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文部分
丁一顧、張德銳(2005)。中小學家長參與及其與教育品質的關係。教育研究月刊,135,81-91。
王木榮(2000)。開創家長參與學校教育的新紀元。國教輔導地,39(5),40-45。
王威傑(1997)。國民小學家長會組織及其運作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未出版,臺北。
王泰茂(1999)。原住民學校的親師互動-以玫瑰小學為例。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多元文化教育研究所,花蓮。
牛莒光(1990)。大眾傳播媒體與形象塑造之探究(上)。新聞鏡週刊,602,44-48。
朱珊妮(2002)。一個幼稚園班級中親師溝通的探討。國立新竹師範學院,未出版,新竹。
伍鴻麟(2002)。桃園縣國小家長參與學校教育及親師互動情形之研究。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臺北。
吳心茹(2007)。桃園縣國小低年級學生家長參與學校教育之研究。國立東華大學,花蓮。
吳清山、湯志民、李俊達、邱馨儀、吳林輝、張清楚、黃久芬、丁一顧、林天祐、胡慧宜、邱馨儀(1997)。有效能的學校。臺北市:教育資料館。
吳勉勤(2014)。服務品質管理:提升服務品質的思維與作法。新北市:華立。
吳薇薇(2003)。哈利波特中的教師形象研究。臺中師範學院語文教育學系,臺中。
吳璧如(1998)。教育歷程中家長參與學校教育之研究。國教學報,10,3。
吳璧如(1998)。校(園)長與教師對家長參與學校教育態度的研究。教育研究資訊,6(4),8 -29。
李建興(2013)。親師合作策略與願景。臺灣教育,684,24-27。
李孟蓁(2006)。幼稚園教師專業形象調達。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幼兒與家庭教育學系,未出版,臺北。
李翠玲(2004)。學童課後托育服務滿意度之研究-以台北市YMCA為例。中國文化大學青少年兒童福利研究所,未出版,臺北。
李曉茹(2013)。新北市國中生父母管教態度、親師互動與自我學習效能之相關研究。中國文化大學青少年兒童福利研究所,臺北。
江瑜軒(2018)。國中教師教育環境負荷、家長參與、家庭因素、心理幸福與工作投入之關係。國立臺東大學教育學系教育行政碩士在職專班,臺東。何臺明(1988)。報紙內容與民意代表形象之研究:「中央日報」、「中國時報」、「自立晚報」報導至少康、朱高正新聞為分析對象,政治作戰學院新聞研究所。
周北晨(2014)。優秀的日語教師形象與學習興趣的關係-以高職教師與學生為對象。中國文化大學日語文學系,未出版,臺北。
林明地(1998)。家長參與學校活動與校務:台灣省公私立國民中小學校長的看法分析。教育政策論壇,1(2),155-187。
林依燕(2015)。少子化趨勢下幼兒園經營策略與家長需求及滿意度之關係。臺灣首府大學,未出版,臺南。
林美玲(1996)。〈省思教師形象〉,《中等教育》,47(5),103-109。
林俊瑩(2006)。國小家長對子女的教育期待、參與學校教育態度與參與行為之關聯性。教育政策論壇,9(1),177-210。
林姵瑩(2010)。教師形象與家長滿意度之關係-以負面口碑訊息為干擾變數。靜宜大學管理碩士,臺中。林慧芬、涂妙如(2013)。國小低年級家長參與及學童學校生活適應之關聯研究。輔仁民生學誌,19(1),63-86。
金慶怡(2008)。金門縣公立幼稚園親師互動之研究。國立臺東大學,未出版,臺東。
邱怡芬(2013)。國小親子同校親師互動之研究。國立東華大學課程設計與潛能開發學系,花蓮。
胡珍瑜(2006)。一位幼教師親師溝通觀點與經驗之個案研究。國立花蓮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碩士班,花蓮。洪巧音(2004)。幼托園所家長托育服務品質需求與滿意度之研究。朝陽科技大學幼兒保育系,未出版,臺中。
洪麗玲(1999)。台北市國小學生家長參與學校事務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臺北市市立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洪麗淑(2006)。國小教師知覺與外籍配偶家長親師互動及其子女學校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天主教輔仁大學兒童與家庭學系,新北。
侯世昌(2004)。國民小學家長參與學校教育與學校效能之研究。管理與教育研究學報,2(2),45-72。
翁明達(2007)。臺北市國民小學教師專業形象認知與實踐之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教育行政與評鑑研究所,臺北。
徐 諶(2000)。〈向自我挑戰-高師大蔡培村院長談原所長的專業形象與塑造〉。《師友》,393,11-16。
陳良益(1996)。我國學生家長參與學校教育之研究。國立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未出版,臺北。
陳俊雄(2001)。高學業成就之平地原住民學生家長教育價值觀及 親師互動之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多元文化研究所,花蓮。
陳幸惠(2010)。國民小學學校特色行銷與家長滿意度關係之研究-以南投縣二所小型國民小學比較為例。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公共行政與政策學系,南投。
陳冠蓁(2018)。幼兒園親師互動與家長參與之關係探究。國立屏東科技大學幼兒保育系,屏東。
陳琍芬(2007)。國小校長對行銷策略重要程度的認知與家長滿意度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教育行政與政策發展研究所,未出版,嘉義市。
陳惠文(2011)。國中關係行銷策略對家長滿意度之影響-品牌形象的干擾效應。學校行政雙月刊,73,103-124。
教育部(2016)。幼兒教保活動課程大綱,台北: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
張春興(2000)。張氏心理學辭典。台北:東華。
張哲溢(2005)。台灣主要報紙中小學教師形象之內容分析-以《聯合報》、《中國時報》為例。佛光人文社會學院傳播研究所,未出版,宜蘭。
張麗娟(2014)。臺北市公立幼兒園教保服務人員與新移民親師互動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臺北。
張寶丹(2003)。國小教師專業發展與形象知覺之研究-以高雄縣為例。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未出版,屏東縣。
黃淑儀(2009)。私立幼稚園行銷活動與家長滿意度關係之研究-以桃園縣為例。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幼兒與家庭教育學系,未出版,臺北。
許錦雲(2008)。幼兒園良好親師關係之探究。幼兒教保研究期刊創刊號,13-29。
郭耀隆(1999)。國民小學親師合作之研究:一個班級之個案研究。國立嘉義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嘉義。
彭台光、高月慈、林鉦棽(2006)。管理研究中的共同方法變異:問題本質、影響、測試和補救。管理學報,23(1)。
曾美華(2010)。幼稚園好教師形象之探討:從家長及幼兒的角度。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未出版,屏東。
曾智豐(2009)。公立國民小學家長對學校期望與滿意度之動態研究。經營管理學刊,1,105-132。
曾智豐(2010)。公立國民小學家長對學校滿意度之動態研究─以一所國民小學為例。教育與多元文化研究期刊,3,101-138。
曾智豐(2013)。國民小學認知行銷、家長滿意度與家長參與的關係-情感型行銷的調節效果。國立台南大學教育學系教育經營與管理博士班,台南。詹貞儀(2003)。內部管理與互動品質因素對顧客關係品質影響效果之研究以台灣地區壽保險業為對象,淡江大學國際貿易學系,新北市。
劉 真(1991)。樹立教師的新形象。臺北:臺灣書店。
董素芬(2003)。社會變遷中的教師角色-台灣國小教師角色期望變化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未出版,臺北。
鄧雅萍(2011)。幼稚園高參與家長親師互動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學院幼兒與家庭教育學系,臺北。
歐陽誾(1989)。我國國民小學學生家長參與子女學習活動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未出版,臺北。
錢幼蘭(2001)。〈新世紀教師形象與角色〉。《師說》,156,18-23。
盧永暘(2014)。幼兒園所經由社群網路與家長參與的互動,藉以提升學齡前幼兒學習成效之研究-以Facebook為例。萬能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桃園。
謝志龍(2014)。家長參與對國中學生教育成就之影響:社會資本的觀點。臺灣教育社會學研究,14(1),93-134。
謝珮珮(2015)。高雄市國小學生家長對教師形象知覺與親師關係之研究。國立屏東大學社會發展學系社會科學教學,屏東。
鍾孟蓉(2019)。雲林縣國民小學學校行銷策略、學校品牌與家長滿意度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教育學系研究所,嘉義。
鍾美英(2002)。國小學生家長參與班級親師合作之研究。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蔡維芸(2015)。家長參與子女學習與子女數位素養之調查研究。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科學院青少年兒童福利碩士學位學程,臺北。蔡曉玲(1999)。幼兒園中親師互動知探討-多元文化下的思考。中國文化大學,未出版,臺北。
蕭仲廷(2012)。論家長參與類型與親師溝通。休閒與社會研究期刊,5,63-75。
薛 芳(2010)。臺中地區公立國中教師對家長參與校務的知覺與教師組織承諾、工作投入之相關性研究。中華大學科技管理學系,臺中。
羅秀麗(2012)。幼兒園教保員知覺心理契約、所長行政支持與其親師互動之關係研究。中國文化大學青少年兒童福利研究所,臺北。
二、英文部分
Adams, J. S., & Rosenbaum, W. (1963). The relationship of worker productivity to Adams, JS: Toward an understanding of inequity. Journal of Abnormal and Social Psychology, 67(5), 422-436.
Avolio, B. J., Yammarino, F. J., & Bass, B. M. (1991). Identifying common methods variance with data collected from a single source: An unresolved sticky issue. Journal of Management, 17(3), 571-587.
Baron, R. M., & Kenny, D. A. (1986). The moderator-mediator variable distinction in social psychological research: Conceptual, strategic, and statistical consideration.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51(6), 1173-1182.
Benjamin, H.L. & Deron, R. B. (1998). Characteristics of Good Teachers.【On-line】Abailable: http://www.tmps.tp.edu.tw/mingzheng/.
Berger’ E. H.(1987). Parent as Partners in Education – The School and Home Working Together. Second edition. Ohio: Merrill Publicing Company.
Crime, J. (1992). Parent involvement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 A meta analysis. 181 Doctoral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Georgia,Athens.
Daft, R. L. (2004). Organization theory and design. New York: West Publishing Company.
Epstein, J. L (1992). School and family partnerships. NewYork: Macmillan.
Greenwood, G.E. & Hickman, C. W. (1991). Research and practice in parent involvement: Implications for teacher education. The Elementary School Journal, 91(3), 279-288.
Gremler, D. D., & Gwinner, K. P. (2000). Customer-Employee Rapport in Service Relationships, Journal of Service Research, 3(1), 82-104.
Grolnick, W. S., & Slowiaczek, M. L. (1994). Parents' involvement in children's schooling: A multidimensional conceptualization and motivational model. Child development, 65(1), 237-252.
Kotler, P., (1997). Marketing management: Analysis, Planning, Implementation and Control. 9th ed. Upper Saddle River, N J: Prentice Hall.
Kotler,.P., & Keller, K. (2006). MarketingManagement: Customvalue, customer satisfaction and customer loyalty. 12th ed. Prentice-Hall.
Lamb, C.W., Hair, J.F.,& McDaniel, C. (2004). Marketing. New York: Wordsworth.
Oliver, R. L., Rust , R. T. and varki , S. (1997). Customer Delight : Foundations Findings and Managerial Insight. Journal of Retailing , 73(3), 301-340.
Vroom, V. H. (1964). Work and motivation. New York: John Wiley&Sons.
Weiner, B. (1978). An attributional theoy of achievement motivation and the emotion. Psychological Review, 92(4), 548-573.
Williams, D., & Chavkin, N. F. (1989). Essential elements of strong parent involvement programs. Center for Early Adolescence, 304, 347-400.
三、網際網路
內政部(2019年10月9日)。新住民子女各階段就學統計。取自http://stats.moe.gov.tw/files/main_statistics/fomas_all.xls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