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220.251.236) 您好!臺灣時間:2024/10/08 09:46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黃紘育
研究生(外文):HUANG,HUNG-YU
論文名稱:地方居民對於節慶活動的參與動機、涉入程度與地方依附關係之研究-以五甲協善心德堂的祭孔大典為例
論文名稱(外文):The Study of Local Residents’ Motivation, Involvement, and Place Attachment to Confucius Memorial Ceremony at Wujia Xieshan Xinde Tang
指導教授:何秉燦何秉燦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HO,PING-TSAN
口試委員:蔡欣佑張豪賢
口試委員(外文):TSAI,HSIN-YUCHANG,HAO-HSIEN
口試日期:2020-06-17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正修科技大學
系所名稱:休閒與運動管理所
學門:民生學門
學類:運動休閒及休閒管理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20
畢業學年度:108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84
中文關鍵詞:參與動機涉入程度地方依附地方居民節慶效益
外文關鍵詞:Participation MotivationDegree of InvolvementPlace AttachmentLocal residentsFestival Benefit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4
  • 點閱點閱:305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87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
地方辦理節慶活動的成功與否,除了需要有官方的主導策畫及慶典相關單位的配合投入外,在地居民對當地辦理節慶活動時的支持參與及涉入高低也是關鍵的要素。本研究目的分別為:一、探討民眾參與地方節慶活動時參與動機、涉入程度與地方依附的現況;二、探討民眾參與地方節慶活動時參與動機與涉入程度的關係;三、探討民眾參與地方節慶活動時參與動機與地方依附的關係;四、探討民眾參與地方節慶活動時涉入程度與地方依附的關係。研究方法上採用問卷調查法,以經參考相關的既有文獻資料擬出「民眾對地方節慶活動參與意見調查表」為工具,並以生活在高雄市五甲協善心德堂周圍1公里內的在地居民為對象,總計發出400份問卷,依回收的有效問卷份數,統計全部資料進行分析,分析方法有敘述性統計分析、信度分析、相關分析、獨立樣本 t 檢定、ANOVA 變異數分析。研究結果顯示:一、居民對活動的支持度會透過參與動機而提升對活動的認同來呈現,且地方節慶舉辦的最終目標是在於獲得當地居民的支持與肯定;二、居民對本地節慶活動之滿意度變化,可由文化吸引力、活動趣味性、場地管理及提高活動品質來解釋總變異量;三、地方居民對在地節慶活動效益的認知影響,可透過涉入程度、地方依附、活動體驗及個人背景等因素來解釋總變異量。由此可知地方居民對於節慶活動辦理時的參與動機、涉入程度與地方依附三者間的關係是密不可分且會直接影響活動支持度。研究結論可知居民屬性對於參與動機、涉入程度及地方依附有顯著差異,且參與動機、涉入程度及地方依附間均互有顯著相關。透過本研究提出建議包括有:一、活動要增添內涵及趣味性;二、融入在地學校的本土教育。
In addition to the need for official leading planning and the cooperation and input of celebration-related units, the support and participation of residents, and their involvement in local festivals are also key factors for the success of local festivals.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1. explore the current status of participation motivation, involvement and local dependence when people participate in local festivals; 2.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articipation motivation and involvement when local people participate in local festivals; 3.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articipation motivation and local attachment when people participate in local festivals; 4.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egree of involvement and local attachment when people participate in local festivals. The research method of this study used questionnaire survey. Based on the related literature, the "Questionnaire on residents’ participation of local festival activities" was created. 400 questionnaires were sent to residents who lived within 1 km of the Wujia Xieshan Xinde Tang in Kaohsiung City. The statistics was analyzed according to the valid questionnaires. Analysis methods included descriptive statistical analysis, reliability analysis, correlation analysis, independent sample t test, and ANOVA. The research result shows that 1. the residents’ support for the events will increase their recognition of the event through participation of motivation. The ultimate goals of local festivals are to obtain the support and recognition of residents; 2. the total variation of residents’ satisfaction changes with local festivals can be explained by cultural appeal, fun of the event, venue management and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the event; 3. the total variation of residents’ perception of the effectiveness of local festival activities can be explained by factors such as degree of involvement, place attachment, activity experience and personal background. As a result,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participation motivation, degree of involvement and place attachment of residents in the process of festival activities are inseparable and will directly affect the activity support. The conclusion of the study shows that residents' attributes hav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participation motivation, involvement degree and local attachment, and there are significant correlations between participation motivation, involvement degree and local attachment. This study proposes two main recommendations including 1. activities to add meaning and fun; 2. integration of local education in local schools.
目次
封面內頁
審定書……………………………………………………… i
中文摘……………………………………………………… ii
英文摘……………………………………………………… iii
謝誌………………………………………………………… v
目次………………………………………………………… vi
圖次………………………………………………………… ix
表次………………………………………………………… x
第壹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4
第三節 名詞解釋…………………………………………… 4
第四節 研究流程…………………………………………… 6
第貳章 文獻回顧…………………………………………… 7
第一節 節慶活動…………………………………………… 7
第二節 五甲協善心德堂祭孔大典………… 10
第三節 參與動機…………………………………………… 11
第四節 涉入程度…………………………………………… 12
第五節 地方依附…………………………………………… 14
第六節 參與動機、涉入程度和地方依附之關係…………… 15
第參章 研究方法…………………………………………… 17
第一節 研究架構與假設…………………………… 17
第二節 研究對象與抽樣方法…………………… 18
第三節 研究工具………………………………………… 19
第四節 預試問卷抽樣結果………………………… 26
第五節 正式問卷結果的信效度分析…… 31
第六節 資料分析方法………………………………… 40
第肆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42
第一節 地方居民樣本的敘述性統計分析…………………… 42
第二節 研究變項各量表的敘述性統計……………………… 45
第三節 相關分析………………………………………… 52
第四節 獨立樣本 t 檢定……………………… 52
第五節 ANOVA 變異數分析…………………… 54
第六節 假設驗證與綜合討論………………… 63
第伍章 結論與建議…………………………………… 66
第一節 結論…………………………………………………… 66
第二節 建議…………………………………………………… 69
參考文獻 …………………………………………………… 72
一、 中文部分……………………………………… 72
二、 英文部分……………………………………… 76
附錄一 民眾對地方節慶活動參與意見調查表(預試)…..… 78
附錄二 民眾對地方節慶活動參與意見調查表(正式)…..… 82

中文部分
江昱仁、林君儒、郭心怜(2009)。居民生活型態與地方依附之研究-以高雄市三民區河堤公園為例。休閒事業研究,7(4),135-156。
李培菁(2006)。民俗節慶活動認同感與贊助意願之研究-以大甲媽祖文化節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臺中市。
李筱雯、梁仲正、李一民(2006)。關子嶺統茂溫泉會館遊客涉入程度之研究。生物與休閒事業研究,4(2),09-115。
李淑萍(2012)。新莊區新住民之環境識覺與地方認同研究。北市教大社教學報,11,225-258。
李達勝(2013)。業餘桌球運動參賽者參與動機與休閒效益之研究。屏東教大體育,16,209-225。
李麗卿、郭進財、江毓華(2014)。參與動機與再參與意願之研究-以2013年跑出金虎爺全國路跑賽參與者為例。嘉大體育健康休閒期刊,13(2),231-242。
李建霖(2015)。大學一年級體育課體驗價值、涉入程度對再參與修課意願之影響。華醫社會人文學報,32,23-38。
吳嘉浚、張文榮、張佩婷、陳慧峰(2015)。品牌形象、品牌認同與品牌忠誠度之關聯性研究-以2013臺灣NBA熱身賽之休士頓火箭與印第安那溜馬為例。運動研究24(1),25-43。
吳育誠、林房儹(2009)。運動觀光參與者之動機、滿意度與再遊意願之研究-以嘉義縣龍舟競賽為例。彰化師大體育學報,8,111-128。
吳修廷、廖主民(2011)。臺灣9~15歲學生身體活動情形及參與動機之性別與年齡差異。體育學報,44(3),407-422。
沈進成、曾慈慧、林映秀(2008)。遊客休閒涉入、體驗、依附影響之研究-以南投水里蛇窯陶藝文化園區為例。新竹教育大學人文社會學報,113-132。
何秉燦(2020)。島嶼居民觀光空間行為與觀光衝擊識覺關係之研究-以馬祖國家風景區為例。休閒與遊憩研究,11(1),97-136。
邱詵縈(2007)。地方政府辦理節慶之研究-以新竹國際玻璃藝術節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巿。
邱皓政(2011)。當PLS 遇上SEM:議題與對話。αβγ 量化研究學刊,3(1),20-53。
林嘉男、許毅璿(2007)。人與環境關係之論述:釐清“地方感”、“地方依附”與“社區依附”在環境研究上的角色。環境教育研究,5(1),41–71。
林紀玲、吳穌、古國宏(2012)。節慶活動對當地居民參與動機與滿意度的研究-以參加2009年高雄左營萬年季之居民為例。社會服務與休閒產業研究第一期,17-29。美和科技大學,屏東縣。
林秀萱(2012)。東勢新丁粄節慶活動遊客參與動機、滿意度與重遊意願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北巿。
林莨欽(2013)。101年全民運動會參與者動機、涉入程度、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台中市。
張良漢(2007)。登山健行活動涉入量表信度與效度之建構。運動休閒管理學報,4(1),34-43。
張凱智、宋秉明(2010)。民眾參與、地方依附對觀光發展態度關係之研究-以三個不同觀光發展型態社區為例。觀光休閒學報,16(2),89-115。
張玉蓮、潘朝陽(2014)。Mapping the Sense of Place of Residents and Visitors in the Cultural Heritage with a Case Study of Tamsui。華岡地理學報,30,37-58。
張博雅、溫笙銘、郭進財(2015)。運動參與動機與滿意度之研究-以雲嘉南地區運動媒體觀賞者為例。嘉大體育健康休閒期刊,14(2),24-37。
陳柏州、簡如邠(2004)。台灣的地方新節慶。新北市:遠足文化。
陳映蓁、張志堅(2012)。遊客參與動機、涉入程度與樂活生活型態之相關研究-以2011亞洲有機樂活產業展為例。休閒運動期刊,11,105-114。
陳家倫、楊涵鈞、簡欣穎(2012)。Nike Running Club跑者參與動機與滿意度之研究。屏東教大體育,15,379-393。
陳鈺琹、黃有傑、范振德(2015)。單車微旅行參與動機與小確幸關係之研究-以臺中草悟道為例。朝陽商管評論,14(S),39-61。
郭進財、黃文成、郭冀謙(2010)。高雄地區體適能俱樂部會員的涉入程度與滿意度之研究。臺中學院體育,6,11-28。
郭秉寬、李福恩(2014)。2014年鐵人三項國際邀請賽參與動機、涉入程度與休閒效益之研究。運動與觀光研究,4(1),11-28。
郭芳坤(2015)。銀髮族休閒運動參與動機與幸福感之研究。運動健康休閒學報,6,107-121。
黃光男(2002)。台灣博物館與文化產業。載於文化觀光博物館:2002 年博物館館長論壇論文集。台北市:國立歷史博物館。
黃任閔、柳立偉、呂謙、謝淑瑛(2014)。自行事騎乘者參與動機與休閒效益之研究。臺中科大體育學刊,10,55-79。
掌慶琳、李明儒、李嘉諭(2009)。地方依附與觀光發展態度之關係探討-以澎湖西嶼為例。運動休閒餐旅研究,4(4),149-177。
曾詩馨、李明聰(2010)。古蹟旅遊之地方依附、休閒涉入與滿意度關係之研究-台南市安平古堡遊客為例。稻江學報,4(2),198-210。
童秋瞞(2011)。宗教活動涉入與地方依附之研究-以東港東隆宮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亞洲大學,台中市。
葉景谷、劉志鈺(2011)。泳渡日月潭銀髮族參與者參與行為和參與動機之研究。明道學術論壇,7(4),29-55。
詹宏文、蔡文程、簡瑞宇(2016)。網球運動參與者人格特質與涉入程度之研究。休閒運動期刊,15,87-100。
楊雅婷、林作慶(2019)。彰化縣游泳運動參與者涉入程度對活躍老化關係之研究。運動與遊憩研究,13(4),70-79。
趙家民、涂智慧、吳琬蓉、巫忠晉(2013)。參與動機、活動體驗、文化認同與社區意識關係之研究--以北港藝閣遶境活動為例。文化事業與管理研究,10,88-115。
劉照金、呂銀益、鄭淇鎂、黃綠青、曾英瑧、林鈺芳、蔡佩君(2008)。台灣民眾對地方節慶活動體驗行銷感受及涉入程度之研究。運動知識學報,5,353-369。
蔡智欣、黃志成、卓庭宜(2012)。觀光客之遊憩涉入、目的地意象與地方依附關係之研究。休閒運動健康評論,3(2),232-257。
鄧宏如、葉珮如(2012)。休閒涉入與地方依附之研究-以新北市八里左岸自行車道為例。休閒保健期刊,(7),9-18。
謝宗霖(2012)。台南市自行車騎士從事休閒活動參與動機與休閒效益之研究。運動健康休閒學報,3,141-156。
蕭柏勳、張家豪(2017)。遊客參與運動觀光遊程的動機與體驗之研究-以日月潭自行車與泳渡遊程為例。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學報,6(1),1-21。

英文部分
Allen, J., & O, Tooler. W. (2005). Festival & Special Event Management. (4th ed). Singapore: John Wiley & Sons Ltd.
Beard, J. G., & Ragheb, M. G. (1980). Measuring Leisure Satisfaction.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12(1), 20-33.
B.P. Kaltenborn (1998). The meaning of place: attachments to Femundsmarka National Park, Norway, among tourists and locals. Norsk Geografisk Tidsskrift–Norwegian Journal of Geography, 56, 189-198.
Bricker, K. S. & Kerstetter, D. L. (2000). Level of specialization and place attachment: An exploratory study of whitewater recreationists. Leisure Science, 22, 233-257.
Baker, D. A. & Crompton, J. L. (2000). Quality, satisfaction and behavioural intentions.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27(3), 785-804.
Blackwell, R.D,Miniard, P. W,& Engel, J. F. (2001). Consumer behavior (10th eds.). New York: The Dryden Press.
Considine, M., & Lewis (2003). Bureaucracy, Network, or Enterprise Comparing Models of Governance in Australia, Britain, The Netherlands, and New Zeal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63(2), 131-140.
Engel, J. F., Blackwell, R. D., and Miniard, P. W. (1995). Consumer Behavior. New York: The Drydden, 368.
Getz, D. (2005). Event Management & Event Tourism (2nd ed.), Cognizant Communication Corporation, New York.
Kyle, G. T., Bricker, K., Graefe, A.R. & Wickham, T. (2004). An examination of
recreationists’ with activities and settings. Leisure Sciences, 26, 123-142.
Lee, C. K., Y. K., & Wicks, B. E. (2004). Segmentation of festival motivation by nationality and satisfaction. Tourism Management, 25, 61-70.
McKercher, Bob, Wan, & Tse (2006). Are short duration culture festivals tourist attraction? Journal of sustainable Tourism, 14(1), 55-56.
Shamsuddin, S., & Ujang, N. (2008). The role of attachment in creating the sense of place for traditional streets in Malaysia. Habitat International, 32(3), 399-409.
Vaske, J., & Katherine, C. K. (2001). Place attachment and environmentally responsible behavior. Th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32(4), 16-21
Williams and Roggenbuck (1989). Measuring Place Attachment: Some Preliminary Results.Planning and Management NRPA Symposium on Leisure Research, San Antonio, Texas.
Yuen, B. (2005). Searching for place identity in Singapore.Habitat International, 29(2), 197-214.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無相關期刊
 
1. 居民對節慶活動認知.涉入程度及活動效益之研究-以東港迎王平安祭典活動為例
2. 探討節慶活動遊客參與動機、體驗及行為意圖之相關研究-以大甲媽祖國際觀光文化節為例
3. 節慶活動之目的地意象、體驗行銷、滿意度與重遊意願之研究-以台南產業文化節為例
4. 大型節慶活動服務創新影響相關因素之研究-以2019臺灣燈會在屏東為例
5. 宗教信仰節慶活動規劃策略之研究 -以青雲宮神農豐盛季為例
6. 高雄市傳統老飯店之行銷組合;顧客滿意度和顧客忠誠度 之關係研究
7. 地方依附、休閒涉入、滿意度對負責任環境行為之研究-以宜蘭縣羅東運動公園為例
8. 節慶活動的參與動機、涉入程度、活動體驗與地方依附關係之研究-以溪口元宵節聯庄遶境活動為例
9. 臺灣大型民俗節慶活動效益評估指標建構及模式驗證之研究-以台東炸寒單爺民俗節慶活動為例
10. 節慶活動參與之動機、地方認同及行為意圖—以金門浯島迎城隍遶境為例
11. 地方節慶活動對文化產業之影響研究-以布袋鎮建德宮為例
12. 節慶場域品質改善與休閒涉入對節慶活動影響之研究
13. 高雄市愛河遊客地方觀光魅力、遊客遊憩體驗與重遊意願之關係
14. 遊客參與節慶活動服務品質與滿意度之市場區隔分析
15. 打工換宿參與者休閒涉入、目的地意象與地方依附及重遊意願間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