩
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31、20、23-27
張曉雲(2011)。國小學童休閒參與和生活適應之研究―以一所國小為例。東吳大學
社會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36
鄭于沛、黃馨慧(2013)。從國小學童親子部落格網誌初探其家庭休閒生活。長庚科
技學刊,18 2013.06,115-129。115
劉玟秀(2014)。屏東縣國小高年級學童休閒態度與休閒參與關係之研究。國立屏東
教育大學社會發展學系社會科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67
蔡素琴(1998)。兒童休閒態度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教育學類碩士論文。
蔡素琴(1999)。培養兒童積極、正向的休閒態度--從父母與教師的影響談起。學
生輔導,60 民88.01,46-57。46
蔡志明(2003)。國小學童休閒態度及休閒參與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台東大學教育
研究所社會科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20、15-17
蘇維杉(2002)。現代休閒活動參與之社會學分析。臺東師院學報,13,66-81。
鐘志強(2001)。休閒態度理論。雲科大體育,90.11,6-13頁。11
覺西(2002)。一流的清淨社會需要一流的清淨媒體。普門學報,12,1-15。2
曾玟文(2007)。影響孩子學習的家庭因素。網路社會通訊,61。
楊賀凱(2007)。父母社經地位對父母管教價值與方式的影響 ─檢證Kohn的理論在
臺東國中生父母之適用性。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學報,40;2,145-180。
陳莉莎、林耀豐(2012)。高雄市國小學生休閒態度與休閒參與之研究。第五屆運動
科學暨休閒遊憩管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45-156。
英文部分:
Estrem-Fuller, N. E. (1990). Attitude of adult toward leisure: A life span perspective. 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
Eagly, A. H. & Chaiken, S. (1993). The psychology of attitudes. Fort Worth, TX: Harcourt Brace
Fishbein, M. & Ajzen, I. (1975). Belief, attitude, intention, and behavior: an introducation to theory and research. Reading, MA: Addison-Wesley.
Jovanovich, A. E., Wilson, T. D., & Akert, R. M. (1994).Social psychology.
HarperCollins College Publishers.
Iso-Ahola, S. E. (1980). The Social Psychology of Leisure and Recreation. Dubuque, IA :
W. C. Brown.
Kelly, J. R. (1972). Work and leisure: a simplified paradigm. Journal of LeisureResearch, 4, 50-62.
Neulinger, J. (1981). The Psychology of leisure. (2 nd ed.). Springfield.IL: CharlesC.
Thomas.
Ragheb, M. G. & Breard, J.G. (1982). Measuring leisure attitude.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14(2), 155-167.
網路部分:
內政部統計處(2017年8月)。國民生活狀況意向調查摘要分析。【調查報告分析106年網頁】。取自https://www.moi.gov.tw/stat/node.aspx?cate_sn=&belong_sn=5906&sn=7559
行政院主計總處(2017年3月)。時間運用概況。【社會發展趨勢調查網頁】。
取自https://www.dgbas.gov.tw/np.asp?ctNode=4955
吳懿芳(2010年8月)。了解孩子的「莫逆之交」—淺談電玩對孩子的影響。【時事
評論網頁】。取自https://life.edu.tw/homepage/discuss/t-5-293.php?board_no=B000000169&seri_no=495&pageth=4
四川學前教育(2018年1月)。單親家庭對兒童心理發育的影響及教育對策。【每日頭條網頁】。取自https://kknews.cc/zh-tw/psychology/ezrpvar.html
養生之道網(2016年8月)。單親家庭對孩子的影響。【每日頭條網頁】。取自https://kknews.cc/zh-tw/psychology/23vlv9.html
嵇偉(2014年9月)。父親教育程度對子女成就影響最大。【英倫網】。取自https://www.bbc.com/ukchina/trad/uk_education/2014/09/140924_edu_father_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