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212.96.86) 您好!臺灣時間:2023/12/06 16:08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劉俊鴻
研究生(外文):LIU,CHUN-HUNG
論文名稱:消費者體驗、體驗價值與滿意度關係之研究─以星巴克斗六門市為例
論文名稱(外文):A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among Experience, Experience Value and Satisfaction-An Example of Starbucks in Douliu City
指導教授:鍾志強鍾志強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CHUNG,CHIH-CHIANG
口試委員:李蕙貞黃孟立
口試委員(外文):LEE,HUI-CHENHUANG,MENG-LI
口試日期:2019-07-03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雲林科技大學
系所名稱:休閒運動研究所
學門:民生學門
學類:運動休閒及休閒管理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9
畢業學年度:107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79
中文關鍵詞:體驗體驗價值滿意度
外文關鍵詞:ExperienceExperience ValueSatisfaction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4
  • 點閱點閱:432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
中華民國於2001年開始全面實施周休二日政策,使得觀光產業興起,造成國內各式各樣的休閒產業開始盛行。也因為消費體驗經濟時代的來臨,愈來愈多消費者追求的是獲得愉悅感覺與難忘的消費經驗,而非產品本身的功能性與性質,而是轉為追求進一步的情感、心靈刺激以及消費過程中所得到的體驗感受,即追求消費過程中獨特的體驗感覺,許多企業皆以創造一次有價值的消費體驗為目標導向,企圖透過策略體驗模組來設計行銷方案,傳遞消費者愉悅滿意的消費經驗。本研究將探討體驗、體驗價值與滿意度之間的關係,以及體驗價值對體驗與滿意度之中介效果。而消費模式隨著時代的變化,由以往注重商品功能,轉變為注重體驗的過程及感受的消費型態。本研究以星巴克斗六門市之消費者為個案研究對象,探討體驗之體驗模組能否在星巴克的經營上發揮效用。研究方法採用便利抽樣方式進行問卷調查。本研究共發放525份,去除無效問卷沒填寫完成者7份,回收518份有效問卷,回收率為98%,並以SPSS 22.0軟體進行資料分析。研究結果發現體驗對體驗價值有顯著影響,體驗價值對滿意度有顯著影響,體驗對滿意度有顯著影響。
The tourism industry had risen prosperously in recent years, resulting in a wide range of domestic leisure industry prevailed, since R.O.C began to implement the overall two-day weekend policy in 2001. As the era of experiential economy had arrived, more and more customers were focusing on getting a happy feeling and an unforgettable consumer experience, not the performance or benefits of the product. Under the trends of experience economy, Consumers nowadays require not only the practicality of the product itself, but also the pursuit of further emotional touch, mind stimulating and consumption experience obtained during that process of seeking an unique experience and feelings. In the goal to create a valuable consumer experience, many companies intend to deliver a satisfied and pleasant tourist experience by designing a program through the strategic experience module. This study will examine the influence between experiential , experiential value and satisfaction, and the mediation effect of experience value on experience and satisfaction. With the changes of the times, the consumption pattern had changed from focusing on the function of the commodity to the consumption pattern of the process and feeling of experience. Subjects of this study were customers visiting Starbucks Coffee in Douliu city and the research objective was to discuss whether the experience module could act effectively in the coffee shop. In order to study the correlation among experience, experience value and satisfaction, the convenience sampling approach will be used as the key research method. Total 525 copies of questionnaires have been distributed,7 copies were unusable because they were incomplete, and 518 copies of valid questionnaires were returned. The return rate was 98%. SPSS22.0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research data. The result shows impact of experience on experience value is significant. experience value significantly influence on satisfaction. experience value significantly effects satisfaction .
摘要 i
ABSTRACT ii
目錄 iii
表目錄 v
圖目錄 vii
第壹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5
第三節 研究問題 5
第四節 研究範圍 5
第五節 名詞解釋 6
第貳章 文獻探討 7
第一節 體驗與相關研究 7
第二節 體驗價值與相關研究 10
第三節 滿意度與相關研究 13
第四節 體驗、體驗價值與滿意度之關係 18
第參章 研究方法 20
第一節 研究架構 20
第二節 研究假設 21
第三節 研究流程 21
第四節 研究對象 23
第五節 研究工具 23
第六節 資料分析方法 34
第肆章 結果與討論 36
第一節 樣本背景分析 36
第二節 消費者體驗之分析 37
第三節 體驗價值之分析 43
第四節 滿意度之分析 48
第五節 消費者體驗、體驗價值與滿意度之關係分析 52
第六節 研究假設與驗證 54
第伍章 結論與建議 55
第一節 結論 55
第二節 建議 56
第三節 未來研究建議 58
參考文獻 59
附錄 67
一、中文部分
方健頤(2010)。婚紗旅遊之決策影響因素、服務體驗、價值及行為意圖之相關研究-以高雄市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高雄市。
朱永蕙、劉嘉麒(2016)。體驗行銷、體驗價值、滿意度與再購意願之研究-以C-Bike為例。島嶼觀光研究,9(3),53-74。
吳姿音(2014)。以體驗行銷觀點探討體驗價值、顧客滿意度與忠誠度關係-以景觀餐廳為例。中州管理與人文科學學刊,2(2),71-96。
吳偉嘉(2014)。體驗行銷、觀光意象與滿意度關係之研究-以雲林縣農業博覽會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私立環球科技大學,雲林縣。
吳陳忠(2003)。休閒俱樂部服務品質與顧客滿意之研究-以台北圓山聯誼會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大學,台北市。
吳萬益、陳淑惠、張曼玲、李家瑩(2007)。享樂主義與體驗行銷對消費者之品質與價值知覺之影響:網站訴求之評估。交大管理學報,27(2),141-167。
吳嘉浚、張文榮、林美玲、吳福明(2016)。休閒動機、體驗價值與參與滿意度之研究-以新北市土城國民運動中心為例。運動研究,25(1),35-50。
宋慈婷(2017)。體驗行銷、體驗價值、關係品質與顧客忠誠度之關聯性研究 -以星巴克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巫居旺(2016)。體驗行銷、體驗價值與滿意度研究-以台中市健身俱樂部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私立朝陽科技大學,台中市。
李孟學(2004)。臺北市公辦民營室內溫水游泳池顧客運動參與行為與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李城忠、林孟潔(2005)。運動健身俱樂部個人教練之專業知能、顧客滿意度與顧客忠誠度之研究。人文暨社會科學期刊,1(2),55-64。
李紋玲(2009)。網路書店服務品質對滿意度及購買意願之關係-以台北市網路書店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私立大同大學,台北市。
李曉青、陳玉苓、陳鈺瑄(2014)。體驗行銷、體驗價值、幸福感與關係強度等關係之研究-以SPA體驗為例。亞太經濟管理評論,17(2),47-72。
沈進成、曾慈慧、林映秀(2008)。遊客休閒涉入、體驗、依附影響之研究-以南投水里蛇窯陶藝文化園區為例,新竹教育大學人文社會學報,1 (1), 113-132。
沈懿璇(2018)。閒置空間再利用的服務品質、體驗行銷、體驗價值與滿意度之關聯:以駁二藝術特區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私立文藻外語大學,高雄市。
周聰佑、韓子健、顏宗信(2009)。島嶼休閒漁業體驗行銷策略之研究。島嶼觀光研究,2,11-28。
林百也、邱建智、徐欽賢、李貞(2012)。保健食品消費者知覺價值及滿意度對行為意圖之影響。體育運動與 Amos 統計應用期刊,1(2),1-11。
林陽助、林秀貞、李宜致(2007)。體驗行銷、顧客滿意度與顧客忠誠度關係之研究-以大台北地區連鎖咖啡店為例。顧客滿意學刊,3(2),57-94。
林饒惓、鍾政峰、曾筱妤(2013)。體驗行銷元素結合文化創意產業之研究-以2012苗栗縣三義雲火龍節為例。海洋休閒管理學刊,(4),58-73。
祁皓翎、雷立芬、黃聖茹(2016)。品牌形象、體驗行銷、顧客滿意度與顧客忠誠度關聯性之研究-以水花園有機農夫市集為例。農業與經濟,(57),83-114。
邱皓政(2010)。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SPSS中文視窗版資料分析範例解析。臺北市:五南圖書。
施宥如(2008)。體驗行銷對顧客滿意度與顧客忠誠度影響之研究-以爵士音樂餐廳Brown Sugar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台北市。
紀慧琪(2004)。體驗模組與品牌權益關係之研究-以統一星巴克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私立中國文化大學,台北市。
胡儷齡(2015)。體驗行銷、體驗價值與消費者購買意願 關係之研究-以 iiCake 雲林蛋糕毛巾咖啡館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私立中國文化大學,台北市。
徐臺閣、李光武(2013)。如何決定調查研究適當的問卷樣本數。臺灣運動教育學報, 8(1),89–96。
袁薏樺(2003)。體驗行銷、體驗價值與顧客滿意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科技大學,台北市。
高少芸(2004)。不同類型咖啡連鎖店顧客消費體驗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私立世新大學,台北市。
崔萱、雷立芬、黃聖茹(2016)。依蕾特伴手禮之品牌形象、顧客滿意度及顧客忠誠度研究。亞太經濟管理評論,19(2),1-24。
張可欣(2015)。服務品質、顧客滿意度與顧客忠誠度之研究-以祥鶴日本料理店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私立朝陽科技大學,台中市。
張和然、張菁敏(2011)。體驗價值、顧客滿意度對行爲意圖影響之研究-以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爲例。島嶼觀光研究,4(2),49-68。
張偉斌(2011)。服務品質、體驗行銷、體驗價值對顧客滿意度之影響─以2010台北國際花卉博覽會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張梨慧(2013)。節慶活動參與動機、價值體驗、滿意度、行為意圖之研究-以金門中秋博狀元餅活動為例。國立金門大學學報,3,69-82。
張雅涵、胡俊傑、陳正國(2017)。澎湖浮潛活動參與者體驗行銷、體驗價值及休閒效益之研究。運動休閒餐旅研究,12(3),46-72。
張慶珍(2002)。從體驗行銷的觀點探討廣告的視覺符號─以女性雜誌服飾廣告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私立銘傳大學,桃園市。
梁立衡(2014)。台灣主題式休閒農業體驗行銷之案例研究。全球管理與經濟,10(1),76-104。
陳氏清蓉(2015)。服務品質、體驗行銷、體驗價值、客戶滿意度與客戶忠誠度關係之研究-以河內餐廳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私立逢甲大學,台中市。
陳宏斌、胡俊傑、林世能(2007)。茶園觀光客之旅遊體驗品質、旅遊體驗價值、滿意度與忠誠度之研究。管理實務與理論研究,1(4),107-123。
陳怡君(2015)。兒童博物館遊客的體驗價值、滿意度與重遊意願關係之研究-以斗六官邸兒童館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私立南華大學,嘉義縣。
陳彥芳(2004)。價格促銷、認知價值與商店形象對購買意願影響之研究-以大台北地區3C連鎖家電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私立真理大學,新北市。
陳紋禎(2012)。品牌形象、產品涉入、體驗行銷與滿意度、忠誠度關係之研究-以統一星巴克南台門市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私立南台科技大學,台南市。
陳智德(2002)。管理顧問業服務品質、顧客滿意度與顧客忠誠度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台南市。
陳靜茹(2014)。老人家庭照顧者照顧評價與生活品質之相關性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南投縣。
曾建榮、馮祥勇、朱國光(2012)。以體驗行銷觀點探討大專校院生職場見習與滿意度之研究-以休閒觀光產業為例。餐旅暨觀光,9(2),73-90。
馮惠珊、余惠芳、曾梓昇(2015)。觀光夜市對體驗行銷與顧客滿意度忠誠度之探討-以士林夜市與寧夏夜市為例。華人經濟研究,13(1),1-19。
黃水源(2019)。遊客的小琉球生態旅遊涉入程度、旅遊體驗及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科技大學,高雄市。
黃長發、李貞(2009)。主題樂園遊客體驗價值與顧客滿意度相關之研究。中州學報,28,131-147。
黃聖茹、張智雄(2010)。體驗行銷、體驗價值、顧客滿意度與顧客忠誠度之關聯性研究-以L品牌服飾為例。服務業管理評論,(8),31-53。
黃嘉華(2015)。2014 CONQUER TAIWAN體驗行銷之研究。海峽兩岸體育研究學報,9(1),71-81。
黃靜宜(2009)。體驗行銷、體驗價值與顧客忠誠關係之研究-以星巴克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私立東吳大學,台北市。
楊濱燦(2015)。綠色服裝體驗行銷、體驗價值與綠色消費意願之研究。紡織綜合研究期刊,25(3),31-41。
葉允棋、陳美燕(2006)。體驗行銷、驗體價值、顧客滿意度與行為意圖關係之研究:自行車休閒運動為例。臺灣體育運動管理學報,5,331-364。
葉柏吟(2010)。賞蝶活動吸引力、休閒體驗與行為意圖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雲林縣。
劉元安、謝益銘、陳育慧(2006)。探索餐飲業之體驗行銷-星巴克咖啡公司之個案研究。人類發展與家庭學報,(9),60-87。
劉昌明、胡俊傑(2014)。澎湖海上平台體驗行銷、顧客滿意度與重遊意願關係之研究。島嶼觀光研究,7(3),78-109。
劉泳倫、謝龍發(2014)。旅遊動機、體驗價值與重遊意願之研究-以鹿港遊客為實證。休閒產業管理學刊 ,7(2),75-96。
劉琬菁(2014)。顧客的體驗行銷、品牌權益與顧客滿意度之研究-以酷聖石冰淇淋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高雄市。
蔡孟桓(2012)。建構台灣精品汽車旅館服務品質量表與分解式滿意度模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私立中華大學,新竹市。
蔡幸娟(2015)。觀光意象、旅遊體驗、知覺價值與遊客滿意度關聯性之研究─以 高雄駁二藝術特區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高雄市。
蔡長清、許淑芬、施彩娟(2017)。台灣都會區美食餐廳顧客之飲食動機、體驗價值與品牌績效之相關研究。商業現代化學刊,8(3),155-173。
衛南陽(2005)。哇!玩行銷-你一定要知道的21種行銷密技,台北市:沃爾。
盧宜萱(2018)。運動主題餐廳體驗行銷與體驗價值對顧客滿意度之影響-以洲際棒球文創園區附屬餐廳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桃園市。
蕭郁璇、黃美珍(2015)。Nike Women女性路跑體驗行銷與體驗價值相關研究。高師大體育,(13),57-74。
賴亮呈(2005)。休閒牧場餐飲體驗與遊客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科技大學,屏東縣。
賴政豪、鍾志強、潘偉華(2005)。運動健身俱樂部體驗行銷與體驗價值關係之研究。大專體育學刊,7(3),101-114。
謝佩珊、陳成業(2009)。體驗行銷策略模組、體驗價值、顧客滿意度與忠誠度關係之研究-以劍湖山世界為例。嘉大體育健康休閒期刊,8(1),25-34。
鍾尹敏(2017)。探討咖啡產業中體驗行銷對於消費者滿意度與品牌忠誠度之影響-以北部某連鎖咖啡店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私立開南大學,桃園市。
鍾志強(2007)。運動會參與者體驗與體驗價值關係之研究─以2006年大學校院運動會為個案。大專體育學刊,9(1),1-12。
鍾志強(2008)。職業棒球消費者體驗與行為意圖之關係研究。大專體育學刊,10(1),35-45。
鍾志強、陳雅婷、黃孟立(2015)。國小學生參與北港媽祖遶境藝閣表演活動的體驗、體驗價值及滿意度之研究。管理實務與理論研究,9(2),43-56。
簡彩完、黃長發(2010)。主題樂園遊客體驗價值,顧客滿意度及休閒效益之相關。臺灣體育運動管理學報,10(1),1-37。
闕山晴(2002)。顧客滿意度與忠誠度之研究-以西式速食業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科技大學,台北市。
闕芝穎(2004)。百貨公司服務品質、顧客滿意度、顧客忠誠度與消費者生活型態關係之研究-以台北市地區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花蓮縣。
二、英文部分
Baron, R. M., & Kenny, D. A.(1986). The moderator-mediator variable distinction in social psychological research: Conceptual, strategic, and statistical consideration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51(6), 1173-1182.
Bitner, M. J.(1990). Evaluating service encounters: The effects of physical surroundings and employee responses. Journal of Marketing, 54, 69-82.
Cardozo, R. N.(1965). An experimental study of customer effort, expectation, and satisfaction.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3, 244-249.
Dorfman, P. W.(1976). Measurement and meaning of recreation satisfaction: A case study of camping. Environment and Behavior, 11(4), 483-510.
Festinger, L.(1957). A Theory of Cognitive Dissonance.California:Standford University Press.
Heider, F.(1958). The psychology of interpersonal relations.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Holbrook, M. B.(1994). The nature of customer’s value: An axiology of service in consumption experience. Service Quality: New Directions in Theory and Practice, 21(1), 21-71.
Holbrook, M. B.(1996). Special session summary customer value: A framework for analysis and research, Advances in Consumer Research, 23, 138-142.
Holbrook, M. B.(2000). The millennial consumer in the texts of our times: Experience and entertainment. Journal of Macromarketing, 20, 178-192.
Holbrook, M. B., & Corfman, K. P.(1985). Quality and value in the consumption experience: Phaedrus rides again. Perceived Quality, 31(2), 31-57.
Homburg, C., Koschate, N., & Hoyer, W. D.(2005). Do satisfied customers really paymore? A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ustomer satisfaction and willingness to pay. Journal of Marketing, 69, 84-96.
Kotler, P.(1997). Marketing management, analysis, implementation and using the servoual model. The Service Industries Journal, 11(3), 324-343.
Kotler, P., & Keller, K. L.(2006). Marketing management(12th ed.). Upper Saddle River, NJ: Prentice-Hall.
Latour, S. A., & Peat, N. C.(1979). Conceptual and methodological issues in consumer satisfaction research. Advances in Consumer Research, 6(1), 431-437.
Le Loir, Y., Baron, F., & Gautier, M.(2003). Staphylococcus aureus and food poisoning. Genetics and Molecular Research, 2, 63-76.
Mathwick, C., Malhotra, N., & Rigdon, E.(2001). Experiential value: Conceptualization, measurement and application in the catalog and Internet shopping environment. Journal of Retailing, 77(1), 39-56.
Oliver, R. L. & DeSarbo, W. S.(1988). Response determinants in satisfaction judgement. Journal of Customer Research, 14, 495-507.
Oliver, R. L.(1980). A cognitive model of the antecedents and consequences of satisfaction decisions.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17(4), 46-49.
Pine II, B. J., & Gilmore, J. H.(1998). Welcome to the experience economy.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76(4), 97-105.
Prahalad, C. K., & Ramaswamy, V.(2004). Co-creation experiences: The next practice in value creation. Journal of Interactive Marketing, 18, 5-14.
Schmitt, B. H.(1999). Experiential Marketing, New York: The Free Press.
Shah, I. A.(2019). Experiential value mediates relationship between experiential marketing and customer satisfaction. Sukkur IBA Journal of Management and Business, 5(2), 45-61.
Sheth, J. N., Newman, B. I., & Gross, B. L.(1991). Why we buy what we buy: A theory of consumption values.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22(2), 159-170.
Szymanski, D. M., & Henard, D. H.(2001). Customer satisfaction: A meta-analysis of the empirical evidence. Journal of the Academy of Marketing Science, 29, 16-35.
Westbrook, R. A.(1981). Sources of consumer satisfaction with retail outlets. Journal of Retailing, 57(3), 68-85.
Zeithaml, V. A.(1988). Consumer perceptions of price, quality, and value: A means-end model and synthesis of evidence. Journal of Marketing, 52, 2-22.
Zeithaml, V. A., Berry, L. L., & Parasuraman, A.(1993). The nature and determinants of customer expectation of service. Journal of the Academy of Marketing Science, 21(1), 1-12.
Zeithaml, V. A., Berry, L. L., & Parasuraman, A.(1996). The behavioral consequences of service quality. Journal of Marketing, 60(2), 31-46.

電子全文 電子全文(網際網路公開日期:20240824)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無相關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