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書籍:
1.王建東(1997)。孫子兵法思想體系精解。臺北:武陵。
2.王寬弘、朱金池、李湧清、孟維德、章光明、許春金(2012)。警察學總論。臺北:五南。
3.石滋宜(2013)。向孔子學領導。臺北:遠見天下文化。
4.吳清山(1997)。學校效能研究(二版)。臺北:五南。
5.李漁叔(1974)。墨子今註今譯。臺北:台灣商務。
6.李憲文(譯)(1983)。少數統治的原理:政治權力的結構(原作者:原田鋼)。臺北:黎明。
7.杜陵(1978)。情報學。桃園:中央警大。
8.邱慶河(1997)。孫子管理兵法。臺北:遠流。
9.姜雪影(譯)(2012)。先問,為什麼?啟動你的感召領導力(原作者:Simon Sinek)。臺北:天下雜誌。
10.韋政通(1991)。先秦七大哲學家。臺北:水牛。
11.孫義雄(2010)。警察組織與事務管理。桃園:中央警大。
12.張金鑑(1986)。行政學典範。臺北:中國行政學會。
13.章光明、黃啟賓(2003)。現代警政─理論與實務。臺北:揚智文化。
14.郭進隆、齊若蘭(譯)(2018)。第五項修練:學習型組織的藝術與實務(原作者:P. M. Senge)。臺北:天下文化(原著出版年:1990)。
15.陳文德(1997)。孫子兵法經營學。新北:稻田。
16.陳文德(2019)。老子.莊子.孫子(三版)。臺北:遠流。
17.陳連禎(2019)。警察校長史記偵探室:小心黑天鵝。臺北:天下文化。
18.陳福成(2006)。中國四大兵法家新詮。臺北:時英。
19.陳慶瑞(1989)。費德勒權變領導理論研究。臺北:五南。
20.彭恆忠、莫大華(譯)(1999)。培養各階層領導者的藝術與策略(原作者:P. L. Townsend & J. E. Gebhardt)。臺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原著出版年:1999)。
21.華杉(2006)。華杉講透《孫子兵法》。南京:江蘇鳳凰文化。
22.鈕文英(2018)。質性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臺北:雙葉書廊。
23.鈕先鍾(1996)。孫子三論從古兵法到新戰略。臺北:麥田。
24.馮友蘭(1984)。三松堂學術文集。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5.黃丙喜、王央城、李宗勳、姚大鈞、馬士元、王价巨(2014)。動態風險逆轉。臺北:商周。
26.楊永年(2005)。《組織行為》。桃園:中央警大。
27.楊曉婷(1994)。韓非子統御術。臺北:絲路。
28.董旭英,黃儀娟(譯)(2000)。次級資料研究法(原作者:David W. Stewart, Michael A. Kamins)。臺北:弘智文化。
29.蔡丁貴(譯)(2012)。自我解放戰略規劃指南:終結獨裁政權或其他壓迫之行動。(原作者:Gene Sharp)。臺北市:台灣基督長老教會。
30.蔡培村、武文瑛(2004)。領導學─理論、實務與研究。高雄:麗文。
31.錢穆(2018)。中國文化史導論(二版)。新北:台灣商務。
32.戴國良(2012)。圖解管理學。臺北:五南。
33.謝文全(2007)。教育行政學。臺北:高等教育。
34.謝金青(2014)。領導學文化視野之詮釋分析。臺北:黃金學堂。
35.魏武帝解、孫星衍等注(1978)。孫子十家注。臺北:廣文。
36.羅虞村(1986)。領導理論研究。臺北:文景。
中文期刊:
1.丁肇強(1995)。從孫子篇題談起。中華戰略學刊,84,夏。
2.于維芬(1994)。堅守行政中立,維護選舉治安—陳兼處長主持省長公辦政見會警衛安全座談會講話摘要。警光雜誌,461。
3.朱愛群(1998)。論警察機關裡三個競值的組織典範—刑案偵破、犯罪預防及為民服務。中央警察大學學報,33。
4.吳文璋(1996)。為什麼中國沒有科學─兼論科學如何在生命中生根,成大中文學報,4。
5.吳彰裕(1994)。中國兵家之將學。空大行政學報,6。
6.李湧清(1987)。論警察業務之設計與執行。警學叢刊,29(6)。
7.李湧清(1993)。 警察績效考核之理論與實際。警學叢刊,25(3)。
8.李湧清(1995)。論警察勤務之督導與考核。警學叢刊,25(3)。
9.林毓生(1982)。中國人文的重建。聯合月刊,14。
10.孫義雄、陳進吉(2014)。員警壓力及因應策略。警察行政管理學報,10。
11.桑維明、章光明(2014)。台灣百年警政方案之回顧與展望。警學叢刊,44(4)。
12.章光明(2000)。 警察與政治。警學叢刊,30(3)。
13.陳通和(2005)。警察資料蒐集職權之探討,中央警察大學學報,42。
14.賀忠雨、蘇靖巍、孫鵬程(2016)。《孫子兵法》對現代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啟示,現代商業,26。
15.趙永茂(1995)。台灣地方菁英的民主價值取向。政治科學論叢,6。
16.劉世閔(2007)。學校行政:學校組織文化與輩分倫理。教學研究月刊,162。
17.盧偉斯(1997)。組織學習與警政革新。警學叢刊,28(3)。
中文論文:
1.江建忠(2015)。員警駕駛警車追逐影響因素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中央警察大學,桃園縣。2.余士軍(2001)。《孫子兵法》中的管理思想與現代啟示(未出版碩士論文)。雲南師範大學,雲南省。
3.吳泰駿(2019)警察陞遷制度與基層員警工作士氣之研究-以臺南市政府警察局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中央警察大學,桃園縣。4.李東明(2016)。資訊不對稱理論下情報失誤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中央警察大學,桃園縣。5.李榮建(2012)。《孫子兵法》決策思想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曲阜師範大學,山東省。
6.林文卿(2004)。老子《道德經》領導思想現代意涵之探討(未出版碩士論文)。大葉大學,彰化縣。7.林軍廷(2015)。透過社群媒體防處群眾失序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大學,新北市。8.林烜慧(2007)。從楚漢相爭談警察領導(未出版碩士論文)。中央警察大學,桃園縣。9.邱冠程(2013)。預防的警察情報活動之研究-以情報之蒐集為中心(未出版碩士論文)。中央警察大學,桃園縣。10.洪琬茹(2016)。警盾之後:太陽花學運中警察的情緒勞動(未出版碩士論文)。臺灣大學,台北市。11.凌國硯(2012)。我國警察組織文化之研究—以後現代論述探討(未出版碩士論文)。中央警察大學,桃園縣。12.涂雄祥(2007)。警察在政治體制中角色定位之實證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中山大學,高雄市。
13.張力丹(2005)。《孫子兵法》管理哲學及其對現代企業管理的啟示(未出版碩士論文)。華中科技大學,湖北省。
14.張憲庭(2003)。從倫理觀點探討國民小學校長道德與價值領導(未出版碩士論文)。輔仁大學,臺北縣。15.許羽函(2014)。專家團隊的反思實踐:學習領導之效果(未出版碩士論文)。中原大學,桃園縣。16.陳仲翔(2013)。《孫子兵法》中的二元辯證思維──以〈形〉〈勢〉〈虛實〉篇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靜宜大學,台中市。17.陳富城(2005)。老子無為與警察組織價值領導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中央警察大學,桃園縣。18.陳業蒂(2013)。《孫子兵法》管理思維之現代詮釋:以管理功能為基礎(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大學,新北市。19.陳楷夫(2018)。家長式領導對千禧世代工作影響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中山大學,高雄市。20.湯雅婷(2016)。網際網路如何影響大學生的政治態度?─以太陽花學運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台北市立大學,臺北市。21.黃千芸(2015)。太陽花學運與政府危機管理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銘傳大學,台北市。22.楊肇元(2015)。警察機關處理新型態群眾運動之研究—以「太陽花學運」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中央警察大學,桃園縣。23.劉明非(2014)。《孫子兵法》中的領導思想探微(未出版碩士論文)。吉林財經大學,吉林省。
24.劉祥浤(2007)。行政與專業警察工作壓力、組織承諾與壓力反應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25.劉耀隆(2012)。探討自我效能及參與式領導對員工建言行為之影響:跨層次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防大學,桃園縣。26.謝侑霖(2014)。整合性電信服務對於情報工作之挑戰(未出版碩士論文)。中央警察大學,桃園縣。27.簡慶琳(2007)。先秦重要法家思想與警察組織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中央警察大學,桃園縣。28.魏世芳(2016)。僕人領導、人力資源管理系統與工作敬業之關係(未出版碩士論文)。中興大學,台中市。新聞資料:
1.仇佩芬(2017年1月22日)。年改應有2例外,基層警壽命低於國民17年,消防員每年猝死55人。上報。線上檢索日期20190705。網址: https://www.upmedia.mg/news_info.php?SerialNo=11080/?
2.黃立翔、林金池(2005年4月25日)。百警破曉攻堅,活逮熟睡兄弟。自由時報電子報。線上檢索日期20190705。網址: https://news.ltn.com.tw/news/society/paper/14101
3.楊佩琪(2017年2月1日)。開單竟砍警13刀引這3大爭議!前國手吳志展一審判9年6月。ETtoday新聞雲。線上檢索日期20190714。網址:https://www.ettoday.net/news/20170201/847160.htm
4.楊思瑞(2012年4月12日)。毒犯開槍 小隊長林宏星殉職。中央通訊社。線上檢索日期20190715。網址:https://www.cna.com.tw/news/aopl/201204120059.aspx
5.葉德正、胡欣男、王文郁(2019年6月12日)。侯友宜怒撤換淡水分局長。中時電子報。線上檢索日期20190719。網址: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90612000630-260107?chdtv
外文文獻:
1.Beaufre, A. (1968). 1940, the fall of France. New York: Knopf.
2.Blake, R. R., & Mouton, J. S. (1964). The managerial grid, Houston: Gulf.
3.Burns, J. M. (1978). Leadership. New York: Harper and Row.
4.Clausewitz, C. V. (1976). On war. (Howard, M. and Paret, P. Trans.) New York, NJ Princeton: Princeton.
5.Creveld, M. V. (1991). The transformation of war. New York, NY: Free Press.
6.Fiedler, F. (1967). A theory of leadership effectiveness. New York: McGraw-Hill.
7.Hersey, P. & Blanchard, K. (1982). Management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Utilizing human resources. N.J.:Prentice-Hall.
8.Skinner, B. F. (1971). Beyond freedom and dignity: B.F. Skinner. New York: A. A. Knopf.
9.Stogdill, R. (1974). Handbook of leadership: A survey of theory and research. New York: The Free Press.
10.Vertzberger, Y. Y. I. (2002). The world in their minds: Information processing, cognition, and perception in foreign policy decisionmaking. Stanford, Calif: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1.Vroom, V. H. (1964). Work and motivation. New York:John Wiley and Sons.
12.Wilson, J. Q. (1968). Varieties of police behavior.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