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分
中華民國合作學社(2003)。世界變遷下的合作社基本價值。臺北:該會。
中華民國儲蓄互助協會,中華民國合作事業協會(1985)。公元二千年的合作社。
王文科(1995)。教育研究法(第四版)。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王永昌、何文榮(2002)。臺灣儲蓄互助社營運效率之評估。企業管理學報,55 , 25-46。
王永昌(2003)。互助經濟與市場經濟。慶祝第81屆國際合作節合作事業經營管理研討會
發表論文。
尹樹生(1988)。合作經濟概論。台北市:三民書局。
江明修(1994)。非營利組織領導行為之研究。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
報告。
李桂秋、吳肇展(2010)。台灣儲蓄互助社規模與成長之研究-Gibrat。青島農業大學學報,
22,(4),18-30。
李愛蓮(2013)。始终堅持合作制原則構建農村金融新體系–我國台灣地區儲蓄互助社發展
經驗及啟示。中國合作經濟,01 。
汪 浩(2003)。網路性邊緣組織的社會資本–一個台灣儲蓄互助社的經驗研究。台灣社會
學會年會。國立政治大學。
汪 浩(2005)。社會資本在社區非營利事業合作化中的意義。第三部門學術論壇。國立政
治大學第三部門研究中心。
汪 浩(2005)。以合作組織作為社區發展/營造永續經營的一種可能性。94年「台南縣社
區產業人員專業研習」。
汪 浩(譯)(2004)。風險社會:通往另一個現代的路上。台北:巨流。
吳宗昇(2011)。教會與社會:台灣儲互社的宗教、群族與貨幣網絡分析。 輔仁社會研究,
1,73-104。
林盈銘(2005)。社區儲蓄互助社經營養老新業務規劃之研究。逢甲大學經營管 理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胡哲生、陳志遠、吳秉恩(2009)。社會企業本質、任務與發展。創業管理研究,4(4),
1-28。
胡志佳、陳介英(2006)。中華民國儲蓄互助社運動發展史。台中市:莊金生。
洪福龍(2007)。儲蓄互助社參與社區營造的功能–以玉井儲蓄互助社為例。逢甲大學經營
管理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袁 方(2002)。社會研究方法。台北市:五南書局。
袁方主編,林萬億審定(2002)。社會研究方法。台北市:五南書局。
徐 震(1985)。社區發展–方法與研究。台北市:中國文化大學出版部。
徐 震(1986)。社區與社區發展。台北市:正中書局。
涂可欣(譯)(2012),Martin A. Nowak原著(2012)。助人為演化之本。科學人雜誌。
孫炳焱(譯)(1985)。世界變遷下的合作社基本價值。台北:紀聰信。
翁文蒂(2002)。非營利組織推動九二一重建社區總體營造之研究。東海大學社會工作學系
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黃建森、賴秀靜(1995)。臺灣地區儲蓄互助社經營成效及問題之研究。臺灣銀行季刊,
46,183-210。
黃源協、劉素珍(2009)。社會資本對台灣社區發展之政策意涵。行政暨政策學報,
48,115-192。
黃婉菁(2009)。以認同突顯模型探討儲蓄互助社與其社員間互動行為。逢甲大學合作經濟
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黃瑞琴(2001)。質的教育研究方法。台北:心理。
陳向明(2002)。社會科學質的研究。台北市:五南書局。
陳金貴(2002)。非營利組織社會企業化經營之探討。新世紀智庫論壇,19,39-51。
陳金貴(2005)。非營利組織與社會資本圓桌論壇(四):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
陳伯村、趙榮松(2001)。合作社組織管理通論。台中市:財團法人台灣省合作事業發展基
金會。
陳其南(2003)。社區總體營造已深耕。新台灣新聞週刊,383。
陳佳容(2005)。合作社參與社區營造之可行性研究-社會經濟取向。
陳欽春(2005)。公共行政與社會資本。圓桌論壇,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
陳錦煌(2006)。合作事業與社區營造。95年內政部推動合作事業結合社區營造計畫研習。
張 逵(1991)。從事合作經濟金融及合作教育五十五年。合作經濟。台北市:中國合作學
社,(29),5。
張紹勳(2004)。研究方法。台中:滄海。
張慧儀(2004)。社會網絡理論之探討。 網路社會學通訊期刊網路社會學通訊期刊網路社
會學通訊期刊,37,37-25。
張怡安(2015)。在地社區與互助金融:台灣儲蓄互助社的研究。逢甲大學國際貿易學系碩
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陶蕃瀛(譯)(1996)。組織結社,基層組織領導者手冊修訂版。心理出版社有限公司。
蔣芷筠(2007)。台灣的窮人銀行:從儲蓄互助社看微型金融制度與微型企業的發展。國立
中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蔡健雄(1997)。儲蓄互助社應該立即立法規範。儲蓄互助社雜誌,41,7-10。
潘美玲、張維安(2003)。經濟行動與社會關係:社會自我保護機制的研究。台灣社會學刊
,30,51-88。
毅 志(2002)。社會階層,社會網絡與主觀意識:台灣地區不公平的社會階層體系之延續
。台北:巨流。
蕭鴻豪(2010)。台灣儲蓄互助社存在之必要性–從微型金融角度剖析。逢甲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謝侑達(2011)。參與動機、工作滿足與組織承諾相關之研究–以中部地區儲蓄互助社志願
服務者為例。逢甲大學合作經濟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內政部社會司網站:http://www.moi.gov.tw/dsa/
全國法規資料庫:http://law.moj.gov.tw/fll.asp
台灣社區通:http://www.hometown.org.tw/
中華民國儲蓄互助協會網站:http://www.culroc.org.tw/
西屯儲蓄互助社網站:http://www.culroc.org.tw/cuweb/cu2205/
貳、英文部分
Alamon, L. M. (1999). The nonprofit sector at a crossroads: The case of America. Volunta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Voluntary and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10(1), 5-23.
Bitter, B. I., & Rahdert, G. K. (1976). He Exemption of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from Federal
Income Taxation, The Yale Law Journal, 85(3), 299-358.
Green, G. P. and Haines, A. (2002). Asset Building & Community Development. London: SAGE.
Irobi, N. (2008). Microfinance and poverty alleviation: a case study of Obazu progressive women
association Mbieri, Imo state-Nigeria. Uppsala Department of Economics.
Kaylee A. Garden and Deborah E. Ralston. (1999). The x-efficiency and allocative efficiency
effects of credit union mergers,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Markets, Institutions
and Money, 285-301.
Miller, Ethan. (2010). Solidarity Economy: Key Concepts and Issues. In in Kawano, Emily and
Tom Masterson and Jonathan Teller-Ellsberg (eds). Solidarity Economy I: Building
Alternatives for People and Planet. Amherst, MA: Center for Popular Economics.
Knoke, D., & Kuklinski, J. H. (1982). Network Analysis. (Quantitative Applications in the Social
Sciences; Vol. 28). Sage Publications.
Otero, M. (1999). Bringing development back, into microfinance. Journal of Microfinance/ESR
Review, 1(1), 8-19.
Polanyi, Karl. (1957). The Economy as Instituted Process. in The Sociology of Economic Life,
edited by mark Granovetter and Richard Swedberg. Boulder, CO: Westview Press.
Robinson, M. S. (2001). The microfinance revolution: sustainable finance for the poor (Vol. 1):
World Bank Publications.
Sibbald, A., et al. (2002). An examination of key factors of influence 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credit union industries, Annals of Public and Cooperative Economics, 73, 3, 399-428.
Wolf, T. (1990). Managing a nonprofit organization. N. Y., Prentice-Hall 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