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文文獻
1、方瑜譯(譯)(2015)。小公司大品牌(原作者:村尾隆介)。臺北市:天下雜誌。
2、朱沁靈(2017)(譯)。品牌物理學:科技力量與消費模式背後隱而未現的行銷科學(原作者:Aaron Keller、Renée Marino、Dan Wallace)。臺北市:大寫出版。
3、朱玲瑤(2016)。日治時期漆器工藝的發展與演變。藝術論壇,第10期,頁1-38。
4、吳翰中、吳俐璇(2010)。美學CEO:用設計思考用美學管理。新北市:繆思。
5、李亞傑、何明泉(2011)。商品意象設計指標權重之研究。設計學報第16卷,第1期,頁41-64。
6、林育如(2013)(譯)。品牌這樣思考(原作者:Debbie Millman)。臺北市:商周出版。
7、林承緯(2008)。顏水龍的台灣工藝復興運動與柳宗悅-生活工藝運動之比較研究。藝術評論,第18期,頁167-195。
8、林隆儀(2008)。行銷策略的第一堂課。台北市:書泉。
9、林詩菁(2013)。文化創意應用於台灣家具產業品牌化模式之研究。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創意生活設計系碩士論文。10、林靜媚(2005)。玩味生活:沖茶具與花器的創作。國立臺南藝術大學應用藝術研究所論文。
11、邱義仁、周煥銘(2018)。文創商品設計與品牌分析之研究—以台灣WANGMEILI自創品牌包包為例。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第8卷,第2期,頁25-34。
12、洪世民(譯)(2005)。這就是行銷(原作者:Philip Kotler)。臺北市:日月文化。
13、翁徐得、黃麗淑(2000)。尋根與展望:台灣的漆器。臺北市:商周編輯顧問。
14、翁菁曼(2011)。台灣漆藝文化研究。南華大學視覺與媒體藝術學系碩士論文。15、高繼徽、林玲舟(2016)。104年工藝產業暨消費行為調查計畫結案報告。國立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委託委託之專題研究成果報告(編號:PG10503-0303),未出版。
16、國立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2018)。好日況味:9種生活工藝,看見餐廚美器。南投縣草屯鎮:國立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
17、莊伯和等(2017)。手感工藝.美好生活提案。南投縣草屯鎮 :國立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
18、郭苑琪(譯)(2013)。給設計以靈魂:當現代設計遇見傳統工藝(原作者:喜多俊之)。臺北市:經濟新潮社。
19、陳啟雄、周郁婷(2012)。仿生設計應用於客家桐花商品開發之研究。工業設計,第126期,頁26-32。
20、陳麗雯(2007)。工藝生活化之設計策略研究。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系碩士論文。21、黃中人(2005)。周邊商品共創設計行銷市場與其設計鏈互動關係研究-以iPod為例。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系碩士論文。22、黃金梅(2018)。新層次—台灣瑞典漆藝國際交流產品研創。台灣工藝第69期,頁34-37。南投縣:國立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
23、黃金梅(2019)。台灣當代漆藝的國際展望。台灣工藝第72期,頁28-33。南投縣:國立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
24、黃熙宗(2001)。台灣工藝現代化在設計及審美上的意義,台灣工藝第8 期,頁4-8,南投縣:國立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
25、詹晴雯(2017)。文化創意工作者進駐文創聚落之服務設計探討。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創意生活設計系碩士論文。26、詹晴雯(2017)。物聯網產品設計行銷方法研究-以智慧家庭為例。第二十二屆中華民國設計學會學術研究成果研討會。
27、漢寶德(2014)。文化與文創。臺北市:聯經。
28、管倖生、阮綠茵、王明堂、王藍亭、李佩玲、高新發、黃鈴池、黃瑞菘、陳思聰、陳雍正、張文山、郭辰嘉、楊基昌、楊清田、童鼎鈞、董皇志、鄭建華、盧麗淑(2016)。設計研究方法。新北市:全華圖書。
29、褚芸霈、蔣成(2018),文化創意產業行銷策略之國際比較與研究-以博物館為例。科際整合管理研討會,頁798-813。
30、劉鎮洲、蕭銘芚、李豫芬、莊世琦(2006)。高中藝術領域課程輔助教學參考手冊5-應用藝術。台北市:國立台灣藝術教育館。
31、鄭自隆、許安琪、洪雅慧(2005)。文化行銷。新北市:空大。
32、盧俊偉(2015)。104年工藝產業趨勢研究計畫結案報告。國立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委託之專題研究成果報告(編號:RG10412-0425),未出版。
33、賴作明(2005)。萬世絕學裏的台灣漆藝。臺中市:賴作明。
34、戴偉傑、張華英、陳令嫻(譯)(2013)。工藝之道:日本百年生活美學之濫觴(原作者:柳宗悅)。臺北市:大鴻藝術。
35、顏水龍(2016)。台灣工藝。南投縣草屯鎮:台灣工藝研發中心。
36、顏和正(譯)(2014)。行銷3.0:與消費者心靈共鳴(原作者:Philip Kotler、Hermawan Kartajaya、Iwan Setiawan)。臺北市:天下雜誌。
37、劉向潔(譯)(2018)。中川政七商店的品牌打造術:看一家小店如何讓日本企業競相膜拜(原作者:中川淳)。臺北市:行人文化實驗室。
38、林詠純(譯)(2017)。經典設計的誕生:設計品牌THE團隊的不敗創意學(原作者:水野學、中川淳、鈴木啟太、米津雄介)。臺北市:行人文化實驗室。
(2)外文文獻
1、Aguirre, J. L. S., & López, M. L. (2017). Ecuadorian artisanal production and its future projection from the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perspective (CCI). City, culture and society, 10, 26-32.
2、Boccella, N., & Salerno, I. (2016). Creative economy, cultural industries and local development. Procedia-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 223, 291-296.
3、Schiuma, G., & Lerro, A. (Eds.). (2016). Integrating Art and Creativity Into Business Practice. IGI Global.
4、Varadarajan R. (2010). Strategic marketing and marketing strategy: domain, definition, fundamental issues and foundational premises. Journal of Academy of Marketing Science, 38(2), 119-140.
5、Philip Kotler, Hermawan Kartajaya, Iwan Setiawan (2010). Marketing 3.0: From Products to Customers to the Human Spirit.
6、Aaron Keller, Renée Marino, Dan Wallace (2016). The Physics of Brand: Understand the Forces Behind Brands That Matter.
7、Debbie Millman (2013). Brand thinking and other noble pursuits.
(3)參考網站
1、文化部官方網站(2010)。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法。取自:https://www.moc.gov.tw/information_306_19693.html
2、文化部官方網站(2018)。歷年年報。取自:http://cci.culture.tw/cht/index.php?code=list&ids=20
3、木語漆Facebook(2012)。取自:https://www.facebook.com/wey.work/?hc_location=ufi
4、木語漆pinkoi(2015)。取自:https://www.pinkoi.com/store/weywork?gclid=EAIaIQobChMInfbhjNvc4wIVRGoqCh1D9Q-BEAAYASAAEgKYhvD_BwE
5、台中豐原仁社.漆繪仕漆器 Cheris.tw Facebook(2016)。取自:https://www.facebook.com/Cheris.tw/?hc_location=ufi
6、光山行Facebook(2018)。取自:https://www.facebook.com/pg/kousancraft/about/?ref=page_internal
7、光山行pinkoi(2017)。取自:https://www.pinkoi.com/store/kousan?tab=product
8、美國行銷學會(2013)。Definition of Marketing。取自:https://www.ama.org/AboutAMA/Pages/Definition-of-Marketing.aspx?fbclid=IwAR0ojy5qRKWT5DssVgeHjbmA-gjsYDoUMZSsRInPMxcJKTNVHjTkckow6Kw
9、貳拾根手指Facebook(2015)。取自:https://www.facebook.com/pg/aatwenty/photos/?ref=page_internal
10、聯合國貿易發展會議(2010)。創意經濟。取自:https://unctad.org/en/Pages/DITC/CreativeEconomy/Creative-Economy-Programme.aspx?fbclid=IwAR1Q5xygXZVcwIhj83-WIFYey7KM0wQBoOmotbSjx8ueTA2t4HtUpJZ0onk
11、豐原漆藝館官方網站(2016)。取自:https://www.fy71.org.tw/FY0005/FY0005View?menuid=0071&mkey=20171008092917207J42
12、台灣大百科全書(2006)。戧金。取自:http://nrch.culture.tw/twpedia.aspx?id=7409
13、台灣大百科全書(2006)。雕漆。取自:http://nrch.culture.tw/twpedia.aspx?id=7412
14、台灣大百科全書(2006)。泥金。取自:http://nrch.culture.tw/twpedia.aspx?id=7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