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凡丹丹,中國傳統服飾中的吉祥圖案,山東紡織經濟,2012,第2期。
2.山東博物館,斯文在兹—孔府舊藏服飾特展,山東博物館,山東,2012。
3.王宇清,中國服裝史綱,中華大典編印會,臺北,1967。
4.王宇清,冕服服章之研究,國立編譯館中華叢書編審委員會,臺北,1966。
5.王宇清,龍袍,國立歷史博物館,臺北,1976。
6.王耘,清代服飾變化與滿漢文化交融,紡織科技進展,2008第6期。
7.王無邪,平面設計基礎,藝術家出版社,臺北,1992。
8.王福利,元代朝儀的制定及其特點,內蒙古社會科學,27卷,第1期。
9.王瀞苡,臺灣民間刺繡,商周編輯,臺北,2000。
10.王關仕,儀禮服飾考辨,文史哲,臺北,1977。
11.王關仕,紅樓夢考鏡,中國學術年刊,第八期,1986。
12.皮錫瑞,經學通論─繁體版,中華書局,香港,2011。
13.托津,大清會典,文海出版社,北京,1994。
14.成耆仁,中國紋飾及其象徵意義,臺北:歷史博物館,2012。
15.朱培初,中國刺繡,雄獅圖書,臺北,1989。
16.杜鈺洲、繆良雲,中國衣經,文化,上海,2000。
17.李幼蒸,理論符號學導論,北京中國社科,北京,1993。
18.李英華,中國古代織繡藝術,南天書局,臺北,1997。
19.宋太宗 敕撰,太平御覽,第362卷,台灣商務,新北,1967。
20.宋湲、徐東,中國民族的符號特徵分析,紡織學報,第28卷,第4期。
21.汪田明,中國龍的圖像研究,中國藝術研究院博士論文,2008。
22.沈從文,中國古代服飾研究,商務印書館,香港,1981。
23.吳山,中國工藝美術大辭典,江蘇美術出版社,南京,1988。
24.呂欣穎,明代龍紋玉帶研究,逢甲大學/歷史與文物研究所,碩士論文,2012。25.呂清夫,造形原理,雄獅圖書,臺北,1984。
26.何兆華,中國傳統織品上龍紋之設計與象徵意義研究初探,輔仁大學/織品服裝學系,碩士論文,1993。27.何星亮,龍族的圖騰,中華書局,香港,1990。
28.何恭慶、蕭美鈴,中國唐代織繡藝術之現代服飾應用,華岡紡織期刊第16卷,第1期。
29.邱謙評,飛龍在天-龍紋創新設計之應用研究,國立臺灣藝術大學/造型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30.余山楓,龍紋與中國傳統吉祥文化,淮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第8卷,第4期
31.武敏,織繡,幼獅文化,臺北,1992 。
32.花曉松、詹秦川、朱虹,傳統吉祥紋樣在現代平面設計思維中的應用,陝西科技大學學報。
33.林巳奈夫,天子の衣裳の「十二章」〔「尚書」益稷篇〕,史學研究會,京都,1969。
34.吳清輝,中國龍畫,中國美術學院,杭州,2001。
35.吳澤炎、黃秋耘、劉葉秋,辭源,臺灣商務,新北,1989。
36.周迅、高春明,中華服飾五千年,學林,臺北,1987。
37.周汛、高春明,中國衣冠服飾大辭典,上海辭書,上海,1996。
38.宗鳳英,清代宮廷服飾,大陸圖書,北京,2004。
39.苗琳,“龍”元素在漆畫中的應用研究,陝西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13。
40.姚遠,中國傳統龍紋的圖像與號學意義研究,南京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6。
41.姚佩儀,傳統吉祥龍紋圖案用於台灣金工飾品之研究,嶺東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2012。42.秦孝儀,龍在故宮,國立故宮博物院,臺北,1978。
43.袁德星,龍的原始,故宮文物,第60期,1988。
44.夏征農,語詞辭海,辭書,上海,1991。
45.時蕾,論龍紋的演變及在現代服裝設計中的應用,江南大學碩士論文,2011。
46.時蕾、梁惠娥,淺析傳統服飾紋樣龍紋的文化內涵,山東紡織經濟,第12期,2010。徐文靜,元代墓室壁畫人物服飾形制探析,内蒙古大學藝術學院。
47.徐文靜,元代墓室壁畫人物服飾形制探析,内蒙古大學藝術學院。
48.高春明,錦繡紋章─中國傳統織繡紋樣,書畫,上海,2005。
49.郭廉夫,中國紋樣辭典,天津教育,天津,1998。
50.閃秀桂,漢代裝飾紋樣的意象設計,南都學壇,27卷,第4期。
51.陳正雄,清代宮廷服飾,歷史博物館,臺北,2008。孫機,中國古輿服論叢,文物,北京,2001。
52.陳冠邑,龍紋裝飾與墓葬空間--以蘇魯豫皖交界區域的漢代畫像石為例,國立台南藝術大學/藝術史學系藝術史與藝術評論,碩士論文,2011。53.陳綬祥,中國的龍,漓江出版社,廣西,1988。
54.陳麗年,商周青銅禮器龍紋形式與分期研究,國立中正大學/中國文學所,碩士論文,2009。55.孫機,中國古輿服論叢,文物,北京,2001。
56.常曉輝,滿族服飾與皇權,滿族研究,第3期,1994。
57.國史館,清史稿校註,第四冊,國史館,臺北,1986。
58.國立歷史博物館,美麗與吉祥,國立歷史博物館,臺北,2000。
59.國立歷史博物館,絲繡乾坤,國立歷史博物館,臺北,1998。
60.崔圭順,中國歷代帝王冕服研究,東華,上海,2007。
61.崔榮榮、梁惠娥,服飾刺繡與民俗情感語言表達,紡織學報,29卷,第12期。
62.粘碧華,刺繡針法百種,雄獅圖書,臺北,2003。
63.張笑恒,神秘的龍文化,西苑出版社,北京,2007。
64.張澄國、胡韻蓀,蘇州民間手工藝術,古吳軒出版社,蘇州,2006。
65.張揚,中國史前龍圖像研究,美術與設計,第2期,2014。
66.張瓊,清代宮廷服飾,商務出版社,香港,2005。
67.華梅,人類服飾文化學,天津人民,天津,1995。
68.萬依、王樹卿、劉潞,清代宮廷史,遼寧人民,瀋陽,1990。
69.黃光男,龍文化特展,國立歷史博物館,臺北,2000。
70.黃能馥,中國美術全集,文物,北京,1986。
71.黃能馥、陳娟娟,中華歷代服飾藝術,中國旅遊,北京,1999。黃光男,龍文化特展,國立歷史博物館,臺北,2000。
72.黃能馥、陳娟娟,中國龍紋圖集,南天,臺北,1989。
73.朝倉直巳,呂清夫譯,藝術‧設計的平面構成,北星出版社,臺北,1993。
74.楊玲,明清織繡,藝術圖書,臺北,1997。萬依、王樹卿、劉潞,清代宮廷史,遼寧人民,瀋陽,1990。
75.智緒燕,中國傳統服飾之清代官員服飾的特點,山東紡織經濟,第4期,2009。
76.喬京晶,中國民族服飾紋樣的運用與發展,山東紡織經濟,第8期,2012。
77.童文娥,緙繡的天地,龍岡數位,臺北,2009。
78.馮爾康,清史史料學,臺灣商務,新北,1993。
79.曾啟雄、陳昱甫,清代皇帝紋樣造形特徵之研究,設計學報,19(4),2014。
80.曾慧,清入關前滿族服飾當議,大連大學學報,第1期,29卷。
81.蔡慶良,雙身龍紋玉璧,國立藝術學院/美術學系,碩士論文,1998。82.《圖說天下》編委會,圖說天下:國寶傳奇,吉林出版,吉林,2008。
83.鄭又嘉,九五至尊龍形天下,新朝華人藝術雜誌,第17期,pp.99-109,2000。
84.鄭軍、徐麗慧,中國傳統龍紋藝術,北京工藝美術,北京,2012。
85.鄭純音,中國古玉紋飾的研究--龍紋,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1980。86.鄭樵,通志二十略,中華書局,北京,1995。
87.劉軍,中國少數民族傳統服飾的文化功能,黑龍江民族叢刊,第4期,2004。
88.劉琼,中國傳統服飾中的"十二章"紋樣研究,山東紡織經濟,第5期,2010。
89.閻崇年,閻崇年說清史,中華出版社,北京,2009。
90.蘇日娜,蒙元時期蒙古人的袍服與靴子,黑龍江民族叢刊,第3期,2000。
91.嚴勇、房宏俊,天朝衣冠,紫禁城出版社,北京,2008。
92.龐進,中國龍文化,重慶出版社,重慶,2007。
93.龔書鐸、劉德麟,圖說清朝,知書房,臺北,2007。
外文文獻
1. Crabtree, B. F. & Miller, W.L.,質性方法與研究,韋伯文化,臺北,2003。
2. Lawrence, W. N.,社會研究方法,揚智,臺北,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