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1.林裕修、林漢斌、林美金、江佳玲(2012)。2012臺灣燈會在彰化:彰燈結彩成果專輯。彰化市:彰化縣政府。
2.中華花燈藝術學會。認識花燈。取自https://reurl.cc/0oNYD6。擷取時間2020年7月11日01時
3.行政院全球資訊網。璀璨28年,臺灣燈會的轉型升級。取自https://reurl.cc/yypG8l。擷取時間:2020年1月20日18時
4.中央社訊息服務(2008年9月26日)。「臺灣燈會」擠身全球最佳節慶活動 Discovery頻道向全世界力薦臺灣【中央通訊社】。取自https://reurl.cc/K6mRWm。擷取時間:2020年1月20日18時
5.方偉達(2016)。節慶觀光與民俗。臺北市:五南圖書。
6.法務部矯正署彰化監獄。歷史簡介及沿革相關資料。取自https://www.chp.moj.gov.tw/。擷取時間:2020年1月20日18時
7.賴若函(2019年3月6日)。三大改變接地氣,邊陲屏東的吸睛術【今週刊】。取自https://reurl.cc/Gk9O2d。擷取時間:2020年1月20日19時
8.2019臺灣燈會。臺灣燈會相關資料。取自https://2019taiwanlantern.taiwan.net.tw/。擷取時間:2020年1月20日19時
9.法務部全球資訊網。矯正機關統計資料。取自https://www.moj.gov.tw。擷取時間:2020年4月12日00時
10.江明徽(2015)。藝術技能處遇運用於毒品受刑人矯正處遇之效能研究-以雲林第二監獄為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嘉義縣。11.王濟中(1985)。監獄行刑法論。臺北市:法務通訊雜誌社。
12.林紀東(1991)。監獄學。臺北市:三民。
13.中華民國文化部。文創發展相關資料。取自https://reurl.cc/Y1GNlO。擷取時間:2020年4月28日00時
14.李天鐸(2011)。文化創意產業讀本:創意管理與文化經濟。臺北市:遠流。
15.漢寶德(2016)。文化與文創。臺北市:聯經。
16.鄭自隆(2013)。文創行銷。臺北市:五南圖書。
17.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法(2019年1月7日)。
18.劉新圓(2009年5月13日)。什麼是文化創意產業?。【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取自https://www.npf.org.tw/2/5867。擷取時間:2020年1月20日20時
19.陳郁秀、林會承、方瓊瑤(2013)。文創大觀1-臺灣文創的第一堂課。臺北市:先覺。
20.李季娥(2004)。臺灣民俗節慶。臺中市:晨星。
21.李露露(2007)。中國節:圖說民間傳統節日。臺北市:臺灣麥克。
22.黃丁盛(2003)。臺灣的節慶。新北市:遠足文化。
23.劉還月(1986)。臺灣民俗誌。臺北市:洛城。
24.司馬遷(西元前109年-西元前91年)。史記.樂書。【中國哲學書電子計劃】。取自https://ctext.org/shiji/li-shu/zh。擷取時間:2020年1月20日21時
25.百度百科。燈會相關資料。取自https://reurl.cc/QpyxKb。擷取時間:2020年1月20日22時
26.駱焜祺(2002)。觀光節慶活動行銷策略之研究-以屏東縣黑鮪魚文化觀光季活動為例(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高雄市。27.葉碧華(1998)。大型觀光節慶活動效益評估之研究-以台北燈會為例(碩士論文)。私立中國文化大學觀光研究所,台北市。28.傳藝online。鐵窗傳藝 花燈傳情。取自https://reurl.cc/xDyAVN。擷取時間:2020年2月8日11時
29.黃徵男(2010)。21世紀監獄學:理論,實務與對策。臺北市:一品。
30.林茂榮、楊士隆(2010)。監獄學監獄學犯罪矯正原理與實務。臺北市:五南圖書。
31.林健陽(1999)。監獄矯正(問題之研究)。桃園市:中央警察大學。
32.楊朝勝(2014)。臺灣燈會花燈工藝演變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大學古典文獻與民俗藝術研究所,新北市。33.林憲銘(2011)。監獄技能訓練成效之質性研究(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嘉義縣。34.許春金(2013)。犯罪學。臺北市:三民。
35.許華孚(2004)。犯罪控制工業時代的來臨。臺北市:一品。
36.賴擁連(2002)。「矯治無效論」後犯罪防治發展。警學叢刊。33:2期。145-162。
37.林專文、陳學毅(2010)。監獄學。臺北市:新保成。
38.監獄行刑法(2010年5月26日)
39.監獄行刑法施行細則(2018年5月10日)。
40.林茂榮、楊士隆、黃維賢(2005)。監獄行刑法論。臺北市:五南圖書。
41.李士特(2008)。監獄行刑法-逐條釋義。臺北市:新保成。
42.法務部矯正署。矯正機關作業與技能訓練辦理情形。取自https://is.gd/tE66GQ。擷取時間:2020年5月5日23時
43.吳建輝(2019年9月19日)。花燈讓世界看見台灣【中時電子報】。取自https://reurl.cc/nzqpjv。擷取時間:2020年5月9日1時
44.劉北成、楊遠嬰(譯)(2004)。規訓與懲罰-監獄的誕生(原作者:Michel Foucault)。臺北市:桂冠圖書。
45.陳素卿(2005)。監禁環境的人格研究-以監獄文學為例(碩士論文)。私立南華大學文學研究所,嘉義縣。46.管倖生、阮綠茵、王明堂、王藍亭、李佩玲、高新發、…盧麗淑(2018)。設計研究方法。新北市:全華。
47.葉志誠(2000)。社會科學概論。臺北市:揚智文化。
48.徐宗國(1997)。質性研究概論。高雄市:巨流圖書。
49.張紹動(2001)。研究方法。臺北市:滄海。
50.紐文英(2014)。質性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臺北市:雙葉書廊。
51.吳芝儀、李奉儒(1995)。質的評鑑與研究。臺北市:桂冠圖書。
52.王玉麟(2004)。研究倫理的相關議題。教師之友,45卷3期,85-93。
53.楊士隆、林健陽(2001)。犯罪矯治-問題與對策。臺北市:五南圖書。
54.張振華。(2005)。個體經濟學理論與實務-上。臺北市:五南圖書。
55.王光復。(2011)。科技教育界應重視如何塑造良好的學習環境。生活科技教育月刊,44卷3期,1-22。
56.詹國裕(2014)。影響更生人成功再就業關鍵因素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臺北市。57.監察院。(2018)。法務部防止更生人再犯及其就業輔導機制通案性案件調查研究報告。臺北市:監察院。
58.Mishler, Elliot G(1986).Research Interviewing: Context and Narrative,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