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600:1f28:365:80b0:8005:376a:2d98:48cd) 您好!臺灣時間:2025/01/18 07:43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廖映如
研究生(外文):LIAO,YING,JU
論文名稱:17-20世紀初玉井盆地人文歷史景點之研究
指導教授:温振華温振華引用關係
口試委員:戴文鋒温振華江旭本
口試日期:2020-07-06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長榮大學
系所名稱:台灣研究所
學門: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門
學類:區域研究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20
畢業學年度:108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202
中文關鍵詞:玉井楠西大武壠四社番噍吧哖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0
  • 點閱點閱:236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4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本研究旨在藉由玉井盆地中的重要人文歷史景點,探討玉井盆地中的歷史與變遷,藉由這些景點,讓人更了解玉井盆地自荷治時期至日治時期的演變,本文首先探討,從史前時代接續到歷史時代玉井盆地中的情形,發現許多蔦松文化遺址和玉井盆地中的平埔族關係密切,可以推論大武壠族在玉井盆地中的居住地。接著了解玉井盆地中平埔族的變遷,根據史料推論大武壠社的原居地在玉井盆地中,接著有遷徙的現象,清代又遷回原玉井盆地中,但在乾隆中葉後,又有一大部分大武壠社群又遷往荖濃溪流域及楠梓仙溪流域,開墾番界外的土地。在來是了解漢人移入及開墾,玉井盆地中的漢人祖籍別以來自漳州府的為大宗。最後探討噍吧哖事件帶來的影響,噍吧哖事件在玉井盆地中仍留下許多歷史傷痕,例如竹圍江家聚落等,透過這些景點來了解噍吧哖事件後產生的影響。綜上所述,將玉井盆地中的歷史景點串聯起來,可以讓人可以更了解玉井盆地中經過一連串時間的演變,留下來的歷史軌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2
第三節 研究方法 3
第四節 研究回顧 4
第二章 玉井盆地自然人文概述 9
第一節 自然環境 9
第二節 人文發展 24
第三章 史前遺址與早期居民 41
第一節 蔦松文化前之史前遺址 41
第二節 蔦松文化遺址分布 54
第三節 蔦松文化遺址與大武壠族社 56
第四章 寺廟與大武壠族社 62
第一節 大武壠社概述 62
第二節 鹿陶開基北極殿、玉井北極殿與大武壠社 97
第三節 灣丘公廨與茄拔社 104
第四節 內宵里上帝廟與霄里社 119
第五節 望明振安宮與芒仔芒社 124
第五章 漢氏社會的指標--公廟與宗祠 128
第一節 漢人移入玉井盆地 128
第二節 玉井北極殿 130
第三節 楠西北極殿 145
第四節 鹿陶洋江家宗祠 150
第六章 玉井盆地事件景點--以噍吧哖事件為例 160
第一節 噍吧哖事件概說 160
第二節 虎頭山余清芳紀念碑 161
第三節 竹圍江家聚落 171
第七章 結論 176
參考書目 178
附錄 188

參考書目

一、專書

方淑美
2000《南瀛地形誌》,臺南:臺南市政府文化局。

不著輯人
1959《安平縣雜記》,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王仁湘
1997《中國史前飲食史》,中國青島市:青島出版社。

王念湘等著
2009,《南灜宗祠誌》,臺南:臺南縣政府。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南科考古隊
2003《臺南科學工業園區搶救考古成果簡介》,臺南:南科考古隊。

石萬壽
1980《臺灣的拜壺民族》, 臺北:臺原出版社。

玉井北極殿管理委員會
1997《玉井北極殿沿革誌》,臺南:玉井北極殿管理委員會。

江樹生譯註
1999《熱蘭遮城日誌-第一冊》,臺南:臺南市政府。
2002《熱蘭遮城日誌-第二冊》,臺南:臺南市政府。
2003《熱蘭遮城日誌-第三冊》,臺南:臺南市政府。
2011《熱蘭遮城日誌-第四冊》,臺南:臺南市政府。

江日昇
1960《臺灣外記》,臺北:臺北銀行經濟研究室。

江炳煌
2001《噍吧哖事件簡介》,作者自印。


江明和
1999《鹿陶洋與宋江陣》,南投:文建會中辦公室。

朱景英
1996《海東札記》,南投:國史館台灣文獻館。

吳新榮
1981《南臺灣采風錄》, 臺北:遠景出版公司。

余文儀
1962《續修臺灣府志》,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李僊錦等
2013《大臺南的河川》,臺南:臺南市文化局。

汪毅夫
2004《閩臺區域社會研究》,福建:鷺江出版社。

阮旻錫
1958《海上見聞錄》, 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邱正略
2015《百年回首噍吧哖事件》,臺南:臺南市政府文化局。

周鍾瑄
1962《諸羅縣志》,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周宗賢
2000《臺南縣噍吧哖事件之調查研究》,臺南:臺南縣政府。

周婉窈
1999《臺灣史圖說:史前至一九四五年》,臺北:聯經出版社。

林玉如等
2008《南瀛歷史、社會與文化》,臺南:臺南縣政府。

林朝棨
1957《台灣省通志稿 卷一 土地志-地理篇 第一冊》,臺北:臺灣省文獻委
員會編輯組。

林孟龍、王鑫
2005《臺灣的河流》,臺北縣:遠足文化事業。

相良吉哉編
2002《臺南州祠廟名鑑》,臺北:大通書局。

郁永河
1959《裨海紀遊》,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洪敏麟
1972《臺灣省通志》,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高育仁等
1996《重修臺灣省通志卷二土地志地形篇》,南投市:臺灣省文獻委員
會。

高等林野調查委員會
1917《林野調查報告書》,臺北:臺灣總督府殖產局)。

翁佳音、陳怡宏
2003《平埔蕃調查書》,臺南: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

凃順從
1996《南瀛古廟誌》,臺南:臺南縣立文化中心。
2000《南瀛抗日誌》,臺南:臺南市政府文化局。

高拱乾
1960《臺灣府志》, 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唐贊袞
1996《臺陽見聞錄》,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陳壽祺纂,魏敬中重纂
1959《福建通志臺灣府》,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陳春木
1998《臺南地方鄉土誌》,臺南:臺南市政府文化局。

許清保
2004《南瀛遺址誌》,臺南:臺南縣政府。

康豹
2006《染血的山谷--日治時期的噍吧哖事件》,臺北:三民書局。

莊金德
1972《臺灣省通志》,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黃叔璥
1959《臺海使槎錄》,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黃文博
2000《南瀛地名誌-新化區卷》,臺南:臺南市政府文化中心。

程大學、王詩琅、吳家憲編譯
1974《余清芳抗日革命案全檔》第一輯第二冊。

温振華
1995《高雄縣平埔族史》,高雄:高雄縣政府。

楊森富
2003《臺南縣平埔地名誌》,臺南:臺南縣政府。

廖國雄等
2009《鹿陶洋江家聚落的故事》,臺南:臺南縣政府。

臺灣省文獻會採編組
2000a《臺灣地名辭書卷七:臺南縣,第十章楠西鄉》,南投市:臺灣省文
獻會。
2000b《臺灣地名辭書卷七:臺南縣,第十一章玉井鄉》,南投市:臺灣省
文獻會。

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
1963《清代臺灣大租調查書》, 臺灣文獻叢刊第152種,臺北:臺灣銀行
經濟研究室。

劉還月
1996《南瀛平埔誌》,臺南:臺南縣立文化中心。

劉益昌
1996《台灣的史前文化與遺址》,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劉益昌、陳玉美
1997《高雄縣史前歷史與遺址》,鳳山:高雄縣政府。

蔣毓英
2004《臺灣府志》, 臺北:行政院文建會。

潘英
1996《臺灣平埔族史》,臺北:南天書局。

劉良璧
1961《重修福建臺灣府志》,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劉澤民、陳文添、顏義芳編
2001《臺灣總督府檔案平埔族關係文獻選輯》,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
會。

劉寧顏編
1994《重修台灣省通志》,臺北市,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戴文鋒
2015《山谷長歌-噍吧哖事件在地繪影與歷史圖像》,臺南:臺南市政府文
化局。

鍾騰
2009《南瀛大地主誌-新化區卷》,臺南:臺南縣政府。

臨時臺灣土地調查局
1905《臺灣土地慣行一斑》,臺北:臨時臺灣土地調查局。

臨時臺灣舊慣調査會編
1995《臺灣私法附錄參考書》,臺北:南天書局,第一卷。

簡炯仁
1997《臺灣開發與族群》, 臺北:前衛出版社。
2010《高雄地區平埔族原住民之研究》,高雄:高雄縣文化局。

二、期刊論文

干治士著,葉春榮譯
1994〈荷據初期的西拉雅平埔族〉,《臺灣風物》44(3),頁228-263。

中村孝志原著,吳密察、許賢瑤譯
1994〈 荷蘭時代的臺灣番社戶口表〉,《臺灣風物》44(1),頁234-271。

王美芳
1993〈桃園縣寺廟發展的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地學研究所研究報告》
第6期,頁55-106。

李壬癸
1992〈臺灣平埔族的種類及其相互關係〉,《臺灣風物》42(1),頁238-265。

林士凱
2017〈臺灣寺廟教導國學增進信眾心理健康之研究──兼論宗教團體在文
教方面的功能〉,《中華行政學報》第20期,頁113-127。

林美容
1986〈彰化媽祖的信仰圈〉,《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臺北:中
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第62期,頁41-104。
1990〈由祭祀圈來看草屯鎮的地方組織〉《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
刊》,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第68期,頁53-114。

林正儒
2015〈噍吧哖事件與林野調查〉,《臺灣學通訊》,新北市:國立台灣圖
書館,第89期,頁12-13。

周宗賢
2009〈論噍吧哖事件的發生與政治、社會、經濟的關係〉,《淡江史學,
第20期》,頁63-89。

洪麗完
2007〈清代楠仔仙溪、荖濃溪中游之生、熟番族群關係(1760-1888):以“撫
番租”爲中心〉,《臺灣史研究》14(3),頁1-71。
2011〈嘉南平原沿山地區之族群關係(1700-1900):以「阿里山番租」為
例〉, 《臺灣史研究》18(1),頁41-102。
2012〈嘉南平原沿山熟番移住社會之形成暨其社會生活考察(1760-
1945)-以大武壠派社為例〉,《歷史人類學學刊》10:1,頁 31-86。

洪廣冀、洪麗完
2005〈清代臺灣縣沿山地區番漢土地關係再思考:以「埔底租」與「撫番
租」為例〉,《台灣史研究》,頁41-102。

浦忠勇
2012〈河川公共性的轉化:曾文溪上游治理的人文反思〉,《臺灣原住民
研究論叢》,第12期,頁92-128。

莊英章等
1982〈現階段中國社會結構研究的檢討:臺灣研究的一些啓示〉,《社會
及行為科學研究的中國化》,臺北:中研院民族所,頁281-310。

陳漢光
1962a〈高雄縣匏仔寮村平埔族宗教信仰調查〉,《臺灣文獻》13(4),頁88-
99。
1962b〈高雄縣荖儂村平埔族信仰調查〉,《臺灣文獻》13(1),頁102-105。
1972〈日據時期台灣漢族祖籍調查〉,《臺灣文獻》23(1),頁85-104。

國分直一原著,周全德譯
1962〈祀壺之村〉,《臺灣文獻》13(2),頁90-103。

温振華
2005〈客家鄉新社之歷史與產業變遷〉,《臺灣風物》55(4),頁11-36。
2015〈噍吧哖事件歷史場景〉,《臺灣學通訊》,新北市:國立台灣圖書
館,第89期,頁26-27。

楊彥杰〈移墾歷史與宗族文化的建構:以鹿陶洋江氏宗族為例〉,林玉如、
艾茉莉主編,《南瀛歷史、社會與文化》臺南:臺南市政府,1998,
頁369-388。

鄭淑蓮
2016〈清初漳州人來臺拓墾時代背景之研究〉,《東海大學圖書館館
刊》,第 8期,頁31-49。

劉益昌
1999〈臺灣西南平原地區史前時代晚期文化的探討〉,《臺灣原住民歷史文
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頁15-40。

簡炯仁
1994〈臺南及高、屏地區平埔族「老祖」祭祀之現況調查研究〉,《臺灣
風物》 44(1 ),頁31-62。

簡文敏
2002〈「查某暝」與「偷拔蔥」-兩種女性生命型態之整合與比較〉,《臺
灣風物》52(3),頁19-66。

三、學位論文

江月雲
2011〈楠西區鹿陶洋江家祖厝永續經營探討〉,臺北科技大學建築與都市
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江明晃
2012 〈山城漫遊數位創意加值之研究-以臺南玉井楠西為例〉,南榮技術
學院工程科技研究所碩論。

李幸育
2008〈玉井的地方發展與聚落變遷〉,臺南大學臺灣文化研究所碩士論
文。

李抒敏
2018〈考古學文化與早期族群:臺南市許秀才遺址發掘與研究〉,臺灣大
學人類學系碩士論文。

吳建昇
2010〈道光三年以前台江內海及周圍地區歷史變遷之研究〉,成功大學歷
史學系博士論文。

陳怡碩
2002〈日治時代玉井盆地的農林土地開發〉,臺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碩
士論文。

張慶雄
2005〈臺南鹿陶洋宋江陣之研究〉,臺南大學體育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曾國明
2002〈日治時代楠梓仙溪中游地區的土地開發與區域特色之形塑〉,臺灣
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碩論。

黃姿蓉
2011〈玉井地區區域發展與變遷之研究〉,臺南大學臺灣文化研究所碩士
論文。

楊嘉琪
2010〈楠西鄉域發展的歷史變遷〉,臺南大學臺灣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趙晏正
2007〈從文化景觀脈絡探討聚落保存價值:以臺南縣江家聚落為例〉,成
功大學都市計劃所碩士論文 。

劉兆書
2009〈臺南楠西地區江姓宗族發展歷程研究〉,高雄師範客家文化研究所
大學碩士論文。

蕭世國
2004〈臺南縣玉井鄉媽祖信仰之研究〉,國立臺南大學臺灣文化研究所碩
士論文。

顏廷伃
2011〈考古學文化變遷與人群辨識的研究-二千年以來臺南地區考古學文化
變遷研究為例〉,臺灣大學人類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蘇乃加
2001〈日據時期臺灣武裝抗日事件之研究-以西來庵事件為探討主題〉,中
國文化大學日本研究所碩士論文。

四、族譜

鹿陶洋江家公司
2002修訂本《江氏族譜》,台南:鹿陶洋江家公司。

五、網路資訊

日治二萬分之一臺灣堡圖(明治版)
玉井北極殿官網http://peigei.ho.net.tw/about_us.php#b
玉井鄉公所http://web2.tainan.gov.tw/yujing/
鹿陶開基北極殿臉書,https://zh-tw.facebook.com/watch/
國家圖書館 臺灣記憶 https://tm.ncl.edu.tw/
楠西鄉公所 http://web2.tainan.gov.tw/Nansi/
臺灣總督府檔案,1905-1943年現住人口統計(臺南廳)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https://data.tainan.gov.tw/organization/cul。
文化資源地理資訊系統
http://crgis.rchss.sinica.edu.tw/temples/TainanCity/yujing/1123001-
WMZAG
林日揚,2008〈曾文溪南瀛第一大河〉,《川流臺灣》,第120期。
http://www.rhythmsmonthly.com/?p=212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