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部分
毛萬儀、李宜賢、高慧芬、黃志祥、楊婷舒(2002)。幼兒發展與輔導。臺北市:心理。
王丹娜(2011)。家庭語言刺激對中班幼兒語言發展的影響。基礎教育研究, 14,52–55。
王宗仁(2015)。滑世代護眼新主張。愛你眼睛健康,73,44–59。
王靜珠(1992)。兒童發展。臺中市:長春。
幼兒教育及照顧法(2013年5月22日)。
白華枝、張麗君、蕭佳純(2015)。 影響幼兒語言能力之語文環境之跨層次分析-以家庭及教室語文環境為例。當代教育研究,23(1),1–35。doi:10.6151/CERQ.2015.2301.01
全國教保資訊網(2017)。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大綱。取自https://www.ece.moe.edu.tw/archives/6169
全國教保資訊網(2018)。幼兒園查詢。取自https://www.ece.moe.edu.tw/%e5%b9%bc%e5%85%92%e5%9c%92%e6%9f%a5%e8%a9%a2
何 丹(2018)。163例兒童語言發育遲緩病因分析。健康大視野。10,9。
何薇玲(2018)。幼兒發展與輔導。臺北市:高點。
余民寧(2000)。教育大辭書。取自http://terms.naer.edu.tw/detail/1304250/?
吳明隆(2017)。SPSS操作與應用:問卷統計分析實務。臺北市:五南。
李玉惠、黃莉雯(2017)。兒童使用3C產品合理時間之研究。學校行政雙月刊,112,28-58。
李育道(2018)。4歲童上課亂跑不受控,竟是3C保母惹禍。【TVBS新聞網】。取自https://news.tvbs.com.tw/life/1050363
李佩芬(2017)。中部地區幼兒3C產品使用情形與正負向情緒表現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g49egh李佩玲(2015)。幼兒使用智慧型手機或平板電腦現況及家長教養態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康寧大學,臺南市。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4wxyx6李慧君(2001)。幼兒發展與輔導。臺北市:華藤。
谷瑞勉(1998)。鷹架兒童的學習-維高斯基與幼兒教育。臺北市:心理。
兒童福利盟(2011)。不只要智慧型手機,更要智慧用手機。取自https://www.children.org.tw/news/advocacy_detail/339
兒童福利盟(2012)。3C當保母,沉迷在方框裡的數位童年?2012年兒童使用3C產品現況調查報告記者會。取自https://www.children.org.tw/news/advocacy_detail/346
兒童福利盟(2015)。2015臺灣家庭3C沉迷現象檢視。取自https://www.children.org.tw/news/advocacy_detail/1487
周育如(2019)。嬰兒腦波研究:爸媽陪玩刺激大腦不同發展。親子天下,106,70-71。
周雷(2015)。十歲兒童電子遊戲行為與家長態度的調查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揚州大學,揚州市。
幸曼玲、楊金寶、丘嘉惠、柯華葳、蔡敏玲、金瑞芝…林玫君(2015)。新課綱想說的事 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大綱的理念與發展。臺北市:心理。
林仰釩、王秋鈴(2014)。學前隔代教養兒童之語言能力初探。特殊教育發展期刊,(58),61-76頁。doi:10.7034/DSE.201412(58).0006
林佩蓉、陳淑琦(2003)。兒童認知發展。臺北市:國立空中大學。
林美珍(2004)。兒童認知發展。臺北市:心理。
林碧珠(2016)。使用 3C 產品對幼兒的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亞洲大學,台中市。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w3uxpn林麗英(1998)。家有學語兒。臺北市:信誼。
邱淑惠(2016)。評量學前幼兒的語言能力-探究提供對錯回饋的效果。幼兒教育年刊,(27),69-89。
邱皓政(2013)。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SPSS(PASW)資料分析範例解析。台北市:五南。
施淑娟、呂俊宏(2013)。運用對話式閱讀提升新住民幼兒語言能力之研究。幼兒保育學刊,(10),71-100。
施智元、廖長彥、李依倩、陳德懷(2014)。透過塗鴉寫作促進學童的語言與溝通發展:一個實踐應用觀點。數位學習科技期刊,6(1),61-82。doi:10.3966/2071260X2014010601004
胡家華(2017)。家長與幼兒對於3C產品涉入情況對親子關係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花蓮縣。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aer68p徐貝君(2018)。幼兒使用資訊科技產品之調查-以中部某公立幼兒園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台中市。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7ers77徐庭蘭(2004)。親子共讀對語言發展遲緩幼兒語言理解與口語表達之學習成效。醫護科技學刊,6(4),349-370。doi:10.6563/TJHS.2004.6(4).4
殷紅博(1998)。幼兒基礎語言能力訓練。臺北市:新潮社文化。
翁儒玉、羅家駿(2018)。詩中有畫:應用平板繪圖於幼兒唐詩教學(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華大學,新竹市。取自http://www.airitilibrary.com/Publication/alDetailedMesh?DocID=9372421國民健康署(2018)。近視是疾病!國建署推動「護眼123」幫孩子從小存視力。取自 https://www.mohw.gov.tw/cp-16-41061-1.html
張欣戊、李丹(1989)。兒童發展。臺北市:五南。
張春興(2015)。教育心理學。臺北:東華。
曹敏輝、王萌、牛靜、馮子純、安琪、劉黎明(2017)。130例嬰幼兒認知語言運動發育與性別的相關研究。中國婦幼保健研究會,28(11),1340-1453。
許雅惠(2018)。高風險通報系統中的隔代教養樣貌。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取自https://www.sfaa.gov.tw/SFAA/Pages/Detail.aspx?nodeid=1107&pid=7816
陳明男(1990)。兒童發展。臺北市:渤海堂。
陳倩、蘇貴民(2018)。大陸城市地區5歲幼兒對智慧型手持裝置的認識。幼兒保育研究期刊,(20),59-72。
陳淑琴(2004)。幼兒語文教材教法。臺北縣:光佑。
陳雅惠、賓靜蓀(2018)。打造學習腦:別讓科技減少親子對話。親子天下,101,94-96。
陳幗眉、洪福財(2001)。兒童發展與輔導。臺北市:五南。
陳靜(2016)。科技近用低齡化~兒童手機遊戲使用行為之探析。數位創世紀學術實務研討會。政治大學,臺北市。
彭靜、趙金紅、晏苗苗、劉樹芳(2018)。淺談電子產品對學齡前兒童的不良影響及相關對策。健康教育,5(16),257-258。
游如萱(2014)。3C 產品對幼兒發展的危害與因應。取自http://www.landseedhospital.com.tw/lishin/special/common/health_detail.php?module_id=09020702&id=5643&menu_id=31&dept_id=2&tab_id=02
程景琳、涂妙如、陳虹仰、張鑑如(2016)。學齡前嬰幼兒之社會情緒能力-與嬰幼兒語言能力及父母教養之關聯。當代教育研究季刊,24(3), 001-027。doi:10.6151/CERQ.2016.2403.01
黃志成、王淑芬(2003)。幼兒的發展與輔導。臺北市:楊智。
黃郁文(1994)。兒童保育概要。臺北市:千華。
黃菁芳(1993)。城鄉地區學前兒童親子互動與語言能力之比較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x2zhmr黃瑞琴(2009)。幼兒的語文經驗。臺北市:五南。
黃鈴雅(2018)。桌上遊戲融入課程對幼兒口語表達能力的影響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doi:10.6344/THE.NTUE.DTD.025.2018.A10楊秋華(2014)。學齡前幼兒語言能力與親子互動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中教育大學,台中市。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z72dft葉玉珠、彭月茵、葉玉環(2009)。幼兒多元智能量表之發展。幼兒教育,(296),2-21。doi:10.6367/ECE.200912.0002
靳洪剛(1994)。語言發展心理學。臺北市:五南。
漢語網。書面語。取自http://www.chinesewords.org/dict/14370-182.html
綠色和平組織(2016)。新機光環不再 民眾希望延長手機使用壽命。取自http://www.greenpeace.org/taiwan/zh/press/releases/toxics/2016/global-mobile-survey/
臺中市政府主計處(2017a)。臺中市新住民概況。106-004。取自https://www.dbas.taichung.gov.tw/media/244584/74121734887.pdf
臺中市政府主計處(2017b)。看見臺中,改變成真。107-001。取自https://www.dbas.taichung.gov.tw/media/377112/107-001-%E7%9C%8B%E8%A6%8B%E8%87%BA%E4%B8%AD-%E6%94%B9%E8%AE%8A%E6%88%90%E7%9C%9F.pdf
臺中市政府社會局兒少福利科(2019)。臺中市政府社會局辦理發展遲緩兒童早期療育費用補助執行計畫性別統計分析。取自https://www.society.taichung.gov.tw/media/449335/108-1-1-%E6%80%A7%E5%88%A5%E7%B5%B1%E8%A8%88%E5%88%86%E6%9E%90%E5%A0%B1%E5%91%8A-%E7%99%BC%E5%B1%95%E9%81%B2%E7%B7%A9%E5%85%92%E7%AB%A5%E6%97%A9%E6%9C%9F%E7%99%82%E8%82%B2%E8%B2%BB%E7%94%A8%E8%A3%9C%E5%8A%A9%E5%9F%B7%E8%A1%8C%E8%A8%88%E7%95%AB.pdf
臺中市政府教育局(2018)。臺中市學前兒童發展檢核表。取自http://www.tc.edu.tw/m/482
賓靜蓀(2019)。低頭族父母教養覺醒。親子天下,106,62-65。
劉明德、林大巧(2003)。兒童發展與輔導。臺北市:揚智文化。
劉惠美、陳柏熹、黃秀琦、陳雅雯、張鑑如(2018)。「零至六歲嬰幼兒語言發展家長問卷」之編製。測驗學刊,65(1),95~123。
蔡川惠(2019)。0-1歲媽媽語加手語搭起零歲兒溝通橋樑。親子天下,106,90-92。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婦幼健康組(2018)。幼童手機使用率超過4成,近視防治家長動起來。取自:https://www.hpa.gov.tw/Pages/Detail.aspx?nodeid=1405&pid=8776
盧素碧(1997)。幼兒的發展與輔導。臺北市:文景。
錡寶香(2009)。兒童語言與溝通發展。臺北市:心理。
錡寶香(2013)。特殊教育中語言障礙學生的鑑定與安置:流程與評量。國民教育,54(1),11-21。
嬰兒與母親雜誌(2011)。科技世代教養智慧。取自: https://www.mababy.com/knowledge-detail?id=840
戴文靜(2013)。學前兒童使用iPad情况的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上海師範大學,上海市。取自http://cdmd.cnki.com.cn/Article/CDMD-10270-1013300763.htm
聯合新聞網(2018)。孩子的3C保母:從習慣到成癮。取自https://udn.com/news/story/7272/3495068
謝嘉興(2019)。3歲幼兒長時間接觸螢幕,不利語言認知發展。中央廣播電臺。取自https://www.rti.org.tw/news/view/id/2016544
藍芳英(2010)。電腦輔助教學對幼兒口說語言學習之成效分析。嘉南學報,(36),349-364。doi:10.29539/CNABH.201012.0005
顏君、劉可(2004)。學齡前兒童語言發展影響因素的調查與分析。中國健康教育年,20(1),23-25。
魏美惠、莊淑媛(2016)。滑世代幼兒使用3C產品及其行為表現與學習態度之研究。資訊科學應用期刊,8(2),47-69。
蘇英庭(2015)。中部地區幼兒使用3C產品情況與其注意力不足及過動現象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中教育大學,台中市。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44zq32
龔如菲、陳姣伶、李德芬、游淑芬(2005)。嬰幼兒發展與輔導。臺北縣:啟英。
西文部分
Carter, D. R. , Chard, D. J. , & Pool, J. L. (2009). A family strengthsu. Approach to Early Language and Literacy Developmemt.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Journal, 36(6),519–526.
Dinleyici, M. , Carman, K. B. , Ozturk, E. , & Sahin-Dagli, F. (2016). Media use by children,and parent’s views on children’s media usage. Interactive Journal of Medical Research, 5(2),18. doi:10.2196/ijmr.5668
Dworak, M. , Schierl, T. , Bruns, T. , & Strüder, H. K. (2007). Impact of singular excessive computer game and television exposure on sleep patterns and memory performance of school-aged children. Pediatrics,120(5), 978–985. doi:10.1542/peds.2007-0476
Ornaghi, V. , & Grazzani, I. (2013).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motional-state language and emotion understanding: A study with school-age children. Cognition & Emotion, 27(2), 356–366. doi:10.1080/02699931.2012.711745
Özge, C. (2016).Turkish fathers' Utterance complexity during the interaction of toy play with their preschoolers.Open Journal of Modern Linguistics, 6(2),105–112. doi:10.4236/ojml.2016.62010
Winn, Marie. (2002).The plug-in drug: Television, computers and family life. New York:Penguin Gro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