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報紙
《臺灣日日新報YUMANI清晰電子版》,漢珍數位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漢文臺灣日日新報》,漢珍數位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中央日報》,國家圖書館電子資料庫,(1949年至2006年)。
《中國時報》,國家圖書館電子資料庫,(1968年迄今)。
《聯合報》,國家圖書館電子資料庫,(1951年迄今)。
《自由時報》,國家圖書館電子資料庫,(1988年迄今)。
原始材料
馬英九口述、羅智強整理,《青春鐵馬向前行:馬英九的臺灣單車日記》(臺北市:二魚文化,2007年)。
李宗仁口述、唐德剛撰寫,《李宗仁回憶錄》(臺北市:永蓮青出版社,1986年)。
柯文哲,《白色的力量:柯文哲:我改變不了四季的變化,只能讓其盡善盡美》(臺北:三采文化,2014年)。
朱秀娟,《點滴在心頭—42位身邊人談兩位蔣總統》(臺北:天下文化,1995年)。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蔣中正總統侍從人員訪問記錄》(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13年)。
陳懷恩、黃健和,《單車環島練習曲》(臺北:大和,2007年)。
翁元口述、王丰記錄,《我在蔣介石父子身邊的故事》(臺北:書華出版,1994年)。
英文專書與期刊
Barnard, Malcom. Fashion as Communication. London: Routledge, 2007. (中文譯本:巴爾納著,鄭靜宜譯。《流行溝通》(新北市:桂冠,2004年)。)
—. “Fashion Statements: Communication and Culture.” Fashion Theory: A Reader. Ed. Malcolm Barnard. London: Routledge, 2007.
Bruce, Branden. Images of Power: How the Image Makers Shape Our Leaders. London: Kogan Page, 1992. (中文譯文:布魯斯著,游恆山譯,《權力形象:如何塑造領袖魅力》(臺北:月旦出版,1994年)。)
Burke, Peter. The Fabrication of Louis XIV.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92.(中文譯文:柏克著,許綬南譯,《製作路易十四》(臺北:麥田出版,1997年)。)
Connell, Robert. Masculinities. Los Angele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2005.
—, and James Messerschmidt. “Hegemonic Masculinity: Rethinking the Concept.” Gender and Society 19.6 (2005): 829-859.
Craik, Jennifer. The Face of Fashion: Cultural Studies in Fashion. London: Routledge, 1994. (中文譯本:克萊克著,舒允中譯,《時裝的面貌:時裝的文化研究》。(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0年)。)
—. Uniforms Exposed: From Conformity to Transgression. Oxford: Berg, 2005.
Crane, Diana. Fashion and Its Social Agendas: Class, Gender, and Identity in Clothing.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2000.
DK. Fashion: The Definitive History of Costume and Style. London: DK, 2012.
Entwistle, Joanne. The Fashioned Body: Fashion, Dress and Modern Social Theory. London: Polity, 2000. (中文譯本:恩特威斯特爾著,郜元寶譯,《時髦的身體》(桂林:廣西師範大學,2005年)。)
Gaulme, Dominique, and Francois Gaulme. Power and Style: A World History of Politics and Dress. Paris: Flammarion, 2012.
Giorgetti, Cristina. “Dress, Politics and Fashion, 1960-80.” The Art of Persuasion: Political Communication in Italy from 1945-1990s. Eds. Luchiano Cheles and Lucio Sponza. Manchester: Manchester University Press, 2001. 278-285.
Hirano, Ken’ichiro. “The Westernization of Clothes and the State in Meiji Japan.” The Fashion History Reader: Global Perspective. Eds. Giorgio Riello and Peter McNeil. London: Routledge, 2010. 405-415.
Louie, Kam. Theorising Chinese Masculinity: Society and Gender in China.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2.
—, and Morris Low, eds. Asian Masculinities: The Meaning and Practice of Manhood in China and Japan. London: Routledge, 2005.
—, ed. Changing Chinese Masculinities: From Imperial Pillars of State to Global Real Men. Hong Kong: 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2016.
Marzel, Shoshana-Rose, and Guy D. Stiebel, eds. Dress and Ideology: Fashioning Identity from Antiquity to the Present. London: Bloomsbury, 2015.
Machiavelli, Niccolo. The Prince. New Y: Dover Publishing, 1992.(中文譯本:馬基雅維里著,《君主論》,閻克文譯(臺北:商務印書館,1999年)。)
Roces, Mina, and Louise Edwards, eds. The Politics of Dress in Asia and the Americas. Brighton: Sussex University Press, 2009.
Sumner, William Graham. Folkways: A Study of the Sociological Importance of Usages, Manners, Customs Mores and Morals. Boston: Ginn and Company, 1906.
Street, John. “Celebrity Politicians: Political Style and Popular Culture.” The Celebrity Culture Reader. Ed. P. David Marshall. Routledge: London, 2006. 359-371. (中文譯本:斯特里,〈名人政治家:政治風格與流行文化〉,《名人文化讀本》,楊玲,陶東風主編(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年)。)
Taylor, Lou. The Study of Dress History. Manchester: Manchester University Press, 2002.
中文專書與期刊
彭勃,〈論現代T恤與中國元素融合的美學內涵〉,《湖南工業大學學報》14.6(2009年):153-156。
若林正丈,《戰後臺灣政治史:中華民國臺灣化的歷史》(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14年)。
劉昌德,〈國族主義的娛樂化與經濟邏輯:臺灣媒體運動報導中「仇韓」與「仇中」言論的演變〉,《新聞學研究》122(2015.1):79-120。
黃猷欽,〈臺灣偉人塑像的興與衰――以1949-1985年的《中央日報》為例〉,劉瑞琪主編,《近代肖像意義的論辯》(臺北:遠流,2012年)。
何兆華,〈伊人旗遇:旗袍的現代性與歷史性〉,《旗麗時代:伊人、衣事、新時尚》(新北:輔仁大學織品系,2013年),頁27-64。
何儀琳,〈單車旅行上路必備:單車種類、安全裝備、行前訓練、夢想行程〉,《青年壯遊:20種2輪遊臺灣的方式》(臺北市:行政院青年輔導輔導會:2011年),頁206-208。
蕭阿勤,〈集體記憶理論的探討:解剖者、拯救者、與一種民主觀點〉,《思與言》35.1(1997.3):247-296。
—,〈認同、敘事、與行動:台灣1970年代黨外的歷史建構〉,《臺灣社會學》5(2003):195-250。
—,《回歸現實:臺灣一九七零年代的戰後世代與文化政治變遷》(臺北: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2012年)。
—,《重構臺灣:當代民族主義的文化政治》(臺北:聯經,2012年)。
許維賢,《從艷史到性史:同志書寫與近代中國的男性建構》(桃園:國立中央大學出版社,2015年)。
新臺灣研究文教基金會編,《沒有黨名的黨:美麗島政團的發展》(臺北:時報出版,1999年)。
莊佳穎,〈從政治消費文化觀點看當代臺灣社會的民主參與和認同建構〉,《臺灣國際研究季刊》10.1(2014年):160-184。
陳佳宏,《臺灣獨立運動史》(臺北:玉山社,2006年)。
陳志昌,〈自由中國的建構-以中央日報為主的分析(1949.3-1951.1)〉,《暨南史學》12(2009年):201-234。
—,〈再起爐灶-《中央日報》的遷臺與在臺發展優勢〉,《暨南史學》18(2015年):83-111。
—,〈台灣新聞管制政策下的黨、公營報業發展-以《中央日報》為中心(1949-1953)〉,《暨南史學》19(2016年):139-166。
陳翠蓮,《臺灣人的抵抗與認同》(臺北:遠流,2008年)。
川村由仁夜,陳逸仁譯,《時尚學:時尚研究入門書》(臺北:立緒,2009年)。
張小虹,《假全球化》(臺北:聯合文學,2007年)。
洪郁茹,〈旗袍、洋裝、モンぺ(燈籠褲):戰爭時期臺灣女性的服裝〉,《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17(2009年),頁31-66。
葉立誠,《臺灣服飾流行地圖》(臺北:商鼎數位,2005年)。
—,《臺灣服裝史》(臺北市:商鼎數位,2014年)。
吳奇浩,〈喜新戀舊:從日記材料看日治前期臺灣仕紳之服裝文化〉,《臺灣史研究》19(2012年9月):201-234。
王御風,《臺灣選舉史》(臺北:好讀,2016年)。
韋伯,康樂譯,《支配的類型:韋伯選集(III)》(臺北:遠流,1996年)。
學位論文
陳乃禎,〈第一夫人的消費政治與政治消費:以臺灣(1996-2009)為主要背景〉(新竹:國立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年)。陳志昌,〈重起爐灶:遷臺初期的《中央日報》(1949-1953)〉(南投:國立暨南大學歷史學系博士論文,2014年)。陳郁馨,〈臺灣主要報紙對美麗島事件報導之比較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李佩璇,〈自行車的休閒化:休閒實作型式的象徵鬥爭〉(臺北: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系碩士論文,2009年)。吳奇浩,〈洋風、和風、臺灣風:多元雜揉的臺灣漢人服裝文化(1624-1945)〉(南投縣:國立暨南大學歷史學系博士論文,2011年)。殷美香,〈棒球論述中的國族意識—以1998年至2008年國際賽事報導維分析對象〉(新北:輔仁大學大眾傳播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年)。網路資料
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美麗島事件檔案導引》,網址:﹤https://www.archives.gov.tw/UserFiles/美麗島事件檔案展導引(1).pdf﹥(2019年4月12日檢索)。
〈運動〉,《教育部重編國語字典》,網址:﹤http://dict.revised.moe.edu.tw/cgi-bin/cbdic/gsweb.cgi?ccd=9XaCFX&o=e0&sec=sec1&op=v&view=0-1﹥(2019年4月10日檢索)。
外交部,《有禮走天下:外交部禮儀手冊》(臺北:外交部,2009),網址:﹤https://www.mofa.gov.tw/Upload/RelFile/2690/148016/有禮走天下:外交部禮儀手冊﹥(2019年4月12日檢索)。
〈國際無車日陣騎鐵馬 仁愛中山壓馬路 街頭表演看熱鬧〉,《蘋果日報》,2004年9月18日,網址:﹤https://tw.lifestyle.appledaily.com/daily/20040918/1241090/﹥(2017年1月13日檢索)。
〈扁盼臺灣為人類造就下一個愛因斯坦〉,《大紀元時報》,2005年7月1日,網址:﹤http://www.epochtimes.com/b5/5/7/1/n971798.htm﹥(2017年1月13日檢索)。
《〈總統府國父 中山裝換西裝〉,《自由時報》,2006年8月5日,網址:﹤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85227﹥(2019年4月10日檢索)。
〈青春鐵馬向前行第一天影像記事〉,《馬英九的部落格—青春鐵馬向前行》,2007年5月11日,網址:﹤http://mabike.blogspot.tw/2007/05/20070511.html﹥(2016年12月2日檢索)。
〈早上第一站拜訪神農獎得主詹朱金經營的福田農場〉,《馬英九的部落格—青春鐵馬向前行》,2007年5月19日,網址:﹤http://mabike.blogspot.com/2007/05/20070519.html﹥(2019年4月12日檢索)。
〈國父的新衣符號學〉,《中國時報》,2009年6月13日,網址:﹤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6916016/﹥(2019年4月10日檢索)
〈馬英九「臺灣平安服」好眼熟 與李羅造型撞衫〉,《東森新聞》,2011年11月21日,網址:﹤https://www.ettoday.net/news/20111121/8239.htm/﹥(2019年4月12日檢索)。
〈深深思念愛女 蔣經國最愛黃夾克〉,《蔣孝嚴部落格》,2011年1月10日。網址:﹤http://blog.udn.com/Johnchiang01/4780338﹥(2019年4月12日檢索)。
〈打經國牌挺連 蔣孝嚴:權貴之後又怎樣 - 蔣稱自己打拚當外長 民進黨議員酸 蔣與連都是權貴、靠爸族〉,《自由時報》,2014年10月27日,網址:﹤https://news.ltn.com.tw/news/focus/paper/825022﹥(2019年4月10日檢索)。
〈被說俗也要穿!柯文哲超愛「經國裝」〉,《自由時報》,2014年12月9日,網址:﹤https://news.ltn.com.tw/news/politics/breakingnews/1177665﹥(2019年4月12日檢索)。
〈陳菊與各市長「好霸氣」 網友:要去打架?〉,《自由時報》,2015年1月8日,網址:﹤https://news.ltn.com.tw/news/politics/breakingnews/1200133﹥(2019年4月12日檢索)。
〈臺中騎Bike 一卡通也可通〉,《蘋果日報》,2015年2月6日,網址:﹤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new/20150206/555479/﹥(2019年4月12日檢索)。
〈天氣轉冷 宋楚瑜官方「保暖小物」開賣〉,《蘋果日報》,2015年12月20日,網址:﹤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new/20151220/756962/﹥(2019年4月10日檢索)。
〈蔡英文就職典禮 總統府內外活動全紀錄〉,《風傳媒》,2016年5月20日,網址:﹤http://about.storm.mg/article/120811﹥(2019年4月12日檢索)
〈從中山裝到習夾克:習近平的服裝符號〉,《紐約時報中文網》,2016年5月26日,網址:﹤https://cn.nytimes.com/china/20160526/c26xijacket/zh-hant/﹥(2019年4月12日檢索)。
〈臺語片60周年關於臺語片30:臺灣電影的先行者:林摶秋導演〉,《TFI國家電影中心》 ,2016年11月20日。網址:﹤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ISG8XpKTmw ﹥(2019年4月10日檢索)。
〈世界人權日 美麗島事件:回顧與前瞻〉,《民報》,2016年12月10日,網址:﹤https://www.peoplenews.tw/news/781bb66d-99b1-4d16-bc34-1bbe03e1de96﹥(2019年4月12日檢索)。
〈拚市長大位扮超人 陳其邁勁裝只穿半套〉,《蘋果日報》,2018年6月10日,網址:﹤https://tw.appledaily.com/new/realtime/20180629/1382379/﹥(2019年4月10日檢索)。
〈Gaute替韓國瑜設計西裝手稿獨家曝光!三大細節搭配亮點〉,《GQ》,2018年12月25日,網址:﹤https://www.gq.com.tw/fashion/fashion-news/content-38238.html ﹥(2019年4月10日檢索)。
〈行政院會今舉行 6都市長首度列席〉,《聯合報》,2018年12月27日,網址:﹤https://udn.com/news/story/6656/3560388﹥(2019年4月12日檢索)。
〈韓國瑜星馬搶訂單!李佳芬打點「戰袍」選高雄西裝店〉,《中國時報》,2019年2月25日,網址:﹤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90225000023-260405?chdtv﹥(2019年4月10日檢索)。
〈韓國瑜面臨危機?他指「這群人」正在流失:不能只剩鐵粉〉,《今日新聞》,2019年3月21日,網址:﹤https://www.nownews.com/news/20190321/3283388/﹥(2019年4月12日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