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王玉英(2011)。高職美容科學生職場學習對職涯選擇影響之探討(碩士論文)。國立屏東科技大學技術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屏東縣。
李建興(1972)。現階段我國職業教育革新途徑之研究。國立師範
學教育研究所集刊,14,234。
李慧芳(2008)。美麗面具下的勞動:以美容師為例(未出版之碩士 文)。南華大學教育社會學研究所設士論文,嘉義縣。
呂木琳(2013)。高職學生校外實習與職涯規劃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銘傳大學,新北市。教育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林琴珠(2002)。高職美容科實施調式建教合作教育改進之研究(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林清江(1975)。建教合作之理論與制度之比較分析。 國立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期刊 17 , 61。
林昀穎(2004)。美髮業對高職與二專美髮相關科系畢業生專業能力需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屏東科技大學學術及職業教育究所碩士論文,屏東縣。邱素沁(1981)。日本高等學校制度與課程之研究。家政教育,
8(5),21-32。
吳靜旻(2013)。美髮業建教合作生工作壓力、家人關係與幸福感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農學院生活應用科學系碩士論文,台北市。吳曉玲(2009)。高職美容科學生對美容美髮學習動機、學習行為
與學習成效之研究-以台北地區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
國文化大學生活應用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教育部(1999)。建教合作實施辦法。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1998)。高級中等學校輪調式建教合作教育訓練實施要點。取自https://edu.law.moe.gov.tw/LawContent.aspx?id=GL001354
建教合作資訊網(2015)。教育部技術及職業教育書。
建教合作 – Wikiwand 取自
www.wikiwand.com › zh-hk › 建教合作維基百科
教育部統計處(2017年1月13) 建教生統計班數。
教育部中部辦公室(2019年6月11)。認識建教合作。教育部建教合作資訊網。
取自:教育部建教合作資訊網
http://140.122.79.150/coedu/Home/index. 認識建教合作.
教育部技職師資訊網(2012年6月27)。取自http://www.tve.edu.tw
陳金進(2000)。因應新世紀產業需求,加速職業教育改革-談發展
精緻化職業教育之策略,職教論壇,71,1-2
施宜伶(2016)。萬花叢中幾許綠:高職男生就讀美容科生涯抉擇的心 路歷程—以達德商工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建國科技大學美容科技研究所,彰化市。黃宜純(2000)。高職美髮建教生心路歷程個案分析。德育學報,
16,225-234。
自我成長及生涯規劃。 錸德集團副總裁巨圖科技總裁鈺德科技董事
長創新與突破,─走一趟永不言悔的人生旅程,台北科技大學
(2002)。取自www.jinchutou.com› ..
康自立(1985)。建教合作之探討。教育學院工教系 國立臺灣師範
大學研究發展處 。師大學報,30,179-207。
郭燕玉(2015)。國中生學校生活適應、父母期望與生涯自我概念之
研究(未發表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輔導與諮商系碩士論文,嘉義市。
張添洲(1993)。生涯發展與規劃。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楊朝祥(1984)。生計輔導¬-終生的輔導歷程。台北:行政院青輔會。
楊浩瀚(2011)。建教生就讀因素學習滿意度及工作績效之研究—以高科技產業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玄奘大學公共事務管理學系,新竹市。滕春興(1973)。我國教育計畫中建教合制度之研究,台北:商務印書館。
賈馥茗(1999)。人格教育學。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社。
劉玉玲(2007)。生涯發展與心理輔導二版。台北市:心理出版社。
謝品軒(2017)。高職建教合作現況與問題之探討。國立臺台灣範大
學工業教育系碩士論文,台北市。
顏雪娟(1999年4月)。影響高職選擇二專就讀學校因素之研究。
全國技術及職業教育研討會,台北市。
藍敏慧(1973)。論建教合作。台灣教育輔導月刊,23,5,50-55。
韓美齡(2007)。建教合作生就讀因素、學習滿意度與學習成就之關係 —以一所私立高級職業學校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教育研究所,花蓮縣。蔡暐旭(2017)。美容科建教生畢業後繼續從事美髮產業探討—以高雄市某私立高級中學美容科為例。修科技大學化妝品與時尚彩妝系研究所,台中市。
蔡馨儀(2012)。美髮業建教合作實習生知覺組支持、自我效能與專業承若之關係(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力資源發展碩士論文,新竹市。二、英文部分
Connon,W. B. (1932). the wisdom of the body. (2nd ed.1939). New york:Norton.
Selye(1956).the stress of life.New
York:McGraw-Mill.
Self-concept theory.Princeton,NJ: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Board.
Selye,H.(1976).Stress in health and disease.Reading,MA:Butterworth.
Super, D. E., Starishevsky, R., Matliv, N., & Jordaan, J. P.(1963). Career develop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