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9.168) 您好!臺灣時間:2025/01/16 16:23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葉婷兒
研究生(外文):YEH,TING-ERH
論文名稱:民事保護令制度程序與實體面之探討
論文名稱(外文):Discussion on Civil Protection Orders System from Procedural and Substantive Perspectives
指導教授:林孟玲林孟玲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LIN,MENG-LING
口試委員:張升星王伯頎
口試委員(外文):ZHANG, SHENG- XINGWANG, BA BO- CI
口試日期:2020-06-30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逢甲大學
系所名稱:財經法律研究所
學門:法律學門
學類:專業法律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20
畢業學年度:108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78
中文關鍵詞:民事保護令緊急拘捕預防性羈押證據釋明告訴乃論
外文關鍵詞:civil protection orderemergency arrestpreventive detention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0
  • 點閱點閱:206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本論文的研究動機是源於,我國民事保護令制度自民國87年6月24日總統令制定公布施行至今,家庭暴力事件的通報數字,不減反增,故本文認為在該制度施行超過20個年頭的今日,有必要從其相關的民事、刑事法,及程序與實體法面向,以綜合分析法及數據分析法,作一個通盤性的體檢,檢驗該制度之實效性。
研究方法上,以本文自身經歷融以既有文獻的方式作為本論文各章節結合「敘事研究法」及「文獻分析法」的敘事觀點,討論的順序上,先說明民事保護令制度之立法沿革,介紹與其相關之家庭暴力防治法中之名詞解釋後,遵循先程序後實體原則,簡介民事保護令制度中,關於審理時所採取之證據證明法則、不能調解、和解之制度特性、違反民事保護令罪之構成要件,及違反民事保護令罪適用之拘捕、羈押及修復式司法等刑事程序。
進入爭議問題討論後,本文傾向得出結論的立場是法入家門的破除與衡平,檢討制度面對被害人保護成效不彰的規範不足或國家介入過分積極而侵害當事人自主意志的規範過度等問題,在與民事保護令制度相關之民事程序法上,從相同事項、相同目的需求而未為相同處理的角度切入,認為被害人得無條件地撤回民事保護令之聲請,甚至撤銷民事保護令,未如同家庭暴力防治法對於民事保護令制度不得和解、調解有作出限制,係規範不足;認為民事暫時保護令之審理,聲請人僅需負有證據釋明之責,對於相對人之程序利益犧牲甚鉅,係規範過度。
在與民事保護令制度相關之刑事程序法面向上,認為違反民事保護令罪罪質上採取非告訴乃論之罪,在輕微且屬境遇施暴的家庭暴力案件類型中,往往過分侵害了被害人的自主意志,且徒增司法資源的浪費,而認為應改採告訴乃論之罪,搭配法院及社工單位之專業把關,始能有效確保違反民事保護令刑責之實效性。亦認為家庭暴力防治法之緊急拘捕、預防性羈押等為獨立之效力規範,立法者應明文訂定與刑事訴訟法之緊急拘捕、預防性羈押相關之附帶搜索、得通知辯護人及不得具保停押之相關規範,以確保制度之完善。最後在刑事實體中,應將違反民事保護令中之完成加害人處遇計畫及違反民事保護令刑責之違法性訂定更明確的要件,以供執法人員實務上之操作。

The research goal of this paper is that the civil protection order system has been implemented since June 24, 1987, but the number of reported domestic violence incidents has not decreased but increased.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review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civil protection order system by legal and data analysis.

The author will discuss the evolution of the civil protection first and explain relative nouns. Next, I will introduce the civil procedure evidence rules, the prohibition of reconciliation, the elements of crime of violating civil protection order, and the rules of arrest, preventive detention and restoration of justice in the civil protection order system.

After discussion, I take the position of breaking the bad traditions of the previous law that cannot enter the private field and try to protect private field more. To review the issues of insufficient protection of victims and excessive interference of state power in the system of civil protection orders can find many flaws of insufficient victim protection.

For example, the victim is allowed to withdraw the civil protection order at will. Also, the claimant only needs to bear a lower burden of proof in the trial process of the civil temporary protection order, as well as other related disputes. Because there are many improper norms, this paper proposes some legal amendments.

摘 要
ABSTRACT
目 錄
圖目錄
表目錄
第一章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目的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架構
第四節 敘事主體:作者的經歷與背景
第五節 敘事觀點:以自身經歷融以既有文獻
第六節 名詞解釋
第二章 民事保護令之立法與運作
第一節 民事保護令制度之立法目的與沿革
第二節 與民事保護令相關之名詞與定義
第一項 家庭暴力
第二項 家庭成員
第三項 小結
第三節 民事保護令之種類與效力
第一項 民事保護令之種類
第二項 民事保護令的效力
第三項 民事保護令之聲請、審理及執行程序
第四節 民事保護令之刑事程序規範
第一項 現行犯逮捕
第二項 緊急拘捕
第三項 預防性羈押
第四項 修復式司法
第五節 違反民事保護令之刑事責任簡介
第一項 違反民事保護令罪之定義
第二項 違反民事保護令罪之構成要件
第三項 家庭暴力罪與違反民事保護令罪間之關係
第三章 民事保護令制度相關之民事法綜合檢討
第一節 撤回聲請之規範密度
第二節 暫時保護令聲請人證據責任之規範密度
第四章 民事保護令制度相關之刑事法綜合檢討
第一節 刑事程序法疑義
第一項 違反民事保護令罪採非告訴乃論之規範密度
第二項 緊急拘捕程序之規範密度
第三項 預防性羈押之規範明確性
第四項 修復式司法於民事保護令事件之適用疑慮
第二節 刑事實體法疑義
第一項 家庭暴力防治法第61條第5款之規範明確性
第二項 違反民事保護令罪違法性之規範明確性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書籍
1.姜世明,家事事件法論,臺北:元照,2016年8月,修訂四版。
2.姜世明,新民事證據法論,新學林,2009年11月,三版。
3.姜世明,證據評價論,新學林,2014年2月,一刷一版。
4.游美貴,家庭暴力防治法-社工被害人服務實務,臺北:洪葉文化,2015年9月版。
5.高鳳仙,家庭暴力法規之理論與實務,臺北:五南圖書,2008年9月,初版一刷。
6.高鳳仙,家庭暴力防治法規專論,臺北:五南圖書,2015年9月,三版一刷。
7.謝如媛,夢想或現實?由紐西蘭經驗看修復式司法之可能性-以法院轉介之修復式司法方案為中心,刑事法學的新視野,臺北:元照出版,2011年5月版。
8.張平吾,被害者學概論,臺北:三民出版,2003年版。
9.林俊益,刑事訴訟法概論(上),臺北:新學林出版,2018年9月,18版一刷
10.吳芝儀,敘事研究:閱讀、詮釋與分析,嘉義:濤石文化出版,2008年,初版一刷。 
期刊
1.高鳳仙,民事保護令制度之救濟範圍解析,台灣國際法季刊第五卷第一期,2008年3月版。
2.王珮玲,家庭暴力犯罪化對司法系統的衝撞,應用心理研究,2007年第33期。
3.高鳳仙,從具體案例看家庭暴力防治法與其他相關法規之適用,全國律師,1999年7月第3卷第7期。
4.高鳳仙,諮商與調解在家庭暴力事件之法律界限,應用心理研究第33期,2007年春版。
5.林明傑、陳慈幸、黃志中,家庭暴力防治法之困境與對策-由法律實證之立論建構一個理想新方案兼論美加紐澳之改革呼籲,法學新論,2008年11月第4期。
6.黃翠紋、梁欣丞著,法院調解委員調解家庭暴力案件能力影響因素之研究,亞洲家庭暴力與性侵期刊2011年版第七卷第一期。
7.陳竹上、邱美月、賴月蜜,婚姻暴力事件進入家庭調解程序之可行性探討:跨界整合及在地實證觀點,成大法學第25期,2013年6月版。
8.李易蓁、楊巧鈴,整合社工處遇與修復式司法協助家暴成人保護個案之實務 經驗省思--以臺南市女權會為例,臺灣社會工作學刊第13期,2014年1月版。 
論文
1.范馨元,家庭暴力防治法與違反保護令之研究,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院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15年3月版。
2.巫穎著,我國民事保護令制度之檢討與建議─兼論違反保護令罪,東海大學法律系碩士論文,2003年版。
3.黃蘭媖主持,修復式正義理念運用於刑事司法制度之探討期末報告,法務部委託研究報告,2012年7月版。
4.王玲琇,受暴婦女對修復式正義司法處遇之觀點,長榮大學社工系碩士班碩士論文,2013年1月版。
5.曾信熹,偶發事件對諮商心理師專業發展影響之敘說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碩士論文,2007年版。
6.陳綉裙,受虐婦女於庇護安置期間之需求評估調查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碩士論文,2008年版。 
統計資料
1.衛生福利部保護服務司統計之民國98至107年間通報立案之家庭暴力事件數量。
2.法務部統計各地方檢察署執行違反民事保護令罪案件裁判確定情形。
3.司法院統計之民國103至107年間地方法院民事第一審事件終結情形。
4.司法院統計之地方法院民事保護令聲請事件收結情形。

電子全文 電子全文(全文開放日期20250610,本篇電子全文限研究生所屬學校校內系統及IP範圍內開放)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